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泵抽吸式井下水力旋流器结构优化与性能分析
1
作者 邢雷 刘昶 +4 位作者 蒋明虎 赵立新 高扬 李新亚 关帅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1-619,共9页
为适应单泵抽吸式同井注采工艺,减少井下采油回注设备成本,提出一种单泵抽吸式井下水力旋流器结构。结合试验设计、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方法,对水力旋流器结构参数进行显著性分析与参数优化,构建了结构参数与分离效率间的数学关系模型,... 为适应单泵抽吸式同井注采工艺,减少井下采油回注设备成本,提出一种单泵抽吸式井下水力旋流器结构。结合试验设计、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方法,对水力旋流器结构参数进行显著性分析与参数优化,构建了结构参数与分离效率间的数学关系模型,获得了结构参数的最佳匹配方案,并分析了操作参数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结构优化后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由91.2%提升至99.3%。当分流比为40%、含油浓度为1%、入口流量为5 m^(3)·h^(-1)时,达到最佳分离效率99.83%。模拟与实验呈现较好的一致性。研究可为单泵抽吸式同井注采技术的实施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水力旋流 同井注采 分离性能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水力旋流器内短路流流量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海 栾智勇 +6 位作者 姬宜朋 安申法 陈家庆 司政 任强 孙丰旭 宋泽润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短路流是影响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的重要因素,然而针对动态水力旋流器中短路流的形式和计算方法鲜有研究。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动态水力旋流器溢流管口处径向速度变化和流线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动态水力旋流器短路流... 短路流是影响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的重要因素,然而针对动态水力旋流器中短路流的形式和计算方法鲜有研究。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动态水力旋流器溢流管口处径向速度变化和流线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动态水力旋流器短路流流量计算方法。将量纲为1的动态水力旋流器高灵敏度结构参数作为输入指标,以数值模拟所得的短路流率作为响应目标,通过响应曲面法建立了量纲为1的结构参数与短路流率间的计算模型。基于所建立的模型,使单管处理量为120m^(3)/h的动态水力旋流器进行结构改进,改进后短路流流量减少了59.6%,分离效率提高了10.4%,基于该方法改进的单管120m^(3)/h处理量动态水力旋流器中试样机通过了海上石油平台上的试验验证,且试验分离性能与模拟预测分离效率间的平均误差仅有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水力旋流 短路流 计算模型 数值模拟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力旋流器分选的某银精矿双产品方案研究
3
作者 王宇思 李茂林 +4 位作者 崔瑞 孙景敏 张硕 杨哲辉 赵晗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河南某银精矿的伴生金属铅品位平均约7%,未达到计价标准。为提高银精矿综合价值,对银精矿产品开展了水力旋流器分级试验,考察了水力旋流器锥角、沉砂口直径、角锥比等参数对银精矿分级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0型水力旋流器,在锥角6... 河南某银精矿的伴生金属铅品位平均约7%,未达到计价标准。为提高银精矿综合价值,对银精矿产品开展了水力旋流器分级试验,考察了水力旋流器锥角、沉砂口直径、角锥比等参数对银精矿分级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0型水力旋流器,在锥角60°、给矿压力0.2MPa、给矿浓度(质量分数)13.89%、溢流管直径22mm、沉砂口直径12mm条件下,可从银精矿中分离出产率49.25%、银品位6316.29g/t、银金属回收率79.06%、铅品位12.39%、铅金属回收率79.45%的高铅银精矿和银品位1623.36g/t的低铅银精矿。高、低铅银精矿双产品方案优于单一银精矿方案,银精矿产品经济价值可提升687.96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 银精矿 伴生金属 综合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旋流-过滤”水力旋流器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王云东 李荣辉 +4 位作者 张水华 田浩 李港 倪栋 喻黎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3,共7页
水力旋流器是一种常用的固液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水利工程、隧道来水等领域的水沙分离处理。由于流体的高速旋转,水力旋流器内部形成了高湍流区,很容易引起二次流现象。二次流与主运动方向相反,不仅会消耗能量,而且会导致颗... 水力旋流器是一种常用的固液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水利工程、隧道来水等领域的水沙分离处理。由于流体的高速旋转,水力旋流器内部形成了高湍流区,很容易引起二次流现象。二次流与主运动方向相反,不仅会消耗能量,而且会导致颗粒间的碰撞,改变颗粒的运动轨迹,从而增加溢流跑粗底流夹细颗粒的数量。针对传统水力旋流器内部短路流和溢流跑粗颗粒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将旋流和过滤相结合的一体化滤网式新型水力旋流器。运用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的欧拉-拉格朗日液固多相湍流模型,采用CFD-DEM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分别模拟了5种粒径在传统水力旋流器和新型滤网式旋流器内部固液两相流的流动情况,对比分析了两种结构水力旋流器内部流体的速度场、湍流场和颗粒的运动及受力情况。