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性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的合成及乳液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田敉 王孝科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2,共4页
利用TDI、PEG、DMPA和HPA合成水性光固化PUA预聚体,制备了具有自乳化性的水性光固化PUA乳液。考察了固含量、羧基含量以及中和度对PUA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原料配比和中和剂种类对光固化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和度在80%~100%... 利用TDI、PEG、DMPA和HPA合成水性光固化PUA预聚体,制备了具有自乳化性的水性光固化PUA乳液。考察了固含量、羧基含量以及中和度对PUA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原料配比和中和剂种类对光固化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和度在80%~100%时乳液及涂膜性能较佳;原料的最佳配比为:n(TDI)∶n(PEG)∶n(HPA)∶n(DMPA)=6∶2∶4∶3;以NaOH为中和剂,有利于体系光固化速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 聚氨酯丙烯酸酯 性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化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及其固化物的性能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文石 何景学 +1 位作者 周福维 朱以标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7-501,共5页
在无溶剂条件下采用聚氨酯(PU)预聚体法合成端—NCO基PU,再与活性硅烷进行封端反应,制备了硅烷化聚氨酯(SPU)预聚体。考察了聚醚二元醇(PPG)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异氰酸酯种类、n(NCO)∶n(OH)和硅烷封端剂种类对SPU预聚体固化物(简... 在无溶剂条件下采用聚氨酯(PU)预聚体法合成端—NCO基PU,再与活性硅烷进行封端反应,制备了硅烷化聚氨酯(SPU)预聚体。考察了聚醚二元醇(PPG)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异氰酸酯种类、n(NCO)∶n(OH)和硅烷封端剂种类对SPU预聚体固化物(简称固化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PPG的Mn、异氰酸酯种类、n(NCO)∶n(OH)和硅烷封端剂种类可制备符合设计性能要求的SPU预聚体。室温下SPU预聚体固化得到无气泡、无针孔的均质胶膜,且其指干时间比PU短,固化物疏水性能提高;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仲氨基硅烷(S IL-3)封端后,产物的—NCO基吸收峰消失。当采用Mn为4000的PPG与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在n(NCO)∶n(OH)=1.80的条件下反应,再经SIL-3封端后得到的固化物拉伸强度为0.30M Pa,断裂伸长率为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硅烷封端剂 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预聚体中微量水扩链对其乳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蒋禹旭 黄俊 武昆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2,共7页
水性聚氨酯(WPU)合成过程中水对预聚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及黏度等会产生很大影响,若控制不当,水与—NCO剧烈反应会导致预聚体凝胶。本文探讨了用微量水扩链聚氨酯预聚体时水量及三乙胺(TEA)用量对WPU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U预聚体合... 水性聚氨酯(WPU)合成过程中水对预聚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及黏度等会产生很大影响,若控制不当,水与—NCO剧烈反应会导致预聚体凝胶。本文探讨了用微量水扩链聚氨酯预聚体时水量及三乙胺(TEA)用量对WPU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U预聚体合成过程中增加微量水或TEA的用量,PU预聚体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乳化时链段内的氢键和静电斥力的协同作用导致WPU乳液的平均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窄;当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链段间的氢键作用力及缠结作用增强,又促使乳液的平均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同时随着水量或TEA用量增加,胶膜吸水率下降,拉伸断裂强度提高。因此,微量水作为扩链剂应用,可得到性能更好的WPU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链 聚氨酯 聚氨酯乳液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预聚体改性沥青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余川 王璟 +1 位作者 李佳 孙银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6-168,共13页
传统的聚合物改性剂与沥青常采用物理熔融共混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离析、相容性及存储稳定性差等问题。与之相比,聚氨酯预聚体富含特征官能团异氰酸酯基,具有较强的基团化学活性,能够与沥青形成三维交联互穿网络结构,用于制备高... 传统的聚合物改性剂与沥青常采用物理熔融共混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离析、相容性及存储稳定性差等问题。与之相比,聚氨酯预聚体富含特征官能团异氰酸酯基,具有较强的基团化学活性,能够与沥青形成三维交联互穿网络结构,用于制备高性能改性沥青具有显著优势。文中对聚氨酯预聚体改性沥青进行了系统综述。首先,简要概述了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原理;然后,详细介绍了其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及改性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最后,通过深入分析其改性微观机理,揭示了其宏-微观特性。此外,总结了聚氨酯预聚体改性沥青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其未来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旨在进一步提高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改性沥青 微观机理 制备工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预聚体对涤纶的亲水整理及其效果评定 被引量:1
