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渠结合区饱和-非饱和带水均衡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潘敏 伍靖伟 +1 位作者 于健 杨金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2-118,共7页
根据井渠结合区的水分均衡特点,以质量守恒原理和四水转化理论为依据,建立水均衡模型。并用正反分析法反演出两种典型地质条件下的土壤水入渗补给系数α、衰减系数ε和渠灌区与井灌区之间的特征长度Lc,并验证了水均衡模型的可行性。和... 根据井渠结合区的水分均衡特点,以质量守恒原理和四水转化理论为依据,建立水均衡模型。并用正反分析法反演出两种典型地质条件下的土壤水入渗补给系数α、衰减系数ε和渠灌区与井灌区之间的特征长度Lc,并验证了水均衡模型的可行性。和动力学模型相比,该模型可高效地分析预测大区域井渠结合区渠灌区和井灌区的土壤含水率和地下水位的时空变化规律,对确定井渠结合区的井渠灌区面积比、节水、防治土壤盐碱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渠结合 土壤补给入渗系数 蒸发 水均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灌区的水均衡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徐锋平 周宏飞 刘延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3-155,159,共4页
根据不同灌水方式灌区水分运动不同的特点,对绿洲灌区的农区部分按不同灌水方式进行分区,建立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和四水转化理论,分析了引水农区和井灌农区的四水转化关系和引水农区向非农区、井灌农区的水分迁移;讨论了农区水分在不同... 根据不同灌水方式灌区水分运动不同的特点,对绿洲灌区的农区部分按不同灌水方式进行分区,建立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和四水转化理论,分析了引水农区和井灌农区的四水转化关系和引水农区向非农区、井灌农区的水分迁移;讨论了农区水分在不同时期的转化与消耗。结果显示:该绿洲灌区水均衡模型可很好反映灌区的水分运动,它适于研究不同引水方式共存的灌区的水分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灌区 农区 井灌农区 水均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水均衡模型LASCAM在银川平原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姚建华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4期70-72,F0002,共4页
LASCAM,作为一个概念水文模型,是由西澳大利亚水文局和水资源研究中心在西澳大学联合进行开发的,项目的目标是针对西澳大利亚西南部的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开发出能预测大的水文反应和异质流域水量与盐份的模型,包括沉积物和营养物运移... LASCAM,作为一个概念水文模型,是由西澳大利亚水文局和水资源研究中心在西澳大学联合进行开发的,项目的目标是针对西澳大利亚西南部的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开发出能预测大的水文反应和异质流域水量与盐份的模型,包括沉积物和营养物运移模型。将这一模型应用到中国西北宁夏干旱的银川平原流域,建立了地表水水均衡概念模型,量化了流域内地表水的运移过程,将流域内不同地点观测值和模型预报进行比较。结果证明,在干旱的银川平原流域,使用LASCAM建立大的水文响应模型是可行的,并能很好的预报水量。这将为下一步做盐份、沉积物和营养物模型奠定基础,为查明灌区引排水盐量的衰减和集聚及其动态变化状况,正确认识引黄灌溉产生的水盐循环和演化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概念模型 地表 量预报 银川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灌区地下水动态模拟的面状井系——水均衡综合模型
4
作者 周信鲁 石亚东 王式成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2000年第2期24-28,共5页
以亳州市城北乡灌区为实例 ,采用面状井系模型和水均衡模型 ,来模拟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 ,两个模型结果相互印证 ,所得的结果是可靠的 ,有实际应用意义 。
关键词 井灌区 面状井系模型 水均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系统最优开采数值模型
5
作者 仵彦卿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64-74,共11页
本文以河南汝河中段河谷浅层地下水系统为例,重点介绍了一种地下水系统最优开采数值模型。该模型是一种地下水流系统水均衡模型和线性规划模型的耦合。水均衡模型采用强隐式有限差分法(SIP)求解,以解决技术函数及地下水流系统势能分布问... 本文以河南汝河中段河谷浅层地下水系统为例,重点介绍了一种地下水系统最优开采数值模型。该模型是一种地下水流系统水均衡模型和线性规划模型的耦合。水均衡模型采用强隐式有限差分法(SIP)求解,以解决技术函数及地下水流系统势能分布问题;线性规划模型以总开采量最大作为目标函数,以流量及技术函数组成的响应矩阵作为约束条件,用单纯形法求解。该模型能比较快地解决多节点、薄层潜水含水层中地下水最优开采的规划问题,能提供最优开采方案及最优开采量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 开采 数值模型 水均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区井渠结合灌域地下水动态预报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文元 郝培静 +3 位作者 朱焱 刘佳帅 于健 杨金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7-145,共9页
