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水动力数学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贲鹏 虞邦义 +1 位作者 倪晋 夏冬梅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46,共5页
为了研究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泄流能力、河道整治工程方案及洪水调度方式等,针对河段的特点,建立了该段河道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2005年和2007年洪水过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可为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综合... 为了研究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泄流能力、河道整治工程方案及洪水调度方式等,针对河段的特点,建立了该段河道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2005年和2007年洪水过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可为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综合治理和行洪区优化调度等研究提供计算平台。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荆山湖行洪区在2007年洪水过程中的运用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荆山湖行洪区运用可以降低田家庵站的水位,加快了所在河段洪水汇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干流 荆山湖行洪区 演进 水动力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江三角洲河网航道整治水动力数学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雷燕 唐洪武 +2 位作者 周宜林 陈界仁 刘刚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56,共4页
对韩江三角洲河网区河道进行概化,采用Preissmann有限差分格式和松弛迭代法建立韩江三角洲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并利用2005年的实测水文资料对韩江三角洲河网的水面线、分流比进行验证,最后对2个整治工程方案的整治效果进行模拟计算和方... 对韩江三角洲河网区河道进行概化,采用Preissmann有限差分格式和松弛迭代法建立韩江三角洲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并利用2005年的实测水文资料对韩江三角洲河网的水面线、分流比进行验证,最后对2个整治工程方案的整治效果进行模拟计算和方案比选。结果表明:水位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一般小于0.05m;分流比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小于1%;在整治流量条件下,各河道水位变化很小,分流比增加值最大为2.35%;在洪水条件下,水位壅高值最大为0.07 m,分流比增加值最大为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江三角洲 河网 航道整治 水动力数学模型 松弛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围垦对香港维多利亚港水动力环流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匡翠萍 李行伟 刘曙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6-181,252,共7页
运用一个已校正的珠江口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现存的大规模围垦和进一步最大可能的中环围垦对香港维多利亚港(维港)水动力环流的影响.数值计算显示,与1975年(大规模围垦前)海岸线相比,现存的大规模围垦使维港的水动力有几点... 运用一个已校正的珠江口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现存的大规模围垦和进一步最大可能的中环围垦对香港维多利亚港(维港)水动力环流的影响.数值计算显示,与1975年(大规模围垦前)海岸线相比,现存的大规模围垦使维港的水动力有几点关键性变化:①流量峰值降低了8%~17%,平均降低约11.5%;②维港东部流速峰值由于流量的减少而减少,维港西部,尽管流量减少,但由于横断面剧减,流速峰值反而增加;③雨季由于珠江径流的作用,盐度垂向分布呈明显的二层结构,而在枯季则比较均匀;④枯、雨季的潮流冲洗时间分别增加约30%和50%.在现存的海岸线下,维港枯、雨季的潮流冲洗时间分别为5~7d和1.5~2.5d.进一步的中环围垦不会对维港潮流冲洗率和流量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垦 维多利亚港 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 冲洗时间 自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州市州河大桥桥区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战博 曾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4,共4页
为研究拟建州河大桥对桥区河段水动力特性的影响,通过建立非恒定流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了建桥后桥区河段的水流条件并分析了建桥前后桥区河段流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建桥后桥区河段水流流场变化较小,水流条件较为理想。
关键词 州河大桥 非恒定流 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量调节和闸门控制条件下的渠池水力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晖 张小卫 王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9-152,148,共5页
