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国 李晶晶 余红兵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6,共7页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掌握水土流失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汇总形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分布特征、动态变化;[...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掌握水土流失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汇总形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分布特征、动态变化;[结果]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为23.13万km^(2),占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89.13%。从水土流失分布来看,该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多沙区和北部风沙区,两区水土流失面积占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的51.06%;从地类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草地、林地和耕地,共占比86.80%。与2020年、2011年、1999年和1985年相比,2021年水土流失分别减少0.29万km^(2),3.43万km^(2),16.94万km^(2),22.30万km^(2),与1985年相比,强烈及以上强度等级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6.42万km^(2),减幅83.84%。[结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多沙区和北部风沙区,高强度侵蚀减少与年度监测成果未考虑沟道侵蚀有关;该区应以流域水系为单元,持续加强旱作梯田建设,大力开展高标准淤地坝建设,加强病险淤地坝出险加固,实施固沟保塬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变化 水土流失治理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和坡度对桂北岩溶石山地区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顾展飞 魏海龙 +1 位作者 全鑫 刘之葵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1-262,共12页
【目的】为识别不同条件影响下土壤流失量的变化规律以及科学防治水土流失,【方法】以桂北岩溶石山地区坡面水土流失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裂隙度、不同降雨强度以及不同坡度对岩溶石山地区坡面径流、产... 【目的】为识别不同条件影响下土壤流失量的变化规律以及科学防治水土流失,【方法】以桂北岩溶石山地区坡面水土流失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裂隙度、不同降雨强度以及不同坡度对岩溶石山地区坡面径流、产沙的影响;并结合水土流失野外监测数据,验证了模拟试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结果表明:(1)裂隙度恒定,降雨强度为15 mm/h时,与坡度为0°的土壤流失量相比,坡度为3°、6°、9°的土壤流失量平均增长率为70.13%;降雨强度为30 mm/h时,相较于坡度为0°的土壤流失量,坡度为3°、6°、9°的土壤流失量平均增长率为42.53%;降雨强度为60 mm/h时,与坡度为0°的土壤流失量相比,坡度3°、6°、9°的土壤流失量平均增长率为35.07%。坡度越大地表土壤流失量越多,但土壤流失量增长速率逐渐放缓,且放缓趋势较为明显。(2)坡度、降雨强度恒定时,裂隙度对土壤流失量的影响较小,随着裂隙度的增大,土壤流失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减少幅度比较小。坡度、裂隙度恒定时,降雨强度在15~30 mm/h时,降雨强度越大地表土壤流失量增长率越大;当降雨强度大于30 mm/h,土壤流失量仍然在增大,但增长速率放缓。(3)由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结果可知,降雨强度对水土流失量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坡度对水土流失量的影响程度。坡度为3°、6°时,野外实地监测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可见室内人工降雨试验适用于研究岩溶地区坡面产流特征。【结论】该研究可为桂北岩溶石山地区水土流失的防治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降雨强度 径流 水土流失 地形坡度 桂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工程坡面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水土流失防控效应
3
作者 王孝兵 赵杰 +2 位作者 田文杰 孟凡鹏 贾春磊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5期63-65,共3页
为研究油气管道工程坡面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以广东韶关某油气管道工程为例,分析了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对径流量、土壤侵蚀量的作用,以及播种方式、播种时间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工程措施截水墙的D区年径流量和... 为研究油气管道工程坡面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以广东韶关某油气管道工程为例,分析了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对径流量、土壤侵蚀量的作用,以及播种方式、播种时间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工程措施截水墙的D区年径流量和年土壤侵蚀量分别是无截水墙的A区的61%和33%,植物成活率50%的A区年径流量和年土壤侵蚀量分别是植物成活率15%的B区的65%和75%,采取工程措施截水墙+条播方式的D区年径流量和年土壤侵蚀量最少;采取条播方式的A区百喜草成活率是采取撒播方式的B区的3倍以上,3月播种的A区百喜草成活率约是5月播种的C区的1.7倍。因此,油气管道工程坡面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可有效提升坡面水土保持能力,坡面种草推荐采用条播方式,播种时间以3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工程 植物措施 工程措施 径流量 土壤侵蚀量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碳排放及其防控
4
