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胶孔对水化硅酸钙(C-S-H)力学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宗利 刘士达 +2 位作者 童涛涛 肖帅鹏 李云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3-709,774,共8页
本研究首先利用分子动力学分析了不同尺寸凝胶孔对水化硅酸钙(C-S-H)弹性力学参数的影响,然后模拟了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受力变形性能,比较并分析了应力应变关系的特征参数变化。结果表明:C-S-H的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和杨氏模量均随凝胶孔... 本研究首先利用分子动力学分析了不同尺寸凝胶孔对水化硅酸钙(C-S-H)弹性力学参数的影响,然后模拟了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受力变形性能,比较并分析了应力应变关系的特征参数变化。结果表明:C-S-H的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和杨氏模量均随凝胶孔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凝胶孔会降低CS-H拉伸、压缩和剪切时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性能,但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影响程度不同。凝胶孔对抗拉强度的影响程度最大,对抗压和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较小且基本相同;对拉伸变形性能的影响程度最大,对压缩变形性能的影响程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 力学性能 受力状态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S-H晶种对四元胶凝材料体系的增强作用
2
作者 刘晓飞 尹健 +4 位作者 李思娇 仉文岗 薄其航 陈怡豪 何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38-2644,共7页
为解决高孔隙率下生态多孔混凝土(ecological porous concrete, EPC)强度下降的难题,通过优化胶凝材料体系,探究纳米C-S-H晶种对CFSS(cement-fly ash-slag powder-silica fume)四元胶凝材料体系性能的影响机理,旨在提升EPC骨料-水泥浆... 为解决高孔隙率下生态多孔混凝土(ecological porous concrete, EPC)强度下降的难题,通过优化胶凝材料体系,探究纳米C-S-H晶种对CFSS(cement-fly ash-slag powder-silica fume)四元胶凝材料体系性能的影响机理,旨在提升EPC骨料-水泥浆界面黏结强度,为后续在雨水渗透控制、隔音环保等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基于纳米C-S-H晶种可提供成核位点并加速水化产物生成的原理,固定水胶比0.26和减水剂掺量0.15%,配制纳米C-S-H晶种不同掺量下的CFSS四元胶凝材料体系浆体。实验使用水化热测试设备、维卡仪和水泥抗压试验机等,对水化热、凝结时间及抗压强度进行表征,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专业数据处理软件对水化产物的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定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纳米C-S-H晶种掺量的增加,CFSS四元胶凝材料体系浆体的凝结时间显著缩短,水化反应明显加速;当纳米C-S-H晶种掺量为1%时,1 d和28 d抗压强度相较空白组分别提升23.7%和14.5%。微观分析显示,纳米C-S-H晶种与粉煤灰、矿粉、硅灰协同作用,促使大量致密链网状水化产物在体系内部快速生成,提高了CFSS四元胶凝材料体系结构的整体致密性和稳定性。本研究证实,纳米C-S-H晶种的合理掺量可在不明显降低EPC有效孔隙率的前提下,显著增强CFSS四元胶凝材料体系的早期及后期力学性能,为EPC骨架强度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该成果对生态多孔混凝土在道路建设、雨水渗透控制、隔音环保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为高性能生态多孔混凝土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s-h晶种 多元复合体系 抗压强度 水泥水化 增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水化硅酸钙的蠕变性能
3
作者 李云丽 张学林 吴文平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36-2045,共10页
水化硅酸钙(C-S-H)是水泥基材料最主要的水化产物,其内部存在凝胶孔。C-S-H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探究其在微观结构层面的蠕变变形机制,本文基于C-S-H凝胶分子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C-S-H在不同单轴加载方向和含不... 水化硅酸钙(C-S-H)是水泥基材料最主要的水化产物,其内部存在凝胶孔。C-S-H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探究其在微观结构层面的蠕变变形机制,本文基于C-S-H凝胶分子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C-S-H在不同单轴加载方向和含不同尺寸凝胶孔缺陷情况下的蠕变性能。结果表明:C-S-H在钙硅层面上抗蠕变性能更好,而在垂直于钙硅层方向上抗蠕变性能较差;在蠕变过程中,Ca—O离子键和Si—O共价键抗蠕变性能强于氢键网络结构,且C-S-H的抗压缩蠕变性能优于抗拉伸蠕变性能。微结构的分析表明,C-S-H的蠕变主要起源于层间部分,变形主要由层间原子的位移引起,其中水分子对蠕变变形贡献最为显著。此外,凝胶孔缺陷会降低C-S-H的抗蠕变性能,并显著影响初始蠕变阶段的蠕变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c-s-h) 蠕变性能 分子动力学模拟 微观机制 孔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纳米压痕技术表征水化硅酸钙凝胶 被引量:15
