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体混合扩散实验中的水中荧光计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夏达英 胡福辰 +1 位作者 朱儒弟 刘洪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8-65,共8页
本文描述了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的用于水体混合扩散实验研究的水中荧光计。该仪器采用光源调制和信号同步解调技术,同时使用专用遮光罩使仪器能在任一日光强度下0—50m深度工作。拖曳速度为0—6节,对于罗丹明B的探测范围是1×10^(-10)... 本文描述了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的用于水体混合扩散实验研究的水中荧光计。该仪器采用光源调制和信号同步解调技术,同时使用专用遮光罩使仪器能在任一日光强度下0—50m深度工作。拖曳速度为0—6节,对于罗丹明B的探测范围是1×10^(-10)—1×10^(-6)g/cm^3。简明叙述讨论了使用LGC2-1A型水中荧光计在不同水质中进行扩散实验的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混合扩散 荧光计 扩散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港盐度分布和水体混合I.盐度分布和环流结构 被引量:32
2
作者 董礼先 苏纪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1-158,共8页
利用1981—1990年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象山港与混合密切相关的盐度分布和环流结构,并对盐度锋面出现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盐度受长江冲淡水活动影响较大,冬、夏口门附近盐度分别为24—25左右和31以上... 利用1981—1990年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象山港与混合密切相关的盐度分布和环流结构,并对盐度锋面出现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盐度受长江冲淡水活动影响较大,冬、夏口门附近盐度分别为24—25左右和31以上,湾顶附近盐度季节变化不大。冬季湾内盐度空间梯度较小。夏季湾内有两个盐度锋面出现,水体垂向略有层化但并无明显的跃层出现。此外,象山港狭湾内以重力环流为主,狭湾外以水平环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分布 锋面 象山港 水体混合 环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大宁河库湾水体混合过程中的营养盐行为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佳磊 郑丙辉 +2 位作者 刘录三 王丽婧 吴光应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70,79,共6页
为研究不同水文期不同水体混合模式下大宁河库湾的营养盐行为,基于2012年大宁河的现场监测数据,分析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箱式模型对不同水文期营养盐的收支量进行计算,以期为制定大宁河富营养化和水华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及... 为研究不同水文期不同水体混合模式下大宁河库湾的营养盐行为,基于2012年大宁河的现场监测数据,分析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箱式模型对不同水文期营养盐的收支量进行计算,以期为制定大宁河富营养化和水华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及计算结果表明:在泄水期,干流水体通过表层逆向进入库湾,而支流水体通过底层潜流向河口运输;在汛限期和蓄水期,干流水体主要通过中上层逆向进入库湾,而支流水体通过底层潜流向河口运输。干流对支流的逆向顶托作用常年存在,泄水期、汛限期、蓄水期干流对支流的贡献率分别为70.38%、28.42%和59.56%。在水体混合过程中,库湾上游来水以及干流顶托来水的混合作用是控制库湾水化学组成的主要物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体混合过程 营养盐 大宁河库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港盐度分布和水体混合 Ⅱ.混合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董礼先 苏纪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2-326,共5页
利用1981-1990年象山港的实测水文断面资料和盐度通量分析方法定量检验了各种动力因子对象山港水体混合的贡献,探讨了象山港水体混合的控制机理。象山港牛鼻水道至佛渡水道为平流和潮弥散混合区,水体纵向混合较好。象山港狭... 利用1981-1990年象山港的实测水文断面资料和盐度通量分析方法定量检验了各种动力因子对象山港水体混合的贡献,探讨了象山港水体混合的控制机理。象山港牛鼻水道至佛渡水道为平流和潮弥散混合区,水体纵向混合较好。象山港狭湾内段的潮混合强度较弱,垂向环流和潮振荡的垂向切变作用突出,水体纵向混合较狭湾外差。象山港狭湾外段为内段与口外的过渡区,各种混合因子的地位随季节和潮汛而变,水体混合状况介于狭湾内段和口外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混合 通量分析 象山港 盐度分布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水文强化观测计算胶州湾水体混合参数 被引量:1