采用分离效率为评价指标,验证模拟合理性。模拟结果表明,60μm颗粒在传统旋流器和新型滤网旋流器内部颗粒平均停留时间最长,120μm颗粒在传统旋流器内部颗粒平均停留时间最短,180μm颗粒在新型滤网旋流器内部颗粒平均停留时间最短,说明所加滤网延长了粗颗粒在旋流器内部的停留时间,使分离更加充分。颗粒粒径越大,颗粒所受平均合力的波动幅度越大,当颗粒刚进入旋流场后,传统旋流器内的颗粒所受平均合力变化趋势较为平缓,新型滤网旋流器内颗粒所受平均合力变化趋势较为剧烈,这说明所加滤网对颗粒的受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与传统水力旋流器相比,在5种不同入口速度下,新型滤网旋流器柱段区域最大平均切向速度提高57.6%,锥段区域最大平均切向速度提高22%,向上最大平均轴向速度减小14.6%,向下最大平均轴向速度提高11%。颗粒平均停留时间提高1%~6.9%,颗粒底流口回收质量提高4%~87%;颗粒平均切向接触力曲线波动先剧烈后平缓,可以提前达到稳定分离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水力旋流 旋流-过滤 CFD-DEM耦合 流场分析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堵塞工况下水力旋流器流场特性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邢雷 苗春雨 +3 位作者 蒋明虎 赵立新 蔡萌 李新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76-3786,共11页
为研究水力旋流器在井下出现堵塞问题而产生的流场及性能变化规律,以井下倒锥式水力旋流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旋流器在六种不同堵塞工况下的流场特性及分离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种流场不对称性的定... 为研究水力旋流器在井下出现堵塞问题而产生的流场及性能变化规律,以井下倒锥式水力旋流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旋流器在六种不同堵塞工况下的流场特性及分离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种流场不对称性的定量表征方法,明确其在不同堵塞工况下旋流场变化及平均偏移不对称情况。结果表明,在三条紧邻流道堵塞的工况中,切向速度及轴向速度的平均偏移不对称率均产生最大值分别为67.82%和34.99%;相对于无堵塞工况,六种不同堵塞工况的平均压降均有所上升,分离效率均有所下降,其中工况六在四条紧邻流道堵塞的工况中,平均压降最大,分离效率最小。通过实验开展不同工况下的分离性能分析,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平均误差为1.22%,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为本文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提供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两相流 水力旋流 速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水力旋流器壁面磨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吉日格勒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198,共8页
水力旋流器壁面磨损影响水力旋流器的使用寿命和分级效率,为了解决水力旋流器壁面严重磨损的问题,利用Fluent软件,首先分析了其内部流场和固体颗粒的运动特性,并探究了水力旋流器的结构参数进口形式和底流口直径对其壁面磨损的影响规律... 水力旋流器壁面磨损影响水力旋流器的使用寿命和分级效率,为了解决水力旋流器壁面严重磨损的问题,利用Fluent软件,首先分析了其内部流场和固体颗粒的运动特性,并探究了水力旋流器的结构参数进口形式和底流口直径对其壁面磨损的影响规律。搭建了一套水力旋流器壁面磨损试验装置进行磨损试验,与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水力旋流器结构优化、防磨措施的提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 冲刷磨损 Fluent数值模拟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旋流器内部流场及分选过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7
作者 魏德洲 张彩娥 +4 位作者 高淑玲 崔宝玉 刘文刚 沈岩柏 韩聪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9,共8页
论述了水力旋流器内部流场特性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数值试验方法在旋流器模型建立、内部流场特性描述、颗粒在其流场中的分离过程以及旋流器结构参数优化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重点,即... 论述了水力旋流器内部流场特性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数值试验方法在旋流器模型建立、内部流场特性描述、颗粒在其流场中的分离过程以及旋流器结构参数优化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重点,即对于轴向零速包络面(LZVV)及空气柱的特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在高浓度矿浆中,颗粒形状及颗粒与颗粒、颗粒与流体、颗粒与器壁之间相互作用对分离效率的影响仍是下一个时期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 流场 数值试验 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旋流器溢流管结构对微细颗粒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33
8
作者 刘鸿雁 王亚 +1 位作者 韩天龙 黄青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21-1931,共11页