4
作者 姚武 何莉 梁慷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7-280,共4页
应用纳米压痕技术实测了水化硅酸钙(C-S-H)凝胶的折合模量.结果表明:将特定尺寸的净浆试样进行打磨、抛光和超声波清洗,可制得表面光洁度符合纳米压痕仪要求的试样;不同水化反应阶段生成的C-S-H凝胶的微区力学特征迥异,随着龄期的增长,C... 应用纳米压痕技术实测了水化硅酸钙(C-S-H)凝胶的折合模量.结果表明:将特定尺寸的净浆试样进行打磨、抛光和超声波清洗,可制得表面光洁度符合纳米压痕仪要求的试样;不同水化反应阶段生成的C-S-H凝胶的微区力学特征迥异,随着龄期的增长,C-S-H凝胶的折合模量频率分布曲线呈现不同峰值;水化产生的C-S-H凝胶分层包裹在水泥颗粒外围,并以未水化的水泥颗粒为中心向外形成的水化产物其折合模量逐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 水化硅酸钙 折合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S-H凝胶对喷射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冉耀 周楚淮 +3 位作者 高宇 蒋兴 黄祯尹 李顺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13978-13982,共5页
为解决普通喷射混凝土凝结时间长、早期强度低和抗渗性能差等问题,通过外掺纳米水化硅酸钙(calcium-silicate-hydrate,C-S-H)凝胶的方式对其进行性能提升。研究纳米C-S-H凝胶对喷射混凝土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及抗渗等性能的影响,并采用... 为解决普通喷射混凝土凝结时间长、早期强度低和抗渗性能差等问题,通过外掺纳米水化硅酸钙(calcium-silicate-hydrate,C-S-H)凝胶的方式对其进行性能提升。研究纳米C-S-H凝胶对喷射混凝土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及抗渗等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水化热测试、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技术探究纳米C-S-H凝胶提升喷射混凝土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纳米C-S-H凝胶可明显缩短掺速凝剂水泥净浆的凝结时间,与基准组相比,掺2%纳米C-S-H凝胶的喷射混凝土1 d抗压强度可提高19.0%,渗水深度降低31.4%。机理分析表明,纳米C-S-H凝胶的晶核和填充效应能够促进水泥水化且可以致密混凝土内部结构,从而提升喷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水化硅酸钙(c-s-h) 喷射混 结时间 抗渗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胶凝材料充填体强度与水化产物含量的量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杰 白腾飞 +2 位作者 李广波 郭加仁 盛宇航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6-1055,共10页
为研究全尾砂充填体强度与水化产物含量之间的关系,分别使用水泥和胶固粉作为胶凝材料,结合TG-DSC综合热分析试验,对尾砂充填体试块内水化产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胶固粉试块的早期强度明显高于水泥试块,这种强度上的优势随... 为研究全尾砂充填体强度与水化产物含量之间的关系,分别使用水泥和胶固粉作为胶凝材料,结合TG-DSC综合热分析试验,对尾砂充填体试块内水化产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胶固粉试块的早期强度明显高于水泥试块,这种强度上的优势随龄期的增长而减小;(2)胶固粉试块强度与C-S-H凝胶含量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3)水泥试块的单轴抗压强度与C-S-H凝胶及Ca(OH)_(2)含量均具有相关关系。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不同质量浓度下充填体试块单轴抗压强度与水化产物含量的关系进行拟合,建立了单轴抗压强度与各水化产物含量的关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体 单轴抗压强度 水化产物 综合热分析 c-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无定形C-S-H凝胶颗粒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23
7
作者 崔素萍 郭红霞 +1 位作者 王辰 王子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1-534,共4页
