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坡面不同侵蚀沟断面特征及水力几何形态
被引量:
21
1
作者
赵春红
高建恩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30,共9页
通过整理和分析国内外大量野外调查数据,系统研究了裸露坡耕地壤土土质不同侵蚀沟的断面特征和水力几何形态,并给出了相应的判别标准。结果表明:随坡面侵蚀沟逐步发展,宽深比参数ζ逐渐减小,细沟、浅沟、切沟和冲沟适宜的ζ范围分别为5...
通过整理和分析国内外大量野外调查数据,系统研究了裸露坡耕地壤土土质不同侵蚀沟的断面特征和水力几何形态,并给出了相应的判别标准。结果表明:随坡面侵蚀沟逐步发展,宽深比参数ζ逐渐减小,细沟、浅沟、切沟和冲沟适宜的ζ范围分别为5-17、2-5、0.4-1.8和0.1-0.6;同一侵蚀沟条件下,壤土类型对ζ值也有影响。土壤质地越细,ζ值越小。不同侵蚀沟水力几何形态指数也不相同,细沟的形态指数β1、β2和β3分别为0.3、0.4和0.3,浅沟和切沟为0.4、0.4和0.2,冲沟为0.5、0.4和0.1。验证结果表明给出的判别标准可以用来界定不同侵蚀沟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侵蚀沟
宽深比
水力几何形态
判别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上游河道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冉立山
王随继
+1 位作者
范小黎
闵石头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8-41,共4页
根据黄河上游干流10个水文断面的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了黄河上游不同断面及不同河段的水面宽、水深、流速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水力几何形态关系中各相关参数的沿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上游河段,水面宽随流量的变化速率较小,...
根据黄河上游干流10个水文断面的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了黄河上游不同断面及不同河段的水面宽、水深、流速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水力几何形态关系中各相关参数的沿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上游河段,水面宽随流量的变化速率较小,其中上游上段的水力几何形态主要通过流量对水深和流速的共同影响来实现,上游下段则主要通过流量对流速的影响来实现;黄河上游水力几何形态关系与黄河下游及国内外其他河流相比,有相似也有差异,这与该河段的地貌及河道边界条件有关,也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型
地貌条件
河道边界
水力几何形态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演变及水力几何形态研究
被引量:
22
3
作者
冉立山
王随继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67,共7页
黄河内蒙古河段的凌汛年年发生,多次引起河道决口导致洪水灾害。为了提供有效的防洪措施,选取不同河型段中的代表性河道断面,来研究其河道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从水力几何形态关系上剖析其内在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河岸组成物质...
黄河内蒙古河段的凌汛年年发生,多次引起河道决口导致洪水灾害。为了提供有效的防洪措施,选取不同河型段中的代表性河道断面,来研究其河道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从水力几何形态关系上剖析其内在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河岸组成物质的极大不同决定了各个断面的演变特性及其所在河段的河型差别。以基岩河岸为主的磴口河段的河道最为稳定;以泥质河岸为特征的头道拐断面所在的顺直河段次之;以泥质砂质二元河岸结构为主的三湖河口断面所在的弯曲河流段很不稳定;而以砂质河岸为主的巴彦高勒断面所在的辫状河段最不稳定。河道的演变势必引起其水力几何形态关系的调整,在黄河内蒙古河段,随着流量的变化其水力几何形态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影响水深和流速来实现的。巴彦高勒断面是上述调整中表现最明显的断面,因此,它所在的河段也是容易决口的河段。三湖河口所在河段的一系列凹岸的强烈冲刷引起河道大幅度摆动,从而也是河道决口的潜在河段。黄河内蒙古河段的河流治理的侧重点应该针对巴彦高勒断面所在的辫状河段和三湖河口断面所在的弯曲河段。对辫状河段要加强整个河段的河岸防护,对弯曲河段以工程防护手段侧重遏制其凹岸的坍塌后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内蒙古河段
河道演变
水力几何形态
河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北江三角洲河道水力几何形态对水沙异变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二静
胡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44,49,共5页
为探明西北江三角洲河道水力几何关系对上游水沙异变的响应过程,基于珠江三角洲1960~2016年的水沙数据和马口、三水断面实测地形资料,以三水断面为例,采用水力几何关系的计算方法及相对权重法对比分析了河道水力几何关系在水沙异变前后...
