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辐射废锅内辐射屏水冷管热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张国钰 许建良 +2 位作者 龚岩 郭庆华 于广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96-2904,共9页
煤气化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其中带辐射废锅的气流床气化工艺能够有效回收高温合成气显热,提高能源利用率。辐射废锅内部增设辐射屏水冷管,可在保持辐射废锅水冷壁整体结构紧凑的同时提高传热面积。为研究气化炉操作条件... 煤气化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其中带辐射废锅的气流床气化工艺能够有效回收高温合成气显热,提高能源利用率。辐射废锅内部增设辐射屏水冷管,可在保持辐射废锅水冷壁整体结构紧凑的同时提高传热面积。为研究气化炉操作条件下辐射废锅内辐射屏水冷管的热变形,利用流体−结构耦合原理建立三维辐射屏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正常操作工况下,水冷管整体在距顶部5.30 m处温度达到最大值。在周向方向上,最靠近炉膛中心的1号水冷管表面温度成抛物线形分布,向火侧中间位置温度最高,向火侧和背侧最大温差达到60 K;在相邻水冷管的冷却作用下,2~5号水冷管表面温度成双峰状分布。水冷管的空间布置直接影响水冷管表面的温度分布。未加固定的辐射屏水冷管中最靠近炉膛中心的1号水冷管局部变形量最大为5.20 cm,π方向的最大偏移量为4.58 cm,超过相邻水冷管的间距,水冷管之间易发生碰撞。水冷管间增加固定后,水冷管发生整体变形,最大热变形量为3.28 cm,较未加固定的减小36.9%,π方向的相对偏移基本消失,水冷管之间的局部变形远小于管间距。增加固定可有效避免水冷管之间的碰撞。进口合成气温度和表面沉积的变化不同程度影响水冷管表面温度梯度和变形量,偏移方向均为水冷管的π/2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废锅 水冷管 热变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电力电缆群敷设水冷管道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郑雁翎 李维新 +2 位作者 冯元 王亚云 仪涛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8-192,共5页
随着城市用电负荷需求的日益增大,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电缆群的载流能力有重要研究意义。文中主要研究了在电缆群中敷设水冷管道这种增容方式,即水冷管道中对流换热带走电缆群产生的热量,使得电缆群区域降温,从而提高电缆群载流量。首先... 随着城市用电负荷需求的日益增大,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电缆群的载流能力有重要研究意义。文中主要研究了在电缆群中敷设水冷管道这种增容方式,即水冷管道中对流换热带走电缆群产生的热量,使得电缆群区域降温,从而提高电缆群载流量。首先建立电缆群敷设水冷管道模型,然后对水流体的流动因素进行有限元分析,并计算载流量,从而验证这种方法对提升电缆载流量的效果。通过Ansys仿真计算的结果数据可知,对于水冷管道模型,水流温度及流速是影响电缆群载流量提升效果的主因,其改善电缆群的散热效果。电缆群载流量的提高可达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排管敷设 载流量 水冷管道模型 有限元数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冷管在炉底板上下布置对冷却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波 杜鹏宇 《炼铁》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22,共5页
分别对江阴3200m^3高炉和北营3200m^3高炉的炉底水冷形式进行建模计算,并与通过现场生产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无论炉役前期和炉役后期,两种不同水冷管布置形式对炉缸炉底的冷却效果无明显差别,炉底水冷管冷却水都能够及时带走炉底热... 分别对江阴3200m^3高炉和北营3200m^3高炉的炉底水冷形式进行建模计算,并与通过现场生产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无论炉役前期和炉役后期,两种不同水冷管布置形式对炉缸炉底的冷却效果无明显差别,炉底水冷管冷却水都能够及时带走炉底热量。但两种形式对施工的要求及生产后的炉体维护要求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底 水冷管布置 冷却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冷管泄漏机理的电子探针分析
4
作者 李斌 沈海 高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74-76,共3页
