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冬小麦农田水分耗散特点分析
1
作者 周英 申双和 刘文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238-243,共6页
根据田间试验观测资料,从SPAC(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统一体)系统出发,分析了南京地区冬小麦抽穗至黄熟阶段农田水分的能量耗散和物质耗散特点,找出了影响作物蒸腾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农田 土壤水分 水分耗散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耗散下紫色土埂坎裂隙发育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颖 韦杰 +1 位作者 罗华进 甘凤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4,共7页
埂坎裂隙发育危害埂坎稳定性,进而影响埂坎水土保持作用的发挥。为揭示失水过程埂坎裂隙发育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紫色土坡耕地埂坎为样地,采用模拟埂坎试验,研究不同初始含水率(25%,30%,35%)、干密度(1.3,1.4,1.5 g/cm^(3))和加筋量... 埂坎裂隙发育危害埂坎稳定性,进而影响埂坎水土保持作用的发挥。为揭示失水过程埂坎裂隙发育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紫色土坡耕地埂坎为样地,采用模拟埂坎试验,研究不同初始含水率(25%,30%,35%)、干密度(1.3,1.4,1.5 g/cm^(3))和加筋量(0.05%,0.15%,0.25%)下裂隙发育过程,通过图像分析方法获取裂隙发育强度和复杂度指标,分析了裂隙发育与(初始)含水率、干密度、加筋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耗散下裂隙开裂可分为起始阶段、迅速扩展和基本稳定3个阶段。不同初始含水率下各试样裂隙开裂强度和形态复杂度均随水分耗散快速增大,直至含水率为12%后趋于稳定。相同初始含水率情况下干密度越小,试样裂隙强度和复杂度越大。加筋量能抑制裂隙的快速发育,与裂隙开裂程度呈反比。相比而言,初始含水率对水分耗散过程中裂隙起始阶段影响较大,但裂隙开裂之后含水率影响更大,其次是干密度和加筋量。研究结果为紫色土区埂坎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维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埂坎 裂隙开裂 水分耗散 紫色土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灌溉对番茄苗期生长及基质水分耗散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潘可可 王克磊 +3 位作者 苏世闻 朱隆静 徐坚 陈发兴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7-823,共7页
【目的】研究潮汐灌溉方式下番茄幼苗生长及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和基质水分耗散规律,为番茄潮汐灌溉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番茄瓯秀201为试材,设置潮汐灌溉和顶部洒水灌溉2种方式,分析2种灌溉方式下番茄幼苗生长... 【目的】研究潮汐灌溉方式下番茄幼苗生长及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和基质水分耗散规律,为番茄潮汐灌溉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番茄瓯秀201为试材,设置潮汐灌溉和顶部洒水灌溉2种方式,分析2种灌溉方式下番茄幼苗生长和根系生理指标的变化,拟合潮汐灌溉方式下基质水分耗散规律。【结果】潮汐灌溉方式下,穴盘质量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46、0.920;穴盘质量减少量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66、-0.853。与顶部洒水灌溉相比,在番茄4叶1心时,潮汐灌溉下番茄根系鲜质量、干质量、根系体积、根系长度分别提高44.81%、45.91%、93.81%、9.41%;潮汐灌溉下番茄根系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顶部洒水灌溉处理,而丙二醛(MDA)含量却显著下降;潮汐灌溉下番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_(n))和气孔导度(G_(s))均显著高于顶部洒水灌溉处理。【结论】潮汐灌溉下基质的水分吸收与耗散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显著相关,潮汐灌溉可显著促进番茄幼苗生长,使番茄根系保持较高生长活性,有利于番茄植株保持较高的光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潮汐灌溉 生长 基质水分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篱架栽培水肥一体化水分耗散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何军 田英 +1 位作者 杨经波 秦垦 《农业科学研究》 2022年第4期1-7,共7页