作者 姜德文 赵凤伟 +6 位作者 王燕 刘晓霞 高金晖 党晨席 邢路平 邱啟璜 戴博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8期27-30,共4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国家减排增汇工作,特别是针对水土流失与生态治理方面的碳汇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研究成果,而针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在减碳路径、增汇潜力挖掘等方面的研究尚未开展。基于生产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碳排...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国家减排增汇工作,特别是针对水土流失与生态治理方面的碳汇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研究成果,而针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在减碳路径、增汇潜力挖掘等方面的研究尚未开展。基于生产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特点及影响,深度分析其在场地扰动、土方开挖、植被破坏等环节的碳释放机理,查明了其碳排放的重点时段及部位,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完善相关机制体制、强化科技支撑及创新成果的推广等策略,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约束性考核、水土保持碳汇提升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 碳排放 碳达峰碳中和 减排增汇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覆盖免耕对坡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何普 杨庆楠 +2 位作者 徐金忠 肖洋 刘冬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1,共7页
为探究秸秆覆盖免耕对坡耕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该措施下的水土保持效益。通过设立秸秆覆盖免耕和传统耕作田间试验区,探究土壤孔隙结构、土壤含水量、化学性质、产流产沙情况。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免耕处理后,土壤深度(h)为0<h≤10... 为探究秸秆覆盖免耕对坡耕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该措施下的水土保持效益。通过设立秸秆覆盖免耕和传统耕作田间试验区,探究土壤孔隙结构、土壤含水量、化学性质、产流产沙情况。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免耕处理后,土壤深度(h)为0<h≤10 cm处土壤密度增加了14.16%,总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分别降低了10.85%、27.11%。土壤深度为0<h≤20 cm处土壤有机质及全氮流失量减少,有效改善了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土壤深度为10、20、30、40 cm处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6.30%、5.78%、7.57%、9.03%。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土层越深土壤水分滞留时间越短。秸秆覆盖免耕处理减弱了降雨侵蚀力对产流产沙的影响,产流产沙次数及数量较传统耕作处理有明显降低,产流、产沙次数分别减少3、5次,产流、产沙量分别减少53.07%、71.87%。秸秆覆盖免耕能够有效降低降雨对产流产沙的驱动力,减少土壤有机质及氮流失,调节土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坡耕地 土壤理化性质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土石山区土地利用及水土流失时空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莹 陈吟 +4 位作者 屈丽琴 杜鹏飞 刘冰 王友胜 宁堆虎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4期43-49,共7页
北方土石山区是我国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区域,研究其土地利用/覆盖和水土流失时空变化对于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采用遥感解译和图表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区域内2009—2016年土地利用、2000—2015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 北方土石山区是我国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区域,研究其土地利用/覆盖和水土流失时空变化对于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采用遥感解译和图表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区域内2009—2016年土地利用、2000—2015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其值用I NDV表示)及3次全国水土流失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海河、淮河流域内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均增加,增幅分别为9.26%和7.27%、10.04%和7.17%,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均减少,减幅在0.63%~6.16%之间,只有其他土地变化趋势不同,海河流域减少了1.93%,而淮河流域增加了4.92%;植被覆盖度整体提高,I_(NDV)>0.7的高覆盖度区域范围有所扩大;土壤侵蚀面积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16.92万km^(2)减少到2011年的11.62万km^(2)。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三北”工程建设及坡改梯等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2000—2015年北方土石山区的植被覆盖度整体提升,水土流失强度总体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水土流失 归一化植被指数 土壤侵蚀 时空变化 海河流域 淮河流域 北方土石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流失遥感研究近30a文献计量分析与展望
7
作者 吴娟 王智允 +4 位作者 胡秀娟 尹慧敏 陈文祥 卢顺发 徐涵秋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346,共14页