长距离明渠输水工程的水力调控问题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高效运行。当供水需求发生变化,采取合理的来水流量调节和闸门控制方案是满足下游供水目标的关键。以引汉济渭工程初期运行阶段为研究对象,建立水动力数学模型,重点对输水隧洞... 长距离明渠输水工程的水力调控问题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高效运行。当供水需求发生变化,采取合理的来水流量调节和闸门控制方案是满足下游供水目标的关键。以引汉济渭工程初期运行阶段为研究对象,建立水动力数学模型,重点对输水隧洞和分水池内的水力响应特性进行模拟计算和理论分析,对比了来水流量调节或闸门开度控制条件下黑河供水连通洞达到目标流量时的响应时间及分水池水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闸门全开时,秦岭隧洞来水流量越大,下游水位波动出现的时间越早,渠道响应时间越短,水力响应时间随供水流量增加而呈对数函数关系递减;当秦岭隧洞来水流量保持不变时,供水流量随进水闸闸门开度增加而增大,水力响应时间随供水流量增加而呈指数函数关系递增;保持来水流量不变而仅控制闸门开度的调节方式易导致分水池水位超过侧堰顶高程,产生弃水。研究结果对优化调度策略、提高输水系统动态响应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特性 水动力数学模型 力响应时间 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福山倒套河段水动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高菲 张文胜 吴挺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72-74,共3页
引江济太工程水源地位于长江澄通段的福山倒套内,但倒套目前处于淤积阶段,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结合实测资料及环境水动力学数学模型(EFDC)对该区域的潮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模型较好地重演了福山倒套流场,可以对... 引江济太工程水源地位于长江澄通段的福山倒套内,但倒套目前处于淤积阶段,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结合实测资料及环境水动力学数学模型(EFDC)对该区域的潮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模型较好地重演了福山倒套流场,可以对研究区域水动力状况进行预测研究。利用上述模型对福山倒套水动力状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①倒套内部水位降低,但变化不明显;②倒套内部流场流速整体下降,尤其是倒套口门处流速值减小较大;③倒套虽然处于淤积阶段,但倒套口门段较为稳定。因此,适时疏浚上部串沟是维持倒套稳定之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动力数学模型 动力 数值模拟 福山倒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电站建设对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陈黎明 李褆来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5期29-33,56,共6页
采用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和水质数学模型,对梯级电站建设前后的CJ江干、支流的水质变化进行研究,预测CJ江2020年5个梯级电站建设后干流水质主要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梯级电站水库蓄水后各坝址处平均DO质量浓度将较建库前略有下降,... 采用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和水质数学模型,对梯级电站建设前后的CJ江干、支流的水质变化进行研究,预测CJ江2020年5个梯级电站建设后干流水质主要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梯级电站水库蓄水后各坝址处平均DO质量浓度将较建库前略有下降,BOD5和NH3-N的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TP质量浓度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电站 质分析 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 一维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总干渠对其左岸洪水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孙东坡 王二平 +1 位作者 廖小龙 王鹏涛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3,共5页
建立了反映顺坡面串、汇流特点的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河南省大沙河串流区在南水北调工程总干渠修建前、后的洪水传播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做出的修改方案,可以改善总干渠左岸局部积水淹没严重的状况.
关键词 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 动边界跟踪 串流区 北调工程总干渠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城镇化背景下太湖流域防洪治理格局优化研究
9
作者 刘克强 何爽 徐天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7,共9页