利用电子探针和X -射线能谱仪对发电机水冷管的金属腐蚀物进行分析 ,发现金属腐蚀是由磷酸盐及设备中各部位材料不同引起的 ,而除垢剂的使用是金属腐蚀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水冷管 磷酸盐 腐蚀 发电机 防腐 火力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邢钢4号高炉增设炉底水冷管的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振瑞 郭金良 +1 位作者 孙丽平 赵艳军 《炼铁》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1-52,共2页
4号高炉(300m^3)炉底采用高铝砖砌筑、自然冷却。但是,自1997年高炉进行强化冶炼、使用斜风口以来,炉底温度持续升高,增设炉底水冷管前,炉底温度已上升到778℃。为防止炉底烧穿,经过对现场调查及对安钢的考察,决定在4号高炉增设炉底水... 4号高炉(300m^3)炉底采用高铝砖砌筑、自然冷却。但是,自1997年高炉进行强化冶炼、使用斜风口以来,炉底温度持续升高,增设炉底水冷管前,炉底温度已上升到778℃。为防止炉底烧穿,经过对现场调查及对安钢的考察,决定在4号高炉增设炉底水冷装置。 1 前期准备工作 1.1 炉底剩余厚度的计算 经查阅有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底 水冷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增强耐火浇注料在加热炉水冷管上的应用
6
作者 王忠明 高维奎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68-368,共1页
关键词 钢纤维增强 耐火浇注料 加热炉 水冷管 轧钢 包扎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钢加热炉水冷管包扎块的损坏及其解决措施
7
作者 王忠明 《冶金能源》 1991年第6期40-42,52,共4页
本文提供有轧钢加热炉水冷管包扎层实际损坏的照片,据此分析了包扎材料选择不当和包扎施工质量不好是其损坏的原因,并介绍了选用不锈钢纤维增强浇注料并采取现场整体振捣施工对水冷管进行包扎的办法,抚顺耐火材料厂的实践表明,此办法可... 本文提供有轧钢加热炉水冷管包扎层实际损坏的照片,据此分析了包扎材料选择不当和包扎施工质量不好是其损坏的原因,并介绍了选用不锈钢纤维增强浇注料并采取现场整体振捣施工对水冷管进行包扎的办法,抚顺耐火材料厂的实践表明,此办法可提高包扎层的寿命4~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热炉 水冷管 包扎块 损坏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滑动弧等离子体耦合水冷促进CO_(2)转化
8
作者 安春国 王宗群 +6 位作者 赵梓江 苗井泉 张斌 石荣桂 屈会格 吴昂键 张浩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3-199,共7页
CO_(2)的捕集、利用与封存被广泛认为是碳减排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也是我国应对“双碳”目标挑战的重要手段。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具有能量效率高、结构简单、启停时间短、耗能低等优点,在CO_(2)转化利用中是极具潜力的技术手段。然而,... CO_(2)的捕集、利用与封存被广泛认为是碳减排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也是我国应对“双碳”目标挑战的重要手段。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具有能量效率高、结构简单、启停时间短、耗能低等优点,在CO_(2)转化利用中是极具潜力的技术手段。然而,滑动弧等离子体在活化分解CO_(2)过程中存在气体温度过高(4000~6000 K),加剧CO_(2)分解逆反应进行问题,导致转化率受限。为此,开发了一种水冷旋转滑动弧等离子体反应器,创新性地利用冷却抑制CO_(2)分解逆反应机制有效提升CO_(2)转化效果,并探讨了不同水冷强度下的CO_(2)分解反应行为。通过对等离子体下游的气体温度进行测量,确定了不同冷凝强度及不同工况下的等离子体宏观气体温度变化情况,系统考察了进气流量(2~8 L/min)和冷却强度对水冷反应器中CO_(2)分解转化率和能量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冷的引入显著降低了反应区的气体温度,抑制了高温导致的CO_(2)逆反应,从而提高了CO_(2)转化率和能量效率。在无水冷条件下,气体温度达到461℃,而中等和强水冷下分别降低至282℃和222℃。此外,水冷系统的加入将反应器的稳定时间从400 s降低到150 s,并提高了反应的稳定性。水冷的加入显著降低了CO_(2)分解逆反应的速率,由于VT弛豫过程得以抑制,振动激发能级能量水平得以提高,因此CO_(2)转化效果得以提高。最佳实验工况为中等水冷强度(冷却水流量4.8 mL/s)和进气流量4~5 L/min,此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CO_(2)转化率(9.5%~11.5%)和能量效率(26.0%~29.5%)。证明了水冷在抑制高温逆反应、提高CO_(2)转化性能中的有效性,为等离子体CO_(2)转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弧等离子体 CO_(2)分解 水冷 高温逆反应 气体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式永磁调速器水冷散热分析