选取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近30 a水土流失遥感领域的3058篇论文,利用CiteSpace和R语言等文献计量软件对论文发表的期刊分布、合作网络、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时区变化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 选取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近30 a水土流失遥感领域的3058篇论文,利用CiteSpace和R语言等文献计量软件对论文发表的期刊分布、合作网络、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时区变化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①全球发文量质心正逐渐由西向东迁移,中国和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对水土流失遥感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最大;②CNKI数据库中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分析黄土高原和三峡库区等典型水土流失区的植被信息、土地侵蚀模型、土地利用等方面,WOS数据库中的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小流域和集水区坡面产流、河道汇流的关注;③两大数据库的研究主题演化特征存在差异,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未来利用高光谱数据并结合新兴技术来精细化治理水土流失是该领域今后的重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遥感 文献计量分析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PP模型的黄土旱塬区果园生草的水土流失效应评估
8
作者 宋淑钧 杨荣 +2 位作者 王鸿 赵明新 刘学周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21,共11页
[目的]评估果园生草的水土流失效应,阐明生草对水土流失的控制效果,为优化区域果园生草种植管理措施和提高果园水土保持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WEPP模型,以黄土旱塬区果园为研究对象,模拟不同降水条件(自然降水和降水增加10%,20%,... [目的]评估果园生草的水土流失效应,阐明生草对水土流失的控制效果,为优化区域果园生草种植管理措施和提高果园水土保持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WEPP模型,以黄土旱塬区果园为研究对象,模拟不同降水条件(自然降水和降水增加10%,20%,30%)、不同坡度(5°,10°,15°,20°,25°)和不同作物管理模式(裸地、清耕、生草)组合情景下的水土流失情况,以裸地和清耕为对照,评估果园生草的水土流失效应。[结果](1)从整体来看,3种作物管理模式的年内总土壤水分均呈“W”形变化趋势,且总土壤水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裸地>清耕>生草。与对照相比,生草模式下的日平均总土壤水分、蒸发量和渗漏量分别低于裸地和清耕模式的31.7%和31.3%,36.1%和31.6%,63.0%和67.7%。(2)与对照模式相比,相同坡度条件下生草模式的年平均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均最低;土壤流失量随坡度的增大均呈线性函数关系而显著增大(p<0.001),且生草模式下随坡度变化其土壤流失量的变化速率最小,分别低于裸地和清耕模式52.4%和47.4%。3种管理模式的年均径流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表现为裸地(124.4mm)>清耕(121.4 mm)>生草(87.4 mm);生草模式的年均土壤流失量与裸地和清耕模式相比显著减少49.2%和43.3%(p<0.01)。(3)进一步对不同坡度和作物管理模式下的水土流失曲线图进行模拟分析表明,不论哪种坡度条件下,3种模式的最大土壤流失量均发生在坡长18 m处,且发生水土流失后坡度变大幅度均表现为裸地>清耕>生草。(4)不同管理模式下均存在年平均土壤流失量随降水增加而增加的现象,且降水增加较自然降水情景的土壤流失增量均表现为生草模式低于对照模式;土壤流失增量随着降水增加而显著增加(p<0.01),且随着降水增加生草模式较其他模式的土壤流失增量降低幅度不断增大。[结论]果园生草在减少水土流失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果园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是解决黄土旱塬区果园水土流失问题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PP模型 果园生草 水土流失 黄土旱塬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模型的钦江流域水土流失模拟研究
9
作者 张志勇 李勋贵 +5 位作者 杨其永 孙剑 李政昌 赵张 甘富万 陈立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7-298,共12页
为了研究平陆运河所在的钦江流域水土流失变化规律,建立了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通过土壤与水评估工具(SWAT)模型模拟了2005—2019年钦江径流和泥沙输移过程,并耦合水文工程中心-河流分析系统(HEC-RAS)模型对钦江流域上游河道(陆屋水文... 为了研究平陆运河所在的钦江流域水土流失变化规律,建立了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通过土壤与水评估工具(SWAT)模型模拟了2005—2019年钦江径流和泥沙输移过程,并耦合水文工程中心-河流分析系统(HEC-RAS)模型对钦江流域上游河道(陆屋水文站以上长度约12 km的干流)开展水动力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SWAT模型在径流和泥沙模拟结果中纳什效率系数(NSE)值均大于0.561,表明该模型在钦江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HEC-RAS模型在5次洪水事件的流量、水位模拟中,NSE值均大于0.758(除2017-07-09场次的NSE值为0.420外),表明模型在河道洪水演进模拟中具有较强的稳健性;(3)钦江流域的主要沙源位于陆屋江上游,该区域为土壤侵蚀严重敏感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模拟 水文水动力耦合 土壤与水评估工具 水文工程中心-河流分析系统 钦江流域 平陆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土流失模型的榆林市近30年煤炭开发过程中土壤水力侵蚀状况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0
作者 刘社虎 时亚民 +5 位作者 高光普 朱伟 谢涛 许海龙 王朝辉 吕渡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8-1061,共14页