5
作者 魏皓 王海棠 刘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7-741,共5页
根据 2 0 0 1年夏季胶州湾连续站观测资料 ,从分析潮汐、潮流特征和温度、盐度变化趋势入手 ,计算了湍动能耗散率和密度扩散系数。借助调和分析、谱分析、线性回归和经验正交分析方法 ,得到各观测要素的统计特征 ,并讨论其成因。研究表... 根据 2 0 0 1年夏季胶州湾连续站观测资料 ,从分析潮汐、潮流特征和温度、盐度变化趋势入手 ,计算了湍动能耗散率和密度扩散系数。借助调和分析、谱分析、线性回归和经验正交分析方法 ,得到各观测要素的统计特征 ,并讨论其成因。研究表明 ,胶州湾以半日潮振荡占优 ,水平潮流表现为往复流的形式 ;由于观测前台风过境 ,降水骤增 ,径流量变大 ,温度、盐度层化显著 ,并伴随湾内与外海水交换的进行 ,温 /盐与潮位分别表现为显著的负 /正相关 ,盐度逐日升高并趋于新的平衡 ;湍动能耗散率和密度扩散系数的量级分别为 10 -5w·m-3 和 10 -6m2 ·s-1 ,受强潮流剪切影响该值明显高于陆架边缘海域 ,其空间主要模态表现为表层小、底层大 ,相应时间系数存在大约 6h的显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强化观测 胶州湾 水体混合参数 水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砂混合水体后向散射系数光谱贡献分离算法Ⅰ:实验理论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妙芬 邢旭峰 +1 位作者 宋庆君 刘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5-211,共7页
在石油类污染水体中,油会吸附在悬浮颗粒物表面而形成一个双层结构,影响水体后向散射系数光谱特征,分离水体石油类物质与悬浮颗粒物对后向散射系数光谱的贡献,能提高水体石油类污染后向散射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将美国Wyatt公司生产DAWN H... 在石油类污染水体中,油会吸附在悬浮颗粒物表面而形成一个双层结构,影响水体后向散射系数光谱特征,分离水体石油类物质与悬浮颗粒物对后向散射系数光谱的贡献,能提高水体石油类污染后向散射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将美国Wyatt公司生产DAWN HELEOSⅡ18角度散射测量仪、美国SEQUOIA公司生产的LISST-100xB粒径仪和美国Hobilabs公司的后向散射仪HydroScat-6Sprctral Backscattering Sensor(HS6)联动观测,构成后向散射系数光谱测量系统,分别测量不同水样的散射强度电压值、粒径分布及粒径浓度、后向散射系数等参数,提出了利用Mie散射理论计算未知折射系数物质的体散射函数β(λ,θ)的新思路及分离后向散射系数光谱的算法。选择已知折射系数m的石英砂作为颗粒物与采自不同油田区域的油污水进行配比,获取不同特性水样,测定相关数据。首先,根据Mie散射理论计算出各样本对应的水体体积散射函数β(λ,θ);其次,建立的DAWN HELEOSⅡ18角度激光散射仪测定散射强度对应的电压值V(θ)转化为体积散射函数β(λ,θ)的关系式;再次,根据最优化方法估算出油砂混合的等效折射系数mos以及油的折射系数mo;最后,利用β(λ,θ)和估算的mos值及mo计算出各类样本的后向散射系数bb(λ),分别建立油污水bb,o(λ)和石英砂bb,s(λ)与油砂混合总bb,os(λ)的分离算法。分离算法的建立一方面提高了水体石油类污染后向散射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另外一方面拓展了米散射理论在海洋水色遥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混合水体 后向散射测量仪 MIE散射理论 体积散射函数 分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江油田混合水体积压裂试验与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吴顺林 蒋志勇 +4 位作者 唐梅荣 陈强 王蓓 余兴国 安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124,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环江油田长8油藏物性较差,前期采用常规压裂技术单井产量低,通过转变改造思路,以"体积压裂"为理念,通过开展压裂地质特征研究、工艺参数优化,初步建立了适合该区的混合水体积压裂工艺优化设计模式,在环江油田长8... 鄂尔多斯盆地环江油田长8油藏物性较差,前期采用常规压裂技术单井产量低,通过转变改造思路,以"体积压裂"为理念,通过开展压裂地质特征研究、工艺参数优化,初步建立了适合该区的混合水体积压裂工艺优化设计模式,在环江油田长8储层定向丛式井组开展矿场试验12口井,较常规压裂井日产油提高了1. 2 t,增产效果明显。井下微地震监测表明,混合水体积压裂工艺大幅提高了油藏改造体积(SRV),与常规加砂压裂相比提高了5~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储层 定向丛式井组 混合水体积压裂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MODIS影像的水体自动提取方法 被引量:19
8
作者 闵文彬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1-145,共5页
