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基乳液型纸塑复合胶粘剂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宜俍 徐军 +2 位作者 卫冬燕 詹予忠 郭士岭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18-20,共3页
对醋酸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通过半连续乳液聚合法的乳液聚合进行了研究 .根据FOX方程确定了单体的合适比例 ,研制了新的交联剂A和B ,确定了它们的添加比例 ,A ,B的共同使用使粘合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改进 .从聚合反应条件 (如 :聚... 对醋酸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通过半连续乳液聚合法的乳液聚合进行了研究 .根据FOX方程确定了单体的合适比例 ,研制了新的交联剂A和B ,确定了它们的添加比例 ,A ,B的共同使用使粘合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改进 .从聚合反应条件 (如 :聚合温度、单体的滴加速度 )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对聚合条件进行考察 ,确定了反应工艺 .研究表明 :合适的聚合条件下以丙烯酸酯、醋酸乙烯为主要原材料 ,添加交联剂A和B ,合成出了无污染、低成本的新型乳液型纸塑复合粘合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研究 醋酸乙烯 丙烯酸丁酯 聚合 FOX方程 交联剂 水基乳液型纸塑复合胶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用水基乳液除垢剂 被引量:2
2
作者 袁明 于洁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8-111,共4页
本文介绍的新型水基乳液除垢剂,可用于清洗油田管道、设备,对于清除由沥青、石蜡、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积垢有独特的效果。
关键词 油井除垢 水基乳液 除垢剂 采油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聚苯乙烯离聚体水基微乳液颗粒大小和稳定性的因素 被引量:5
3
作者 廖兵 丛广民 +1 位作者 黄玉惠 赵树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63-165,共3页
以乙酰磺酸为磺化剂制备磺化度为3 m ol% ~15 m ol% 的磺化聚苯乙烯( S P S),并加水将 S P S乳化成水包油的稳定水基微乳液。研究了 S P S溶液的乳化初始浓度、中和方式、离子含量和乳液放置时间对 S P S水... 以乙酰磺酸为磺化剂制备磺化度为3 m ol% ~15 m ol% 的磺化聚苯乙烯( S P S),并加水将 S P S乳化成水包油的稳定水基微乳液。研究了 S P S溶液的乳化初始浓度、中和方式、离子含量和乳液放置时间对 S P S水基微乳液中分散相颗粒尺寸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也研究了影响分散相颗粒尺寸分布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 聚苯乙烯 水基 稳定性 离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互缠结的PMMA/SPS复合水基微乳液的研究 Ⅱ.体系反应前后的粒度分布及形态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苏伟梁 廖兵 黄玉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9-161,共3页
将聚苯乙烯磺化制成聚苯乙烯离聚体 (SPS) ,利用相反转技术 ,将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制成具有纳米级稳定的水基微乳液 ,利用 SPS微粒核为反应场所 ,引发另一单体 MMA聚合 ,制备具有相互缠结结构的 PMMA/ SPS复合水基微乳液。通过粒度分布... 将聚苯乙烯磺化制成聚苯乙烯离聚体 (SPS) ,利用相反转技术 ,将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制成具有纳米级稳定的水基微乳液 ,利用 SPS微粒核为反应场所 ,引发另一单体 MMA聚合 ,制备具有相互缠结结构的 PMMA/ SPS复合水基微乳液。通过粒度分布仪、透射电镜等分析仪器对体系反应前后粒径形态、大小变化进行了探讨 ;用 DSC仪器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聚苯乙烯 离聚体 相容性 PMMA/SPS复合水基 研究 体系反应 粒度分布 形态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互缠结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磺化聚苯乙烯复合水基微乳液的研究Ⅰ.复合水基微乳液的制备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苏伟梁 廖兵 黄玉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8-70,共3页
将聚苯乙烯制成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 (SPS) ,利用相反转技术 ,将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加水制成具有纳米级的稳定的水基微乳液。利用 SPS纳米微粒核内部作为反应场所 ,用引发剂引发亲油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制备具有相互缠结结构的 PM... 将聚苯乙烯制成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 (SPS) ,利用相反转技术 ,将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加水制成具有纳米级的稳定的水基微乳液。利用 SPS纳米微粒核内部作为反应场所 ,用引发剂引发亲油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制备具有相互缠结结构的 PMMA/ SPS复合水基微乳液。研究了引发剂的用量、MMA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磺化聚苯乙烯 离聚体 水基 相互缠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丁酯/磺化聚苯乙烯复合水基微乳液的制备
6
作者 魏平 庞浩 廖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将聚苯乙烯制成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利用相反转技术,将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制成具有纳米级稳定的水基微乳液,利用磺化聚苯乙烯颗粒内部作为反应场所,引发另一单体丙烯酸丁酯聚合,制备聚丙烯酸丁酯/磺化聚苯乙烯复合水基微乳液。研究了聚... 将聚苯乙烯制成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利用相反转技术,将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制成具有纳米级稳定的水基微乳液,利用磺化聚苯乙烯颗粒内部作为反应场所,引发另一单体丙烯酸丁酯聚合,制备聚丙烯酸丁酯/磺化聚苯乙烯复合水基微乳液。研究了聚合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通过FI-TR,TEM等分析仪器对体系反应前后的颗粒形态、颗粒大小、分布及结构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聚苯乙烯 离聚体 水基 复合水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改性凹凸棒土/水基聚氨酯复合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杜娟 黄卓楠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17,共6页
