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下游双调压室水力发电系统小波动调节品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曹林宁 敖家伟 +2 位作者 吴道科 李兵 张赫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7-180,共4页
鉴于水力发电系统在小波动过渡过程中的调节品质对电站稳定运行影响重大,以带上下游双调压室的水力发电系统为例,基于simulink平台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并对考虑系统受到10%负荷扰动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上下游调压室水位波动对机组转... 鉴于水力发电系统在小波动过渡过程中的调节品质对电站稳定运行影响重大,以带上下游双调压室的水力发电系统为例,基于simulink平台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并对考虑系统受到10%负荷扰动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上下游调压室水位波动对机组转速尾波影响较大,可通过增加调压室大井面积来减少机组转速尾波振荡次数和调节时间;机组转速主波与上下游调压室之间压力管道水流惯性时间常数密切相关,通过减小两调压室之间的距离可明显控制机组转速的最大偏差值;尾水隧洞沿程水头损失对尾水调压室水位波动和机组转速尾波变化影响很大,若不考虑水头损失则会导致尾水调压室水位发散,机组转速主波虽能趋于稳定,但尾波会出现持续震荡且幅值逐渐增大,对机组运行十分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游双调压室 水力发电系统 小波动 调节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管道小型发电系统水轮机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琪 常晓敏 窦银科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1-87,共7页
为了解决灌溉管道自动化监测系统的供电问题,设计了一种小型管道水力发电系统,利用管道内高速水流带动水轮机转动进行发电,并将电流存储于蓄电池中,以延长设备工作时间并减少更换电池所需的人工成本。根据传统水轮机叶片结构及管道水流... 为了解决灌溉管道自动化监测系统的供电问题,设计了一种小型管道水力发电系统,利用管道内高速水流带动水轮机转动进行发电,并将电流存储于蓄电池中,以延长设备工作时间并减少更换电池所需的人工成本。根据传统水轮机叶片结构及管道水流的特点,设计了在管径100 mm,流速1.5 m/s,管道压力200 kPa条件下运行的叶轮结构。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同结构水轮机三维模型,更改水机叶片数量与转角并导入流体仿真软件FLUENT中采用动网格模型进行仿真实验。据此,计算不同结构下的叶轮转速,后利用此转速进行水轮机稳定运行计算,并进行性能预测与内部流场分析。通过计算对比,选取6叶片,转角53°的叶轮模型作为最优模型。此时,水轮机转速可达580 r/min,输出功率35 W,水头损失0.356 m,输出效率82.5%。研究结果表明,此类小型水力发电系统水轮机可利用管道水流提供能量,输出能量可满足小型管道自动监测系统的充电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水力发电系统 FLUENT 水轮机 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速系统间隙特性引发的水电站过渡过程极限环振荡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姬联涛 杨波 +3 位作者 王德顺 庄俊 廖溢文 杨威嘉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69,共9页
水轮发电机组的动态调节稳定性对电力系统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考虑非线性引起的潜在不稳定性的情况下。为了探究间隙非线性对水力发电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水力发电机组间隙可能引起的极限环振荡现象及系统动态响应特性。首先... 水轮发电机组的动态调节稳定性对电力系统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考虑非线性引起的潜在不稳定性的情况下。为了探究间隙非线性对水力发电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水力发电机组间隙可能引起的极限环振荡现象及系统动态响应特性。首先构建了适合小波动过渡过程的水轮发电机组单机系统传递函数数学模型,通过将间隙特性表示成描述函数,进而建立了考虑间隙环节的非线性数学模型。采用描述函数法对系统动态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使用MATLAB进行时域仿真验证,研究四个重要的水力-机械时间常数对系统间隙引发极限环的影响机制,量化给出各时间常数的相对作用大小。结果表明:机组惯性时间常数Ta和接力器响应时间常数Ty是极限环幅值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极限环频率则主要受水流惯性时间常数Tw和机组惯性时间常数Ta的影响;而弹性水击系数Te则是极限环特性的一个次要影响因素。各水力-机械时间常数对系统极限环特性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该结论可加深对间隙非线性与水力发电系统中不同物理量间耦合作用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发电系统 间隙非线性特性 极限环 描述函数法 时间常数 动态响应 水电站 水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调节特性和经济成本的调压室体型优化策略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航 陈帝伊 +3 位作者 雷刘伟 刘泳 赵子文 周叶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9-265,共7页
过渡过程动态特性和调压室建设成本是调压室体型设计中需要关注的两个主要方面。如何选取调压室体型参数使两者均达到最优对水电站建设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一问题,基于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和优劣解距离评价方法(TO... 过渡过程动态特性和调压室建设成本是调压室体型设计中需要关注的两个主要方面。如何选取调压室体型参数使两者均达到最优对水电站建设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一问题,基于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和优劣解距离评价方法(TOPSIS),提出了一种兼顾大小波动调节特性和工程投资最优的调压室体型优化策略。首先,基于特征线法,建立水力发电系统精细化模型。其次,以调压室断面直径、阻抗孔直径和安装位置为决策变量,分别建立以大波动动态特性(机组最大水头+机组转速最大上升率)与调压室体积为目标的大波动优化模型和以转速超调量与ITAE为目标的小波动优化模型,并引入NSGA-Ⅲ算法,得到调压室在两种优化模型下的Pareto解集。最后,基于TOPSIS评价方法,以上述4个优化目标为决策层,对Pareto解集进一步评价,得到兼顾大小波动调节特性和经济性最优的调压室体型。结果表明,与得分最低的方案相比,最优方案在牺牲较小调压室经济性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改善大小波动综合调节特性,实现平衡调压室建设成本和大小波动综合调节特性的目标。研究结果对水电站调压室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发电系统 调节特性 调压室体型优化 NSGA-Ⅲ 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