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的水分生态效应——冠层对暴雨势能的消减、暴雨养分贮存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步峰 周光益 +2 位作者 曾庆波 李意德 吴仲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35-639,共5页
基于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集水流域的定位研究,分析了3年间该群落冠层对大雨、暴雨及大暴雨势能的消减、缓冲耗能效应以及年暴雨携带养分在系统中贮存效应,其冠层消减大雨、暴雨及大暴雨势能占年总消减势能在61.8%~71.8%... 基于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集水流域的定位研究,分析了3年间该群落冠层对大雨、暴雨及大暴雨势能的消减、缓冲耗能效应以及年暴雨携带养分在系统中贮存效应,其冠层消减大雨、暴雨及大暴雨势能占年总消减势能在61.8%~71.8%之间,其中消减(≥200mm)大暴雨势能量占年总消减势能的43.9%;大雨、暴雨及大暴雨雨水的年均养分含量为55.122kg/hm2,其产流流失为42.917kg/hm2,年均净积累为12.205kg/hm2,除取Si外,年净积累量达32.674kg/hm2,充分体现出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具有的环境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 热带山地雨林 冠层 水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坡头地区人工林植物的水分生态位适宜度与种间共存机制分析(英文)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文龙 施维林 +2 位作者 王刚 韩晓卓 李自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84-391,共8页
以沙坡头地区人工固沙植物为研究对象 ,扩展了 Hutchinson提出的 n维超体积生态位概念 ,定义固沙植物种的水分生态位适宜度是该种的最适水分生态位与现实水分资源位之间的贴近度 .水分生态位适宜度的大小表示植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程度 ... 以沙坡头地区人工固沙植物为研究对象 ,扩展了 Hutchinson提出的 n维超体积生态位概念 ,定义固沙植物种的水分生态位适宜度是该种的最适水分生态位与现实水分资源位之间的贴近度 .水分生态位适宜度的大小表示植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程度 .根据几何平行度方法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 .实例计算结果表明 ,利用新模型计算结果比常用的百分比相似性公式计算的结果有较合理的数值分布 ;实验条件下的合理营林密度为 5 0 0 0株 /hm2 ,营林方式为柠条与油蒿均匀混播 ,此种情况下水分生态位适宜度最高 ,相应林木覆盖率最大 .在试验条件下 ,油蒿和柠条纯林的水分生态位适宜度平均值低于混播下的值 .关于不同种植密度下水分生态位适宜度的变化规律 ,呈现随密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由于油蒿是浅根系植物 ,利用土壤上层水分 ;柠条是深根系植物 ,利用土壤下层水分 ;二者适当混播后可使土壤水分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 ,因此混播下具有较高的水分适宜度值 ,而且实验条件下能够实现稳定共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区 植物 土壤水分 水分生态位适宜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几种主要植物水分生态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劼 高清竹 +1 位作者 李国强 金争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387-2394,共8页
通过在丰水年 (1998年 )和欠水年 (1999年 )连续两个生长季对皇甫川流域几种主要植物 :沙棘 (H ippophae rhamnoides)、沙柳 (Salix psammophyla)、中间锦鸡儿 (Caragana intermedia)、杨树 (Populus simonii)、油松 (Pinus tabulaeform... 通过在丰水年 (1998年 )和欠水年 (1999年 )连续两个生长季对皇甫川流域几种主要植物 :沙棘 (H ippophae rhamnoides)、沙柳 (Salix psammophyla)、中间锦鸡儿 (Caragana intermedia)、杨树 (Populus simonii)、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cv.)、羊柴 (H edysarum leave)、玉米 (Zea mays)和百里香 (Thymus serpyllum)等植物生物学特性、蒸腾特征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及分析 ,得出以下结果 :几种主要植物蒸腾强度平均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杨树 >沙柳 >沙打旺>羊柴 >中间锦鸡儿 >玉米 >百里香 >沙棘 >油松 ;在 1998年和 1999年 ,皇甫川流域主要植物蒸腾强度的季节动态基本相同 ,油松、沙棘、中间锦鸡儿以及百里香等植物年平均蒸腾强度较低。无论丰水年还是欠水年 ,生长季内皇甫川流域主要植物蒸腾系数均较高 ,表明了植物的生长是以消耗大量水分为代价 ,水分是其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百里香蒸腾系数最小 ,其次是中间锦鸡儿 ,这反映了百里香和中间锦鸡儿能更有效地利用水分进行干物质积累 ;皇甫川流域乔木适宜种为油松、灌木种为中间锦鸡儿和沙棘、半灌木植物为百里香。主要植物群落地段的蒸散量与降雨量的比值在 1左右。但从土壤水分变化角度看 ,皇甫川流域主要植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甫川流域 主要植物 水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北小叶杨林水分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孟本 李洪建 柴宝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2-237,共6页