当前太湖流域的流域、区域、城市(含圩区)3个层次防洪治理格局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防洪风险越来越大。回顾了太湖流域3个层次防洪治理格局形成过程,采用太湖流域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高度城镇化背景下不同情景的洪水运动状态,剖析了... 当前太湖流域的流域、区域、城市(含圩区)3个层次防洪治理格局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防洪风险越来越大。回顾了太湖流域3个层次防洪治理格局形成过程,采用太湖流域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高度城镇化背景下不同情景的洪水运动状态,剖析了当前流域防洪治理格局不协调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从加强流域性骨干行洪通道周边及省界地区防洪治理布局协调的角度,研究提出优化方案。研究表明:高度城镇化背景下遇50 a一遇以上降雨时,太湖流域河网洪水位抬高较多,流域性骨干通道行洪能力降低,防洪规划既定的防御流域100 a一遇标准洪水目标已无法实现;提出的黄浦江沿线“拓卡口、增出路,挡高潮、增泄量”、吴淞江沿线“涝水先排、中低水行洪、适当地分”、望虞河西岸地区“扩北排、减东排”等优化方案,可实现规划目标,促进3个层次治理格局相协调。研究成果可为新时期太湖流域防洪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治理格局 高度城镇化 优化方案 水动力数学模型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转体潜器在循环水槽中垂直面大攻角操纵性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笑阳 马宁 +1 位作者 刘晗 顾解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95-1403,共9页
以半尺寸SUBOFF潜器模型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槽中利用平面运动机构完成包含不确定度分析的模型垂直面静态操纵性试验研究.测试内容包括:潜器在±60°攻角内、流速在1.0~1.2 m/s间的纵向力、垂向力及纵倾力矩.根据试验结果利用... 以半尺寸SUBOFF潜器模型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槽中利用平面运动机构完成包含不确定度分析的模型垂直面静态操纵性试验研究.测试内容包括:潜器在±60°攻角内、流速在1.0~1.2 m/s间的纵向力、垂向力及纵倾力矩.根据试验结果利用分段函数归纳了潜器垂直面操纵运动的数学模型,并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操纵性方程中的各项水动力系数.试验结果表明:测得无因次水动力的总不确定度较小,试验方法切实可靠;试验垂向力与纵倾力矩的无因次值随攻角值的增加而增大,纵倾力矩的无因次值在攻角超过±25°范围的非线性与非对称性十分明显;分段函数更适用于描述大攻角工况下的潜器垂直面操纵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OFF潜器模型 循环 操纵性 大攻角 水动力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水质改善方案优化及实施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平 傅长锋 +1 位作者 及晓光 康国强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55,共8页
模拟与分析白洋淀试点区域水质改善工程前后的水质变化情况,探索水质改善效果,为白洋淀水质改善提供思路与经验。基于实测地形、气象数据、水质监测数据、现状污染源、大气沉降、风扰底泥释放等数据资料,运用MIKE软件构建了白洋淀二维... 模拟与分析白洋淀试点区域水质改善工程前后的水质变化情况,探索水质改善效果,为白洋淀水质改善提供思路与经验。基于实测地形、气象数据、水质监测数据、现状污染源、大气沉降、风扰底泥释放等数据资料,运用MIKE软件构建了白洋淀二维水动力和水质数学模型,选取现状水量未清淤(方案一)、增加补水流量1.5倍+未清淤(方案二)、增加补水流量2.0倍+清淤0.1 m(方案三)、增加补水流量2.0倍+清淤0.2 m(方案四)4种优化方案,模拟了典型时刻下白洋淀区域内的流场分布形态和主要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白洋淀淀区内水体流动速度普遍较小,在增大补水流量和清淤的情况下,流场的改变集中于入淀河流的下游,几乎不改变主淀中的流场分布。随着清淤深度的增大,底泥的污染物释放作用进一步削弱,但削弱的幅度较小。由此确定对白洋淀底泥厚度较大、水质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开展清淤工作,建议清淤厚度0.2 m左右。在清淤的基础上,对淀区进行合理补水,入口河流选用常年水质较好的河段,建议补水体积不超过现状补水方案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 清淤 动力-数学模型 白洋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水文条件下黄茅海流场计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瑞杰 严以新 +2 位作者 邵宇阳 陶爱峰 陶建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9-35,共7页
根据黄茅海实测资料对海岸工程水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了充分验证,并采用验证后的模型对台风、大潮同时作用的"二碰头"以及台风、大潮、洪水同时作用的"三碰头"两种极端水文条件下的黄茅海流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两... 根据黄茅海实测资料对海岸工程水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了充分验证,并采用验证后的模型对台风、大潮同时作用的"二碰头"以及台风、大潮、洪水同时作用的"三碰头"两种极端水文条件下的黄茅海流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极端情况发生时,各流速特征值在崖门口处明显增加,口外"二碰头"落潮时减小,涨潮时增加,"三碰头"各流速特征值也基本都呈增加趋势,增幅相比"二碰头"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文条件 流场 海岸工程动力数学模型 黄茅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等上游水库水量调度对荆江三口分流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照明 要威 +2 位作者 马强 袁迪 刘佳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79-83,103,共6页