【研究目的】榆林市是中国重要的煤业化工基地,也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研究榆林市煤炭开发过程中土壤水力侵蚀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采用多源数据和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 【研究目的】榆林市是中国重要的煤业化工基地,也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研究榆林市煤炭开发过程中土壤水力侵蚀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采用多源数据和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估算1990—2020年榆林市土壤水力侵蚀量,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榆林市土壤水力侵蚀模数逐渐减弱,侵蚀强度均向下级转移,煤炭开发区土壤水蚀模数较低,且下降速率更快,煤炭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和水土保持措施落地,使得植被覆盖因子C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显著下降,植被覆盖度提升,生态环境整体趋优。【结论】研究揭示,该区域煤炭开发对水土保持的负面影响较小,通过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可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对该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榆林市 煤炭开发 RUSLE模型 时空变化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方镇光伏提水蓄水灌溉技术在水土流失复绿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黄良杰 徐乔 +1 位作者 谢碧洪 王宇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6期22-24,共3页
以光伏提水蓄水灌溉技术在大方镇水土流失复绿工程中的应用为例,通过光伏灌溉系统替代传统灌溉方式,实现了高效节水、节能降耗和生态环境改善。介绍了光伏技术的原理、优势及其在南药种植灌溉中的应用,结合大方镇的实际案例,分析了光伏... 以光伏提水蓄水灌溉技术在大方镇水土流失复绿工程中的应用为例,通过光伏灌溉系统替代传统灌溉方式,实现了高效节水、节能降耗和生态环境改善。介绍了光伏技术的原理、优势及其在南药种植灌溉中的应用,结合大方镇的实际案例,分析了光伏提水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效果。实践表明,光伏提水蓄水灌溉技术在水土流失复绿工程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提水蓄水 水土流失 复绿工程 灌溉 大方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水源地水土流失及驱动因素分析
12
作者 胡可可 哈山·哈里亚克帕尔 +3 位作者 热合曼·买买提 闫博渊 苏里坦 刘文君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1期63-67,共5页
乌鲁木齐市水土流失治理进程缓慢,水源地土壤侵蚀危害严重,厘清当前土壤侵蚀现状及其驱动因素是开展科学有效治理的基础与关键。以乌鲁木齐市重要水源地——乌拉泊水库库区为研究区域,根据日尺度的实测气象水文数据,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 乌鲁木齐市水土流失治理进程缓慢,水源地土壤侵蚀危害严重,厘清当前土壤侵蚀现状及其驱动因素是开展科学有效治理的基础与关键。以乌鲁木齐市重要水源地——乌拉泊水库库区为研究区域,根据日尺度的实测气象水文数据,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乌拉泊水库库区周围山地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驱动因素,同时评价了绿化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①乌拉泊水库库区风速日均变化较小,降水量变化显著,水土流失多发生在夏季,库区周围山地土壤侵蚀模数为0~59.680 t/(hm ^(2)·d);②降水与土壤侵蚀同步发生,降水是库区周围山地水土流失的主要驱动因素,降水强度与土壤侵蚀模数的相关性为0.922,坡度也会影响土壤侵蚀模数;③降水量增加时,坡度越大的地区越易发生土壤侵蚀;④绿化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库区土壤侵蚀模数,但同时也会造成气温的升高,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规划适宜绿化种植治理区域,因地制宜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驱动因素 乌拉泊水库 水源地 乌鲁木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KELM的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量预测研究
13
作者 雷磊 呼梦颖 +3 位作者 董子晗 师一卿 万昊 王良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9-196,共8页
针对输变电工程中水土流失量在线监测刚起步导致智能预测预警困难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和核极限学习机的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量智能预测方法。利用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优化核极限学习机(kernel-ba... 针对输变电工程中水土流失量在线监测刚起步导致智能预测预警困难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和核极限学习机的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量智能预测方法。利用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优化核极限学习机(kernel-based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KELM)的正则化系数和核函数参数,以降雨量环境因子作为样本输入,构建SSA-KELM水土流失量预测模型。利用该预测模型对某变电站水土流失情况进行预测,并与核极限学习机和支持向量机预测方法对比。利用自主研发的现场监测系统获取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对所提预测算法进行长期测试,结果表明,基于SSA-KELM的水土流失量预测是有效的,而且比当前其他方法的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麻雀搜索算法 核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流域尺度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划定方法——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海涛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4期10-14,79,共6页