通过分析枸杞篱架水肥一体化水分耗散的影响因素,以确定合适的篱架高度。试验设置滴灌高度为0、30、50、70和90 cm,研究温室小环境下无风和模拟有风(1、2和3级风)条件对滴灌水分耗散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8月1—3日连续3 d的温湿度监... 通过分析枸杞篱架水肥一体化水分耗散的影响因素,以确定合适的篱架高度。试验设置滴灌高度为0、30、50、70和90 cm,研究温室小环境下无风和模拟有风(1、2和3级风)条件对滴灌水分耗散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8月1—3日连续3 d的温湿度监测说明模拟试验环境中的温度越高,湿度越大,而温度越高,湿度越小,蒸发越大,则水分耗散率越大,说明蒸发是水分损耗的主要原因。水分的耗散率会随着滴灌的高度增加而增加,无论是无风或有风的情况下,均是滴灌高度越高,水分耗散越多,连续观测3 d内不同灌溉高度下的水分耗散率均是8月1日>8月3日>8月2日,30~90 cm灌溉高度下的水分耗散率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选择合理的灌溉高度对于减少水分散失十分关键。在有风的情况下,风力越大,滴灌高度越高,水分耗散越多,下落的水滴飘移水平距离也越远。相同风力下不同灌溉高度的水分耗散率均是90 cm>70 cm>50 cm>30 cm>0 cm,且两两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在模拟3级风下,90 cm滴灌高度的水分耗散率最高,为7.01%,超过了无风情况下同一高度4.53%的最大水分耗散率。通过拟合方程相关系数大小可知,当滴灌高度为50 cm时,水分耗散较少,水滴飘移距离适中,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和滴灌管的保护,水分损耗也在种植企业可接受的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篱架栽培 水肥一体化 水分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紫色土与黄壤的水分持续性耗散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沙沙 韦杰 +2 位作者 徐文秀 苟宇 罗华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56,共6页
[目的]研究温度对紫色土和黄壤耕地表土水分耗散的影响,为紫色土区田间土壤水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紫色土和黄壤耕地表层土壤,分别在20℃,30℃和40℃下恒温观测土壤水分耗散过程,并计算不同时段的蒸发量和蒸发速率、平均蒸发速率... [目的]研究温度对紫色土和黄壤耕地表土水分耗散的影响,为紫色土区田间土壤水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紫色土和黄壤耕地表层土壤,分别在20℃,30℃和40℃下恒温观测土壤水分耗散过程,并计算不同时段的蒸发量和蒸发速率、平均蒸发速率、累积蒸发量等指标。[结果]①紫色土和黄壤的水分时段蒸发量、时段蒸发速率、平均蒸发速率及累积蒸发量均表现为:40℃>30℃>20℃,但仅在土壤水分蒸发量递增阶段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3种温度条件下,紫色土和黄壤时段蒸发量、时段蒸发速率、平均蒸发速率均呈先增后减趋势,最终趋于稳定。相比而言,紫色土累积蒸发量均小于黄壤,且差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③紫色土和黄壤水分累积蒸发量整体呈先快速变化后缓慢变化趋势。[结论]紫色土和黄壤水分耗散过程受温度影响较大,在相同温度下也存在差异,尤其是在高含水率阶段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耗散 温度梯度 紫色土 黄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济纳三角洲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蒸散发量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啸 张一驰 +1 位作者 杜朝阳 于静洁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9-613,共5页
根据2010年遥感反演得到的黑河流域蒸散发量以及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土地利用重分类,运用最邻近法对蒸散数据进行了重采样,统计了额济纳三角洲各土地利用类型各月以及年蒸散发量,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额济纳三角洲遥感分... 根据2010年遥感反演得到的黑河流域蒸散发量以及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土地利用重分类,运用最邻近法对蒸散数据进行了重采样,统计了额济纳三角洲各土地利用类型各月以及年蒸散发量,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额济纳三角洲遥感分析面积为8073.6km^2,依据水分耗散和补给特征,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水域、农田、裸地、建设用地和林草绿洲等五类,年蒸散发量大小排序为水域(8159mm)〉农田(1428mm)〉林草绿洲(1033mm)〉建设用地(61.6mm)〉裸地(556mm)。2010年蒸散水量为539亿m^3,裸地、林草绿洲、水域依次占7l6%、185%、69%。水域、农田、裸地、建设用地和林草绿洲的月最大蒸散发量分别出现在6月、8月、6月、6月、6月,最小分别出现在11月、1月、1月、1月、1月,极值比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2235(农田)、435(水域)。6月-9月各地类蒸散发量之和占全年的比例在61.3%(水域)~83.9%(农田);11月一次年3月蒸散发量之和占全年的比例在2.7%(农田)~7.7%(水域)。同一土地利用类型的蒸散发量空间变异性也很显著,各土地利用类型所属像元年蒸散发量极值比、标准差、变异系数的最大值分别为30.3、511.5、063(水域像元),水域年蒸散发量空间分异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三角洲 土地利用现状 水分耗散和补给特征 时空分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垂柳育苗技术
7
作者 辛明贵 《山西林业》 2002年第S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育苗技术 金丝垂柳 ABT生根粉 水分耗散 种条处理 苗木生长 种条采集 氯氰菊脂 配制方法 1年生枝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