受人类活动、地形自然演变等因素影响,荆江三口分流持续减少,给洞庭湖区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带来不利影响。三峡等上游水库投入运行后,改变了长江中下游的径流过程,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丰、平、枯典型来水条件下三峡等上游... 受人类活动、地形自然演变等因素影响,荆江三口分流持续减少,给洞庭湖区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带来不利影响。三峡等上游水库投入运行后,改变了长江中下游的径流过程,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丰、平、枯典型来水条件下三峡等上游水库水量调度对荆江三口分流的影响,揭示荆江三口分流与上游水库调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为洞庭湖区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调度 水动力数学模型 荆江三口 三峡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螺山站'98洪水位偏高原因分析计算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耀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18,共5页
长江中游螺山站1998年洪水实测洪峰水位比1954年洪水实测洪峰水位偏高1.78m,经综合分析认为主要有洪水特性差异、’54洪水分洪影响、洞庭湖分汇流变化影响、长江干流河道变化影响4个方面的原因。为研究各影响因素对螺山站’98洪峰水... 长江中游螺山站1998年洪水实测洪峰水位比1954年洪水实测洪峰水位偏高1.78m,经综合分析认为主要有洪水特性差异、’54洪水分洪影响、洞庭湖分汇流变化影响、长江干流河道变化影响4个方面的原因。为研究各影响因素对螺山站’98洪峰水位偏高的影响程度,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氏江中游河道的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在“81.7”洪水和’98洪水复演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54洪水还原、’98洪水演进和’54洪水演进计算。计算成果分析表明:由于’54洪水分洪使得螺山站’54洪峰水位降低了0.83nl(即相当于使得’98洪峰水位抬高了0.83m),洞庭湖分汇流和长江干流河道变化联合影响引起的螺山站’98洪峰水位抬高值为0.74-0.84m,而仅长江干流河道变化引起的螺山站’98洪峰水位抬高值为0.33-0.36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98洪 ’54洪 洪峰 演进 动力数学模型 螺山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肇庆市大旺第一水厂一级抽水泵站防洪方案比较
15
作者 黄兆玮 陈刚 +2 位作者 刘霞 梁海涛 徐辉荣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06年第S1期93-97,共5页
肇庆市大旺第一水厂一级抽水泵站工程的泵房建于大旺围外河道滩地内,为满足堤围防洪需要,提出把泵房向河道方向移出的修改方案,方案修改后阻流面积增大,但上游壅水水位的基本不变,泵站处跌水略增。方案修改后更利于堤围安全。
关键词 肇庆大旺第一厂一级抽泵站 防洪 一、二维耦合动力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干流蚌埠段河道整治工程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玉年 虞邦义 倪晋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9,共5页
通过建立一维、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1992年实测地形与2008年和2009年复测断面资料,通过对典型年的洪水位、行洪能力、断面流速和流态等的计算分析,对淮河干流蚌埠段整治工程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蚌埠段整治工程实施后,... 通过建立一维、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1992年实测地形与2008年和2009年复测断面资料,通过对典型年的洪水位、行洪能力、断面流速和流态等的计算分析,对淮河干流蚌埠段整治工程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蚌埠段整治工程实施后,洪水位显著降低,行洪能力明显增加,流态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表明该河段退堤、切滩、疏浚等河道整治措施和规模是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整治 水动力数学模型 工程效果 淮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冯铁营引河工程的防洪效果及影响评估 被引量:7
17
作者 倪晋 虞邦义 +1 位作者 张学军 王再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28,共7页