利用MODIS资料,分析了长江上游不同水体及其它主要地物在1~7通道的光谱特征,分析发现,水体混合像元在可见光的光谱特征与山体的阴影、云的阴影、城镇等的光谱特征具有很好的相似性,仅采用近红外波段和红光波段的方法不能有效提取出研... 利用MODIS资料,分析了长江上游不同水体及其它主要地物在1~7通道的光谱特征,分析发现,水体混合像元在可见光的光谱特征与山体的阴影、云的阴影、城镇等的光谱特征具有很好的相似性,仅采用近红外波段和红光波段的方法不能有效提取出研究区的水体.提出综合采用归一化差分水指数、积雪指数以及可见光、近红外多通道信息的方法,逐步提取出研究区的水体及混合水体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水体混合像元提取 归一化差分水指数 归一化差分积雪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水与海水混合过程中Eh-pH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廖辉杰 范德江 +1 位作者 逄悦 孙学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108,共9页
河口是河水和海水混合地带,河口地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该过程中水体Eh、pH参数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氧化还原元素的行为以及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清除。本研究采集了长江河水、东海陆架海水,设置了... 河口是河水和海水混合地带,河口地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该过程中水体Eh、pH参数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氧化还原元素的行为以及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清除。本研究采集了长江河水、东海陆架海水,设置了盐度为5、12.5、25的3组混合实验,模拟长江河口水体混合过程,实时测定混合过程中水体Eh、pH变化,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混合水体为弱碱性-强氧化环境,pH值变化范围为7.83~8.22,pH值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Eh值变化范围为503.7~579.7 mV,在混合开始的1 h内迅速升高,随后迅速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河水和海水混合过程中Eh、pH的变化主要受机械混合和氧化还原反应控制,机械混合导致两类水体Eh、pH快速中和,以Fe2+为主的氧化反应消耗了水体中的O2和OH-,使得混合水体中的Eh、pH呈现下降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水体混合 模拟实验 氧化还原电位(Eh)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河口咸淡水混合过程中营养盐含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四光 高爱国 +5 位作者 陈岚 王键 陈凯 王鑫煌 吴昊 黄智伟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45-352,共8页
为研究闽江水体营养盐等物质的输运作用,于2009年11月(秋季),分3个航段(北支、南支及闽江河口区)同步对闽江下游及其河口区表、底层水的盐度、营养盐、悬浮物含量等进行观测,并在北支流、南支流交汇处的19站(罗星塔附近)进行了一个潮周... 为研究闽江水体营养盐等物质的输运作用,于2009年11月(秋季),分3个航段(北支、南支及闽江河口区)同步对闽江下游及其河口区表、底层水的盐度、营养盐、悬浮物含量等进行观测,并在北支流、南支流交汇处的19站(罗星塔附近)进行了一个潮周期的连续观测.调查期间闽江表层水体中无机氮含量变化范围在0.640~3.873 mg/dm3之间,平均值为1.789 mg/dm3;活性磷酸盐含量变化范围在0.011~0.059 mg/dm3之间,平均值为0.027 mg/dm3;可溶性硅酸盐含量变化范围在0.82~7.10 mg/dm3之间,平均值为3.77 mg/dm3;总氮含量变化范围在0.67~3.91 mg/dm3之间,平均值为2.39 mg/dm3;总磷含量变化范围在0.027~0.289 mg/dm3之间,平均值为0.087mg/dm3.水体各营养盐含量的平面分布呈闽江北支流的含量均高于南支流,其高值区受陆源输入的影响集中出现在21~23号站区间.受城市污水影响的北支流水体与南支流水体交汇后,近海河段水体营养盐含量迅速降低.在一个潮周期内,涨潮时,随着外海水占比的提高,营养盐含量呈现随着盐度升高而逐步降低的趋势;在退潮时,陆源冲淡水的作用逐渐加强,营养盐在河口表现为随着盐度降低而逐步增高的趋势.闽江河口水体活性磷酸盐含量与盐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为非保守要素;而无机氮、可溶性硅酸盐和总氮整体表现为保守要素.同时,发现在闽江河口盐楔端浊度最大值的"滤器"滞留区,总氮含量受其富集的影响在底层产生一个高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营养盐 变化特征 水体混合 输送过程 闽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渤海海峡大小潮影响下水体温盐浊分布特征及其水动力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燕 李日辉 +2 位作者 温珍河 陈晓辉 陈斌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5期63-69,共7页