为探明西北江三角洲河道水力几何关系对上游水沙异变的响应过程,基于珠江三角洲1960~2016年的水沙数据和马口、三水断面实测地形资料,以三水断面为例,采用水力几何关系的计算方法及相对权重法对比分析了河道水力几何关系在水沙异变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北江三角洲输沙率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在1995年后大幅下降,顶点分流分沙比也发生了明显调整,导致三水断面来沙系数的持续减小;河床形态在1960~1984年间基本保持稳定,在1984~2002年间河床剧烈下切,2002年后河床仍保持着持续冲刷的态势,但河床下切幅度有所减小;水沙异变后,西北江三角洲河道断面在自适应过程中逐步形成新的水力几何关系,而洪季来沙系数对断面形态演变的贡献程度明显大于枯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江三角洲
水力几何形态
水沙异变
来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洞庭湖城陵矶水道水力几何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黎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2-116,共5页
根据1951-1988年洞庭湖城陵研(七里山)站的水文测验资料,运用L.B.Leopold河床水力几何形态原理,建立洞庭湖出口──城陵矶水道的河相关系式,研究该水道水力几何形态的特点及变化研究表明,与河流水道相比,洞庭湖出口水道河宽指...
根据1951-1988年洞庭湖城陵研(七里山)站的水文测验资料,运用L.B.Leopold河床水力几何形态原理,建立洞庭湖出口──城陵矶水道的河相关系式,研究该水道水力几何形态的特点及变化研究表明,与河流水道相比,洞庭湖出口水道河宽指数b随流量的变化较小,而水深指数f及流速指数m随流量的变化较大,河床横断面具有窄深的特点主要原因在于洞庭湖对泥沙的分选沉积作用而使城陵矶水道水流挟沙力得以增强,而河流的冲刷作用却主要发生在河底近40年来,由于荆江三口分流水道的自然淤积和1967—1972年下荆江系统裁弯工程的影响,m值与m/f值均逐期增大,以及城陵矶水道输沙量显著减小,均促使该水道水流挟按力增大,河床冲刷增强,导致该水道横断面窄深的特点逐渐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水力几何形态
湖泊
水流
城陵矶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溪性多沙河流水力几何形态与来水来沙之关系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段志勇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1,20,共4页
山溪性多沙河流冲淤变化大、频繁常受流域来水来沙的影响且当发生"平滩流量"时对河床形态的影响作用最大。以黄河一级支流祖厉河为例,从河床水力几何形态与来水来沙条件之关系,分析了山溪性多沙河流的特性。
关键词
山溪性河流
河流
水力几何形态
来水来沙条件
祖厉河
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的若干特点
被引量:
14
7
作者
吴保生
李凌云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6,79,共3页
探讨了黄河下游不同河段断面水力几何形态及断面形态特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特点,认为:①游荡型河段河宽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水深与流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河相系数也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河宽的增加来实现的...
探讨了黄河下游不同河段断面水力几何形态及断面形态特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特点,认为:①游荡型河段河宽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水深与流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河相系数也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河宽的增加来实现的,面积与水深之间没有相关关系,而平均水深随河宽的增加具有减小的趋势;②蜿蜒型河段在水流达到满槽河宽之前,断面几何形态和断面特征参数的变化与游荡型河段相似,在水流达到满槽河宽之后,断面几何形态和断面特征参数的变化与游荡型河段的断面极为不同;③过渡型河段断面特征参数的变化既具有游荡型河段的断面特征,又具有弯曲型河段的断面特征,但在1965~1974年的集中整治后,变为弯曲型河段的断面参数变化特征;④研究黄河下游河道输沙及河床演变时,必须注意到不同河段断面形态的显著区别,特别是蜿蜒型河段的断面形态在满槽河宽前后的显著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相关系
水力几何形态
横断面
河型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开河灌区渠道的输水输沙特性
被引量:
5
8
作者
胡健
王景元
+2 位作者
戴清
傅建国
韩小军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5,共5页
依据小开河灌区运行10 a来的资料,总结灌区引水引沙条件和渠道断面特性,研究干渠不同渠段的引水分布特征和泥沙长距离输送、淤积特性。根据断面实测流量资料,给出输沙渠不同渠段的河宽、水深、流速、水力半径等水力参数与流量关系的水...