淮河流域冯铁营引河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减轻中游洪涝灾害的关键性工程,针对引河建成后淮河及洪泽湖的防洪情势的调整问题,需要进行综合评估。以现状及规划蚌埠至洪泽湖河段防洪工程体系为基础,构建了一维和二维耦合、河道-湖泊-... 淮河流域冯铁营引河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减轻中游洪涝灾害的关键性工程,针对引河建成后淮河及洪泽湖的防洪情势的调整问题,需要进行综合评估。以现状及规划蚌埠至洪泽湖河段防洪工程体系为基础,构建了一维和二维耦合、河道-湖泊-蓄滞洪区为一体的水动力数学模型,分别在设计洪水及典型洪水的条件下,通过分析水位、流量、比降等水动力因素的变化,客观评价了引河工程的防洪效益及影响。评价结果表明:①该工程有效降低了淮河干流的水位,缩短了高水位历时,减轻了中游地区的洪涝灾害;②该工程调整了淮河干流的沿程水面比降,提高了浮山以上河段的造床能力;③在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作用下,引河分洪对下游的影响主要局限在冯出口附近,而且可以通过优化调度使其影响减轻甚至消除,不会增加洪泽湖防洪排涝的负担。研究成果可为河湖一体化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效果评估 水动力数学模型 冯铁营引河工程 洪泽湖 淮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北江清西围临时蓄滞洪区调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艾小榆 刘霞 +1 位作者 徐辉荣 王鑫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18,共6页
广东潖江蓄滞洪区采用新形势下的调度原则以后,使得清西围缺少了相应的调度方式。为此,建立了一维和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并采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在北江300 a一遇洪水的工况下,潖江蓄滞洪区改变调度原则后,清西围不同开启时机、不同... 广东潖江蓄滞洪区采用新形势下的调度原则以后,使得清西围缺少了相应的调度方式。为此,建立了一维和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并采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在北江300 a一遇洪水的工况下,潖江蓄滞洪区改变调度原则后,清西围不同开启时机、不同扒口位置及参数的调度运用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广东潖江蓄滞洪区与清西围联合运用,可使石角站的洪峰流量削减至50 a一遇以下,从而能保障北江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当清远站的洪峰流量Q达到13 600 m^3/s时,启用清西围下游的恒屏段扒口(Z=10.9 m,B=300.0 m)的方案最优。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广东潖江清西围的管理决策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能对北江下游防洪体系的优化调度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数学模型 临时蓄滞洪区 防洪调度 调度优化 清西围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马塘拓浚工程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明园 韩龙喜 樊陆欢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6期36-40,共5页
根据走马塘拓浚工程实施前后的地形变化,建立拓浚河道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河道拓浚前后走马塘典型河段的水动力变化情况,并分析拓浚工程对河道水动力特征的影响和拓浚工程的水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拓浚工程的实施使得区域流速及... 根据走马塘拓浚工程实施前后的地形变化,建立拓浚河道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河道拓浚前后走马塘典型河段的水动力变化情况,并分析拓浚工程对河道水动力特征的影响和拓浚工程的水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拓浚工程的实施使得区域流速及断面横向流速分布变得均匀,对水环境改善有一定的正效应;河道拓浚工程的实施,短期内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但对浮游动物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而从长期影响结果趋势来看,拓浚工程有利于水生生境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河道拓浚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底泥质量的改善,减少底泥污染物的含量,减少河道内源释放,对水质改善有正面效应;拓浚工程对底栖生物生境具有严重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底栖生境将会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整治 拓浚工程 生态效应 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 走马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园湖行洪区启用条件与分洪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明 王玲玲 +4 位作者 张凤山 张成潇 伍梦天 唐洪武 朱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9-214,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淮河流域百年一遇来流条件下,花园湖行洪区的分洪效应。结果表明:当进洪闸、退洪闸同时开启时,花园湖行洪区对其上游的淮河干流水流以削峰为主,对其下游的淮河干流水位以错峰为主;花园湖行洪区中出入流速极值均出...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淮河流域百年一遇来流条件下,花园湖行洪区的分洪效应。结果表明:当进洪闸、退洪闸同时开启时,花园湖行洪区对其上游的淮河干流水流以削峰为主,对其下游的淮河干流水位以错峰为主;花园湖行洪区中出入流速极值均出现在退洪闸处,特别是在退洪闸反向进洪初期,退洪闸处流速可达0.7 m/s;退洪闸适当晚开既不会增大淮河干流的最高水位,还可有效减缓花园湖行洪区的淹没进程,有利于提高淮河干流调蓄洪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洪区 进洪闸 退洪闸 开启方式 水动力数学模型 一二维耦合 MIKE FLOOD 花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