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水厂污泥生物干化特性及水分去除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江鹏 刘树根 +1 位作者 田森林 宁平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0-1119,共10页
采用生物干化技术处理污水厂脱水污泥,在连续运行条件下考察物料停留时间和引风量对污泥生物干化进程的影响,探究水分去除作用机制。连续运行8天后结果表明,物料停留时间为4天的生物干化体系平均堆温为61.2℃,生物干化指数均值为6.1。... 采用生物干化技术处理污水厂脱水污泥,在连续运行条件下考察物料停留时间和引风量对污泥生物干化进程的影响,探究水分去除作用机制。连续运行8天后结果表明,物料停留时间为4天的生物干化体系平均堆温为61.2℃,生物干化指数均值为6.1。引风强度为0.95m^(3)/(h·kg VS)时,堆体温度通常维持在51.9~64.6℃,水分去除率与表观减水量分别为35.55%、22.90kg;风量增大至1.30m^(3)/(h·kg VS)时,除水效果略有提升但并不明显。污泥生物干化体系中,常温/中温微生物快速衰亡并溶胞,Firmicutes成为优势微生物门类,具有芽孢的微生物种属Bacillus在堆体中的丰度均不低于75%;堆体中心区微生物荧光强度上升至837.5,但活菌占比仅为14.6%。湿污泥投加后,随着堆体温度快速上升,进料区溶解性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可溶性蛋白和多糖含量分别上升至5.6mg/g、5.0mg/g。低场核磁共振测试结果显示,湿污泥中水分赋存形态主要为结合水。随着生物干化进程的推进,污泥样本弛豫时间缩短,水分迁移率降低,物料中水分去除速率减慢。基于水热平衡分析,物料停留时间4d、引风量0.95m^(3)/(h·kg VS)的污泥干化体系生物产热高达1.91MJ/d,热量利用效率达到65.58%;水分去除与堆体温度、引风量直接相关,也受到污泥中有机质含量、水汽相对湿度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厂污泥 生物干化 水分赋存形态 水热平衡 蒸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通褐煤气力输送临界水分含量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贺春辉 沈湘林 周海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25-1734,共10页
研究昭通褐煤水分含量对其气力输送的影响,获得了其输送临界水分含量,并从煤粉流动性出发,对临界水分进行了初步解释,得到了初步判别标准。进一步从褐煤水分赋存形态出发,对临界水分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昭通褐煤全水分约29... 研究昭通褐煤水分含量对其气力输送的影响,获得了其输送临界水分含量,并从煤粉流动性出发,对临界水分进行了初步解释,得到了初步判别标准。进一步从褐煤水分赋存形态出发,对临界水分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昭通褐煤全水分约29%时,输送表观气速出现大幅度增大,全水分约30%时无法正常输送,判断其输送临界水分为29%~30%。煤粉流动性测量可为临界水分判别提供初步参考标准。在临界水分附近,煤粉流动性发生区域转变,流动性变差。粒间水是影响煤粉流动和输送的主要水分因素,粒内水对输送的影响很小。虽然褐煤全水分较高,但大量水分以粒内水形式存在,粒间水含量较少。昭通褐煤输送临界水分附近,粒间水含率约为6%,粒间水占粒间空隙体积的比率约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输送 临界水分含量 昭通褐煤 水分赋存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