依据小开河灌区运行10 a来的资料,总结灌区引水引沙条件和渠道断面特性,研究干渠不同渠段的引水分布特征和泥沙长距离输送、淤积特性。根据断面实测流量资料,给出输沙渠不同渠段的河宽、水深、流速、水力半径等水力参数与流量关系的水力几何形态指标,进而得出小开河灌区不同渠段的水流挟沙力与流量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设计流量下小开河灌区输沙渠沿程输沙能力变化不大,输沙渠中段由于渠道宽度较大,相同流量条件下的输沙能力较上、下段偏小约2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
输水输沙特性
水力几何形态
水流挟沙力
小开河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分汊河道平衡水深方法
被引量:
2
9
作者
孙志林
高运
许丹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6,共6页
为了研究分汊河道的河床演变与航道水深,本文基于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得到分汊河道平衡水深计算方法。该方法对于不同断面形态的分汊河道均具有适用性,汊道与单一河道过水断面面积之比为分流比的6/7次方。应用于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
为了研究分汊河道的河床演变与航道水深,本文基于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得到分汊河道平衡水深计算方法。该方法对于不同断面形态的分汊河道均具有适用性,汊道与单一河道过水断面面积之比为分流比的6/7次方。应用于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计算得出的落成洲分汊河段断面的平均水深与多年平均水深基本一致,表明了平衡水深理论的可靠性。对福姜沙和世业洲分汊河段工程前的最大通航水深计算,亦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工程后的预测结果显示工程整治效果明显,世业洲和福姜沙左汊河段均能满足12. 5 m通航水深的要求,但福北水道仍无法达到12. 5 m通航水深。平衡水深方法提供了一种除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外预测河床演变趋势,计算出航道能维持的平衡水深,丰富了航道整治理论的同时,也为二期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几何形态
平衡水深
分汊河道
河床演变
长江
航道整治
最大通航水深
汊道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变化特点分析
被引量:
3
10
作者
付春兰
董学阳
+2 位作者
韩晓羽
马骁
李倩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3期179-181,共3页
探讨了黄河下游不同河段断面水力几何形态及断面形态特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①游荡型河段,河宽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水深与流量之间基本没有相关关系;②蜿蜒型河段,在水流达到满槽河宽之前,断面几何形态和断...
探讨了黄河下游不同河段断面水力几何形态及断面形态特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①游荡型河段,河宽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水深与流量之间基本没有相关关系;②蜿蜒型河段,在水流达到满槽河宽之前,断面几何形态和断面特征参数的变化与游荡型河段相似;在水流达到满槽河宽之后,水面宽与流量关系不大,平均水深与流量成正比关系;③过渡型河段断面特征参数的变化具有游荡型河段的断面特征,又具有弯曲型河段的断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水力几何形态
河型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坡面不同侵蚀沟断面特征及水力几何形态
被引量:
21
1
作者
赵春红
高建恩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出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3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1276)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1BAD31B05)~~
文摘
通过整理和分析国内外大量野外调查数据,系统研究了裸露坡耕地壤土土质不同侵蚀沟的断面特征和水力几何形态,并给出了相应的判别标准。结果表明:随坡面侵蚀沟逐步发展,宽深比参数ζ逐渐减小,细沟、浅沟、切沟和冲沟适宜的ζ范围分别为5-17、2-5、0.4-1.8和0.1-0.6;同一侵蚀沟条件下,壤土类型对ζ值也有影响。土壤质地越细,ζ值越小。不同侵蚀沟水力几何形态指数也不相同,细沟的形态指数β1、β2和β3分别为0.3、0.4和0.3,浅沟和切沟为0.4、0.4和0.2,冲沟为0.5、0.4和0.1。验证结果表明给出的判别标准可以用来界定不同侵蚀沟类型。
关键词
坡耕地
侵蚀沟
宽深比
水力几何形态
判别标准
Keywords
slope land
erosion gully
width to depth ratio
hydraulic geometry relation
criteria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上游河道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冉立山
王随继
范小黎
闵石头
机构
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8-41,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71031)