9
作者 刘显茜 刘禹 +1 位作者 韩以强 谭波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6-134,共9页
针对盘式永磁调速器水冷过程中存在散热不充分,导致永磁调速器性能下降的问题。在以往磁热耦合和多参考坐标系的数值计算建模方法上,进一步引入流体体积两相流模型,建立了盘式永磁调速器水冷两相流散热数值计算模型。经过与实验对比,验... 针对盘式永磁调速器水冷过程中存在散热不充分,导致永磁调速器性能下降的问题。在以往磁热耦合和多参考坐标系的数值计算建模方法上,进一步引入流体体积两相流模型,建立了盘式永磁调速器水冷两相流散热数值计算模型。经过与实验对比,验证了该数值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并通过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冷却水流量和主要结构对其散热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计算结果与实验最大误差小于4.5%。增大冷却水流量可提高散热效果,在25 t/h时铜盘平均温和最高温约为75℃和87℃,继续增加流量对散热性能无提升。在冷却水流量9 t/h时,控制出口数量和出口面积变化,对散热效果影响显著、出口数量为5、截面面积为475 mm^(2)时,散热效果达到最佳。增加中间孔数量可有效改善散热效果,当中间孔数量增加至36个后,继续增加中间孔数量对铜盘最高温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为盘式水冷永磁调速器散热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具有一定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调速器 两相流 数值模拟 水冷散热 流体体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大学强光磁试验装置水冷系统研制及其水温高精度控制实现
10
作者 陈帆 邓天白 +6 位作者 徐忠祥 陶骏 丁石川 潘天红 刘东洋 吴俊峰 陈思跃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3,共8页
介绍了安徽大学正在建设的强光磁试验装置的整体布局,详细分析了装置的稳定运行对水冷系统的设计要求及难点,根据需求完成了整个装置的水冷系统设计研制,装置的水冷系统一共包含了两路独立的水冷机组系统,设计温度分别为(42±0.1)℃... 介绍了安徽大学正在建设的强光磁试验装置的整体布局,详细分析了装置的稳定运行对水冷系统的设计要求及难点,根据需求完成了整个装置的水冷系统设计研制,装置的水冷系统一共包含了两路独立的水冷机组系统,设计温度分别为(42±0.1)℃与(25±0.5)℃,并且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装置水冷控制系统基于EPICS框架开发,温度调节及控制功能通过PLC程序实现,PID参数配置通过PID调节器实现。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主要是在EPICS环境下实现对设备参数的设定和状态数据的回读,并将历史数据存入Archiver Appliances数据库中。试运行期间水冷控制系统的温度控制精度达到了(42±0.03)℃和(25±0.08)℃,符合设计要求,运行期间该系统稳定可靠,可以很好地保障装置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光磁试验装置 水冷系统 控制系统 EPICS 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热电模块和水冷换热器的光伏热电系统性能分析及优化
11
作者 臧宁波 李鹏 +3 位作者 周畅 程君艳 赵文升 马小丽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8-409,共12页
为减少建筑行业CO_(2)排放和日常空调制冷剂的使用,该文提出一种创新性的建筑光伏热电空调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靠光伏组件发电来驱动,光伏组件产生的电流为直流电,可直接供热电模块使用,系统简单,发电即发即用,发电效率高,其光伏组件可... 为减少建筑行业CO_(2)排放和日常空调制冷剂的使用,该文提出一种创新性的建筑光伏热电空调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靠光伏组件发电来驱动,光伏组件产生的电流为直流电,可直接供热电模块使用,系统简单,发电即发即用,发电效率高,其光伏组件可置于外墙南侧,倾角28°33°。该系统具有制冷和供热两种模式,新系统将封装相变材料(PCM)作为储热器,可将制冷模式下高密度余热通过水冷系统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制冷模式下的总性能。该文对新系统的热电模块和水冷换热器进行性能模拟,确定了在不同条件下的最优热电模块及水冷换热器模型。该文提出的热电模块模型与Melcor软件的热电冷却模块计算相匹配;制冷模式下,在给定工作温度(热端温度Th=45℃、冷端温度Tc=17℃)和几何参数(G=0.282),当制冷功率Qc=200 W时,最佳电流I=4.62,δ_(COP)=1.01及热电偶数量N=873;该水冷换热器在槽高0.08 m、肋片11片、水流速0.6 m/s时,总热阻最优,为7.65×10^(-4)K/W,总压损最低,为1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模块 相变材料 余热回收 热电空调系统 水冷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转子低速永磁电机的水冷结构设计与分析
