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旅游活动输入岩溶地下河系统的水化学指纹记录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杨睿
韩志杰
韩志伟
吴起鑫
吴攀
何守阳
-
机构
贵州大学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贵州喀斯特环境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出处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206,共1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63019和42267014)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黔科合JZ字2006号)。
-
文摘
地下河系统是岩溶地质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特殊岩溶地形地貌建立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为科研和旅游的胜地。为了解旅游活动对岩溶地下河系统水化学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大小井地下河系统入口和出口在不同旅游时段的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受旅游人数影响,污水水化学变化较大;大小井水化学类型为Ca-HCO_(3)型,水岩相互作用产生的Ca^(2+)、Mg^(2+)和HCO_(3)^(-)从入口到出口逐渐增加,而人类活动输入的K^(+)、Na^(+)、Cl^(-)、NO_(3)^(-)和SO_(4)^(2-)则表现出差异性特征。小井地下河系统因受沿途城镇生活排放污水和农业活动影响,水化学波动较大,出口K^(+)、Na^(+)、Cl^(-)和NO_(3)^(-)升高;大井地下河虽受旅游活动输入影响,但K^(+)、Na^(+)、Cl^(-)、NO_(3)^(-)和SO_(4)^(2-)随着地下径流长度增加而降低。HFE-D和Gibbs模型以及离子比例系数分析显示,地下河系统受到了城镇生活排放、旅游和农业等人类活动输入的影响,这一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关键词
岩溶地下河系统
地下水
水化学指纹
旅游活动
贵州
-
Keywords
karst underground river system
groundwater
hydrochemical fingerprints
tourism activities
Guizhou
-
分类号
P641.13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