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羊河流域绿洲城市水土资源利用生态风险评价——以武威市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文婕 石培基 +3 位作者 魏伟 张学斌 杨雪梅 宫继萍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8-846,共9页
石羊河流域是西北内陆典型缺水区,水土资源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其供需状况成为决定该流域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命主线。以武威市为例,基于各区县1987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以及2003-2009年石羊河水资源公报基础数据,... 石羊河流域是西北内陆典型缺水区,水土资源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其供需状况成为决定该流域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命主线。以武威市为例,基于各区县1987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以及2003-2009年石羊河水资源公报基础数据,选取水土资源利用效应相关指数,根据各指标所反映的风险内涵,将计算结果加权或分级组合,独立构建水、土资源利用生态风险评估及对策体系,分析研究各区县水土资源生态风险动态及空间变化,最后依据流域位置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等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武威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综合风险指数均有所增加,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生态风险;(2)2003-2009年武威市水资源利用生态风险等级明显增加,不同地区需要结合自身条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水资源生态风险的变化;(3)武威市各区县水土组合生态风险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差异性:中下游地区综合生态风险总体大于上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 绿洲城市 水土资源利用 生态风险 武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通辽市水土资源利用效益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志新 何俊仕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2,共5页
为提高半干旱区农灌区水土资源利用效益,以通辽市为例,从经济、社会与生态3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应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与熵值法改进的TOPSIS法,分别对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3年各旗县的水土资源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辽市... 为提高半干旱区农灌区水土资源利用效益,以通辽市为例,从经济、社会与生态3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应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与熵值法改进的TOPSIS法,分别对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3年各旗县的水土资源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辽市各旗县水土资源利用效益整体较优,其中节灌率、灌溉水利用系数、有效灌溉率、人均农业产值、单位灌溉面积产值以及林草覆盖率等6项指标是影响水土资源利用效益的主要因素,且改进的TOPSIS法对于水土资源利用效益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值得在同类研究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利用效益 灰色关联分析法 熵值法 改进TOPSIS法 相对贴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及水土资源利用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晓敏 王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9期211-214,共4页
华北地区粮食生产种植结构调整对水土资源消耗的影响,对农业甚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利用统计数据,以初期(2001年)种植结构不变为参照情形,在末期(2019年)粮食产量一定的条件下,估算了2001—2019年华北地区粮食种植结构调... 华北地区粮食生产种植结构调整对水土资源消耗的影响,对农业甚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利用统计数据,以初期(2001年)种植结构不变为参照情形,在末期(2019年)粮食产量一定的条件下,估算了2001—2019年华北地区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水土资源效应。结果表明:2001—2019年华北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玉米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的主要因素,2001—2019年华北地区小麦播种面积增加,小麦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比重降低幅度较小;2001—2019年华北地区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耕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压力。提出以下建议:通过加大轮作休耕、旱作雨养面积等政策措施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降低华北地区水土资源消耗压力;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和河南省因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播种面积节约率;进一步提高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节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种植结构调整 水土资源利用效应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江文渊 曾珍香 +1 位作者 张征云 张彦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82-892,共11页
为实现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分析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能源消费与城市碳排放的相互反馈机制,以构建城市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构建城市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预测天津... 为实现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分析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能源消费与城市碳排放的相互反馈机制,以构建城市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构建城市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预测天津市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量变化趋势,分析不同因素对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量的影响,设置并对比不同综合减排方案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构建的城市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模型有效;若系统按现有趋势发展,天津市水土资源净碳排放量在2020—2030年将保持逐年上升趋势;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加速增长能显著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量,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能源效率提升是实现水土资源利用减排的有效途径,产业节水发展对减少城市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作用较小,但由于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仍应引起足够重视;在水资源约束和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实施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综合调控方案,天津于2025年左右水土资源利用碳排放达峰。未来城市发展应主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同时重视水资源底线的约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水土资源利用 碳排放 系统动力学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文山市水土资源利用变化特征及耦合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谭琨 赵祖军 +5 位作者 赵筱青 普军伟 李代玺 李思楠 苗培培 王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4-332,共9页
