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柳沙障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许永利 马树彪 马文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3期12866-12869,共4页
[目的]为了更好地防风固沙,防治荒漠化。[方法]通过对达拉特旗七里沙沙柳(Salix psammophila C.)沙障的实地调查研究,系统分析沙柳沙障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结果]沙柳沙障对土壤含水量有极显著影响,死沙障土壤含水量较高,成活沙障... [目的]为了更好地防风固沙,防治荒漠化。[方法]通过对达拉特旗七里沙沙柳(Salix psammophila C.)沙障的实地调查研究,系统分析沙柳沙障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结果]沙柳沙障对土壤含水量有极显著影响,死沙障土壤含水量较高,成活沙障土壤含水量低;沙柳沙障对土壤全氮含量有影响,成活沙障沙丘影响极显著,死沙障沙丘影响不显著,土壤全氮含量以成活沙障沙丘最高,另外2个沙丘全氮含量差别不大,没有明显规律性;沙柳沙障对土壤全磷含量有影响,但均不显著,土壤全磷含量以成活沙障沙丘最高,死沙障沙丘全磷含量最少;沙柳沙障对土壤全钾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土壤全钾含量以死沙障沙丘含量最高,裸沙地沙丘全钾含量最少;沙柳沙障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影响,成活沙障影响显著,死沙障影响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死沙障沙丘为最高,成活沙障沙丘有机质含量最少。[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沙柳沙障的设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沙障 七里沙 土壤水分和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格海棠对水分、养分吸收利用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向丽 张启翔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92-197,共6页
为实现丽格海棠盆花生产的精准控制,利用方程回归的方法研究了丽格海棠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状况。结果表明,丽格海棠的水分累计吸收量、干物质累计量以及对养分的累计吸收量随栽培时间的变化均符合S型曲线,用Logisti... 为实现丽格海棠盆花生产的精准控制,利用方程回归的方法研究了丽格海棠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状况。结果表明,丽格海棠的水分累计吸收量、干物质累计量以及对养分的累计吸收量随栽培时间的变化均符合S型曲线,用Logistic模型y=1/(a+be-x)回归,得到的方程决定系数均大于0.99。丽格海棠的水分生产效率、干物质累计速率和养分吸收速率随栽培时间呈右偏斜钟形变化。建立了丽格海棠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适宜的浇水频率和施肥量方案:丽格海棠栽培31~56 d在基质含水量为66.57%时浇水;57~103 d在基质含水量为69.61%时浇水;103 d以后在基质含水量为70.00%时浇水,浇水量为375.00 mL/盆。栽培31~59 d的施肥量为597.55~607.05 mg/盆;60~101 d的施肥量为621.31~625.00 mg/盆;101 d以后的施肥量为622.89~625.00mg/盆,每7 d施肥1次。这一结果为实现丽格海棠节能、优质、高效盆花生产的精准水、肥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格海棠 水分和养分 吸收利用 精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阳县冉家沟流域不同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区土壤水分养分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恩贤 韩刚 +3 位作者 关红杰 淮宗安 李惠萍 柳永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20,共5页
研究了陕西省千阳县冉家沟流域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地林木生长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地土壤理化性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变化程度为封山育林模式>林草混交模式>刺槐沙棘模式>刺槐纯林模式。封... 研究了陕西省千阳县冉家沟流域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地林木生长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地土壤理化性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变化程度为封山育林模式>林草混交模式>刺槐沙棘模式>刺槐纯林模式。封山育林模式、林草混交模式(刺槐和苜蓿)、刺槐沙棘混交模式、刺槐纯林模式土壤含水量比荒地分别提高了13.44%、7.91%、2.77%、1.03%;封山育林模式与林草混交模式地有机质含量比纯林分别增加了23.88%、23.88%,全氮分别增加了23.86%、36.2%,刺槐的蓄积量分别增加了67.4%、56.9%。封山育林后林地的水分养分含量和林木生长状况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这种生态重建模式值得类似地区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治理 生物措施 退耕还林 理化性质 土壤水分和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草地植物叶脉性状沿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明 高慧蓉 +6 位作者 莫惟轶 陈爽 朱荣 王小春 王志波 李丹洋 王瑞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8082-8093,共12页