针对直径为50 mm的小直径水力旋流器,考察了溢流管插入深度和壁厚以及进口流量对微细物料分离效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分析法得到了溢流管最优的插入深度、壁厚及最适的进口流量。此外,考察了两种套筒式溢流管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 针对直径为50 mm的小直径水力旋流器,考察了溢流管插入深度和壁厚以及进口流量对微细物料分离效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分析法得到了溢流管最优的插入深度、壁厚及最适的进口流量。此外,考察了两种套筒式溢流管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最后,在最优溢流管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分流比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旋流器的直筒段具有一定的分离作用;对于微细物料的分离,溢流管采用薄壁且插入深度与水力旋流器直筒段长度相当的设计,有利于提高微细颗粒的分离效率。针对水力旋流器溢流管插入深度与其直径的最佳比例,小直径水力旋流器的比大直径水力旋流器的大,表明它们的分离行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粒度分布 流动 水力旋流 溢流管 分离效率 粒级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EM耦合的水力旋流器水沙运动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48
9
作者 喻黎明 邹小艳 +3 位作者 谭弘 严为光 陈立志 熊子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6-132,共7页
针对水力旋流器内流场运动复杂、沙粒运动规律难以掌握的问题,运用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的欧拉-拉格朗日液固多相湍流模型,对水力旋流器内的水沙两相三维流动进行了CFD-DEM耦合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水力旋流器内单个沙粒的轨迹线、速度和... 针对水力旋流器内流场运动复杂、沙粒运动规律难以掌握的问题,运用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的欧拉-拉格朗日液固多相湍流模型,对水力旋流器内的水沙两相三维流动进行了CFD-DEM耦合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水力旋流器内单个沙粒的轨迹线、速度和沙粒群的运动规律、分布特性等。模拟结果表明,沙粒粒径越小,沙粒向下运行的距离越短,越容易从下降流中进入到上升流中,越难以分离。粒径为40μm的沙粒,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交界面处出现沙粒峰值,分离效果易受影响,而50μm和60μm沙粒在圆锥体部分出现峰值,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通过跟踪单个沙粒和沙粒群的运动可知,沙粒在圆柱体内主要作圆周运动,进入到圆锥体部分,沙粒既有圆周运动,又有明显的进入沉沙口的直线运动。分析大量沙粒个体和群体运动以及群体分布情况能从微观角度了解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率,是水力旋流器性能研究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 水沙运动 离散元法 计算流体力学 耦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旋流器内部流场模拟分析与PIV验证 被引量:19
10
作者 许妍霞 唐波 +3 位作者 宋兴福 李树民 孙泽 于建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以直径为140mm水力旋流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旋流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激光粒子图像测速(PIV)实验验证。基于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分析了旋流器内部压力、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的... 以直径为140mm水力旋流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旋流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激光粒子图像测速(PIV)实验验证。基于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分析了旋流器内部压力、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的分布。利用PIV技术对旋流器内部流场进行测量,考察了不同入口速度下旋流器圆柱段区域瞬态速度场。通过对比数值计算与测试结果表明:CFD模拟可以有效预测水力旋流器内部流场分布,帮助探索旋流器内的流动状态和分离机理;利用PIV技术测量旋流器内部流动特性和速度分布,其测量结果与CFD计算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 计算流体力学 PIV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旋流器湍流数值模拟及湍流结构 被引量:18
11
作者 褚良银 陈文梅 +2 位作者 李晓钟 杨柳 吴持恭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7-113,共7页
采用湍流代数应力模型对水力族流器内湍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实测数据。用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揭示了旋流器内的湍流结构,结果表明,旋流器内湍动能分布呈两边高中间低的不对称鞍形;;湍动能耗散率分... 采用湍流代数应力模型对水力族流器内湍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实测数据。用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揭示了旋流器内的湍流结构,结果表明,旋流器内湍动能分布呈两边高中间低的不对称鞍形;;湍动能耗散率分布与湍动能的分布有十分相似的现律;;溢流管端以下内旋流区域中湍流压力脉动强度以及压力相对脉动强度均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 数值模拟 湍流结构 旋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携式液液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2