渤海海峡沉积物输运及水体温盐分布特征与水体层化混合程度密切相关,大潮时期水体混合程度比小潮时期强,使得水体温盐分布自南向北、自底向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大小潮差异。老铁山水道附近中低层入侵的高盐低温的黄海水团受混合作用影响,... 渤海海峡沉积物输运及水体温盐分布特征与水体层化混合程度密切相关,大潮时期水体混合程度比小潮时期强,使得水体温盐分布自南向北、自底向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大小潮差异。老铁山水道附近中低层入侵的高盐低温的黄海水团受混合作用影响,在大潮时期明显比小潮时期垂向作用范围大,且跃层明显;自北隍城岛向南,受渤海沿岸流淡水影响,水体盐度逐渐降低,温度逐渐升高,表层存在明显温盐跃层,且小潮跃层厚度较大。受混合作用影响,中底层水体浊度在大潮时期基本高于小潮时期,底层泥沙主要来自海底底质泥沙再悬浮,自南向北底质泥沙粒度渐粗,因此,底层浊度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 温盐分布特征 大小潮 水体层化混合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南渡江河口枯季大小潮的盐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龚文平 王道儒 +1 位作者 赵军鹏 莫文渊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1-629,共9页
南渡江河口长度较短,河口内驻波发育。河口内盐水入侵近年来呈加剧之势。根据2009年2月大小潮多站同步的周日水流、盐度观测以及2009年11-12月连续38天的表层盐度观测资料,结合EFDC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南渡江河口枯季大小潮期的盐度与... 南渡江河口长度较短,河口内驻波发育。河口内盐水入侵近年来呈加剧之势。根据2009年2月大小潮多站同步的周日水流、盐度观测以及2009年11-12月连续38天的表层盐度观测资料,结合EFDC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南渡江河口枯季大小潮期的盐度与水体分层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枯季时南渡江河口干流自口门向陆,潮流流速递减,盐度减小,水体分层增强。水体分层在落潮时增大,涨潮时减小。大潮期的混合作用强于小潮期。河道内采砂形成的深坑对高盐水起到捕集作用,涨潮时输入的高盐水在落潮时无法向海输出,对南渡江的盐水入侵起到加剧作用。实测资料显示,小潮期的盐水入侵长度要大于大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南渡江 水体混合与分层 盐水入侵 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海洋探测的多参数拖曳荧光计系统 被引量:5
13
作者 夏达英 王振先 +1 位作者 朱儒弟 袁毅之 《海洋工程》 CSCD 1999年第1期99-106,共8页
本文论述了作者研制成功的拖曳荧光计系统。该系统的荧光传感器采用了光源调制和信号同步解调技术,同时在受光器上采用了专用遮光导水暗盒及弯曲导水管,确保荧光传感器在探测体积内水体及时交换,并能有效地消除海中太阳光的影响。系... 本文论述了作者研制成功的拖曳荧光计系统。该系统的荧光传感器采用了光源调制和信号同步解调技术,同时在受光器上采用了专用遮光导水暗盒及弯曲导水管,确保荧光传感器在探测体积内水体及时交换,并能有效地消除海中太阳光的影响。系统能在任一日光强度下从海表层至80m水深任一深度,走航拖曳速度在2~10kn内平稳地水平工作。该拖曳体内安装有荧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深度传感器和多路传输电子线路装置。通过一根直径为14mm的电源/信号传输七蕊铠装电缆将拖曳体与手摇绞车及船上控制器、数据采集、记录显示器连接在一起,可以同时测量光学和水文参数,这些数据为0~5V模拟电压量输出。该系统进行了多次水池和海上现场实验及应用,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并且借助于荧光示踪染料完成了多处海区的水体混合扩散测量实验任务,建立了实验观测方法。本文还介绍了该系统的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探测 多参数 拖曳荧光计系统 荧光示踪染料 水体混合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令海表层营养盐水平输送的镭-228示踪 被引量:2
14
作者 邢娜 陈敏 +1 位作者 黄奕普 邱雨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7-84,共8页
对白令海表层海水228Ra的分析表明,白令海表层海水228Ra比活度从低于检测限变化至0.81 Bq/m3,低于西北冰洋陆架区的报道值。表层水228Ra比活度和228Ra/226Ra)A.R.的空间分布均呈现由西南部中心海盆向东北部陆架区增加的趋势。由228Ra/22... 对白令海表层海水228Ra的分析表明,白令海表层海水228Ra比活度从低于检测限变化至0.81 Bq/m3,低于西北冰洋陆架区的报道值。表层水228Ra比活度和228Ra/226Ra)A.R.的空间分布均呈现由西南部中心海盆向东北部陆架区增加的趋势。由228Ra/226Ra)A.R.和盐度的关系揭示出白令海环流、白令海陆坡流和阿拉斯加沿岸流对228Ra和228Ra/226Ra)A.R.分布有明显影响。运用一维稳态扩散模型计算出白令海由中心海盆向东北部陆架方向上水体混合的水平涡动扩散系数为1.9×108m2/d。结合海盆-陆架界面营养盐的水平浓度梯度,估算得硝酸盐、活性磷酸盐和活性硅酸盐由白令海中心海盆向东北部陆架区的水平输送通量,该通量对白令海东北部陆架区新生产力的贡献很小,其他途径输送的营养盐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令海 镭-228 水体混合 营养盐水平输送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湍流剖面的观测与分析
15