文摘
根据黄河上游干流10个水文断面的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了黄河上游不同断面及不同河段的水面宽、水深、流速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水力几何形态关系中各相关参数的沿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上游河段,水面宽随流量的变化速率较小,其中上游上段的水力几何形态主要通过流量对水深和流速的共同影响来实现,上游下段则主要通过流量对流速的影响来实现;黄河上游水力几何形态关系与黄河下游及国内外其他河流相比,有相似也有差异,这与该河段的地貌及河道边界条件有关,也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
关键词
河型
地貌条件
河道边界
水力几何形态
黄河上游
分类号
P333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TV882.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演变及水力几何形态研究
被引量:
22
3
作者
冉立山
王随继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6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31)
文摘
黄河内蒙古河段的凌汛年年发生,多次引起河道决口导致洪水灾害。为了提供有效的防洪措施,选取不同河型段中的代表性河道断面,来研究其河道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从水力几何形态关系上剖析其内在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河岸组成物质的极大不同决定了各个断面的演变特性及其所在河段的河型差别。以基岩河岸为主的磴口河段的河道最为稳定;以泥质河岸为特征的头道拐断面所在的顺直河段次之;以泥质砂质二元河岸结构为主的三湖河口断面所在的弯曲河流段很不稳定;而以砂质河岸为主的巴彦高勒断面所在的辫状河段最不稳定。河道的演变势必引起其水力几何形态关系的调整,在黄河内蒙古河段,随着流量的变化其水力几何形态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影响水深和流速来实现的。巴彦高勒断面是上述调整中表现最明显的断面,因此,它所在的河段也是容易决口的河段。三湖河口所在河段的一系列凹岸的强烈冲刷引起河道大幅度摆动,从而也是河道决口的潜在河段。黄河内蒙古河段的河流治理的侧重点应该针对巴彦高勒断面所在的辫状河段和三湖河口断面所在的弯曲河段。对辫状河段要加强整个河段的河岸防护,对弯曲河段以工程防护手段侧重遏制其凹岸的坍塌后退。
关键词
黄河
内蒙古河段
河道演变
水力几何形态
河型
Keywords
the Yellow River
the Inner Mongolia reach
channel evolution
hydraulic geometry
river pattern
分类号
TV147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北江三角洲河道水力几何形态对水沙异变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二静
胡涛
机构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小流域生态水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44,4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9271)
水利部水利技术示范项目(SF201808)。
文摘
为探明西北江三角洲河道水力几何关系对上游水沙异变的响应过程,基于珠江三角洲1960~2016年的水沙数据和马口、三水断面实测地形资料,以三水断面为例,采用水力几何关系的计算方法及相对权重法对比分析了河道水力几何关系在水沙异变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北江三角洲输沙率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在1995年后大幅下降,顶点分流分沙比也发生了明显调整,导致三水断面来沙系数的持续减小;河床形态在1960~1984年间基本保持稳定,在1984~2002年间河床剧烈下切,2002年后河床仍保持着持续冲刷的态势,但河床下切幅度有所减小;水沙异变后,西北江三角洲河道断面在自适应过程中逐步形成新的水力几何关系,而洪季来沙系数对断面形态演变的贡献程度明显大于枯季。
关键词
西北江三角洲
水力几何形态
水沙异变
来沙系数
Keywords
the West and North River Delta
hydraulic geometrical morphology
water-sediment variation
incoming sediment coefficient
分类号
TV147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洞庭湖城陵矶水道水力几何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黎明
机构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271010
文摘
根据1951-1988年洞庭湖城陵研(七里山)站的水文测验资料,运用L.B.Leopold河床水力几何形态原理,建立洞庭湖出口──城陵矶水道的河相关系式,研究该水道水力几何形态的特点及变化研究表明,与河流水道相比,洞庭湖出口水道河宽指数b随流量的变化较小,而水深指数f及流速指数m随流量的变化较大,河床横断面具有窄深的特点主要原因在于洞庭湖对泥沙的分选沉积作用而使城陵矶水道水流挟沙力得以增强,而河流的冲刷作用却主要发生在河底近40年来,由于荆江三口分流水道的自然淤积和1967—1972年下荆江系统裁弯工程的影响,m值与m/f值均逐期增大,以及城陵矶水道输沙量显著减小,均促使该水道水流挟按力增大,河床冲刷增强,导致该水道横断面窄深的特点逐渐加强.