该文以河套灌区永济灌域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冻融影响的分段式水均衡模型,预报12种井渠结合节水情景的地下水动态响应。结果表明:冻融期间气温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在时间上滞后46.5 d,两者相关关系明显;地下水开发利用越多、秋浇采用黄... 该文以河套灌区永济灌域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冻融影响的分段式水均衡模型,预报12种井渠结合节水情景的地下水动态响应。结果表明:冻融期间气温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在时间上滞后46.5 d,两者相关关系明显;地下水开发利用越多、秋浇采用黄河水的比例越小,节水规模越大,同时地下水位下降越明显。12种节水情景中,节水规模占现状引水量的5.7%~15.5%,全灌域平均地下水埋深增加0.05~0.24 m,井渠结合区地下水埋深增加0.16~0.38 m;灌域引黄水量与地下水埋深关系用二次函数进行拟合,决定系数R^2达到0.88以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潜水蒸发的减小是井渠结合节水的实质。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冻融影响的水均衡模型简单实用,可为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井渠结合地下水响应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地下 水均衡模型 动态 季节性冻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耗水系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鸿文 袁华 +1 位作者 吕文星 刘东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6-49,53,共5页
流域耗水系数是评价流域用水消耗程度的关键指标。为统一流域耗水系数概念和评价方法,在回顾和总结耗水系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合理界定了流域耗水量概念的内涵,建立了黄河流域耗水系数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 流域耗水系数是评价流域用水消耗程度的关键指标。为统一流域耗水系数概念和评价方法,在回顾和总结耗水系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合理界定了流域耗水量概念的内涵,建立了黄河流域耗水系数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结构,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入河湖排污总量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模型的主要方面进行了流域尺度效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数 水均衡模型 评价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地下水水位总体预测 被引量:3
8
作者 洪景涛 刘翔 毛晓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3,共3页
本文采用水均衡法对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位变动进行研究 ,并对降水量与入渗补给量的关系以及平均给水度随地下水位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历史资料的验证 ,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水均衡模型对于地下水位变动的预测是可靠的 ,而且简单... 本文采用水均衡法对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位变动进行研究 ,并对降水量与入渗补给量的关系以及平均给水度随地下水位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历史资料的验证 ,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水均衡模型对于地下水位变动的预测是可靠的 ,而且简单可行。随后根据不同的地下水开采量等对未来地下水位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 水均衡模型 补给量 平均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贝利水库对河流末端地下水埋深的影响
9
作者 李子婷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4期134-138,共5页
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区域环境现状、发展趋势及水库运行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克孜河下游河岸林草区的水分运动和补给关系,计算地下水补给量变化值和埋深变化值,预测卡拉贝利水库修建后天然植... 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区域环境现状、发展趋势及水库运行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克孜河下游河岸林草区的水分运动和补给关系,计算地下水补给量变化值和埋深变化值,预测卡拉贝利水库修建后天然植被的生长状况,为项目决策和工程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建立区域水均衡模型,模拟工程修建前后,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量分配和流转关系及平衡状况变化,通过监测研究区地下水埋深数据,模拟工程建成前后河流末端河岸带林草区地下水埋深的分布变化情况,分析由于工程建设导致地下水位变化进而对河岸带林草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上是河道地表径流补给地下水,河道过水期水面线高于地下水位,河道地表径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在断流期河道两岸地下水位高于河床高程,地下水侧向渗出补给地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均衡模型 地下等埋深图 植被埋深 卡拉贝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