作者 田静 张凡 +5 位作者 李任之 高超 吴昊 邢飞 高建华 汪亚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95-1307,共13页
小尺度湍流过程对河口物质输运与能量交换至关重要。受传统观测方法的限制,河口浅水区域的剖面观测资料至今较为匮乏,进而限制了湍流过程的研究。为此,采用新型5波束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Nortek Signature 1 000 kHz AD2CP)在长江口开... 小尺度湍流过程对河口物质输运与能量交换至关重要。受传统观测方法的限制,河口浅水区域的剖面观测资料至今较为匮乏,进而限制了湍流过程的研究。为此,采用新型5波束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Nortek Signature 1 000 kHz AD2CP)在长江口开展湍流剖面观测,获取高频、低噪的高质量湍流剖面数据,并与声学多普勒点式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s,ADV)同步观测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AD2CP与ADV获得的近底部边界层摩阻流速u*、拖曳系数C_(d)、雷诺应力S_(R)等特征参数基本一致,底摩擦与波浪能量为河口区域湍动能的主要输入源。湍流垂向结构存在显著的非局地平衡,即温盐等斜压作用引起的浮力通量、对流项以及强波浪作用影响的脉动压力做功、黏性输运等因素可能为长江口湍流非局地平衡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近底部边界层 湍动能平衡 水体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蕉门南水道枯季时局部高盐度区形成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永金 龚文平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11,共7页
采用ROMS模型研究了珠江口蕉门南水道枯季时的局部高盐度现象。表明这一现象在大潮期发育显著,而小潮期则不明显。从动力机制上解释了这一现象的成因,揭示其形成原因为大潮期的平流输运强,涨潮时的潮程远大于凫洲水道的长度,以及大潮期... 采用ROMS模型研究了珠江口蕉门南水道枯季时的局部高盐度现象。表明这一现象在大潮期发育显著,而小潮期则不明显。从动力机制上解释了这一现象的成因,揭示其形成原因为大潮期的平流输运强,涨潮时的潮程远大于凫洲水道的长度,以及大潮期径流相对较小,有利于虎门的高盐度水体输运至蕉门水道。此外,大潮期由于洪奇沥与横门来的淡水在涨潮期向北输运而导致蕉门南水道口门处盐度较低。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对蕉门南水道水体分层、河口环流及物质输运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逆盐度梯度 河口环流 水体分层与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稳定分层型供水水库水温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海燕 脱友才 +3 位作者 许维忠 杨颜菁 尹国武 李传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30,共9页
气候变暖将引起水库的热状态演变过程改变,并进一步对水库水环境、水生态产生影响。为了解当前气候变暖背景下稳定分层型供水水库的热状态演变趋势及演变范围,以重庆市鲤鱼塘水库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宽度平均的立面二维水库水温模型,模拟... 气候变暖将引起水库的热状态演变过程改变,并进一步对水库水环境、水生态产生影响。为了解当前气候变暖背景下稳定分层型供水水库的热状态演变趋势及演变范围,以重庆市鲤鱼塘水库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宽度平均的立面二维水库水温模型,模拟了4种未来气温变化情景下鲤鱼塘水库水温变化过程,并研究了气候变暖对水库热状态的改变及其对水质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水库库表水温、库底水温、下泄水温对气温变化均有所响应,其升温趋势显著性和升温速率均随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增加,水库水温分层开始时间显著提前,而分层结束时间显著延迟,同时水库热稳定性呈显著增强趋势,从而使得水库水体的垂向混合能力减弱。气候变暖引起水库水温的整体升高和分层时间的延长,可能增加水库藻类的暴发风险和控制难度,在水库管理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水库 水温结构 水质变化 气候变暖 水体垂向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n mixed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of journal-thrust coupled microgroove bearings with different bottom shapes 被引量:1
18