以无水氯化钙(CaCl2)和水玻璃为原料,通过室温沉淀反应制备了水化硅酸钙(C-S-H)凝胶颗粒。采用SEM、FTIR、XRD、XRF、TEM等对不同C/S和pH值条件下制备的C-S-H凝胶颗粒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低pH值条件下制备的C-S-H凝胶... 以无水氯化钙(CaCl2)和水玻璃为原料,通过室温沉淀反应制备了水化硅酸钙(C-S-H)凝胶颗粒。采用SEM、FTIR、XRD、XRF、TEM等对不同C/S和pH值条件下制备的C-S-H凝胶颗粒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低pH值条件下制备的C-S-H凝胶颗粒间呈现不同程度的团聚,-Si-O键之间显示一定的聚合度,其平均粒径在15~25 nm之间,且呈无定形结构;在pH值较高时,该凝胶颗粒呈半结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c-s-h) 颗粒 钙硅比(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鱼礁用钢渣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水化特性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中杰 倪文 +2 位作者 高术杰 祝丽萍 乔春雨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6-159,共4页
以鞍钢-0.088 mm热闷法钢渣和鞍钢高炉矿渣为胶凝材料的主要组分,以鞍钢0.088~19 mm热闷法钢渣为骨料,制备出了具有较高强度的人工鱼礁用钢渣混凝土。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差热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对胶凝材料的... 以鞍钢-0.088 mm热闷法钢渣和鞍钢高炉矿渣为胶凝材料的主要组分,以鞍钢0.088~19 mm热闷法钢渣为骨料,制备出了具有较高强度的人工鱼礁用钢渣混凝土。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差热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对胶凝材料的水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胶凝材料在水化初期生成大量低碱度水化硅酸钙凝胶和少量钙矾石,水化硅酸钙凝胶是混凝土早期强度的主要来源;而随着水化进程的延续,水化硅酸钙凝胶的继续发展和不断增多、长大的钙矾石对体系空隙的充填则共同使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钢渣混 材料 水化特性 水化硅酸钙 钙矾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H凝胶结构模型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杨南如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78-85,共8页
对水泥水化生成最主要的水化产物———CSH凝胶的结构模型,特别是对90年代以来的研究报道作了综述介绍,对两种结构模型假设———单相模型和多相模型作了分析,并介绍了纳米结构模型和中介结构模型的概念。
关键词 c-s-h 水泥 水化 硅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的作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石宗利 应俊 高章韵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60,共5页
研究了添加剂(促凝剂和碱性激发剂)对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宏观物理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对材料的水化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添加2%促凝剂和2%碱性激发剂时,形成的复合胶凝材料的强度和耐水性等宏观物理性能较佳.... 研究了添加剂(促凝剂和碱性激发剂)对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宏观物理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对材料的水化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添加2%促凝剂和2%碱性激发剂时,形成的复合胶凝材料的强度和耐水性等宏观物理性能较佳.XRD物相分析表明,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主要有二水石膏(CaSO4·2H2O)和硅酸钙凝胶(C-S-H)以及少量的钙矾石(AFt)和硬硅钙石(Ca6Si6O17(OH)2).微观结构研究表明,硬化体中的二水石膏和钙矾结构骨架越致密,C-S-H凝胶含量越高,材料的强度等物理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 复合材料 碱性激发剂 硅酸钙(c-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S—H/PCE对硅酸盐硫铝酸盐复合水泥凝结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胡建伟 谢永江 +5 位作者 刘子科 郑新国 曾志 王月华 翁智财 蒋睿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研究了纳米C—S—H/PCE对硅酸盐硫铝酸盐复合水泥凝结时间、早期水化历程及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XRD、TG、pH计和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早龄期水化产物和液相碱度等进行表征,探讨了纳米C—S—H/PCE对硅酸盐硫铝酸盐复合水泥的增强机理。