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备现代水墨作品意境的美学内涵
1
作者 吕少卿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4-285,共2页
本文从阐述艺术作品意境的涵义与创构入手,阐释了文备现代水墨作品意境的审美特征,从美学内涵的角度论述了文备现代水墨作品意境中的禅境美与"逸"境美以及对"生命勃发"追求的绚烂美。
关键词 文备 现代水墨作品 意境 禅境美 逸境美 绚烂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威【水墨作品】
2
作者 刘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8-278,共1页
关键词 水墨作品 刘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威【水墨作品】
3
作者 刘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79-279,共1页
关键词 水墨作品 刘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国锋水墨作品欣赏
4
作者 胡国锋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5-245,共1页
关键词 水墨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元【水墨作品】
5
作者 丘元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7-227,共1页
关键词 水墨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求索 融汇中西——中国美术馆藏吴冠中水墨作品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冠楠 《书画世界》 2022年第10期15-18,共4页
2002年,吴冠中当选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2018年,第二位荣获此殊荣的中国艺术家吴为山创作的《真的猛士·吴冠中》塑像永立于香港艺术馆的展厅内(图1)。吴为山在《吴冠中的艺术生命之线》一文中写道:“这尊铜像选取他凝神专... 2002年,吴冠中当选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2018年,第二位荣获此殊荣的中国艺术家吴为山创作的《真的猛士·吴冠中》塑像永立于香港艺术馆的展厅内(图1)。吴为山在《吴冠中的艺术生命之线》一文中写道:“这尊铜像选取他凝神专注写生、以刮刀涂抹油彩的瞬间……他是一位真的猛士、雅士,是一位不断向世界寻求美的敏锐者。他在东西方文化融汇激荡中,创造了独具风格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香港艺术馆 吴为山 水墨作品 融汇中西 法兰西学院 吴冠中 独具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新【水墨作品】
7
作者 李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4-264,共1页
李新(1981-),男,汉,湖北荆州人。武汉大学硕士.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讲师。
关键词 水墨作品 李新 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大学 艺术系 农工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然·无法,必然·有法——毕可燕水墨作品解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顾丞峰 《中国艺术》 2013年第2期52-57,共6页
毕可燕近年的水墨山水,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奇崛、奔突、浑然而无序。当你的视觉记忆似乎寻到某些线索时.它却横生旁逸:当你索性将其作为抽象水墨欣赏时,画面的传统因素又把你拉回到熟悉的路数中。山石逶迤而奇峭.云气萧萧而容与.... 毕可燕近年的水墨山水,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奇崛、奔突、浑然而无序。当你的视觉记忆似乎寻到某些线索时.它却横生旁逸:当你索性将其作为抽象水墨欣赏时,画面的传统因素又把你拉回到熟悉的路数中。山石逶迤而奇峭.云气萧萧而容与.你会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相信这种感觉不只我一人会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作品 南京艺术学院 解析 美术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 当代艺术 2007年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光明水墨作品
9
作者 王光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水墨作品 王光明 家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杨花也可佳——话说曹荣祥的水墨作品
10
作者 薛翔 《艺苑(美术版)》 1994年第2期38-38,共1页
在南艺读书的时候,曹荣祥就住我楼下,他常来我这儿聊,无非写字画画的事.一段日子之后,我发现他的玩心颇有特色.就我所知,他染上舞文弄墨的雅好已有不少年头了.起初喜欢书法,反复无数的一笔一画、间架结构,竟启发了他对绘画的兴趣,并使... 在南艺读书的时候,曹荣祥就住我楼下,他常来我这儿聊,无非写字画画的事.一段日子之后,我发现他的玩心颇有特色.就我所知,他染上舞文弄墨的雅好已有不少年头了.起初喜欢书法,反复无数的一笔一画、间架结构,竟启发了他对绘画的兴趣,并使之很快进入满壁涂鸦的魔境.进南艺美术系深造则是后来的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作品 荣祥 间架结构 魔境 可佳 书画同源 动生 鼓楼公园 得益匪浅 视觉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国华台湾之行水墨作品选
11
《美术大观》 2009年第1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水墨作品 万国华 台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为是心灵之约所以有笔墨之旅——评王赞近期水墨作品
12
作者 谢海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4-35,共2页
