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指山隧道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水动力分带模式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扬红 邓英尔 贾疏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174,178,共4页
五指山隧道施工时面临涌水量大及动态变化强烈等复杂水文地质问题。该文调查了隧址区地质环境,分析了隧址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对比分析了隧址区不同时期的地下水化学特征,以及隧址区地下水动力垂直分带。结果表明:⑴隧道涌水... 五指山隧道施工时面临涌水量大及动态变化强烈等复杂水文地质问题。该文调查了隧址区地质环境,分析了隧址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对比分析了隧址区不同时期的地下水化学特征,以及隧址区地下水动力垂直分带。结果表明:⑴隧道涌水属于深循环地下水,进口段隧道涌水主要来自砂页岩含水层内的水,而出口段隧道涌水含有大量石膏溶滤水。⑵样品硫、氧同位素组成证实了五指山隧道主要涌水带均与浅表地下水的直接下渗有关。⑶隧道开拓过程中可以揭露到多个相互隔绝的地下水起源略有差异的含水带,而在浅表部存在一个沟通这些含水系的横向含水带将它们连接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山隧道 地下 化学特征 水动力分带 隧道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张常铁路驼马店隧道突涌水系统辨识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文艺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3-138,共6页
为查明驼马店隧道DK48+918突涌水岩溶发育情况及岩溶水系统结构特征,首先对隧道涌水形式、涌水量、压力大小等涌水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岩溶隧道突涌水与隧址区岩溶发育情况、岩溶水系统结构特征密切相关。其次系统总结岩溶突涌水系统... 为查明驼马店隧道DK48+918突涌水岩溶发育情况及岩溶水系统结构特征,首先对隧道涌水形式、涌水量、压力大小等涌水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岩溶隧道突涌水与隧址区岩溶发育情况、岩溶水系统结构特征密切相关。其次系统总结岩溶突涌水系统辨识的方法和技术,最后采用水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地下水示踪试验及高分辨率水文监测技术等对DK48+918突涌水进行系统辨识。研究表明:隧道施工揭露了管道流顶盖,因强降雨、原管路淤塞引发突涌水,涌水主要来源于隧道东北侧溶丘洼地及漏斗地表汇水,涌水随降雨量动态变化大,计算最大涌水量为5万m^3/d,瞬时最大涌水量可达1万m^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岩溶隧道 突涌类型 系统辨识 结构特征 水动力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沅古坪隧道选线的岩溶水文地质问题 被引量:6
3
作者 骆伟 吴华英 +3 位作者 胡惠华 马德青 张鹏 李振兴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3-263,共11页
避开突水突泥的高风险区是岩溶隧道选线的基本出发点。沅古坪隧道穿过岩溶强发育区,为典型的岩溶深长隧道。岩溶地下河、向斜蓄水构造、两侧水库以及地下水位与顶板的高差大等是影响其隧道安全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选线要考虑的关键水文... 避开突水突泥的高风险区是岩溶隧道选线的基本出发点。沅古坪隧道穿过岩溶强发育区,为典型的岩溶深长隧道。岩溶地下河、向斜蓄水构造、两侧水库以及地下水位与顶板的高差大等是影响其隧道安全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选线要考虑的关键水文地质问题。为更好地进行隧道东、中、西三条设计线的比选,在隧道研究区开展了1∶1万的岩溶水文地质专题调查,查清研究区岩溶发育和水文地质特征,划分出岩溶地下水系统,从而比较了3条隧道线所处的岩溶水动力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分析隧道与地下河、岩溶泉的空间关系,并结合物探资料分析了向斜蓄水构造的影响。结果表明:东线隧道穿过地表分水岭地带,处于岩溶水动力系统的补给区和垂向分布带的季节变动带、浅饱水带,基本不与地下河管道立交,远离了流量较大的岩溶泉,降雨补给面积最小,因此,总体涌水风险最小,为最佳隧道线路。西线纵穿赤溪河上游地下水系统的中部,穿过径流和排泄区,处于岩溶水动力垂向分带的浅饱水带,并与多条岩溶管道立交,且临近西侧高家溪水库,涌水风险最大。东线隧道临近黄鱼溪水库的北段、穿过郭家界向斜储水构造核部的南段是涌水高风险区,需扩大岩溶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并在施工中加强超前地质预报研究,最大程度避免岩溶地质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选线 水动力分带 向斜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