结... 研究了纳米C—S—H/PCE对硅酸盐硫铝酸盐复合水泥凝结时间、早期水化历程及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XRD、TG、pH计和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早龄期水化产物和液相碱度等进行表征,探讨了纳米C—S—H/PCE对硅酸盐硫铝酸盐复合水泥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掺加纳米C—S—H/PCE能有效缩短硅酸盐硫铝酸盐复合水泥浆体初凝及终凝时间,当C—S—H掺量≥1.0%时,硅酸盐硫铝酸盐复合水泥的初、终凝时间差明显缩短。纳米C—S—H/PCE加快了硅酸盐硫铝酸盐复合水泥水化放热速率,提高了总的水化放热量,早期水化产物生成数量多,但对水泥水化产物类型没有影响,硅酸盐硫铝酸盐复合水泥体系8、12、16 h的抗压强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水泥 硫铝酸盐水泥 水化硅酸钙 结硬化 水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过程中C-S-H平均链长演变规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钢华 鲍丙峰 王宇东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0-435,共6页
为了研究碳化过程中水化硅酸钙凝胶(C-S-H)平均链长的演变规律,采用29Si NMR技术对不同水灰比、不同碳化时间的水泥净浆试样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碳化后试样的氢氧化钙(CH)和CaCO3质量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加速碳化条件下试样的C-S-H... 为了研究碳化过程中水化硅酸钙凝胶(C-S-H)平均链长的演变规律,采用29Si NMR技术对不同水灰比、不同碳化时间的水泥净浆试样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碳化后试样的氢氧化钙(CH)和CaCO3质量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加速碳化条件下试样的C-S-H平均链长增加,相同水灰比试样的碳化时间越长,其C-S-H平均链长越长;相同碳化时间的试样,水灰比越大,其C-S-H平均链长越长;碳化28d之后,0.53水灰比(质量比,下同)试样的C-S-H已基本完全碳化,0.35水灰比试样的C-S-H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而0.23水灰比试样的C-S-H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另外,0.53水灰比试样的C-S-H碳化不是在CH完全反应后才开始的,碳化至7d时CH和C-S-H都发生了碳化反应且都没有完全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c-s-h) 核磁共振 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水化早中期的交流阻抗研究(Ⅰ)——起始期的交流阻抗响应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史美伦 张莹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0-214,共5页
通过对水泥水化起始期交流阻抗响应的分析 ,讨论了该时期水化过程的特征 .在水泥水化的起始期 ,在交流阻抗的等效电路中 ,法拉第阻抗为阻容串联组件 .通过对双层电容和串联电容的测定 ,可以了解水泥熟料颗粒表面的离子分布和水化产物C ... 通过对水泥水化起始期交流阻抗响应的分析 ,讨论了该时期水化过程的特征 .在水泥水化的起始期 ,在交流阻抗的等效电路中 ,法拉第阻抗为阻容串联组件 .通过对双层电容和串联电容的测定 ,可以了解水泥熟料颗粒表面的离子分布和水化产物C S H凝胶的电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 水化 交流阻抗 c-s-h 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_2O_3和MgO对超高性能混凝土耐磨性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双欣 高小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3-130,共8页
目的基于材料制备角度,使用纳米材料提高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强度,进而提高基体耐磨性。方法纳米Al_2O_3和Mg O分别以不同质量分数(0.05%、0.1%、0.15%、0.2%和1%)掺入UHPC,测试不同龄期力学强度及耐磨性,选取典型试件进行^(29)Si和^(2... 目的基于材料制备角度,使用纳米材料提高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强度,进而提高基体耐磨性。方法纳米Al_2O_3和Mg O分别以不同质量分数(0.05%、0.1%、0.15%、0.2%和1%)掺入UHPC,测试不同龄期力学强度及耐磨性,选取典型试件进行^(29)Si和^(27)Al的NMR和XRD分析,研究其内部结构特征,为分析纳米材料对UHPC强度及耐磨性的影响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掺入纳米Mg O的UHPC试件强度及耐磨性皆优于空白及纳米Al_2O_3试样,尤其是当掺量为0.35%(Mg-2)时,7 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是空白样的1.11倍,磨损量减少了10%,但不同纳米Mg O对UHPC性能的影响程度略有不同。