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水合氧化铈的制备及其对酸性废水中Pb^(2+)的吸附特性研究
1
作者 陈嘉超 陈志辉 +4 位作者 朱雅娴 许海民 杜玉洁 徐浩元 杨文澜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129,共6页
采用液相沉淀法成功制备了具有高比表面积(243.5 m^(2)/g)的水合氧化铈纳米吸附剂(HCO),研究了HCO对酸性废水中Pb^(2+)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HCO以纳米颗粒和纳米团簇(20~50 nm)的形态存在,且在3~7的pH区间内表现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HCO... 采用液相沉淀法成功制备了具有高比表面积(243.5 m^(2)/g)的水合氧化铈纳米吸附剂(HCO),研究了HCO对酸性废水中Pb^(2+)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HCO以纳米颗粒和纳米团簇(20~50 nm)的形态存在,且在3~7的pH区间内表现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HCO在pH为5~6的条件下对Pb^(2+)的去除性能最佳,通过静电吸引和内配位络合的综合作用,在高浓度的共存离子体系中实现Pb^(2+)的选择性吸附。HCO对Pb^(2+)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吻合,且在18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酸性NaNO_(3)溶液能够有效再生吸附饱和的HCO,且再生后HCO的吸附效率未见明显衰减,具备长期循环利用的潜力,是酸性废水深度除铅的理想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水合氧化铈 酸性废水 选择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氧化铈吸附水中磷酸根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丽莉 景有海 欧阳通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64-67,共4页
以综合利用稀土矿物资源和开发新型高效除磷吸附材料为目的,对稀土材料水合氧化铈(HCO)进行了吸附除磷的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水合氧化铈具有优异的除磷特性,在较宽pH值范围内对磷酸根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酸性条件更有利于吸附反应的... 以综合利用稀土矿物资源和开发新型高效除磷吸附材料为目的,对稀土材料水合氧化铈(HCO)进行了吸附除磷的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水合氧化铈具有优异的除磷特性,在较宽pH值范围内对磷酸根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酸性条件更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其吸附等温线能很好地用Langmuir方程进行描述。对于低浓度(1mg/L)的含磷溶液,水合氧化铈在所选pH值条件下能很快对磷酸根达到完全吸附。水合氧化铈对磷酸根的吸附属于吸热反应,其标准吸附热为6.24kJ.mol-1。但温度对吸附反应的影响较小。从实验结果推测,水合氧化铈对磷酸根的主要反应机理趋向于化学专性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水合氧化铈 吸附特性 磷酸根 吸附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氧化铈的表征及其对氟离子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宋宽秀 李晓云 +3 位作者 颜秀茹 王建萍 张松平 韩森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6期739-744,共6页
实验研究了CeO2 ·nH2O的表面特性,测定了CeO2·0.61H2O的表面电荷密度.依据溶液配位化学模型,求取了CeO2·0.61H2O颗粒表面配合反应的基本参数,并采用两种方法计算了其与F- 的表面配... 实验研究了CeO2 ·nH2O的表面特性,测定了CeO2·0.61H2O的表面电荷密度.依据溶液配位化学模型,求取了CeO2·0.61H2O颗粒表面配合反应的基本参数,并采用两种方法计算了其与F- 的表面配合稳定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氧化铈 表面配合 吸附作用 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氧化铈铝柱撑锂皂石对氟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林英光 皮丕辉 +2 位作者 郑大锋 杨卓如 王炼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7,共6页