1993年生长季(5~10月)小叶杨的平均蒸腾强度为0.0768g·g-1·h-1。蒸腾强度日进程呈现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曲线。并与光照、气温和用对湿度间均具有二次抛物线关系。蒸腾强度季节变化与土壤含水量、... 1993年生长季(5~10月)小叶杨的平均蒸腾强度为0.0768g·g-1·h-1。蒸腾强度日进程呈现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曲线。并与光照、气温和用对湿度间均具有二次抛物线关系。蒸腾强度季节变化与土壤含水量、光照、气温和相对湿度间的关系则均不明显。小叶杨在生长季的蒸腾耗水量为40.7mm,其林分总蒸散量为296.1mm,各占同期降水量234.8mm的17.3%和126%。在生长季降水量仅为多年同期平均量59.7%的情况下,林地土壤水分收支亏缺量达107.6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杨 水分生态 蒸腾强度 土壤水分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剌槐林水分生态条件及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马玉玺 杨文治 杨新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71-77,共7页
本文通过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林进入中、壮龄期后,蒸腾耗水、降水和土壤贮水量的季节变化,以及刺槐在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水分条件的变化和刺槐生长反应的分析,认为本区基本适宜刺槐生长。但是本区刺槐林对水分的有效利用率铰... 本文通过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林进入中、壮龄期后,蒸腾耗水、降水和土壤贮水量的季节变化,以及刺槐在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水分条件的变化和刺槐生长反应的分析,认为本区基本适宜刺槐生长。但是本区刺槐林对水分的有效利用率铰低,据估算其年有效耗水只占年降水量的46%左右,并且土壤水分经常处于亏缺状态,这将对今后刺槐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据此作者提出了如下建议:1.本区应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并把刺槐作为重点推广树种;2.加强造林整地工作,合理布设造林水保工程,加强林地管理,提高水分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林 水分生态 生产力 黄土丘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草原两种碱茅群落水分生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仁忠 高琼 李建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6-112,共7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蒸散仪和加拿大产的自动气象设备测定了松嫩草原星星草群落和朝鲜碱茅群落的蒸散、蒸腾量及其环境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同种环境条件下,两种碱茅群落及不同环境条件下同种群落的蒸散、蒸腾速率差异显著。两种群落蒸散、... 采用自行设计的蒸散仪和加拿大产的自动气象设备测定了松嫩草原星星草群落和朝鲜碱茅群落的蒸散、蒸腾量及其环境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同种环境条件下,两种碱茅群落及不同环境条件下同种群落的蒸散、蒸腾速率差异显著。两种群落蒸散、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因子紧密相关,其中太阳辐射强度起主导作用。生长季降雨和土壤含水量在两种碱茅群落水分循环与平衡的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在1992年5~8月的生长季中,除降雨量较大的7月份两种碱茅群落水分盈余外,其它月份水分均亏缺。在整个生长季中星星草和朝鲜碱茅群落的蒸散耗水量(分别为235.0mm和208.1mm)均大于同期降雨量(159.7mm),其结果是两种群落水分亏缺严重,其中星星草群落水分亏缺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松嫩草原 碱茅群落 水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槐林下植被的水分生态型和生活型谱特征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江华 李登武 +2 位作者 刘国彬 李小利 侯禧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95-99,112,共6页
