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浊流形成条件的水动力学模拟及其在储层预测方面的作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姜涛 解习农 汤苏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共6页
在对浊流形成条件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水动力学模拟原理正演模拟了由不同粒级沉积物形成的浊流的几何形态,并通过与地震资料的对比来达到储层预测的目的.采用该方法分别对莺歌海和琼东南盆地的浊流沉积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 在对浊流形成条件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水动力学模拟原理正演模拟了由不同粒级沉积物形成的浊流的几何形态,并通过与地震资料的对比来达到储层预测的目的.采用该方法分别对莺歌海和琼东南盆地的浊流沉积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①浊流发育的最理想的坡度是1.5~3.0°;②浊流沉积一般都会形成斜坡扇和盆底扇,且单个浊积体在坡角处沉积最厚,向盆地方向逐渐减薄;③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固体颗粒越大,形成的浊积体越厚,但展布范围越小;固体颗粒越小,形成的浊积体越薄,但展布范围越大.模拟结果与钻井的实际情况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流 水动力学模拟 储层预测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原状土壤分离过程的水动力学机理研究 被引量:45
2
作者 张光辉 刘宝元 何小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2,共5页
对土壤分离过程进行模拟是建立土壤侵蚀过程模型的基础.利用变坡实验水槽,在较大流量(0.5~2.0 L/s)和坡度(8.8%~46.6%)范围内,系统研究了黄土区原状土壤分离过程的水动力学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原状黄土的分离速率远小于扰动土的分离速... 对土壤分离过程进行模拟是建立土壤侵蚀过程模型的基础.利用变坡实验水槽,在较大流量(0.5~2.0 L/s)和坡度(8.8%~46.6%)范围内,系统研究了黄土区原状土壤分离过程的水动力学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原状黄土的分离速率远小于扰动土的分离速率,因此,用原状土研究土壤侵蚀机理是十分必要的;土壤分离速率随着流量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形式稍有差异,可以用流量和坡度的幂函数准确模拟土壤分离速率(R2=0.95);用平均流速可以对土壤分离速率进行比较准确的模拟和估算;受径流输沙和土样扰动的影响,国内外扰动土样的土壤可蚀性参数与原状黄土的研究成果差异显著;在水流剪切力、单位水流功率和水流功率3个国际上流行的用于模拟土壤分离过程的水动力学参数中,水流功率与土壤分离速率间的关系最为密切,从而表明土壤侵蚀过程受水流能量大小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原状土 土壤分离速率 水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鹤滩水库回水支流的鱼类栖息地模拟评估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嘉宁 张土乔 +1 位作者 DavidZ.Zhu 傅菁菁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22,共6页
基于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采用River2D对白鹤滩水库回水支流黑水河进行水动力模拟和鱼类栖息地模拟,根据加权可利用面积(彤蚴)分析蓄水前后鱼类适宜物理栖息地的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结果显示:蓄水后,按蓄水水位不同,适宜... 基于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采用River2D对白鹤滩水库回水支流黑水河进行水动力模拟和鱼类栖息地模拟,根据加权可利用面积(彤蚴)分析蓄水前后鱼类适宜物理栖息地的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结果显示:蓄水后,按蓄水水位不同,适宜栖息地总面积仅为自然状况下的0.8%~25.3%,且呈边缘化分布。根据水库调度运行方案,蓄水后春夏季节栖息地总量将高于秋冬季节,与蓄水前情况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生境 河道内流量增加法 水动力学模拟 物理栖息地模拟 白鹤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九峰站地下水变化对重力场观测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贺前钱 罗少聪 +2 位作者 孙和平 徐建桥 陈晓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765-2772,共8页
本文从地下水渗透过程的物理机制出发,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模拟,利用井水位和降雨数据模拟计算了武汉九峰站附近的土壤含水率变化,在此基础上估计了地下水变化导致的重力效应.其峰对峰变化幅度达到15.94μGal,说明当利用精密重力观测研究... 本文从地下水渗透过程的物理机制出发,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模拟,利用井水位和降雨数据模拟计算了武汉九峰站附近的土壤含水率变化,在此基础上估计了地下水变化导致的重力效应.其峰对峰变化幅度达到15.94μGal,说明当利用精密重力观测研究长周期效应时实施台站地下水改正的必要性;频域分析表明,地下水重力效应在周年频段上的振幅最大,说明地下水变化对重力的最大影响来自季节性变化.对比模拟计算的地下水重力效应和经过潮汐、大气、极移等改正后的高精度超导重力残差(峰对峰变化幅度为12.73μGal),发现两者在时域和频域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说明超导重力残差信号主要来源于局部地区地下水的变化,同时也验证了本文使用的水动力学模拟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变化 水动力学模拟方法 超导重力仪观测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带北移影响下永定河泛区防洪情势
5
作者 马强 赵治尚 +5 位作者 李郑淼 袁山水 杨邦 于汪洋 杨学军 刘昌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5-883,共9页
采用国产水动力学模型(integrated flood model system,IFMS),对“23·7”海河流域永定河系特大洪水中永定河泛区洪水演进及淹没范围变化进行精细化模拟复盘。将模拟结果与卫星遥感监测获取的泛区淹没范围进行对比,最大淹没面积误... 采用国产水动力学模型(integrated flood model system,IFMS),对“23·7”海河流域永定河系特大洪水中永定河泛区洪水演进及淹没范围变化进行精细化模拟复盘。将模拟结果与卫星遥感监测获取的泛区淹没范围进行对比,最大淹没面积误差仅为8.8%,验证了该模型在永定河泛区洪水模拟中的可靠度。构建的永定河泛区模型可以准确反映分洪口门启闭、蓄滞洪量变化及泛区进退洪淹没过程。基于该模型,进一步研究雨带北移对该地区未来防洪情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重现期的设计洪水受雨带北移影响后,将导致泛区防洪情势愈加严峻,雨带北移影响下的20 a一遇设计洪水最大淹没范围与现状情景下50 a一遇设计洪水最大淹没范围持平。因此,为更好地应对未来防洪情势的发展,需要针对永定河泛区提出更加合理的防洪规划并科学制定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防洪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泛区 雨带北移 水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