12
作者 王德喜 李文凯 陈功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9-516,共8页
【目的】随着电机能效等级要求的逐步提高,外转子低速永磁电机因其具有转矩密度高、高效节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为满足工业领域的重载启动和长时间低速重载运行的工况需求,外转子低速永磁电机设计正向提高电机转矩密度的方向... 【目的】随着电机能效等级要求的逐步提高,外转子低速永磁电机因其具有转矩密度高、高效节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为满足工业领域的重载启动和长时间低速重载运行的工况需求,外转子低速永磁电机设计正向提高电机转矩密度的方向发展。相应地,由电机的高转矩密度导致的高发热量问题成为研究重点。【方法】针对外转子低速永磁电机在大负荷作业条件下的高温升问题,建立外转子低速永磁电机物理模型,计算电机的损耗分布情况。首先,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根据外转子低速永磁电机的热源分布情况,结合电机的结构特点,在定子支架中靠近定子铁心内表面处设计安装轴向和周向Z字型水冷结构,并在电机底部建立冷却水进出口仿真计算模型,通过Fluent软件对两种水冷结构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模拟分析,确定周向Z字型水冷设计结构更合适。其次,利用流体流动与传热相耦合的计算方法,在Fluent软件中分析安装周向Z字型且具有9条水道的水冷结构的电机温度场,通过永磁体和绝缘的最高温度验证水冷结构是否满足外转子低速永磁电机的散热要求。最后,基于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水冷结构散热效果的因素包括水道数目、冷却水流速、水道截面径向宽度,通过Fluent软件研究不同因素对电机温升的影响规律。【结果】结果表明,周向Z字型水冷结构的流速分布更均匀,进出口压差更小,更适合做外转子低速永磁电机的水冷结构;随着水道数目、冷却水流速和水道截面径向宽度的增加,水冷结构的散热效果增强,但三者分别增加到一定数值后,电机温度趋于稳定;基于分析结果确定水道数目为7条,水道径向宽度为17 mm,冷却水流速为0.5 m/s的水冷结构为最终设计。【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大负荷工作环境下外转子低速永磁电机水冷却系统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转子 低速 永磁电机 温度场 流体场 水冷结构 周向Z字型结构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水冷回路的晶闸管换流阀热阻模型建模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张威 廖彦铭 +2 位作者 傅孝韬 张智勇 郎作云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5,共8页
结合晶闸管串联水冷回路机构,建立了考虑水冷回路的晶闸管换流阀热阻模型。该模型能够计算出各散热器进水口处的水温,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级晶闸管的结温进行计算。利用所建模型对换流阀中各组件的热阻进行算例计算;建立稳态热阻模型,对晶... 结合晶闸管串联水冷回路机构,建立了考虑水冷回路的晶闸管换流阀热阻模型。该模型能够计算出各散热器进水口处的水温,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级晶闸管的结温进行计算。利用所建模型对换流阀中各组件的热阻进行算例计算;建立稳态热阻模型,对晶闸管结温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考虑水冷回路中冷却液水温差异前后,晶闸管结温计算结果的误差最高可达到1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闸管 水冷回路 热阻 结温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预混紧凑缝隙式水冷燃气锅炉燃烧特性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宁 邓世丰 +2 位作者 曲腾 邵怀爽 赵钦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71-4881,共11页