作者 TANG Dong-xing YIN Lei +3 位作者 XIAO Bin HAN Yan-feng XIANG Guo WANG Jia-x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197-1212,共16页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establish a mixed lubrication model for the journal-thrust coupled microgroove bearings(also referred as coupled bearings)used for the ship shaftless rim-driven thrusters.During ...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establish a mixed lubrication model for the journal-thrust coupled microgroove bearings(also referred as coupled bearings)used for the ship shaftless rim-driven thrusters.During the hydrodynamic modelling,the coupling hydrodynamic pressure between the journal bearing and the thrust bearing is considered.The mixed lubrication performances of the microgroove journal-thrust bearing with five different bottom shapes,including rectangle,semi-ellipse,right triangle,isosceles triangle and left triangle,are compared.Based on the numerical results,the optimal microgroove bottom shape of the journal bearing and tilting angle of the thrust pad are determined.Additionally,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upled bearing with left triangle microgroove bottom shape exhibits the optimal mixed lubrication performance.The numerical result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optimal inclination angle of the thrust bearing pad is 0.01°for the current simulation c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lubricated coupled bearing mixed lubrication microgroove bottom sha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optimal geometry parameters for ejectors of premixed burner
19
作者 刘凤国 张蕊 +2 位作者 刘文博 翟军 郑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1011-1016,共6页
An ejector of low NO~ burner was designed for a gas instantaneous water heater in this work. The flowing and mixing process of the ejector was investigated b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approach. A comprehen... An ejector of low NO~ burner was designed for a gas instantaneous water heater in this work. The flowing and mixing process of the ejector was investigated b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approach. A comprehensiv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the geometrical parameters on the static pressure of air and methane, and mole fraction uniformity of methane at the outlet of ejector. The distribution chamber was applied to balance the pressure and improve the mixing process of methane and air in front of the fire hole. A distribution orifice plate with seven distribution orifices was introduced at the outlet of the ejector to improve the flow organiz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nozzle exit position of 5 mm and nozzle diameter d 〉1.3 mm should be used to improve the flow organization and realize the well premixed combustion for this designed eje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JECT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bumer distribution orifice premixed combus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