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林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72-1177,共6页
根据验证后的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及单作小麦系统 SPAC水分运移模型 ,模拟计算小麦拔节 -腊熟期间复合系统和单作系统蒸腾、根系吸水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值 ,继而分析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 ,旨在为该地区发展果农复合... 根据验证后的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及单作小麦系统 SPAC水分运移模型 ,模拟计算小麦拔节 -腊熟期间复合系统和单作系统蒸腾、根系吸水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值 ,继而分析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 ,旨在为该地区发展果农复合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并以期进一步丰富复合农林业水分生态理论研究内容。结果表明 :(1)对比单作小麦系统 ,复合系统具有明显的小麦蒸腾需水及耗水降低效应 ,其值分别可达 18.0 %和 16 .8% ;实际区域面积上 ,复合系统中作物和果树蒸腾耗水量的比值为 1.7,说明小麦耗水是复合系统耗水的主要特征方式。 (2 )分布林带区和作物区的果树吸水量分别约占系统内果树吸水总量的 4 7.6 %和 5 2 .4 % ,说明果树所消耗的土壤水分至少有 5 0 %以上来自作物区内 ;在作物与果树根系的交错区内 ,作物吸水量与果树吸水量的比值达 82 .0 :1,因此 ,小麦在与果树根系吸水的直接竞争过程中 ,将处绝对主导的地位。 (3)小麦拔节-腊熟期间各时段内 ,复合系统中 0~ 80 cm土层贮水量随带距的变化均大致呈抛物线状分布 ,对比单作小麦系统 ,复合系统土壤水分总体平均效应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水分生态特征 模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格尔丘陵区植物群落、人工草地和灌木林地水分生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仝川 姜庆宏 +1 位作者 吴雅琼 曹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6-98,102,共4页
准格尔丘陵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最西端 ,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2 0 0 1年 8月中下旬 ,在自然条件下 ,对准格尔丘陵区主要天然优势植物群落百里香群落、沙打旺人工草地和沙棘灌木林的蒸腾耗水特征应用 L I- 1 ... 准格尔丘陵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最西端 ,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2 0 0 1年 8月中下旬 ,在自然条件下 ,对准格尔丘陵区主要天然优势植物群落百里香群落、沙打旺人工草地和沙棘灌木林的蒸腾耗水特征应用 L I- 1 6 0 0稳态气孔计同时进行野外测定。结果表明 :百里香和沙棘的蒸腾速率都无午休现象 ,百里香蒸腾速率峰值出现在下午 1 6 :0 0 ;沙棘在 1 2 :0 0~ 1 6 :0 0时间段内都呈较高的蒸腾速率 ,两者都为单峰型。达乌里胡枝子、糙隐子草和沙打旺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则呈不明显的双峰型。以上 5种植物日蒸腾速率平均值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百里香 >达乌里胡枝子 >沙棘 >糙隐子草 >沙打旺。在连续 3年干旱和人为原因致使沙棘灌木林长势不好的情况下 ,单位面积 (1 m× 1 m )沙打旺人工草地日蒸腾累计失水量最大 ,为 75 70 .5 g,百里香群落居中 ,为 2 0 71 .4 g,沙棘灌木林最小 ,为 1 1 6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格尔丘陵区 植物群落 人工草地 灌木林地 水分生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