为解决传统燃气锅炉污染物排放量高、体积大等问题,研发了一种全预混冷凝式燃气锅炉,采用并排的水冷板翅插合形成燃烧器头部及冷凝换热段,二者之间设为炉膛,锅炉本体采用挤压铝工艺一体化成型,结构紧凑、换热能力强、耐腐蚀、工艺简单... 为解决传统燃气锅炉污染物排放量高、体积大等问题,研发了一种全预混冷凝式燃气锅炉,采用并排的水冷板翅插合形成燃烧器头部及冷凝换热段,二者之间设为炉膛,锅炉本体采用挤压铝工艺一体化成型,结构紧凑、换热能力强、耐腐蚀、工艺简单、成本低。由于模型对称,对其基础单元的流场、温度场、火焰长度及污染物排放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通过燃烧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燃气锅炉在12~24k W的热负荷范围内流场均匀,易于点火和稳定燃烧。钝体与火孔出口之间的距离为4mm、钝体宽度为1.0mm、过量空气系数为1.2、燃烧室长度为120mm,满负荷24k W燃烧时,锅炉排放的NOx<95mg/m^(3),CO<50mg/m^(3),锅炉本体尺寸仅为229mm×251mm×60mm,实现了燃气锅炉的超紧凑低排放,对全预混水冷燃气锅炉的节能减排及低碳设计、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预混 水冷 燃气燃烧 节能减排 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大型排水泵站电动机外部水冷却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席海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0-164,共5页
井下大型排水泵站装机容量大,设备发热量大,散热条件差,为防止泵站内空气温度超限,水泵机组配套水冷电动机,采用外部水冷却系统对电动机进行降温,将电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排出至泵站外。文章以雅店煤矿实际工程为例,通过计算冷却... 井下大型排水泵站装机容量大,设备发热量大,散热条件差,为防止泵站内空气温度超限,水泵机组配套水冷电动机,采用外部水冷却系统对电动机进行降温,将电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排出至泵站外。文章以雅店煤矿实际工程为例,通过计算冷却系统所需换热能力、冷却水量,提出开式直排和二次换热两种方案,并经技术经济方案对比,确定采用二次换热冷却系统方案。依据确定的技术方案和设计原则,笔者对冷却系统换热、加压、过滤、循环、定压补水、控制等设备进行计算选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泵站 温度超限 降温 水冷 二次换热 水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预混水冷低氮沼气燃烧器的燃烧特性
16
作者 张兴邦 薛艳芳 +3 位作者 王云刚 焦健 刘羽飞 张益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7-84,共8页
沼气是由生物质发酵转化而来的燃气。目前,常见沼气燃烧器主要是扩散式和大气式燃烧器,普遍存在热强度较低、易吹熄等问题。本文基于全预混水冷燃烧技术发明了一种可更换燃烧头的全预混低氮水冷沼气燃烧器,探究沼气中CO_(2)含量、过量... 沼气是由生物质发酵转化而来的燃气。目前,常见沼气燃烧器主要是扩散式和大气式燃烧器,普遍存在热强度较低、易吹熄等问题。本文基于全预混水冷燃烧技术发明了一种可更换燃烧头的全预混低氮水冷沼气燃烧器,探究沼气中CO_(2)含量、过量空气系数、热负荷和水冷温度对燃烧器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燃烧器对于甲烷浓度在55%~80%的沼气有良好的适应性。随着CO_(2)含量的增加,燃烧温度降低,出口NOx和CO含量降低,但是火焰长度增长;随着过量空气系数降低,燃烧热强度得到改善,但是烟气中NOx和CO含量增加;燃烧器热负荷对燃烧温度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器在35%低负荷工况下仍可以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冷 全预混 低氮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帘结构同步水冷装置对光-粉同路激光熔覆温度场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杨高林 刘谭亮 +4 位作者 雍兆 郑权航 王晓江 石岳林 姚建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3-21,共9页
目的解决大型设备激光增材修复过程中的局部升温易烧蚀零件边缘、熔化内部导线及橡胶圈、损坏原有结构的问题。方法采用Fluent软件和VOF模型研究水帘下干区稳定气液两相流模型,通过Abaqus软件和热传导三定律、热弹塑性理论、热变形理论... 目的解决大型设备激光增材修复过程中的局部升温易烧蚀零件边缘、熔化内部导线及橡胶圈、损坏原有结构的问题。方法采用Fluent软件和VOF模型研究水帘下干区稳定气液两相流模型,通过Abaqus软件和热传导三定律、热弹塑性理论、热变形理论建立温度场和弯曲变形的数值模型,并通过对比光-粉同路和同步水冷2种方式下熔覆316L不锈钢的熔池形貌、晶粒尺寸、热量累积、弯曲变形差异,验证同步水冷对熔覆过程中温度场的影响机理。结果同步水冷装置内部水帘呈散射状流向四周,能够形成稳定的干区环境,沉积后的金相表面无明显气孔、裂纹等缺陷。在相同参数单道沉积时,温度云图和熔池形貌表明,水冷有效缩减了熔池的大小,但其对熔池凝固速度的影响较小,二者平均晶粒尺寸仅存在略微差别,分别为28.81μm和27.55μm。多道沉积时,水帘的冷却作用拔高了熔池边缘的温度差异,拉低了外延区域的热量累积,在降低基板整体温度的同时,增大了熔池边缘的温度梯度,而温差的增大带来了更大的热应力,导致不同沉积方式下基板的变形程度不同。在悬臂梁搭接熔覆试验中,采用热电偶测得同步水冷能保持基板背面温度在50℃以下,而光-粉同路最高能达到500℃。同时,悬臂梁厚度较薄时,基板上下面温差产生的热应力大于基板自身约束力,试样发生严重变形,且含同步水冷的变形更为明显。厚度增加时,试样自身约束力增大,变形量差异逐渐减小。结论同步水冷水路的耦合限制了熔池热量的深入与扩散,可以有效实现熔覆过程中加工区域的温度控制,同时也会导致在工件较薄时弯曲变形程度提升,但在板材厚度大于3 mm时,变形量差别趋于相同,且越来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水冷 光-粉同路 增材制造 温度控制 能场复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片水冷散热器数值模拟及优化