王赞最早与艺术结缘是在扬州画院做职业画家,同时也开启了他笔墨之旅的起首。而后,他考进了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做起了科班的学生,后来做起了老师,再后来又开始边教书边读书,角色不断地替换,让王赞不断地梳理自己的... 王赞最早与艺术结缘是在扬州画院做职业画家,同时也开启了他笔墨之旅的起首。而后,他考进了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做起了科班的学生,后来做起了老师,再后来又开始边教书边读书,角色不断地替换,让王赞不断地梳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王赞现在还在读书,在这次读书之前他从来没有想过,到了不惑之年,还有兴趣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作品 笔墨 中国美术学院 心灵 博士研究生 职业画家 读书 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志扬水墨作品
13
《美术大观》 2009年第5期137-137,共1页
王志扬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师范大学美术本科毕业。现为宁波外国语学校美术教师,中学一级教师职称。
关键词 水墨作品 王志扬 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校 协会会员 美术教师 教师职称 美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大恺水墨作品
14
作者 杜大恺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水墨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穷神达化 审物传情——评何文豪的水墨作品
15
作者 黄宗贤 《书画艺术》 2019年第1期30-34,共5页
在时间的绘画长廊中,一度不朽的东西,将来总会再次受到人们的重新温习。一个艺术家对某种意象的钟爱大概就隐然有这层意思。当然,这也使我们反躬自问:为什么不朽者不朽?我想,答案必定言人人殊。然而无可否认的是,这些被反复诠释的意象... 在时间的绘画长廊中,一度不朽的东西,将来总会再次受到人们的重新温习。一个艺术家对某种意象的钟爱大概就隐然有这层意思。当然,这也使我们反躬自问:为什么不朽者不朽?我想,答案必定言人人殊。然而无可否认的是,这些被反复诠释的意象构成了一个维度,一个将时间、感知、生命结合在一起的维度。它一旦阙如,我们就如置身于荒漠的空旷之野,前面是无尽的茫茫,身后是无边的黑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作品 传情 意象构成 艺术家 时间 维度 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观·图式·方法——马锋辉水墨作品观后
16
作者 孙振华 《书画艺术》 2014年第2期20-21,共2页
我所看到的马锋辉水墨作品有两类:一类是水墨写生;一类是以松、竹、蕉、荷为题材的水墨画,这类画通常被称作是花鸟。
关键词 水墨作品 图式 水墨 写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当代抽象水墨作品中的潜意识表达
17
作者 冯熹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2年第8期27-29,共3页
抽象派绘画可以传达创作者细腻、深刻,但又无法言说清楚的情感。抽象水墨画家以画笔为工具,呈现的是内心深处的图景,是一个更加隐微的情感世界,他们摒弃了造型,摒弃了具体的情境,但作品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因此,分析潜意识与艺术创作... 抽象派绘画可以传达创作者细腻、深刻,但又无法言说清楚的情感。抽象水墨画家以画笔为工具,呈现的是内心深处的图景,是一个更加隐微的情感世界,他们摒弃了造型,摒弃了具体的情境,但作品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因此,分析潜意识与艺术创作,探讨现当代抽象水墨作品蕴含的更加隐晦的情感,以促进抽象水墨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好地打动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作品 抽象派 潜意识 情感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键水墨作品展举行
18
《美术教育研究》 2013年第20期7-7,共1页
不久前,“道之容颜——杨键水墨作品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分为“足音”“苦山水”“荒寒”“黑山水”“二十四屏”5个部分,展出诗人杨键的近百幅水墨作品。杨键表示,他一直很喜欢古代山水画,选择水墨画,是希望从古... 不久前,“道之容颜——杨键水墨作品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分为“足音”“苦山水”“荒寒”“黑山水”“二十四屏”5个部分,展出诗人杨键的近百幅水墨作品。杨键表示,他一直很喜欢古代山水画,选择水墨画,是希望从古代文人的精神中传承衣钵。他试图在绘画中表达丰富的情感,探寻“道之容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作品 作品 山水画 人的精神 古代文 美术馆 水墨 荒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与画”刘牧水墨作品展
19
作者 刘牧 《中国艺术》 2008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借助一种甘肃草纸,我把书法和画拼在一起了,这种想法是受了现代绘画的影响。只是其中的元素,除了偶尔几幅,大都是极传统的。结集并做一个小展是想知道观众的看法,认同?或摒弃?
关键词 水墨作品 现代绘画 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渡与普渡——梁建平水墨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
20
《中国艺术》 2004年第4期79-81,共3页
田黎明(画家):梁建平的作品首先给人一个团状的感觉.这个团状可能是受到敦煌壁画的一些影响。这种团状包容着很重要的群体信息.这种群体性在某些方面道出了中国文化混沌的、模糊的一面。他的画里的人物都被他抽掉实体.进入到一种“虚”... 田黎明(画家):梁建平的作品首先给人一个团状的感觉.这个团状可能是受到敦煌壁画的一些影响。这种团状包容着很重要的群体信息.这种群体性在某些方面道出了中国文化混沌的、模糊的一面。他的画里的人物都被他抽掉实体.进入到一种“虚”体的观照方式.但是人物的形态还能够在里面找到。我认为这种方式更多地是一种以个人的体验对文化整体的观照。他还探索了一种笔墨的冲击力.这个冲击力是比较强烈的,有的笔墨在淡的方面处理得非常微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作品 学术研讨会 敦煌壁画 冲击力 中国文化 观照方式 文化整体 群体性 种团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