5
作者 陆必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2-34,3,共4页
聚氨酯预聚体属于反应性的新型整理剂,适用于涤纶等疏水性纤维的亲水整理。本文较具体地介绍了该整理剂的合成、应用工艺及亲水整理效果的评定。
关键词 整理 聚氨酯 整理剂 氨醋 效果评定 性能 电子扫描显微镜 表面能 部分 异氰酸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固化型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庆 侯德华 刘廷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612-617,共6页
为提高常温拌合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工作性能和路用性能,采用拌合试验、劈裂试验及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研究了水固化型聚氨酯预聚体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和易性及力学性能。试验表明,水固化型聚氨酯预聚体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拌... 为提高常温拌合乳化沥青混合料的工作性能和路用性能,采用拌合试验、劈裂试验及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研究了水固化型聚氨酯预聚体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和易性及力学性能。试验表明,水固化型聚氨酯预聚体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拌合和易性,以及优于SBR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效果,同时水固化型聚氨酯预聚体的加入也有利于乳化沥青破乳后混合料早期强度的形成,从而提高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早期劈裂强度及水稳定性。此外,为使该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推荐聚氨酯预聚体改性材料的掺量为总用水量的40%~50%。研究表明,临界应变能密度与抗疲劳评价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有限的试验条件下,可以通过综合力学性能评价指标(临界应变能密度)可以快速分析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抗裂能力及抗疲劳性能,有利于指导室内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混合料 水固化型聚氨酯预聚体 拌合试验 间接拉伸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防水涂料预聚体的快速合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涛 《新型建筑材料》 2000年第3期13-15,共3页
描述了聚氨酯防水涂料预聚体的快速合成生产工艺 ,讨论了预聚体的质量受复配催化剂、pH值、溶剂的影响情况。该工艺具有生产反应时间短、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和游离-NCO含量低等优点。
关键词 快速合成 催化剂 聚氨酯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异氰酸根聚氨酯预聚体增韧改性酚醛泡沫塑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娟 陈日清 +1 位作者 王春鹏 储富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9-152,共4页
以聚丙二醇(PPG2000)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原料合成了异氰酸根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PUP),分别以合成的预聚体和市售的聚氨酯预聚体为增韧剂改性酚醛泡沫,研究了PUP用量及异氰酸根含量对酚醛泡沫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导热性能... 以聚丙二醇(PPG2000)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原料合成了异氰酸根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PUP),分别以合成的预聚体和市售的聚氨酯预聚体为增韧剂改性酚醛泡沫,研究了PUP用量及异氰酸根含量对酚醛泡沫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导热性能及阻燃等性能的影响,并对改性前后的酚醛泡沫进行了电子显微镜扫描泡孔结构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聚氨酯预聚体用量为5%(wt,质量分数,下同),异氰酸根含量为4.1%时,酚醛泡沫的韧性和保温性能最好,其中相对弯曲强度和相对压缩强度分别为5.11kPa·m^3/kg和3.33kPa·m^3/kg,分别比纯泡沫提高了86.5%和43.5%;改性泡沫导热系数为0.057W/m·K,比纯泡沫导热系数(0.064W/m·K)低;增韧的酚醛泡沫热稳定性能略有降低,但下降幅度不大;此外,聚氨酯增韧后的酚醛泡沫阻燃性能均大于34%,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且酚醛泡沫闭孔率高、泡空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酚醛泡沫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能 保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预聚体改性氨基硅油柔软剂的制备 被引量:5
9
作者 鲍利红 赵晗 李青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7-91,共5页