微观分析表明,纳米Mg O促进水泥水化进程,生成较其他试样更多的水化产物,因此UHPC内部结构较致密。但是纳米MgO又同时促进了水滑石的形成,随着纳米Mg O掺量的增多,水滑石的产量也随之增多,不利于结构致密化。结论纳米UHPC的耐磨性与抗压强度呈正比关系。纳米Mg O可促进水泥水化进程,使UHPC内部结构致密化,利于基体抗压强度和耐磨性的提高。但过量掺入导致水滑石在外部水化区域急剧形成,不利于机体性能的提高,掺入量为0.35%较为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 AL2O3 MGO 耐磨性 微观结构 水泥水化反应 水化硅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基水泥的早期水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袁继峰 刘彬 董晓进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2-94,97,共4页
研究了原样磷石膏、200℃煅烧磷石膏、800℃煅烧磷石膏制备的磷石膏水泥的力学性能(对应编号分别为:MPC-1、MPC-2和MPC-3),进行了不同改性磷石膏基水泥早期水化放热速率及28 d水化产物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煅烧磷石膏尤其高温煅烧磷石... 研究了原样磷石膏、200℃煅烧磷石膏、800℃煅烧磷石膏制备的磷石膏水泥的力学性能(对应编号分别为:MPC-1、MPC-2和MPC-3),进行了不同改性磷石膏基水泥早期水化放热速率及28 d水化产物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煅烧磷石膏尤其高温煅烧磷石膏可发挥更好的硫酸盐激发效果,有效提高磷石膏基水泥的强度,尤其是早期强度。800℃煅烧磷石膏水泥MPC-3试样3、28d强度分别为20.1、44.7 MPa,达到42.5R水泥强度等级要求;煅烧磷石膏基水泥的早期水化进程明显加快,相对MPC-1试样,MPC-2、MPC-3第二放热峰出现时间分别提前约10 h和17 h;磷石膏基水泥的水化产物主要为钙矾石和C-S-H凝胶,高温煅烧磷石膏基水泥水化产物更为密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基水泥 煅烧 水化放热速率 钙矾石 c-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淬高钛高炉渣制备C40全固废混凝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杜惠惠 倪文 高广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4055-24060,共6页
为了提高低活性水淬高钛高炉渣的综合利用率,采用多固废协同激发的技术路线制备胶凝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水淬高钛高炉渣-钢渣-石膏基胶凝材料的优化配比,并以原状水淬高钛高炉渣颗粒为骨料制备全固废混凝土。研究结果表明,胶凝材料... 为了提高低活性水淬高钛高炉渣的综合利用率,采用多固废协同激发的技术路线制备胶凝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水淬高钛高炉渣-钢渣-石膏基胶凝材料的优化配比,并以原状水淬高钛高炉渣颗粒为骨料制备全固废混凝土。研究结果表明,胶凝材料的优化配方为:水淬高钛高炉渣和钢渣质量比为2∶1、脱硫石膏掺量为16%、减水剂掺量为0.28%、水胶比为0.24。当胶砂比为1∶1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全固废混凝土试块28 d抗压强度可以达到40 MPa以上,符合C40混凝土强度要求。XRD、TG-DTA和SEM-EDS分析表明,在脱硫石膏的激发下,水淬高钛高炉渣与钢渣相互促进,协同水化,水化产物以针棒状的钙矾石(AFt)和无定形的C-S-H凝胶为主。随水化龄期延长,水化产物不断增多,钙矾石晶型趋于稳定,网状C-S-H凝胶与钙矾石穿插形成的致密结构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淬高钛高炉渣 全固废混 钙矾石(AFt) 水化硅酸钙(c-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渣-钢渣-石膏体系早期水化反应中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35
17
作者 李颖 吴保华 +1 位作者 倪文 牟欣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1-586,共6页
研究了矿渣-钢渣-石膏体系在水化早期的反应过程,侧重于分析单独变量条件下早期水化产物的种类、产生时间、相对产生量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石膏和钢渣都可以激发矿渣水化,在矿渣-钢渣-石膏胶凝材料体系的早期水化过程中,矿渣、钢渣及... 研究了矿渣-钢渣-石膏体系在水化早期的反应过程,侧重于分析单独变量条件下早期水化产物的种类、产生时间、相对产生量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石膏和钢渣都可以激发矿渣水化,在矿渣-钢渣-石膏胶凝材料体系的早期水化过程中,矿渣、钢渣及石膏能够产生以生成钙矾石为驱动力的协同作用,主要水化产物是钙矾石和C-S-H凝胶.钢渣及钢渣与石膏混合物的极早期水化速度很快,对调节矿渣-钢渣-石膏胶凝材料体系的凝结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 激发作用 钙矾石 c-s-h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尾泥-矿渣-脱硫石膏三元体系水化硬化特性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云云 梁文特 +3 位作者 倪文 牟欣丽 李玥 樊康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6-544,共9页