以小流域为单元明确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范围是落实差别化保护、治理和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福建省长汀县属于粤闽赣红壤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土壤侵蚀以轻中度水力侵蚀为主,主要表现形式为面蚀、浅沟蚀、切沟蚀。利用DEM数据... 以小流域为单元明确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范围是落实差别化保护、治理和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福建省长汀县属于粤闽赣红壤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土壤侵蚀以轻中度水力侵蚀为主,主要表现形式为面蚀、浅沟蚀、切沟蚀。利用DEM数据、水文分析工具划定长汀县小流域,再采用“1(基础指标)+N(区域特性指标)”的模式,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小流域,划定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结果表明:①结合县域水土流失特点、自然条件等综合因素,长汀县选取1项基础指标+3项区域特性指标作为划定指标,只要符合其中任一项指标的小流域即可划定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②长汀县共计划定14条小流域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307.37 km^(2),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中确定的重点治理区面积267.81 km^(2)较为接近,且分布合理,契合实际。长汀县选取的指标较为科学合理,对福建省国家级或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划定指标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福建省其他县区域特性指标的选取仍需结合各县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确定;另外,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范围应根据水土流失状况变化而进行调整,以确保各项治理措施的落地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重点治理区 小流域尺度 国家级 长汀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区植被生态资产时空变化研究
15
作者 林敬兰 岳辉 +3 位作者 谢文心 唐丽芳 刘必豹 江洪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遥感驱动山地当量因子法(RS-MEF)评估长汀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水土保持生态资产增值效应。采集2000年和2022年遥感影像、统计数据等,计算标准当量因子、确定当量系数、开展地物分类、进行空间异质性修正,最后计算得到生态系统服务... 采用遥感驱动山地当量因子法(RS-MEF)评估长汀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水土保持生态资产增值效应。采集2000年和2022年遥感影像、统计数据等,计算标准当量因子、确定当量系数、开展地物分类、进行空间异质性修正,最后计算得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20多年间长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0年的74.6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48.30亿元。其中,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0年的26.79亿元增长为2022年的144.38亿元,增长率高于全县水平,其占全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35.89%提升至2022年的41.45%。该结果可为长汀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汀县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水土流失治理 生态资产增值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无人机影像样本库构建方法研究
16
作者 柴鹏 董静 +3 位作者 丁翼星 刘志强 吴清泉 王昌辉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5年第1期8-12,41,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引入深度学习、大模型等新技术提高无人机影像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的识别精度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训练优化深度网络模型极其依赖大量且高精度的样本,这是实现不同类型水土流... 为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引入深度学习、大模型等新技术提高无人机影像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的识别精度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训练优化深度网络模型极其依赖大量且高精度的样本,这是实现不同类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智能化识别的关键基础资料。本文利用福建省水土保持试验站在近几年水土保持工作中获取的海量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以及部分人工解译的矢量文件,研究了点、线、面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的样本标注方法,建立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影像样本库。经过样本的自动生成、样本库的清洗与扩充以及样本类别调整,最终样本库共含有点状措施样本11类2289个,线状措施样本8类32342个,面状措施样本7类34645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影像 水土流失 工程措施 影像样本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利工程建造中水土流失防治难题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海霞 《当代农机》 2025年第1期31-33,共3页
指出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造在提供农田灌溉和排水的同时面临着水土流失防治的难题,介绍了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的原因、特点、危害性,提出了农田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注重水土保持的监测、落实水土... 指出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造在提供农田灌溉和排水的同时面临着水土流失防治的难题,介绍了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的原因、特点、危害性,提出了农田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注重水土保持的监测、落实水土保持的措施、做好水土保持的监督、推广科学种植和管理模式、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土流失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分析