18
作者 张迪 陈华 覃海燕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7,98,共8页
为了解决数据中心服务器面临的高热流密度及高能耗问题,对比了横向平行长流道、竖直平行长流道、横竖均通十字3种流道结构对芯片的冷却效果,确定最佳流道结构和肋片间距,并对机柜芯片组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维持芯片组安全工作(70℃)所... 为了解决数据中心服务器面临的高热流密度及高能耗问题,对比了横向平行长流道、竖直平行长流道、横竖均通十字3种流道结构对芯片的冷却效果,确定最佳流道结构和肋片间距,并对机柜芯片组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维持芯片组安全工作(70℃)所需最小流量随入口水温的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横向平行长流道的综合散热性能最好,综合性能换热因子提升41.4%;采用横向平行长流道结构,肋片间距为0.3 mm时,芯片散热效果最好;维持芯片组安全工作时,入口温度低于10℃时,对流量的需求很小,仅为62.5 g/s,入口温度高于30℃时,流量需求迅速增加,增长幅度高达44.2%,并给出了入口温度和最小流量之间的拟合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水冷散热器 数值模拟 流道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516A与R134a在水冷冷水机组的性能对比研究
19
作者 李雄亚 滑雪 郭晓林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0,共8页
R516A是水冷冷水机组领域R134a制冷剂的新型替代品之一,通过单级压缩热力学循环对比分析了R516A与R134a的COP、排气温度等参数,在分别充注R134a和R516A的小型水冷冷水机组上开展了名义工况和变工况下的性能对比实验,研究了水冷冷水机组... R516A是水冷冷水机组领域R134a制冷剂的新型替代品之一,通过单级压缩热力学循环对比分析了R516A与R134a的COP、排气温度等参数,在分别充注R134a和R516A的小型水冷冷水机组上开展了名义工况和变工况下的性能对比实验,研究了水冷冷水机组使用R516A替代R134a的成本变化。结果表明:R516A理论循环的COP比R134a低1.5%,排气温度比R134a低4.9~6.0℃;在名义工况下,R516A机组性能较R134a机组有一定的差距,COP相差4.9%~7.2%;在变工况下,R516A机组性能与R134a机组基本相当,COP差距缩小至0.5%~2.3%;因R516A具有弱可燃性,R516A机组成本比R134a机组增加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对比 R516A 水冷冷水机组 制冷剂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 mm厚工程机械用Q460钢板热轧后的水冷工艺优化
20
作者 付龙虎 周文平 朱小超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33,共4页
采用低碳和添加铌、钒、钛、铬等微合金元素的成分设计,利用洁净钢冶炼、奥氏体再结晶区粗轧、奥氏体未再结晶区精轧等工艺生产90 mm厚Q460钢板,热轧后采用大流量低辊速控制策略的1次水冷工艺和小流量间断开水控制策略的3次往复式水冷... 采用低碳和添加铌、钒、钛、铬等微合金元素的成分设计,利用洁净钢冶炼、奥氏体再结晶区粗轧、奥氏体未再结晶区精轧等工艺生产90 mm厚Q460钢板,热轧后采用大流量低辊速控制策略的1次水冷工艺和小流量间断开水控制策略的3次往复式水冷工艺进行水冷,研究不同水冷工艺对钢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获得合适的水冷工艺。结果表明:1次水冷工艺生产的试验钢板的显微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少量珠光体,3次往复式水冷工艺生产的试验钢板的显微组织主要为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少量粒状贝氏体;与3次往复式水冷工艺相比,1次水冷工艺生产的试验钢板厚度方向的组织更加均匀、细小,且形成了针状铁素体。2种水冷工艺生产的试验钢板的拉伸性能和冲击韧性均满足标准要求,但是1次水冷工艺生产的试验钢板的−40℃冲击韧性明显优于3次往复式水冷工艺生产的试验钢板,且厚度方向的冲击韧性更均匀。90 mm厚Q460钢板热轧后的合适水冷工艺为1次水冷工艺,所得钢板的屈服强度为495~512 MPa,抗拉强度为604~616 MPa,断后伸长率23%~24%,−40℃冲击吸收功为200 J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规格Q460钢板 热轧后的水冷工艺 拉伸性能 低温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