以凹凸棒土、聚四氢呋喃二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二羟甲基丙酸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有机凹凸棒土/水基聚氨酯(OATP/WPU)复合乳液。OATP的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成功制备了季铵盐改性的凹凸棒土(ATP)纳米材料,ATP被... 以凹凸棒土、聚四氢呋喃二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二羟甲基丙酸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有机凹凸棒土/水基聚氨酯(OATP/WPU)复合乳液。OATP的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成功制备了季铵盐改性的凹凸棒土(ATP)纳米材料,ATP被有机化;复合材料的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制备出了OATP/WPU复合乳液;热重(TG)分析表明,OATP增加了WPU的耐热性;力学性能测试数据表明,OATP质量分数为0.5%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水基聚氨酯 水基纳米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分子筛SBA-15/水基聚氨酯复合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8
作者 杜娟 黄卓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8-152,160,共6页
以介孔分子筛SBA-15、聚己二酸己二醇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二羟甲基丙酸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介孔分子筛/水基聚氨酯(SBA-15/WPU)复合乳液。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对SBA-15及SBA-15/WPU复合乳液进行表征,并对... 以介孔分子筛SBA-15、聚己二酸己二醇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二羟甲基丙酸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介孔分子筛/水基聚氨酯(SBA-15/WPU)复合乳液。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对SBA-15及SBA-15/WPU复合乳液进行表征,并对乳液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及耐水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SBA-15均匀分散在WPU基体中,充当物理交联点,与氨酯键形成氢键或化学键,使聚氨酯体系交联度增大,相分离程度增加,且WPU在SBA-15孔道中发生聚合反应。热性能分析表明,当热失重率为50%时,0. 2%SBA-15/WPU的失重温度比WPU高26. 7℃,表明SBA-15可提高WPU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和耐水性测试数据表明,SBA-15质量分数为0. 2%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水性最佳。SBA-15/WPU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是纯WPU的1. 91倍和0. 7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分子筛 水基聚氨酯 水基纳米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酚醛树脂乳液3240玻璃布层压板的研制 被引量:5
9
作者 蒋文玲 张振 臧家庆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5-48,共4页
介绍环氧/酚醛树脂乳液制造3240玻璃布层压板的配方和工艺。试验表明,采用这种制造方法可节约大量昂贵的有机溶剂,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生产的安全保护。对利用乳液工艺和有机溶剂工艺制造的配比相同的3240层压板的性能测试表明... 介绍环氧/酚醛树脂乳液制造3240玻璃布层压板的配方和工艺。试验表明,采用这种制造方法可节约大量昂贵的有机溶剂,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生产的安全保护。对利用乳液工艺和有机溶剂工艺制造的配比相同的3240层压板的性能测试表明,两种层压板性能相当,其物理力学性能及电性能均达到GB1303-77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酚醛树脂 水基乳液 玻璃纤维布 层压板 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分子亲水组分含量对相反转乳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朱彦 杨振忠 赵得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27-329,共3页
The effects of emulsifier molecular architecture on phase inversion process including the critical water content at phase inversion point as well as the particle size are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water conte... The effects of emulsifier molecular architecture on phase inversion process including the critical water content at phase inversion point as well as the particle size are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water content at phase inversion point reaches a maximum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the hydrophilic component PEG10000 to the hydrophobic component bisphenol A epoxy resin E20 is equal to 1∶1, meanwhile, the particle size reaches a minimum (about 100 nm).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can be seen that to alter the 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emulsifier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control the size of the waterborne particles prepared by phase inversion emulsification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化剂 亲水组分 相反转 水基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