为探讨刺槐生长对当地地带性植被生长的影响,2006年8—9月对位于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不同林龄的刺槐林下植被进行群落调查,分析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水分生态型和生活型谱特征。刺槐林下植被的演替具有与撂荒地自然演替... 为探讨刺槐生长对当地地带性植被生长的影响,2006年8—9月对位于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不同林龄的刺槐林下植被进行群落调查,分析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水分生态型和生活型谱特征。刺槐林下植被的演替具有与撂荒地自然演替类似的进程,与撂荒演替不同的是,阳生性的白羊草在刺槐林下始终未形成优势种群。尽管刺槐生长过度消耗土壤水分,土壤旱化趋势明显,植被却由旱生型向中生型转变,从物种组成的角度看并没有明显的旱生倾向。随着刺槐林龄的增加,林下植被逐渐形成2个明显的层片,即以多年生半灌木蒿类为主的地上芽植物层片和以多年生丛生性禾草为主的地面芽植物层片。结果表明,刺槐的生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林下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选择刺槐作为本区域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群落结构 水分生态类型 生活型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72-1177,共6页
根据验证后的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及单作小麦系统 SPAC水分运移模型 ,模拟计算小麦拔节 -腊熟期间复合系统和单作系统蒸腾、根系吸水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值 ,继而分析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 ,旨在为该地区发展果农复合... 根据验证后的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及单作小麦系统 SPAC水分运移模型 ,模拟计算小麦拔节 -腊熟期间复合系统和单作系统蒸腾、根系吸水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值 ,继而分析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 ,旨在为该地区发展果农复合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并以期进一步丰富复合农林业水分生态理论研究内容。结果表明 :(1)对比单作小麦系统 ,复合系统具有明显的小麦蒸腾需水及耗水降低效应 ,其值分别可达 18.0 %和 16 .8% ;实际区域面积上 ,复合系统中作物和果树蒸腾耗水量的比值为 1.7,说明小麦耗水是复合系统耗水的主要特征方式。 (2 )分布林带区和作物区的果树吸水量分别约占系统内果树吸水总量的 4 7.6 %和 5 2 .4 % ,说明果树所消耗的土壤水分至少有 5 0 %以上来自作物区内 ;在作物与果树根系的交错区内 ,作物吸水量与果树吸水量的比值达 82 .0 :1,因此 ,小麦在与果树根系吸水的直接竞争过程中 ,将处绝对主导的地位。 (3)小麦拔节-腊熟期间各时段内 ,复合系统中 0~ 80 cm土层贮水量随带距的变化均大致呈抛物线状分布 ,对比单作小麦系统 ,复合系统土壤水分总体平均效应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水分生态特征 模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格尔丘陵区植物群落、人工草地和灌木林地水分生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仝川 姜庆宏 +1 位作者 吴雅琼 曹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6-98,102,共4页
准格尔丘陵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最西端 ,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2 0 0 1年 8月中下旬 ,在自然条件下 ,对准格尔丘陵区主要天然优势植物群落百里香群落、沙打旺人工草地和沙棘灌木林的蒸腾耗水特征应用 L I- 1 ... 准格尔丘陵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最西端 ,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2 0 0 1年 8月中下旬 ,在自然条件下 ,对准格尔丘陵区主要天然优势植物群落百里香群落、沙打旺人工草地和沙棘灌木林的蒸腾耗水特征应用 L I- 1 6 0 0稳态气孔计同时进行野外测定。结果表明 :百里香和沙棘的蒸腾速率都无午休现象 ,百里香蒸腾速率峰值出现在下午 1 6 :0 0 ;沙棘在 1 2 :0 0~ 1 6 :0 0时间段内都呈较高的蒸腾速率 ,两者都为单峰型。达乌里胡枝子、糙隐子草和沙打旺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则呈不明显的双峰型。以上 5种植物日蒸腾速率平均值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百里香 >达乌里胡枝子 >沙棘 >糙隐子草 >沙打旺。在连续 3年干旱和人为原因致使沙棘灌木林长势不好的情况下 ,单位面积 (1 m× 1 m )沙打旺人工草地日蒸腾累计失水量最大 ,为 75 70 .5 g,百里香群落居中 ,为 2 0 71 .4 g,沙棘灌木林最小 ,为 1 1 6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格尔丘陵区 植物群落 人工草地 灌木林地 水分生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草原羊草群落水分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仁忠 高琼 李建东 《草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7-12,共6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蒸散仪和加拿大产自动气象设备,研究了松嫩草原羊草群落的水分生态问题,结果表明,生长季晴天条件下,羊草群落的蒸散、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基本呈双峰曲线,但不同月份差异显著。