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浩吉铁路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探讨
1
作者 李炳垠 徐国凤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1期29-31,共3页
以浩吉铁路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创建为例,对创建原则、程序和标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创建过程中组织管理、宣传培训、任务落实、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典型做法与经验,主要有:践行“绿色浩吉”的建设理念;加强组织领导,规范项目管理;加强沟... 以浩吉铁路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创建为例,对创建原则、程序和标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创建过程中组织管理、宣传培训、任务落实、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典型做法与经验,主要有:践行“绿色浩吉”的建设理念;加强组织领导,规范项目管理;加强沟通联系,注重宣传培训;加强技术支撑,强化任务落实;守正创新,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紧跟时代步伐,助力脱贫攻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示范创建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浩吉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项目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典型做法——以湖北大悟江家山风电场工程为例
2
作者 刘艳改 李辉 +2 位作者 程艳辉 宋晓彦 姚娜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6期7-9,共3页
以湖北省第一个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的风电项目——湖北大悟江家山风电场工程为例,总结其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建设前期提前策划,以“筑最美风车花海·扬绿色清洁能源”为构思起点,力争打造高品质“景观风电”样板... 以湖北省第一个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的风电项目——湖北大悟江家山风电场工程为例,总结其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建设前期提前策划,以“筑最美风车花海·扬绿色清洁能源”为构思起点,力争打造高品质“景观风电”样板工程。建设过程中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注重宣传培训,提升水保意识;投入水保专项资金,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注重优化创新,做实水土保持管理。工程建设和运营期加强管护,特别是注重与地方扶贫相结合,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工程建设与水土保持、景观提升有机结合,成功打造了生态和谐的“风车花海”式风电场,在同行业中示范引领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项目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江家山风电场 大悟县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书莒溪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实践与成效
3
作者 吴娟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5年第2期39-42,共4页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书莒溪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是福建省首批“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之一,在流域的治理和示范创建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和创新发展理念,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文章探讨了书莒溪生态清洁小流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书莒溪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是福建省首批“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之一,在流域的治理和示范创建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和创新发展理念,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文章探讨了书莒溪生态清洁小流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的实践与成效,力求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南平模式”,以期为其他同类型流域的治理和示范创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 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实践与成效 书莒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创建实践与经验 被引量:2
4
作者 梁亚丹 吴碧波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6期21-24,共4页
以广东省第一条被认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的河惠莞高速公路河源紫金至惠州惠阳段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先进做法,比如落实建设理念、规范管理、健全制度、加强宣传、提高意识、设立专项奖,特别是在项目各阶段强... 以广东省第一条被认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的河惠莞高速公路河源紫金至惠州惠阳段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先进做法,比如落实建设理念、规范管理、健全制度、加强宣传、提高意识、设立专项奖,特别是在项目各阶段强化水土保持任务落实,以及应用水土保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形成符合当地特色的生态景观和水土流失防治模式的成功尝试,在同行业中具有典型代表性和示范引领作用,为广东省乃至全国高速公路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提供了样本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高速公路 水土保持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正坑水碧道工程创新实践与治理成效
5
作者 黄静 杨清梅 +4 位作者 冯喜良 陈建辉 陈浩 邹云 陈垚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5期18-20,29,共4页
正坑水碧道工程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北部梧桐山风景区周边,涉及基本生态控制线、深圳水库水源保护区、河道管理范围、高密度城市建成区,水土流失防控难度大。为全面构建人水和谐的郊野型碧道,工程建设时建立了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体... 正坑水碧道工程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北部梧桐山风景区周边,涉及基本生态控制线、深圳水库水源保护区、河道管理范围、高密度城市建成区,水土流失防控难度大。为全面构建人水和谐的郊野型碧道,工程建设时建立了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体制,创新引入“水土保持管家”新模式,高标准落实水土保持措施,修复河道生态环境,构建新型生态驳岸等,成效显著。工程验收后,区域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100%,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100%,正坑水碧道成为罗湖区乃至深圳市的一张重要生态旅游名片,形成了“河道+产业+生态”的综合开发示范区域,有力推动了区域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进程,成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及水城融合发展的典型实例,2023年被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称号,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碧道建设项目,示范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创新实践 治理成效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正坑水碧道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