为了促进喀斯特山区文山市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水土资源系统深入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构建喀斯特山区水土资源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技术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了水土资源耦合协调空间栅格... 为了促进喀斯特山区文山市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水土资源系统深入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构建喀斯特山区水土资源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技术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了水土资源耦合协调空间栅格尺度的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7年喀斯特山区文山市降水量较多区域由南部→东南部→西南部转移,农业用水量由南部较多向东南部转移,万元GDP用水量较多区域由中部、东南部和北部→西部→东部缩小转移,市域北部的马塘镇、东部和南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明显提升;(2)2000—2017年市域东南部耕地面积比例上升最明显,东部市区农用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比例分别明显降低和升高,石漠化面积比例较高区域由东南部、西南部向西北部转移;(3)2000—2017年市域水土资源耦合协调整体水平都较高,但2010年耦合协调水平最好,其耦合协调度平均值比2000年、2017年都高0.0167;2010年高度协调面积比例比2000年、2017年分别高16.16%,14.21%,中度协调和低度协调比例分别比2000年、2017年低12.38%,3.79%和9.98%,4.23%。水土资源耦合协调度与石漠化空间分布一致的规律,说明石漠化对水土资源耦合协调产生很大影响,石漠化治理是喀斯特山区水土资源耦合协调水平提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利用 耦合协调度 喀斯特山区 文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蒙山区水土资源利用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6
作者 樊凯 裴文娟 +2 位作者 曾维军 杨苍玲 张建生 《南方农业》 2018年第25期67-69,共3页
乌蒙山区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水土资源利用率不高,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分析乌蒙山区水土资源利用存在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质量低、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强土地开发利用,增加耕地数量;采用工程措... 乌蒙山区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水土资源利用率不高,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分析乌蒙山区水土资源利用存在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质量低、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强土地开发利用,增加耕地数量;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提高耕地质量;推进多规合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应用多维立体调控技术,优化水资源时空布局;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强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利用 问题 对策建议 乌蒙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及对策 被引量:4
7
作者 谢桂云 张飞云 《农业展望》 2020年第2期89-92,共4页
区域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疆地广人稀,水土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且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因此提高农业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势在必行。在阐述水土资源内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水土资源承载力及其优... 区域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疆地广人稀,水土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且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因此提高农业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势在必行。在阐述水土资源内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水土资源承载力及其优化配置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性介绍和回顾;基于新疆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现状,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重点围绕新疆水土资源利用及其分布状况开展了详细分析,指出了新疆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疆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土地资源 水土资源利用 资源保护 产业结构调整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广义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及利用状况动态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统兵 方瑜 +3 位作者 黄峰 王素芬 杜太生 康绍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6-65,共10页
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水土资源匹配态势与利用程度决定着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及食物安全。为优化中国农业水土资源配置,该研究基于2000—2020年31个省市的统计数据,采用基尼系数评价农业水土匹配状况,提出广义农业水土匹配系数揭示各... 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水土资源匹配态势与利用程度决定着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及食物安全。为优化中国农业水土资源配置,该研究基于2000—2020年31个省市的统计数据,采用基尼系数评价农业水土匹配状况,提出广义农业水土匹配系数揭示各省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状况及配比程度,联合匹配特征与水土利用状况确定各省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类型区。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灌溉水与耕地分布差距较大(基尼系数均值0.424),匹配情况变差;广义农业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分布相对合理(基尼系数均值为0.360),无显著变化趋势。地理区及省际间农业水土匹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匹配状况为“土多水少”,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匹配状况为“水多土少”,广东(广义农业水土匹配系数均值为2.06)和云南(广义农业水土匹配系数均值为1.02)匹配程度分别为各省市最低和最高,匹配状况均为“水多土少”;2)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程度空间异质性明显,垦殖率东南高西北低,农业水资源利用程度北高南低;3)吉林、新疆、江苏水土资源配置情况变差(转为低匹配高开发区),北京水土资源配置情况有所好转(转为高匹配低开发区)。研究结果能够为国家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相关决策提供支撑,对实现国家食物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土壤 广义农业水土资源匹配 水土资源开发利用 可持续发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石漠化地区水土资源与人类活动的耦合关系研究——以会泽县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智 殷晓洁 +3 位作者 滕皎 李干 李慧 王妍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115,共8页