环境因子对群落蒸腾作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 采用自行设计的蒸散仪和加拿大产自动气象设备,研究了松嫩草原羊草群落的水分生态问题,结果表明,生长季晴天条件下,羊草群落的蒸散、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基本呈双峰曲线,但不同月份差异显著。环境因子对群落蒸腾作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其中太阳辐射为主导因子,并与群落的蒸腾速率呈极显著相关。温度、相对湿度、土壤含水率的日变化与群落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相关关系均不明显。降水量、蒸散量、土壤含水量和植物含水量构成土壤—羊草群落—大气系统水分循环的主体。生长季,由于羊草群落蒸散量远大于降水量。出现水分严重亏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群落 水分生态 松嫩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北河北杨林水分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孟本 李洪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13-317,共5页
本文主要根据1989年的(?)观测资料,对河北林场的水分生态问题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年生长期中,河北杨的蒸腾强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的关系很密切,但是蒸腾强度日变化与相对湿度日变化,蒸腾强度季节变化与气温季节变化或土壤水分季... 本文主要根据1989年的(?)观测资料,对河北林场的水分生态问题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年生长期中,河北杨的蒸腾强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的关系很密切,但是蒸腾强度日变化与相对湿度日变化,蒸腾强度季节变化与气温季节变化或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的相关关系均不明显。此研究为进一步客观认识与合理规划经营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杨 水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分敏感指数的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晶 宋振伟 +2 位作者 孔箐锌 张海林 陈阜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共4页
作物与水分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的科学评价有利于为制定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确定适宜的灌水定额、作物布局以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依据。评价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应体现水分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基于这样的考虑,... 作物与水分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的科学评价有利于为制定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确定适宜的灌水定额、作物布局以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依据。评价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应体现水分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基于这样的考虑,引入作物水分敏感指数(iλ)的概念,并将其与作物各生育时期需水量、有效降水量合理地联系起来,计算出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度(WEAI),以此为依据评价了北京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的水分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的水分生态适应度分别为0.374和0.594,夏玉米的水分生态适应性强于冬小麦。评价体系综合反应了作物需水耗水特征、作物生育期内降需水平衡特征及水分与作物产量的关系,方法科学合理,适用于其他地区和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水量 有效降雨量 水分敏感指数(λi) 水分生态适应度(WE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区陡坡地人工植被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 被引量:39
13
作者 王延平 邵明安 张兴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769-3778,共10页