为促进大宗化利用钢渣尾泥,以河北迁安的钢渣尾泥为研究对象,借助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差热分析(TG-DTA)测试方法,研究了钢渣尾泥在矿渣-脱硫石膏体系中的水化硬化特性。研究表明,经... 为促进大宗化利用钢渣尾泥,以河北迁安的钢渣尾泥为研究对象,借助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差热分析(TG-DTA)测试方法,研究了钢渣尾泥在矿渣-脱硫石膏体系中的水化硬化特性。研究表明,经机械粉磨后的钢渣尾泥仍表现出较好的水硬胶凝特性,与普通钢渣-矿渣-脱硫石膏体系相比具有早期强度高的优势,其水化产物主要为钙矾石(AFt)和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在水化反应过程中:钢渣尾泥为体系提供碱性环境,促使矿渣中玻璃体解离;矿渣水化不断消耗羟基,进一步促进了钢渣尾泥的水化;脱硫石膏为体系提供大量的Ca^(2+)和SO_(4)^(2-),这些离子与体系中的凝胶反应生成AFt。三者相互渗透协同反应推动了水化反应持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尾泥 矿渣-脱硫石膏体系 水化硬化 钙矾石 c-s-h 协同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浆抹灰层对混凝土耐高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炽豪 吴波 +2 位作者 陈嘉健 吴沛林 王健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9-336,共8页
混凝土经历高温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劣化,并且劣化程度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加剧,具体体现为混凝土开裂以及强度下降。混凝土表面的砂浆抹灰层能提高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但缺乏针对性研究。为探索抹灰层对混凝土耐高温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混凝土经历高温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劣化,并且劣化程度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加剧,具体体现为混凝土开裂以及强度下降。混凝土表面的砂浆抹灰层能提高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但缺乏针对性研究。为探索抹灰层对混凝土耐高温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文通过观察不同抹灰层厚度的混凝土试样在高温环境下的裂缝发展,并测定剩余质量比率、耐高温试验温度、红外温升、超声波脉冲速度、抗压强度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证明抹灰层可以延缓混凝土高温劣化,其效果随着抹灰层厚度增加而增大。砂浆抹灰层通过降低混凝土升温、降温速率和混凝土试件各点的最高温度,进而延缓因高温蒸气压、温度应力以及水化产物热分解导致的高温劣化。试验结果表明:厚度为10和20 mm的抹灰层在600℃下可分别将混凝土强度提升23.65%和50.94%;在800℃下可分别将混凝土强度提升46.72%和161.63%。通过回归分析获得抗压强度与耐高温试验温度、抹灰层厚度的关系式,证明砂浆抹灰层厚度为影响混凝土高温抗压强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混凝土结构的耐高温研究中,不宜单纯考虑混凝土基体的耐高温性能,应同时考虑抹灰层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CSH) 砂浆抹灰层 耐高温性能 高温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压痕在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牛恒茂 武文红 +4 位作者 李仙兰 张汉军 李继军 吴俊臣 代洪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39-2446,共8页
纳米压痕测试结果是材料微观力学性能本质属性的体现。本文简述了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纳米压痕技术的测试要求,揭示了水化浆体中各物相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尤其对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在纳米尺度的结构特征与力学性能进行了重点分析。... 纳米压痕测试结果是材料微观力学性能本质属性的体现。本文简述了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纳米压痕技术的测试要求,揭示了水化浆体中各物相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尤其对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在纳米尺度的结构特征与力学性能进行了重点分析。同时利用纳米压痕在界面区微结构特征测试方面的优势,介绍了不同组分水泥基材料界面区的微观力学性能差异。另外概述了水泥基材料中加入矿物细掺料、纳米材料后C-S-H的变化规律,这为后续纳米压痕在水泥基材料微观力学性能研究、宏观性能优化等方面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 多相 水化硅酸钙 界面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