作者 赵立新 朱宝军 +2 位作者 李枫 刘书孟 郭晔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47,共5页
针对一种新型气携式液液水力旋流器进行了内部分散相液滴的受力分析,其部分旋流体由微孔材料制成。介绍了气携式液液旋流分离的基本原理、样机结构、实验工艺流程及设备。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通过开展实验... 针对一种新型气携式液液水力旋流器进行了内部分散相液滴的受力分析,其部分旋流体由微孔材料制成。介绍了气携式液液旋流分离的基本原理、样机结构、实验工艺流程及设备。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通过开展实验室研究,为油田现场试验提供依据。现场试验研究表明,对于1 000 mg/L左右的聚合物驱采出污水,试验样机的最佳处理量为4.20 m3/h,最佳分流比为30%,气液体积比为0.45;试验还表明20—40μm孔径的微孔材料为最优选择。研究显示该水力旋流器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在石油化工、环保及其他工业领域都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 水处理 气携式 分离性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旋流器结构形式及参数关系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刘晓敏 檀润华 +1 位作者 蒋明虎 王尊策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9,共4页
目前,水力旋流器在油田采出液预分离和含油污水处理中逐步推广应用。水力旋流器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效率高、体积及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对水力旋流器结构及参数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改进与优选水力旋流器结构,得到旋流器单体的双入口结构... 目前,水力旋流器在油田采出液预分离和含油污水处理中逐步推广应用。水力旋流器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效率高、体积及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对水力旋流器结构及参数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改进与优选水力旋流器结构,得到旋流器单体的双入口结构理想型式为反涡线、大小锥段为圆弧过渡形式。同时简要分析了高次曲线与正余切曲线结构的锥段过渡形式,确定出合理的水力旋流器单体旋流腔长度为65 mm。经过理论研究和对比试验发现,具有结构参数关系模型的水力旋流器较常规结构的水力旋流器有更高的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 分离效率 入口 锥段 溢流管 旋流 底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旋流器分离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4
14
作者 王升贵 陈文梅 +1 位作者 褚良银 王志斌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6-40,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对水力旋流器分离理论研究的现状,简要分析了各种分离理论特点,并提出用非线性随机理论来描述水力旋流器的分离过程,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力旋流 分离理论 随机分离理论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旋流器新型出口挡板结构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鸿雁 韩天龙 +1 位作者 王亚 黄青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81-2088,共8页
针对小直径水力旋流器,设计了不同内置挡板式的溢流管和底流管,实验研究了新型出口挡板结构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置挡板溢流管适用于处理量较大的工况,与传统溢流管相比,分离效率略有降低,但在高流量下其压降的... 针对小直径水力旋流器,设计了不同内置挡板式的溢流管和底流管,实验研究了新型出口挡板结构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置挡板溢流管适用于处理量较大的工况,与传统溢流管相比,分离效率略有降低,但在高流量下其压降的降低幅度可达11.11%,挡板宜采用相对较窄、较短、三块120°间隔设计方式;底流管内置挡板采用十字交叉结构可稳定内旋流,使分离效率最大可提高5.96%;新型内置挡板的溢流口与底流口相耦合,可同时实现提高分离效率和降低压降的目标。此外,在相同情况下,发现溢流管内置挡板可消除水力旋流器内部的"空气柱",据此推断"空气柱"并非由内部空气形成,而是其内部负压中心形成的某种湍流程度较高的强制旋流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实验验证 流动 水力旋流 溢流管 底流管 空气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锥角水力旋流器对难浮煤泥脱泥浮选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任瑞晨 程明 +1 位作者 张乾伟 李彩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3-548,共6页