18
作者 乔雨宁 任婧宇 +1 位作者 吴睿 马宁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5期66-72,78,共8页
为揭示新疆典型流域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基于水利遥感普查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栅格成果,获取塔里木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强度等级,剖析其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并运用Mann-Kendall检验,基于水文监测数据,... 为揭示新疆典型流域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基于水利遥感普查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栅格成果,获取塔里木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强度等级,剖析其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并运用Mann-Kendall检验,基于水文监测数据,得出1980—2022年流域水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2022年塔里木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06397.20 km^(2),以风力侵蚀为主,水力侵蚀分布在流域西部及西北部地区;玉龙喀什河同古孜洛克站以上、叶尔羌河卡群站以上输沙模数较流域均值分别高出106.15%、55.55%,是流域产沙源区段。(2)1980—2022年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32931.81 km^(2),减幅为20.79%,北部山区及干流区域径流量呈递增趋势,输沙量则与之相反,且输沙量相比径流量突变时间滞后7个月。(3)空间上,风力侵蚀分布形式由面状分布转变为片状与斑状混合分布,水蚀空间分布仅有微小改变,叶尔羌河、玉龙喀什河至主河段侵蚀强度有所上升。综上,塔里木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显著,土壤侵蚀得到有效遏制,生态效益逐步体现,但区域水土流失仍较严重,侵蚀强度仍需降低。在后续工作中,应明确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方向,突出重点,强化塔里木河流域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动态变化 水土流失 塔里木河流域 新疆 1980—2022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小流域-图斑”多层级水土流失治理策略
19
作者 王娟 刘晓林 +4 位作者 亢庆 周瑞鹏 金平伟 吴镇宇 黄俊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144,共9页
面对类型复杂、分布广泛的侵蚀环境现状和不断提速的侵蚀治理要求,当前水土流失遥感监测成果仍难以满足水土保持精准治理需求,探索水土流失图斑空间定位技术,科学定量开展“县-小流域-图斑”多层级水土流失治理策略研究,是推进治理工作... 面对类型复杂、分布广泛的侵蚀环境现状和不断提速的侵蚀治理要求,当前水土流失遥感监测成果仍难以满足水土保持精准治理需求,探索水土流失图斑空间定位技术,科学定量开展“县-小流域-图斑”多层级水土流失治理策略研究,是推进治理工作向深、广、细、实方向发展的有效手段。该研究以贵州省喀斯特区普安县为例,采用“三层迭代”水土流失图斑空间识别方法,空间继承、衔接水土流失遥感监测成果和水土保持率现状,获取水土流失图斑,判别宜治理对象。综合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程度和宜治理程度2个维度定量评价小流域治理优先度,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策略。结果表明:1)水土流失图斑识别结果与遥感监测成果相比,水土流失总面积相对误差低于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面积相对误差低于5%,各侵蚀强度等级水土流失图斑判别总体准确率为95.82%;2)普安县水土流失重点集中在耕地、林地和草地,小流域治理优先度大于0.6的占全县小流域的6.31%;3)依据集中连片和易治理原则,制定水土流失治理策略,模拟分析水土流失面积预期消减情况,预计至2025年需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4 km^(2),2025—2030年需治理面积43.35 km^(2),2030—2035年需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26 km^(2),可完成分阶段预期水土保持率目标。研究可为水土流失精准防治、区域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率稳步提升、有效落实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图斑 适宜性评价 治理策略 水土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汪亚楠 宋艳霞 万梦玥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2,共9页
基于2009—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替换核心变量的测算方法、剔除... 基于2009—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替换核心变量的测算方法、剔除直辖市、采用系统GMM方法和工具变量方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区域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尤为突出。从粮食产区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粮食产销平衡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最为明显。从影响机制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通过发挥脱贫攻坚、农业繁荣和金融普惠等效应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据此,建议将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嵌入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贫困治理和防范规模性返贫风险,统筹地区发展差距和优化第一产业结构,加快完善多层次可持续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水土流失治理 脱贫攻坚 农业繁荣 金融普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