利用聚氨酯预聚体(PUP)对氨基硅油进行共混改性制备柔软剂,以改善氨基硅油柔软剂的亲水性。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HLB值、乳化温度、pH值、机械搅拌速度、助乳化剂用量等对制得改性氨基硅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确定最佳乳化条件:以AEO-3... 利用聚氨酯预聚体(PUP)对氨基硅油进行共混改性制备柔软剂,以改善氨基硅油柔软剂的亲水性。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HLB值、乳化温度、pH值、机械搅拌速度、助乳化剂用量等对制得改性氨基硅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确定最佳乳化条件:以AEO-3和AEO-9作为复合乳化剂,HLB值为12,乳化温度为20℃,pH值为5,搅拌转速为900 r/min,助乳化剂正戊醇用量为被乳化物质量的5%。将乳化得到的聚氨酯预聚体改性氨基硅油(PAS)用于棉织物的柔软整理,通过白度、动摩擦因数、亲水性、手感等测试,考察了其与国内外同类产品应用性能的差异,结果发现:PAS整理织物相对国产氨基硅油柔软剂亲水性大大提高,柔软性相差不大;其综合性能与进口柔软剂2号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硅油 聚氨酯 共混乳化 柔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木材防裂剂——湿固型聚氨酯预聚体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彦龙 唐朝发 +1 位作者 刘学艳 元正龙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39,47,共3页
木材是一种天然的生物材料,有其固有的缺陷。开裂是木材在贮存、运输、干燥和加工过程中,最易产生而且不易控制的缺陷,给木材的保管、加工和利用带来许多不便,造成巨大损失和浪费。按照裂纹产生的部位,可分为端裂、表裂和内裂。端... 木材是一种天然的生物材料,有其固有的缺陷。开裂是木材在贮存、运输、干燥和加工过程中,最易产生而且不易控制的缺陷,给木材的保管、加工和利用带来许多不便,造成巨大损失和浪费。按照裂纹产生的部位,可分为端裂、表裂和内裂。端裂发生的几率最高,约占开裂的95%,而且端裂较其他开裂出现得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防裂剂 湿固型聚氨酯 作用机理 端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封闭与解封反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冬梅 丛明辉 +2 位作者 高军 杨坤 崔佳慧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96-102,共7页
研究了苯酚与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的封闭反应,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活性氢与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及溶剂等因素对封闭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5~2h;当n(活泼H)/n(—NCO)大于1.5时,预聚体封闭完全;... 研究了苯酚与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的封闭反应,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活性氢与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及溶剂等因素对封闭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5~2h;当n(活泼H)/n(—NCO)大于1.5时,预聚体封闭完全;极性溶剂对封闭反应有利。通过对解封行为的研究,确定了其解封闭起始温度为110℃,解封闭速率最快时所对应的温度为220℃,解封时间为15~9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封闭 解封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预聚体改性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婕 姜丽 +1 位作者 吴金剑 汤嘉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6-39,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氨酯预聚体改性双酚A型氰酸树脂的固化行为及工艺,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热重分析(TGA)、介电性能和冲击强度测试对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耐热性、介电性能和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预聚...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氨酯预聚体改性双酚A型氰酸树脂的固化行为及工艺,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热重分析(TGA)、介电性能和冲击强度测试对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耐热性、介电性能和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预聚体的加入可以很好地提高氰酸酯的韧性,当预聚体加入量为20%(质量分数)时,改性氰酸酯树脂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15.3kJ/m2,比纯氰酸酯树脂提高了218%。改性氰酸酯树脂的T_g逐渐降低,预聚体加入量为氰酸酯质量的40%时,T_g降低为193℃,仍然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氰酸酯树脂 韧性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预聚体合成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祥忠 刘剑洪 田德余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8-62,共5页
提出了一种测试聚氨酯预聚体合成中氨酯化反应和支化反应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理论模型 ,并对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与乙二醇 ( EG)的预聚反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通过1 3
关键词 聚氨酯 反应动力学 支化 核磁共振 动力学模型 氨酯化反应 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 乙二醇 EG 复合固推进剂 ^13C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预聚体分散体胶粒的形成与扩链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东成 周伟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6-30,共5页