以锂皂石为层间黏土原料,通过微波插层反应,制备了水合氧化铈铝柱撑锂皂石新型层柱材料,采用FTIR、XRD、SEM等分析手段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材料对氟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水合氧化铈铝进入锂皂石层间,形成具有层状微晶结... 以锂皂石为层间黏土原料,通过微波插层反应,制备了水合氧化铈铝柱撑锂皂石新型层柱材料,采用FTIR、XRD、SEM等分析手段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材料对氟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水合氧化铈铝进入锂皂石层间,形成具有层状微晶结构的柱撑锂皂石材料.随着铈铝柱化剂与锂皂石质量比(Xm)的增大,材料片层结构的层间距扩大、结晶度提高、表面结构更丰富.该材料对F-的吸附率随Xm、吸附剂用量的增大而提高,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当Xm达到0.1、吸附剂用量为0.2g/L时,该材料在60min内对F-的吸附率可达到90%,吸附量达13.5mg/g,该吸附作用受温度、pH值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氧化铈 柱撑锂皂石 微波插层反应 氟吸附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氧化铈从热卤水中吸附硼的探索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孔亚杰 韩丽娟 李海民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6-27,30,共3页
从含硼水溶液中提取硼酸的方法有很多,离子交换法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方法之一。现在所使用的离子交换剂大多数是硼特效离子交换树脂,但是这类树脂的耐热性能不理想。研究了一种耐热性能良好且对硼的吸附量大的无机离子交换剂——水合氧化... 从含硼水溶液中提取硼酸的方法有很多,离子交换法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方法之一。现在所使用的离子交换剂大多数是硼特效离子交换树脂,但是这类树脂的耐热性能不理想。研究了一种耐热性能良好且对硼的吸附量大的无机离子交换剂——水合氧化铈,考察了其对热卤水中硼的吸附及洗脱性能,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氧化铈 热卤水 硼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氧化铈HCO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行为--热力学特征及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甄青 林金盾 +1 位作者 李秋蓉 欧阳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5-709,共5页
研究了水溶液中水合氧化铈(HCO)吸附As(Ⅲ)和As(Ⅴ)的热力学及机理.绘制了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曲线,计算了热力学函数(标准吸附自由能变ΔG0、标准吸附焓变ΔH0、标准吸附熵变ΔS0).结果表明:HCO在所研究浓度和温度范围内对As(Ⅲ)和As(... 研究了水溶液中水合氧化铈(HCO)吸附As(Ⅲ)和As(Ⅴ)的热力学及机理.绘制了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曲线,计算了热力学函数(标准吸附自由能变ΔG0、标准吸附焓变ΔH0、标准吸附熵变ΔS0).结果表明:HCO在所研究浓度和温度范围内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等温线均能很好地采用Langmuir方程进行描述,其吸附过程均属于自发的熵驱动吸热反应,是一个熵增过程,其标准吸附焓变ΔH0分别为20.13和14.16 kJ/mol,标准自由能ΔG0的减小是该吸附过程的推动力.结合红外光谱分析其主要反应机理趋向于配位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氧化铈(HCO) As(Ⅲ) As(Ⅴ) 吸附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基复合纳米材料的研制及其除氟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加康 戴浩然 +1 位作者 丁冠文 邱慧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18-3829,共12页
通过“前驱体导入-原位沉淀”法将纳米水合氧化铈(HCO)固载到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载体D201内部.通过改变铈盐的用量,制备出3种不同HCO负载量(3.1%、8.3%、11.7%)的铈基复合纳米材料,系统探究其对水中F^(−)的吸附行为及机制.XRD、TEM及BE... 通过“前驱体导入-原位沉淀”法将纳米水合氧化铈(HCO)固载到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载体D201内部.通过改变铈盐的用量,制备出3种不同HCO负载量(3.1%、8.3%、11.7%)的铈基复合纳米材料,系统探究其对水中F^(−)的吸附行为及机制.XRD、TEM及BET分析表明,HCO纳米颗粒已成功固载在D201基体内部,且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晶型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静态吸附实验显示,HCO负载量增加有利于提高除氟性能.综合考虑成本与性能,选择HCO固载量8.3%为最佳复合材料,吸附量可达84.2 mg·g^(-1),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最佳吸附pH区间为2.0—6.0,且在120 min内能够达到吸附平衡;竞争离子/F^(−)比值高达60时吸附容量仍保持在原吸附量50%以上,吸附选择性明显优于商用D201;经5次吸附-再生除氟性能仍高于原吸附量60%,表现出良好的再生能力.XPS分析结果显示,复合材料表面羟基与F−之间的配体交换作用是特异性除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氧化铈 复合纳米材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