通过定点土壤水分测定与对比分析,研究了陕北黄土区35~45°陡坡地人工植被的土壤水分亏缺状况、年际、年内动态变化规律、干燥化特征及其补偿恢复特征。结果表明:陡坡地多年生人工植被的土壤水分亏缺极为严重,贫水年0~10m土层... 通过定点土壤水分测定与对比分析,研究了陕北黄土区35~45°陡坡地人工植被的土壤水分亏缺状况、年际、年内动态变化规律、干燥化特征及其补偿恢复特征。结果表明:陡坡地多年生人工植被的土壤水分亏缺极为严重,贫水年0~10m土层贮水量仅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26.2%~42.0%,丰水年贮水量也仅占田间持水量的27.0%~43.3%;亏缺次序为:柠条〉刺槐〉苜蓿〉侧柏〉杨树〉油松〉荒坡〉杏〉枣〉农地。年际间同一植被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200cm以上土层内,变异程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同一生长季,各种植被0~120cm土层含水量的变异系数都较大,但植被间差异较小;120cm以下土层,变异系数较小,但植被间差异较大。陡坡地多年生植被均有永久干层存在,但深层土壤干燥化强度因植物种类和生长年限而存在明显的差异。雨季土壤水分的补偿和恢复深度为1.0~1.4m,但不同植被的土壤贮水增量和补偿度有较大差异。同一植被丰水年的雨水补偿深度比干旱年可增加60cm以上,5m土层贮水增量增加3倍以上。在自然降雨条件下,陡坡地多年生人工植被的土壤贮水亏缺状况不能得到改善,土壤干化现象也不可能有所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区 陡坡地 多年生人工植被 土壤水分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水分生态型小叶章的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涛 宫辉力 +1 位作者 胡金明 王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2-767,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与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两种水分生态型小叶章的生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1)自然条件下,小叶章沼泽化草甸群落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小叶章草甸群落,但是小叶章草甸群落中小叶章种群生物量显著高于沼泽化草... 通过野外调查与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两种水分生态型小叶章的生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1)自然条件下,小叶章沼泽化草甸群落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小叶章草甸群落,但是小叶章草甸群落中小叶章种群生物量显著高于沼泽化草甸群落;草甸小叶章的株高、节长、叶长、叶宽及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沼泽化草甸小叶章;叶片干重和叶鞘干、鲜重以及叶片与叶鞘生物量分配比为沼泽化草甸小叶章较高,而茎的干、鲜重和叶片鲜重、总地上生物量及茎生物量分配比均为草甸小叶章较高,但差异均不显著。(2)在人工控制水位条件下,两种生态型小叶章种群密度差异显著,而种群高度则无显著差异;两种生态型小叶章在0 cm2、0 cm水位梯度下的叶长,30 cm水位梯度下的叶宽,以及0 cm水位梯度下的叶面积均存在显著差异,沼泽化草甸小叶章个体生长指标均对水位梯度具有显著响应,而典型草甸小叶章仅叶绿素含量对水位梯度具有显著响应。研究发现,两种生态型小叶章对水位条件的敏感程度不同,不同条件下对水位梯度具有不同的响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生态 生理生态特征 典型草甸 沼泽化草甸 小叶章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山丘陵豆科混交林下几种植物的水分生态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曾小平 赵平 彭少麟 《生态科学》 CSCD 1999年第4期1-5,共5页
测定了鹤山豆科混交林的土壤含水量、林下3种植物(三叉苦、鬼灯笼和山菅兰)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相应的环境因子,了解林下植物的水分生理生态特性。在湿季,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两者的变化趋势相似。在... 测定了鹤山豆科混交林的土壤含水量、林下3种植物(三叉苦、鬼灯笼和山菅兰)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相应的环境因子,了解林下植物的水分生理生态特性。在湿季,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两者的变化趋势相似。在旱季,两者之间的日变化曲线存在差异,山菅兰的蒸腾速率呈双峰型,其它两种植物呈单峰型;气孔导度的峰值都出现在早晨。鬼灯笼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最高,生于底层的草本植物山菅兰最低,湿季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高于旱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植物 蒸腾速率 气孔导度 水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春小麦生长的水分生态效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穆兴民 陈国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86-90,共5页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充足施肥条件下,灌水能使春小麦产量提高30%—90%。籽实产量与生殖生长期干物质积累呈正相关与营养生长期干物质积累呈负相关。综合考虑作物—气候—土壤条件,为有效利用水分,在春麦需水关键的6月中旬,进...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充足施肥条件下,灌水能使春小麦产量提高30%—90%。籽实产量与生殖生长期干物质积累呈正相关与营养生长期干物质积累呈负相关。