关键词
洞庭湖
水力几何形态
湖泊
水流
城陵矶水道
Keywords
Dongting Lake, hydraulic geometry of stream channels
分类号
P343.3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P332.3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溪性多沙河流水力几何形态与来水来沙之关系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段志勇
机构
甘肃省定西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出处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1,20,共4页
文摘
山溪性多沙河流冲淤变化大、频繁常受流域来水来沙的影响且当发生"平滩流量"时对河床形态的影响作用最大。以黄河一级支流祖厉河为例,从河床水力几何形态与来水来沙条件之关系,分析了山溪性多沙河流的特性。
关键词
山溪性河流
河流
水力几何形态
来水来沙条件
祖厉河
泥沙
分类号
TV143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的若干特点
被引量:
14
7
作者
吴保生
李凌云
机构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6,79,共3页
基金
黄河水利委员会基础研究专项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联合资助项目(2006BAB06B04)
文摘
探讨了黄河下游不同河段断面水力几何形态及断面形态特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特点,认为:①游荡型河段河宽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水深与流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河相系数也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河宽的增加来实现的,面积与水深之间没有相关关系,而平均水深随河宽的增加具有减小的趋势;②蜿蜒型河段在水流达到满槽河宽之前,断面几何形态和断面特征参数的变化与游荡型河段相似,在水流达到满槽河宽之后,断面几何形态和断面特征参数的变化与游荡型河段的断面极为不同;③过渡型河段断面特征参数的变化既具有游荡型河段的断面特征,又具有弯曲型河段的断面特征,但在1965~1974年的集中整治后,变为弯曲型河段的断面参数变化特征;④研究黄河下游河道输沙及河床演变时,必须注意到不同河段断面形态的显著区别,特别是蜿蜒型河段的断面形态在满槽河宽前后的显著区别。
关键词
河相关系
水力几何形态
横断面
河型
黄河下游
Keywords
channel morphology
hydraulic geometric form
cross-section
river shape
the lower Yellow River
分类号
TV147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开河灌区渠道的输水输沙特性
被引量:
5
8
作者
胡健
王景元
戴清
傅建国
韩小军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
小开河引黄灌溉管理局
出处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5,共5页
文摘
依据小开河灌区运行10 a来的资料,总结灌区引水引沙条件和渠道断面特性,研究干渠不同渠段的引水分布特征和泥沙长距离输送、淤积特性。根据断面实测流量资料,给出输沙渠不同渠段的河宽、水深、流速、水力半径等水力参数与流量关系的水力几何形态指标,进而得出小开河灌区不同渠段的水流挟沙力与流量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设计流量下小开河灌区输沙渠沿程输沙能力变化不大,输沙渠中段由于渠道宽度较大,相同流量条件下的输沙能力较上、下段偏小约2 kg/m3。
关键词
渠道
输水输沙特性
水力几何形态
水流挟沙力
小开河灌区
Keywords
canal
water and sediment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hydraulic geometry
sediment carrying capacity
Xiaokaihe irrigation district
分类号
TV143.4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汊河道平衡水深方法
被引量:
2
9
作者
孙志林
高运
许丹
机构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出处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164720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2305-02)
文摘
为了研究分汊河道的河床演变与航道水深,本文基于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得到分汊河道平衡水深计算方法。该方法对于不同断面形态的分汊河道均具有适用性,汊道与单一河道过水断面面积之比为分流比的6/7次方。应用于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计算得出的落成洲分汊河段断面的平均水深与多年平均水深基本一致,表明了平衡水深理论的可靠性。对福姜沙和世业洲分汊河段工程前的最大通航水深计算,亦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工程后的预测结果显示工程整治效果明显,世业洲和福姜沙左汊河段均能满足12. 5 m通航水深的要求,但福北水道仍无法达到12. 5 m通航水深。平衡水深方法提供了一种除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外预测河床演变趋势,计算出航道能维持的平衡水深,丰富了航道整治理论的同时,也为二期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
关键词
水力几何形态
平衡水深
分汊河道
河床演变
长江
航道整治
最大通航水深
汊道选择
Keywords
hydraulic geometry
equilibrium depth
branching river
evolution trend of riverbed
Yangtze River
waterway regulation
maximum navigation depth
selection of branch channel
分类号
TV14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变化特点分析
被引量:
3
10
作者
付春兰
董学阳
韩晓羽
马骁
李倩
机构
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水文水资源局
出处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3期179-181,共3页
文摘
探讨了黄河下游不同河段断面水力几何形态及断面形态特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①游荡型河段,河宽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水深与流量之间基本没有相关关系;②蜿蜒型河段,在水流达到满槽河宽之前,断面几何形态和断面特征参数的变化与游荡型河段相似;在水流达到满槽河宽之后,水面宽与流量关系不大,平均水深与流量成正比关系;③过渡型河段断面特征参数的变化具有游荡型河段的断面特征,又具有弯曲型河段的断面特征。
关键词
河床演变
水力几何形态
河型
流量
Keywords
fluvial proces
hydraulic geometry
river pattern
flow
分类号
TV147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坡面不同侵蚀沟断面特征及水力几何形态
赵春红
高建恩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河上游河道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分析
冉立山
王随继
范小黎
闵石头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演变及水力几何形态研究
冉立山
王随继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西北江三角洲河道水力几何形态对水沙异变的响应研究
杨二静
胡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洞庭湖城陵矶水道水力几何形态的研究
黎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山溪性多沙河流水力几何形态与来水来沙之关系分析
段志勇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的若干特点
吴保生
李凌云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小开河灌区渠道的输水输沙特性
胡健
王景元
戴清
傅建国
韩小军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分汊河道平衡水深方法
孙志林
高运
许丹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变化特点分析
付春兰
董学阳
韩晓羽
马骁
李倩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