叶脉在维持叶片水分和光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植物叶脉沿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有利于从生理结构的角度探究植物叶片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以黄土高原中部为研究区域,沿水分和养分梯度从东向西选取10个取样点,涵盖了3种主要的植被... 叶脉在维持叶片水分和光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植物叶脉沿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有利于从生理结构的角度探究植物叶片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以黄土高原中部为研究区域,沿水分和养分梯度从东向西选取10个取样点,涵盖了3种主要的植被带类型(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共获得519种植物叶片并测定其叶脉性状,包括叶脉密度(VLA,mm/mm^(2))、叶脉直径(VD,μm)和单位面积叶脉体积(VV,μm^(3)/mm^(2)),旨在探究不同脉型植物(包括网状脉、平行脉和单叶脉)叶脉性状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植物VD和VV沿经度增加减小,而VLA无明显变化(P>0.05)。(2)在不同脉型植物中VLA和VD的负相关关系只在网状脉和平行脉中存在,VLA和VV的正相关关系只在网状脉存在,VD和VV的正相关关系在不同脉型植物中均存在。(3)黄土高原自东向西随经度减小,网状脉植物的3种叶脉性状均显著增大(P<0.01),但变化趋势较弱(R~2=0.02—0.07);平行脉VLA无显著变化,VD和VV显著减小(P<0.01);然而,单叶脉植物的3种叶脉性状均无显著变化(P>0.05)。(4)叶脉类型是影响叶脉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解释度为27.84%—62.25%)。环境因子中,土壤因子(主要是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对3种叶脉性状的解释度(0.54%—2.91%)大于气候因子(0.02%—0.77%)。这些结果表明,不同脉型植物具有不同的适应策略,未来在研究叶脉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变异规律时要考虑到叶脉类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叶脉类型 叶脉性状 水分和养分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植物栽培关键技术地面验证试验研究
5
作者 沈韫赜 郭双生 +3 位作者 赵丕盛 王隆基 李健 王晓霞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2-668,共7页
针对空间微重力下植物栽培的特点,通过搭载一台植物栽培装置对空间微重力下植物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模拟和验证。试验验证了种子发芽技术,确定了切缝、海绵塞和丸粒化三种发芽方式并存的方案;验证了水分传导技术,确定了最终的注水和补水... 针对空间微重力下植物栽培的特点,通过搭载一台植物栽培装置对空间微重力下植物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模拟和验证。试验验证了种子发芽技术,确定了切缝、海绵塞和丸粒化三种发芽方式并存的方案;验证了水分传导技术,确定了最终的注水和补水方案;验证了养分供应技术,采用缓释肥作为植物的养分来源;验证了缓释肥在栽培基质中的养分释放特性。在地面验证试验过程中,植株生长发育良好,在确定的栽培方案下,植株平均株高可达7 cm,平均叶片数可达到6片/株,平均鲜重可达到5.5 g/株。试验结果证明了种子发芽结构和水分养分供应技术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植物栽培装置 地面验证 发芽 水分和养分管理 微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移栽的最佳苗龄期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兴文 《农村百事通》 1996年第4期26-26,共1页
根据玉米的生长特征和反复试验结果,玉米育苗至3—4叶是最佳移栽苗龄期。原因有三: 其一、玉米次生根,是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主要器官,3—4叶时开始形成。此时移栽,不易伤根,次生根可自然长入大田泥土吸收水分和养分。 其二、实行套种。
关键词 玉米移栽 次生根 生长特征 玉米苗 水分和养分 吸收水分 主要器官 试验结果 移栽苗 小春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冬季修剪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郭自伟 《中国农村科技》 2000年第11期12-12,共1页
猕猴桃为多年生落叶藤本果树,长势强,坐果率高,如任其自然生长,其枝蔓纵横交错,相互缠绕,外围枝叶茂盛,内膛枝叶枯凋,如果光照、水分和养分不能合理分配。
关键词 猕猴桃 冬季修剪 结果母枝 更新修剪 结果部位 结果枝 生殖生长 坐果率 水分和养分 福建省光泽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田管理省力化 提高效益的做法和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巫国淦 许秀英 《广东蚕业》 1994年第3期4-6,共3页
桑树是多年生的叶用植物,一年采叶多次,因而桑树消耗大量水分和养分,为确保桑树正常生长和发育,必须加强桑田管理。
关键词 桑树是多年生的叶用植物 一年采叶多次 因而桑树消耗大量水分和养分 为确保桑树正常生长和发育 必须加强桑田管理.但桑田管理又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繁重的工作 需要投入人力多 工作强度大 耗资成本高.为寻找桑田管理省力化、提高效益的途径 几年来 我们作了一些尝试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我们的做法及体会小结如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兰之王”卡特兰