综合考虑作物—气候—土壤条件,为有效利用水分,在春麦需水关键的6月中旬,进行补水灌溉,有利于春麦高产,灌水量以50—100m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春小麦 生长 水分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分生态安全响应研究——以晋西陕北黄土高原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小英 陈正江 陈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晋西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分生态安全响应。方法采用定量方法,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研究区1989和1999两年的土地利用分类图,定量评价晋西陕北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分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利用构建的土地利... 目的探讨晋西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分生态安全响应。方法采用定量方法,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研究区1989和1999两年的土地利用分类图,定量评价晋西陕北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分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利用构建的土地利用水分生态安全指数,确定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分生态安全响应。结论①从研究区整体来看,不论是水分状况差的1989年,还是水分状况较好的1999年,土地利用类型水分生态安全指数逐渐降低的顺序均为林地、耕地、草地;②依据各分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分生态安全指数排序,确定各分区的农业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水分生态安全 晋西陕北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草原几种主要禾草植物群落水分生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仁忠 《草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6-11,共6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蒸散仪和CampbelCR10datalogger自动气象设备,研究了松嫩草原羊草、星星草、朝鲜碱茅和虎尾草4种主要禾草植物群落的水分生态状况。结果表明,在生长季晴天条件下,4种群落的蒸腾速率基本为双峰... 采用自行设计的蒸散仪和CampbelCR10datalogger自动气象设备,研究了松嫩草原羊草、星星草、朝鲜碱茅和虎尾草4种主要禾草植物群落的水分生态状况。结果表明,在生长季晴天条件下,4种群落的蒸腾速率基本为双峰曲线,但同一时期各群落间及不同时期同一群落的蒸腾速率差异显著。在影响群落蒸腾速率的诸多因子中,太阳辐射强度为主导因子,其与群落蒸腾速率的相关关系最密切。在生长季,4种群落中只有虎尾草群落水分有盈余,其他3个群落均有严重的水分亏缺,其中以羊草群落的水分亏缺最多。严重水分亏缺将影响这些牧草的大面积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草植物群落 水分生态 松嫩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心县主要农作物需水与降水耦合度及水分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东清 王峰 +2 位作者 郭永忠 杜建民 李浩霞 《宁夏农林科技》 2014年第10期4-5,15,共3页
通过研究同心县主要农作物需水与降水的耦合度及水分生态适应性,为制定合理的旱区种植制度决策方案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同心县4种主要作物的需水与降水耦合度排序依次为:西瓜>马铃薯>玉米>油葵;生态适应性指数排序依次... 通过研究同心县主要农作物需水与降水的耦合度及水分生态适应性,为制定合理的旱区种植制度决策方案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同心县4种主要作物的需水与降水耦合度排序依次为:西瓜>马铃薯>玉米>油葵;生态适应性指数排序依次为:马铃薯>西瓜>玉米>油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作物 耦合度 水分生态适应性 同心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红壤丘陵茶园水分生态特性与抗旱栽培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永兴 《中国茶叶》 1994年第4期13-15,共3页
我国有70%左右的茶园分布在红壤丘陵地区,低产低质是该地区茶叶生产的基本状况。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和气候条件所致,其中湘南茶区又以水分为关键因子。据此,笔者在湖南祁阳官山坪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选择有代表性... 我国有70%左右的茶园分布在红壤丘陵地区,低产低质是该地区茶叶生产的基本状况。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和气候条件所致,其中湘南茶区又以水分为关键因子。据此,笔者在湖南祁阳官山坪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从大气、茶树、土壤三方面对红壤丘陵茶园的水分生态特性以及抗旱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试验研究,现根据两年多来的研究结果,试对这一问题作粗浅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红壤 栽培 水分生态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