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汤琦
于俊荣
陈蕾
诸静
胡祖明
-
机构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1-105,共5页
-
文摘
以角膜接触镜材料的基本要求为出发点,在相关文献和专利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软性亲水的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特别针对传统型水凝胶角膜接触镜的透氧和均一成分构建的局限,分别重点介绍了高透氧角膜接触镜材料及互穿网络角膜接触镜材料。前者通过引入硅氧烷成分使角膜接触镜的延长配戴成为可能,后者则通过交联互锁的结构实现了材料的均一性和稳定性,从而为角膜接触镜材料在药物释放和治疗用途上的更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
-
关键词
水凝胶角膜接触镜
高透氧
互穿网络
-
Keywords
hydrogel contact lens, high oxygen permeability, IPNs
-
分类号
TQ314.2
[化学工程—高聚物工业]
-
-
题名单体组成对水凝胶接触镜材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黎新明
崔英德
尹国强
贾振宇
廖列文
-
机构
广州市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绿色化工研究所
-
出处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2-23,共2页
-
文摘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N乙烯吡咯烷酮(NVP)、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乙酯(EMA)或者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原料,采用本体共聚法制备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材料。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研究各单体对水凝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胀状态下,HEMA的均聚物水凝胶结构均匀,而HEMA与NVP共聚物水凝胶在微米层次上出现含水量不均;在脱水状态下,HEMA的均聚物以及HEMA与NVP共聚物表现出均匀的结构,HEMA与AM共聚物呈纤维状,而HEMA、NVP与MMA、EMA或者BMA共聚物均出现微米级塌缩。
-
关键词
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材料
本体共聚法
制备方法
甲基丙烯酸酯
NVP
HEMA
-
Keywords
hydrogel,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SEM), contact lens
-
分类号
TB32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
-
题名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上睑下垂术后早期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 3
-
-
作者
黄琴
廖洪斐
王耀华
胡军华
杨垂勋
-
机构
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69-771,775,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上睑下垂术后早期应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后眼睑闭合不全患者21例(32眼)随机分为A组(戴镜组)和B组(传统组)。2组均按常规方法行额肌肌瓣悬吊术,术后A组均连续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每14 d更换1次;B组均根据传统的方法滴滴眼液和涂眼膏,术前及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患者主觉症状等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A组和B组术后各时间段泪液分泌量均无明显改变,但两组在术后早期均出现了角膜上皮染色,染色点较术前增加,术后3 d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明显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8);术后7 d、1个月荧光染色评分仍继续增加,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10);术后3个月角膜染色基本消失,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7)。泪膜破裂时间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3 d两组均较术前减少,术后7 d、1个月A组较前逐渐变长,B组变化不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02、0.01),术后3个月两组均有所恢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3)。主觉症状评分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术后3 d患者主觉症状明显增加,但A组症状明显较B组减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术后7 d、1个月两组主觉症状均有所减轻,但两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17);术后3个月两组主觉症状逐渐消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2)。结论上睑下垂矫正术后早期配戴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不仅可使患者早期用眼,而且可促进患者泪膜稳定,减轻眼部不适感,降低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的风险。
-
关键词
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
上睑下垂
眼表功能
-
Keywords
silicone hydrogel corneal contact lens
ptosis
ocular surface function
-
分类号
R777.1
[医药卫生—眼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