为促进长江上游典型石漠化地区的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本研究以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基于会泽县石漠化分布特征,结合水土资源与人类活动指标,分析石漠化演变的驱动因子,构建石漠化地区水土资源与人类活动耦合协调度模... 为促进长江上游典型石漠化地区的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本研究以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基于会泽县石漠化分布特征,结合水土资源与人类活动指标,分析石漠化演变的驱动因子,构建石漠化地区水土资源与人类活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水土资源与人类活动耦合协调关系。结果显示:(1)会泽县石漠化整体面积明显减少,2010—2020年石漠化面积减少423.22 km^(2),占岩溶区面积的26.72%。(2)水土资源、人类活动与石漠化演变有显著相关性,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4.66%,林地比例、年降水量和耕地比例等水土资源类因子是石漠化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3)2010—2020年会泽县岩溶地区水土资源与人类活动耦合协调度较高,呈现上升趋势,低协调度转换为高协调度的面积达885.84 km^(2),失调型转化为协调型的面积达263.17 km^(2)。2020年的耦合协调性最好,平均值为0.7347,且高度协调地区面积占比达65.41%,分别比2010年、2015年高8.90%和18.55%。(4)水土资源和人类活动耦合协调度越低的地区,石漠化等级越高,耦合协调度和石漠化演变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石漠化 水土资源利用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水资源平衡分析
10
作者 徐晨露 于奎 卢增雄 《黑龙江粮食》 2025年第5期108-110,共3页
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对项目区的供水量和需水量进行对比分析。项目区总面积5.11万亩,耕地面积4.68万亩,项目区可供水量为443.62万m^(3),项目区农业生产用水及农村生活用水需水量为397.19万m^(3)。项目区工程可供... 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对项目区的供水量和需水量进行对比分析。项目区总面积5.11万亩,耕地面积4.68万亩,项目区可供水量为443.62万m^(3),项目区农业生产用水及农村生活用水需水量为397.19万m^(3)。项目区工程可供水量大于农业生产用水及农村生活用水需水量,水资源供需有保障,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利用 供水量分析 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土地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三江平原地区水土资源生态经济综合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晓洪 陈菁 +4 位作者 李根 孙伯明 郭龙珠 陈丹 吴鑫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16,共4页
小三江平原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完成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的主要承担区域。但目前小三江平原地区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破坏,影响着粮食稳产高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目前对小三江平原地区的大多... 小三江平原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完成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的主要承担区域。但目前小三江平原地区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破坏,影响着粮食稳产高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目前对小三江平原地区的大多数研究侧重于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在考虑生态经济的前提下,对小三江平原地区的桦川县、萝北县、宝清县、鹤岗市、抚远县、饶河县为代表,根据小三江平原地区的区域特点,选择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小三江平原地区水土资源生态经济综合承载力进行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小三江平原地区水土资源生态经济综合承载力处于较弱水平,应协调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生产粮食和保护生态双赢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三江平原地区 生态经济 综合承载力评价 水土资源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资源环境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碧 张素兰 +2 位作者 张世熔 于丽娟 高成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15-1518,共4页
研究了四川省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资源环境动态变化特征,提出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结果表明,四川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趋势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耕地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短缺,开发利用不足,浪费严重;水土... 研究了四川省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资源环境动态变化特征,提出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结果表明,四川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趋势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耕地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短缺,开发利用不足,浪费严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仍需进一步加强。为实现四川省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应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实施耕地质量建设工程,大力提高土地产出能力;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力度;继续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防止水资源污染;加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搞好骨干和配套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 评价 对策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肥沃耕层构建水肥盐综合调控机理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郭凯 封晓辉 +4 位作者 伍靖伟 陈小兵 巨兆强 孙宏勇 刘小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8,共10页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工作,但目前盐碱区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如何在水资源约束下,优化调控土壤水肥盐动态是当前盐碱地可持续利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工作,但目前盐碱区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如何在水资源约束下,优化调控土壤水肥盐动态是当前盐碱地可持续利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利用有机培肥、耕作、节水灌溉、田间覆盖、咸水利用等农艺措施,在盐碱地建立“控盐、保肥、保水”的肥沃耕作层,显著改变了水肥盐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的运移过程,实现了盐碱地质量和产能快速提升,上述内容也日益成为盐碱地改良利用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系统总结了盐碱地改良和肥沃耕层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盐碱地肥沃耕层构建下土壤水肥盐综合调控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协同关系等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盐碱地可持续改良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肥沃耕层构建 水肥盐调控 水土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岳阳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对策分析
