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水力层析法对含水层裂隙带成像 被引量:10
1
作者 郝永红 叶天齐 +3 位作者 韩宝平 项建维 朱峰 倪春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1,共6页
含水层裂隙带的识别,是准确模拟计算地下水流和污染扩散的前提。本研究通过数值实验,运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水力地质层析方法,对含水层裂隙带成像。文章设定一个17m×17m的二维垂直饱和裂隙含水层,含水层有2口斜井。在斜井与裂隙带... 含水层裂隙带的识别,是准确模拟计算地下水流和污染扩散的前提。本研究通过数值实验,运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水力地质层析方法,对含水层裂隙带成像。文章设定一个17m×17m的二维垂直饱和裂隙含水层,含水层有2口斜井。在斜井与裂隙带的交叉点分别进行抽水试验,由感应器收集水位响应数据,运用VSAFT2对裂隙带进行识别。数值实验证明,水力层析法结合地下水流的逆算方法——连续线性算法(SSLE),可以比较准确地识别非均质含水层的参数分布;非稳定流条件下的识别结果好于稳定流的结果;信息齐全条件下的结果好于资料缺乏时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层析法 裂隙 成像 含水层 抽水试验 地质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力层析法的渗漏通道反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2-135,140,共5页
渗漏通道反演研究对探测堤坝渗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数值抽水试验,运用水力层析法对含水层渗漏通道进行了反演研究。建立了一个二维垂直饱和渗漏含水层,含水层大小为18 m×18 m,渗漏含水层布设3口斜井。通过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渗漏通道反演研究对探测堤坝渗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数值抽水试验,运用水力层析法对含水层渗漏通道进行了反演研究。建立了一个二维垂直饱和渗漏含水层,含水层大小为18 m×18 m,渗漏含水层布设3口斜井。通过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在监测点监测不同时刻的水头响应数据,运用连续线性估计方法(SSLE)对含水层储水系数进行反演,结果表明:通过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刻画渗漏含水层储水系数的详细分布,能够有效识别渗漏通道分布情况;斜井多的情况下,可以揭露更多的含水层信息,获得更多的水头响应数据,最终的识别效果好于斜井少的情况;地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非稳定流水力层析法能够准确探明渗漏通道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层析法 抽水试验 储水系数 渗漏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力层析法的某煤矿承压含水层叠加放水试验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赵瑞珏 毛德强 +2 位作者 刘再斌 姬中奎 曹祖宝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水文地质参数是衡量含水层富水性的重要指标,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准确推算,对于矿井突水灾害预报与防治具有积极意义。传统放水试验分析方法得到的是等效水文地质参数,不能准确刻画含水层的空间异质性。基于随时间变化的水头数据与水文地... 水文地质参数是衡量含水层富水性的重要指标,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准确推算,对于矿井突水灾害预报与防治具有积极意义。传统放水试验分析方法得到的是等效水文地质参数,不能准确刻画含水层的空间异质性。基于随时间变化的水头数据与水文地质参数的互相关分析,将水力层析法应用在陕西榆林柠条塔煤矿井下承压含水层叠加放水试验数据分析中,获得了研究区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工作面南北富水性差异大,涌水区位于强导水带上;从涌水区往北,导水系数和储水系数整体上逐渐减小;南部导水系数和储水系数均较大,属于富水异常区。研究表明,水力层析法是一种有效的非均质含水层参数识别的新技术,将井下放水视为针对含水层的刺激源,结合水头与水文地质参数的互相关分析,联合多个观测孔的水头响应数据,反演刻画研究区域的主要地质结构特征。在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中,预先采用水力层析法识别富水异常区域,可以有效降低突水事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层析法 放水试验 互相关分析 矿井突水 煤矿承压含水层 富水异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层渗透性水力层析反演融合流量数据研究
4
作者 方堤 肖苏羽 +1 位作者 谢虹 董海洲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9-714,共6页
通过一系列抽水试验,水力层析法可以反演含水层渗透性的空间分布。在水力层析法抽水试验水头观测位置处添加流量测量,并将测量数据代入到反演模型中,研究融合流量数据对含水层渗透系数反演结果的影响。利用Vsaft2软件构造一个40m... 通过一系列抽水试验,水力层析法可以反演含水层渗透性的空间分布。在水力层析法抽水试验水头观测位置处添加流量测量,并将测量数据代入到反演模型中,研究融合流量数据对含水层渗透系数反演结果的影响。利用Vsaft2软件构造一个40m×20m的二维随机含水层模型,设置4组方案,在含水层不同的位置处进行数值抽水实验,分别在仅水头数据和结合水头与流量数据两种条件下运用simsLE算法对含水层渗透系数进行反演估计。结果表明:①两者共同特征是渗透系数反演精度随着抽水井的增加而提高;②流量数据代入到反演模型中,具有更好的成像分辨率;③融合流量数据的反演过程带来反演精度的提升高于单一水头数据反演过程;④相同的方案中,融合流量数据的反演结果比只用水头数据的反演结果误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层析法 含水层 渗透性 流量数据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力走时反演刻画裂隙含水层非均质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双红 刘泉 +5 位作者 戚俊杰 裘鹏翔 杨惠宸 陶然 Thomas Ptak 胡睿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5-183,共9页
获取含水层水力参数空间非均质分布信息是研究地下水渗流、地下水污染物运移等诸多地下水问题的重要基础。然而,受常规勘察技术所限,含水层的非均质性难以直接刻画,尤其在裂隙介质含水层中,水力参数分布的非均质性更加突出,进一步增加... 获取含水层水力参数空间非均质分布信息是研究地下水渗流、地下水污染物运移等诸多地下水问题的重要基础。然而,受常规勘察技术所限,含水层的非均质性难以直接刻画,尤其在裂隙介质含水层中,水力参数分布的非均质性更加突出,进一步增加了刻画的难度。针对该问题,本研究首先通过德国哥廷根大学北校区内的Neutra试验场地进行的64次抽水试验,获取了该场地不同深度观测点的水头响应曲线,然后使用解析方法对64组数据进行分析和参数评估,同时采用水力走时的方法对井间水力参数分布进行反演计算,最后将得到的结果分别与经典解析解参数估计和热示踪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解析解参数估计的结果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含水层的垂向非均质性,但是无法刻画井间含水层水力参数的非均质分布;与热示踪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基于水力走时反演的水力层析法在刻画裂隙介质水力参数的空间非均质分布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层析法 裂隙含水层 水力走时反演 非均质性 热示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