以聚丙二醇(PP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乙二胺(EDA)为原料合成了固含量40%的聚氨酯分散体。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了预聚体分散体胶粒形成和扩链过程中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透射电镜(TEM)表征了胶粒的形... 以聚丙二醇(PP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乙二胺(EDA)为原料合成了固含量40%的聚氨酯分散体。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了预聚体分散体胶粒形成和扩链过程中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透射电镜(TEM)表征了胶粒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预聚体分散体中可能存在理想胶粒、活性胶粒、可再分散胶粒,理想胶粒中的NCO处于胶粒内部,活性胶粒中的NCO处于胶粒的内部和表面;分散和扩链反应中活性胶粒之间的反应使胶粒粗化和呈双峰分布;提高预聚体nNCO/nOH、COOH%,预聚体分散体中活性胶粒增加;TEM显示聚氨酯分散体胶粒主要呈球形,部分呈不规则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 理想胶粒 活性胶粒 聚氨酯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聚氨酯预聚体可聚合乳化剂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任天斌 张洪涛 《胶体与聚合物》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 ( TDI) ,聚异丙二醇 ( PPG)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 HEMA)及二羟甲基丙烯酸( DMPA)为原料。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带有双键的阴离子聚氨酯预聚体 ( APUA )可聚合乳化剂。通过电导仪、表面张力仪测定了此物质的 CMC值 ,应... 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 ( TDI) ,聚异丙二醇 ( PPG)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 HEMA)及二羟甲基丙烯酸( DMPA)为原料。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带有双键的阴离子聚氨酯预聚体 ( APUA )可聚合乳化剂。通过电导仪、表面张力仪测定了此物质的 CMC值 ,应用旋转粘度仪对胶束水溶液流变行为进行了探讨 ,并对不同单体进行了乳化力表征。结果显示浓度、时间及剪切力等对胶束行为的影响很特别 ,APUA乳化剂对不同单体均有良好的乳化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聚氨酯 阴离子 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预聚体胶黏剂气泡形成及消除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文才 吴晓青 +1 位作者 张翠芳 徐方亮 《胶体与聚合物》 2007年第4期37-37,40,共2页
概述了合成聚氨酯预聚体胶黏剂过程中气泡的形成和消除气泡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聚氨酯胶黏剂 气泡 消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预聚体可聚合乳化剂用于苯丙复合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任天斌 肖志华 张洪涛 《化学建材》 2000年第2期28-30,共3页
将所合成的聚氨酯预聚体可聚合乳化剂 (APUA)应用于苯乙烯 (St)和丙烯酸丁酯 (BA)复合乳液聚合体系中 ,研究了乳化剂浓度及不同种类引发剂对聚合体系的影响 ,用电子透射显微镜 (TEM)观测了乳胶粒的形态、尺寸 ,并测定了乳胶膜的耐水性... 将所合成的聚氨酯预聚体可聚合乳化剂 (APUA)应用于苯乙烯 (St)和丙烯酸丁酯 (BA)复合乳液聚合体系中 ,研究了乳化剂浓度及不同种类引发剂对聚合体系的影响 ,用电子透射显微镜 (TEM)观测了乳胶粒的形态、尺寸 ,并测定了乳胶膜的耐水性及力学性能。结果显示 ,当可聚合乳化剂 (APUA)用量适合时 ,使用水溶性引发剂可以制得稳定性很好的苯丙乳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合乳化剂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预聚体可聚合乳化剂的合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刚升 曹荣开 任天斌 《胶体与聚合物》 2000年第1期42-43,共2页
将聚醚作为亲油链 ,一端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作为可聚合部分 ,另一端接二羟甲基丙烯酸作亲水基。通过对反应产物的化学分析 ,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较低温度下 ,通过较长的反应时间可以使反应更好地向... 将聚醚作为亲油链 ,一端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作为可聚合部分 ,另一端接二羟甲基丙烯酸作亲水基。通过对反应产物的化学分析 ,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较低温度下 ,通过较长的反应时间可以使反应更好地向设计方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乳化剂 合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合成结构及性能的研究——(1)有机硅预聚体的合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玉龙 方少明 张留成 《河北工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1-1,共1页
合成了一系列低分子α,ω-二羟基二甲基硅氧烷齐聚物及1,3-二(3-羟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鉴定了预聚体的结构,选择了最佳合成方法.
关键词 有机硅 聚氨酯 嵌段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聚体中羧基位置与聚氨酯乳液性能
20
作者 侯立杰 董志方 +2 位作者 徐帅 谭建旺 单志华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0,共7页
通过改变合成单体种类、配比及合成方法,合成了不同结构的聚氨酯预聚体并乳化为水性聚氨酯乳液(PUD),对乳液的粒径大小,固含量,耐酸、耐盐稳定性,电势以及羧基在乳液粒子的表面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羧基在预聚体分子中的位置对PUD的... 通过改变合成单体种类、配比及合成方法,合成了不同结构的聚氨酯预聚体并乳化为水性聚氨酯乳液(PUD),对乳液的粒径大小,固含量,耐酸、耐盐稳定性,电势以及羧基在乳液粒子的表面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羧基在预聚体分子中的位置对PUD的分散性、稳定性及乳液粒子的溶胀有显著的影响。羧基未与长疏水链连接在一起所产生的分散效果最差、乳液不稳定;羧基位于两低聚物二元醇分子之间产生的分散效果稍好,但使乳液粒子产生较大的溶胀;而羧基靠近预聚体分子一端且与长疏水链连接在一起则产生良好乳化效果。虽然羧基均处于PUD乳液粒子表面,但乳液耐酸、耐电解质性能有明显差异,且与乳液粒子的电势大小无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乳化 分散性 稳定性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