9
作者 木子 《林业与生态》 2003年第2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卡特兰 洋兰 生长规律 水分和养分 哥斯达黎加 天人合 牡丹花 红唇 花冠 叶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高新植龙眼荔枝的成活率
10
作者 黄仪瑛 《广西林业》 1994年第5期21-21,共1页
在众多的亚热带果树中,龙眼、荔枝苗移植是最难成活的,因此,种植龙眼、荔枝除了适时定植,还要讲究种植技术。 挖起的龙眼、荔枝苗,由于根系被伤断,不完整,移植后不能继续正常地吸收水分和养分;另外龙眼苗喜欢荫凉的环境,不耐烈日曝晒和... 在众多的亚热带果树中,龙眼、荔枝苗移植是最难成活的,因此,种植龙眼、荔枝除了适时定植,还要讲究种植技术。 挖起的龙眼、荔枝苗,由于根系被伤断,不完整,移植后不能继续正常地吸收水分和养分;另外龙眼苗喜欢荫凉的环境,不耐烈日曝晒和干旱,特别是移植的苗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荔枝 如何提高 荔枝苗 苗木 新植 亚热带果树 种植技术 营养 水分和养分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秆作物蹲棵可增产
11
作者 吕云生 《农村新技术》 1996年第9期5-5,共1页
关键词 高秆作物 光合作用 营养物质 器官生长 作物根系 水分和养分 高杆作物 玉米 通风透光 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栽树成活率的方法
12
作者 倪胜祥 《农业装备技术》 1995年第2期31-31,共1页
提高栽树成活率的方法倪胜祥眼下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如何把树栽好,提高成活率,要讲究科学方法。地造树选苗。不同的树对环境和土壤有不同的要求,各有它的适应性。选择树种时,要以易于成活、迅速生长成材为前提。应注意地下水... 提高栽树成活率的方法倪胜祥眼下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如何把树栽好,提高成活率,要讲究科学方法。地造树选苗。不同的树对环境和土壤有不同的要求,各有它的适应性。选择树种时,要以易于成活、迅速生长成材为前提。应注意地下水位高低,土壤的理化性质,适于什么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活率 根伸展 理化性质 栽植季节 根系发育 水分和养分 提高成活率 回填土 病虫害 树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管好日光温室黄瓜嫁接苗
13
作者 文新 《河北农业》 1995年第1期10-10,共1页
怎样管好日光温室黄瓜嫁接苗为了提高日光温室黄瓜嫁接苗的抗逆性及成活率,在管理上必须抓好以下两项技术措施:一、温、湿度嫁接苗床要搭设50厘米高的小拱棚,然后将嫁接后栽入钵内的苗,随栽随摆在苗床上,并随浇水随扣棚。嫁接苗... 怎样管好日光温室黄瓜嫁接苗为了提高日光温室黄瓜嫁接苗的抗逆性及成活率,在管理上必须抓好以下两项技术措施:一、温、湿度嫁接苗床要搭设50厘米高的小拱棚,然后将嫁接后栽入钵内的苗,随栽随摆在苗床上,并随浇水随扣棚。嫁接苗入床后1-3天内,白天温度保持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黄瓜嫁接苗 样管 生长发育 技术措施 武安市 相对湿度 水分和养分 光照时间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栽花木保持土壤湿润方法
14
作者 周永明 《广西林业》 1995年第2期14-14,共1页
盆栽花木,可随意迁移,异地欣赏,不影响其生长发育。苦恼的是,到了炎热的干旱季节,淋一次水不到两天就蒸发殆尽,少几天不淋水,花木便出现干枯现象。因为盆内种植花木,不像在大地上种植,既使气温高,水分消耗量大,其根系也能从大自然吸收... 盆栽花木,可随意迁移,异地欣赏,不影响其生长发育。苦恼的是,到了炎热的干旱季节,淋一次水不到两天就蒸发殆尽,少几天不淋水,花木便出现干枯现象。因为盆内种植花木,不像在大地上种植,既使气温高,水分消耗量大,其根系也能从大自然吸收水分和养分(内渗透),同时大自然的水分和养分向其供应(外渗透),在短期内不出现因水分供应不足而出现干枯死亡现象。盆栽花木的根系仅限于盆内容量,不能向外伸展,到炎热的干旱季节,花木呼吸加强。蒸腾量大,同时盆内土壤水分蒸发,如得不到及时的补充,细胞脱水,就会萎蔫干枯。 如何使盆栽花木保持土壤疏松湿润?笔者采用盖膜方法,一两个月不淋水,花木仍可保持良好生长,正常发育。其方法是:首先给花盆淋透水。取一张比盆口稍大的薄膜,从中心处往外割一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栽花木 土壤湿润 生长发育 水分和养分 土壤水分蒸发 水分消耗 蒸腾量 水分供应 干枯死亡 干旱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塑料薄膜不要留在地里
15
作者 彭涛 《农村实用技术》 2000年第4X期63-63,共1页
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出现了田间地头遗留废旧塑料薄膜的问题。农业专家指出,采用地膜覆盖农作物的地方,应当把散落在田地里的废旧塑料薄膜及时清理干净。因为塑料膜是用一种聚乙烯材料制造而成的,不易在自然条件下分解,如果遗... 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出现了田间地头遗留废旧塑料薄膜的问题。农业专家指出,采用地膜覆盖农作物的地方,应当把散落在田地里的废旧塑料薄膜及时清理干净。因为塑料膜是用一种聚乙烯材料制造而成的,不易在自然条件下分解,如果遗留在土壤中,会妨碍农作物根系的伸展,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如果废旧地膜散落在土地表面,不仅不便于耕作和田间管理,而且一旦被风刮到高压线上,将危及线路安全,甚至会导致电线起火,造成严重后果。废旧薄膜可以收集起来,进行再加工,重新利用,变废为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塑料 农作物 生长发育 地膜覆盖技术 线路安全 田间管理 造成严重后果 作物根系 水分和养分 聚乙烯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