针对通化地区黏土含量大、主导粒级为高灰细粒级的难浮煤泥,采用小锥角水力旋流器进行高效脱泥探索,旋流器产物进行粒度和矿物组成分析,底流进行分步释放浮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Ф150mm小锥角水力旋流器作为煤泥浮选前脱泥的主要... 针对通化地区黏土含量大、主导粒级为高灰细粒级的难浮煤泥,采用小锥角水力旋流器进行高效脱泥探索,旋流器产物进行粒度和矿物组成分析,底流进行分步释放浮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Ф150mm小锥角水力旋流器作为煤泥浮选前脱泥的主要设备;Ф150mm与Ф75mm旋流器串联脱泥工艺中,〈0.045mm粒级脱除率达到67.73%,灰分为50.10%,且高岭石、伊利石等黏土矿物在Ф75mm旋流器溢流中实现富集;Ф150mm与Ф75mm旋流器底流单独或混合入料浮选,精煤产率(占本级)及可燃体回收率均比原煤泥直接浮选提高了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锥角水力旋流 难浮煤泥 脱泥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动式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宗昌 刘兆东 +2 位作者 沙庆云 徐维勤 沈自求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引言 水力旋流器早期用于悬浮液的液固分离.与液固分离相比,油水分离要难得多.这主要在于:油水密度差较液固密度差小得多;旋流器内高速旋转流体的剪切力及湍动作用会造成油(水)滴的破碎.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其分离效率降低.80年代后,通过... 引言 水力旋流器早期用于悬浮液的液固分离.与液固分离相比,油水分离要难得多.这主要在于:油水密度差较液固密度差小得多;旋流器内高速旋转流体的剪切力及湍动作用会造成油(水)滴的破碎.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其分离效率降低.80年代后,通过对旋流器结构的改进,使其在水脱油方面的分离效率显著提高,旋流器开始走向油水分离的使用阶段。 与水脱油相比,油脱水(如原油脱水)更为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在剪切力及湍动作用下,水滴更易破碎,同时,由于油的粘度远高于水的粘度,使水滴的迁移与合并更加困难.因此,水力旋流器用于油脱水,其分离效率仍很低.最近,BP Exploration公司采用 Vortoil预分旋流器将原油含水量降至 20%,再用直流脉冲感应聚结器进行水滴聚结,最后用转动式旋流器将含水量降至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水力旋流 分离 液液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旋流器流场径向速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梁政 任连城 +2 位作者 张梁 于彦彬 贾振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6-108,共3页
水力旋流器内部流体径向速度对其内部颗粒的径向运移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固体颗粒径向运移受到阻力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水力旋流器的最小分离粒度。针对水力旋流器内部流体径向速度分布规律基本上是沿旋流器半径成反比的观点,通过合理... 水力旋流器内部流体径向速度对其内部颗粒的径向运移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固体颗粒径向运移受到阻力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水力旋流器的最小分离粒度。针对水力旋流器内部流体径向速度分布规律基本上是沿旋流器半径成反比的观点,通过合理选择湍流模型,对水力流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旋流器径向速度的分布规律基本上是速度值沿着半径向里先逐渐增加,然后又逐渐降低,在气液界面处基本为零,并对这两种结论从理论上做了对比分析,认为标准k-ε湍流模型和Boussinesq假设均不适合水力旋流器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 流场 径向速度 分布规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油水分离的动态水力旋流器的研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尊策 刘晓敏 +2 位作者 蒋明虎 赵立新 李枫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5,共4页
介绍了用于油水分离的动态水力旋流器的主要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论述了其结构性能设计及制造工艺方法 .对所研制的动态水力旋流器进行了室内与现场试验 ,结果表明 ,样机能将油水混合液中的含油浓度从 1.0 0~ 1.80g/L降至 0 .0 2g/L左右 ... 介绍了用于油水分离的动态水力旋流器的主要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论述了其结构性能设计及制造工艺方法 .对所研制的动态水力旋流器进行了室内与现场试验 ,结果表明 ,样机能将油水混合液中的含油浓度从 1.0 0~ 1.80g/L降至 0 .0 2g/L左右 ,油水分离效率达 95 % ;与静态水力旋流器比较 ,可分离油滴的粒径更小 ,能低压运行 ,且压力损失小 ,一般只有 0 .0 1~ 0 .15MPa .分析了现场试验过程 ,提出了应用该装置处理聚驱采出液的改进工艺设施 ;给出了提高该设备精度的具体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动态水力旋流 研制 制造工艺 结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旋流器内颗粒受力与运动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柏志 赵立新 +2 位作者 蒋明虎 赵雪峰 刘书孟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66,共3页
分析了颗粒在旋流器内的运动,包括颗粒的受力以及液体介质和固体颗粒的运动速度,得出了颗粒主要承受离心力、液体浮力和黏滞阻力的作用,并针对Stokes区、过渡区和牛顿区分别进行了分析.根据所研究颗粒的雷诺数大多满足过渡区条件的实际... 分析了颗粒在旋流器内的运动,包括颗粒的受力以及液体介质和固体颗粒的运动速度,得出了颗粒主要承受离心力、液体浮力和黏滞阻力的作用,并针对Stokes区、过渡区和牛顿区分别进行了分析.根据所研究颗粒的雷诺数大多满足过渡区条件的实际,建立了颗粒的运动方程.结果表明,颗粒-液体间相对速度在很短时间内即可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 颗粒 受力分析 运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