14
作者 刘阳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115-116,176,共3页
:根据编制的《岳阳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探讨防止水土流失 ,保护、改良和科学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 ,维护良性生态环境 。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建设 水土流失 水土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理念、建设标准及工作机制——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几个突出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孔少林 刘明刚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0年第4期29-32,共4页
新一轮机构改革对农田建设管理职能的调整,从体制上解决了长期以来"五牛下田"分散管理的局面,为加快推进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2019年1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 新一轮机构改革对农田建设管理职能的调整,从体制上解决了长期以来"五牛下田"分散管理的局面,为加快推进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2019年1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办《意见》)指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不强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要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设施 粮食安全保障 农田建设 规划理念 分散管理 国务院办公厅 抗灾减灾能力 水土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治”工程在赤水河流域山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潮生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1-23,共3页
遵义市赤水河流域实施“长治”工程 6年来 ,累计治理水土流失 96 6 8km2 ,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路子 ,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山区生态环境 ,促进了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有力地促进了... 遵义市赤水河流域实施“长治”工程 6年来 ,累计治理水土流失 96 6 8km2 ,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路子 ,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山区生态环境 ,促进了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有力地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治理区群众年人均纯收入由 5 98元增加到 16 2 9元 ,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治”工程 水土流失 山区经济 遵义市 赤水河流域 水土资源利用 退耕还林还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允许土壤流失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世杰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7-223,共7页
为了研究中游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允许土壤流失量,利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主要侵蚀类型区行政区划图,根据1955—2009年不同侵蚀类型区土壤侵蚀强度数据,分析了12个主要侵蚀类型区治理期(1970—2009年)和退耕后(2000—2009年)较治理前(1... 为了研究中游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允许土壤流失量,利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主要侵蚀类型区行政区划图,根据1955—2009年不同侵蚀类型区土壤侵蚀强度数据,分析了12个主要侵蚀类型区治理期(1970—2009年)和退耕后(2000—2009年)较治理前(1955—1969年)减沙效益。以土壤侵蚀强度、人口密度、治理期的减沙效益以及人均纯收入为指标,利用总结的公式,将估算的不同侵蚀类型区的总允许土壤流失量8.43亿t(T_2值)和7.19亿t(T_1值)合理分配到黄土高原主要侵蚀类型区,得到不同侵蚀类型区T_2和T_1分配值平均值为4 876.2 t/(km^2·年)和4 158.9 t/(km^2·年)。结合各侵蚀类型区退耕后(2000—2009年)侵蚀强度及较治理期(1970—2009年)减沙效益的增幅及类型区T_2和T_1分配值的比例,拟定了不同侵蚀类型区允许土壤流失量T_2和T_1暂定值,其平均值分别为1 200.0 t/(km^2·年)和900.0 t/(km^2·年)。研究成果为黄土高原及不同侵蚀类型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类型区 土壤侵蚀 减沙效益 允许土壤流失量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水土资源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转型升级 被引量:1
18
作者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2年第10期18-19,共2页
近年来,宁夏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转型升级,... 近年来,宁夏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转型升级,发展高效节水灌溉487万亩,占全区已建高标准农田面积的56%,为促进农业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升级 高标准农田 先行区 全面振兴 高效节水农业 高效节水灌溉 水土资源利用 加快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964号建议的答复
19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1年第8期18-18,共1页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水田小池改大池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进一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关键举措。2018年机构改革后,中央通过整合农田相关项目资...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水田小池改大池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进一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关键举措。2018年机构改革后,中央通过整合农田相关项目资金,支持各地大力开展包括土地平整、田间灌排设施、田间道路、农田输配电等内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保障 土地平整 关键举措 输配电 水土资源利用 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业生产条件 田间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20
作者 高继平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2年第3期41-42,共2页
近年来 ,方山县以解决农民温饱为出发点 ,以治旱兴农、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发展节水农业为重点 ,充分合理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
关键词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县域经济 发展 节水农业 方山县 基本农田建设 河道治理 水土资源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