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河道泵闸水位调控联合调度技术
1
作者 王慧生 《珠江水运》 2025年第2期83-85,共3页
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合理调控河道水位是确保水安全和水环境质量的关键。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河道的水位管理更显重要,不仅关系到防洪排涝,还涉及生态平衡和城市美化。联合调度技术,是通过整合泵站和水闸的操作,实现对复杂水系... 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合理调控河道水位是确保水安全和水环境质量的关键。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河道的水位管理更显重要,不仅关系到防洪排涝,还涉及生态平衡和城市美化。联合调度技术,是通过整合泵站和水闸的操作,实现对复杂水系的精细管理,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提升调控效率。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还能在日常管理中保持水位的稳定,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论述了城市河道泵闸水位调控联合调度技术的设计与实施,探讨了该技术在提升城市水系管理效率与应对水资源挑战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泵闸 水位调控 联合调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位调控下水稻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丁继辉 俞双恩 +1 位作者 于智恒 付春晓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水位调控下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蒸渗测坑进行了水稻各生育阶段的水位调控试验.结果表明:农田水位调控对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有显著影响,水分胁迫(干旱胁迫或奢水胁迫)会降低水稻光合效率,恢复正常水位... 为了研究不同水位调控下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蒸渗测坑进行了水稻各生育阶段的水位调控试验.结果表明:农田水位调控对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有显著影响,水分胁迫(干旱胁迫或奢水胁迫)会降低水稻光合效率,恢复正常水位管理后,受旱处理的水稻净光合速率迅速恢复甚至高于正常水平,出现超补偿效应,涝渍处理的净光合速率仍较低,具有一定的后效性;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日变化影响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出现M形曲线的条件是中午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大于600μmol/(m2.s),在水分胁迫的情况下,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难以形成M形曲线;在全天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低于600μmol/(m2.s)时,水分胁迫和正常水分的水稻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曲线,全天各时段光合速率差异较小,而且淹水并保持一定渗漏量的受涝处理,其光合效率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调控 水分胁迫 净光合速率 光合有效辐射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陆干旱灌区地下水位调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鹏年 吴彬 王水献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7-58,62,共3页
主要对内陆干旱区作物对地下水与土壤水的利用特征进行了分析。干旱区内地表水、地下水与土壤水的联合调度,是实现干旱区内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抗旱、治盐、改良土壤及生态保护等多目标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三水"的联合调... 主要对内陆干旱区作物对地下水与土壤水的利用特征进行了分析。干旱区内地表水、地下水与土壤水的联合调度,是实现干旱区内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抗旱、治盐、改良土壤及生态保护等多目标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三水"的联合调用须以地下水埋深动态调控标准为依据,以井灌井排工程为主要手段,形成地表水为补给水源、潜水含水层为调节水库的利用模式,达到水资源优化、盐碱地治理与生态维护等综合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干旱区 地下水位调控 土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位调控对河口沉积物磷赋存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汤显强 吴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13,17,共7页
以丹江口库区神定河河口持续淹水和间歇淹水积物为对象,探讨水位调控前后不同淹水沉积物的理化性质、磷赋存及生物可利用性变化规律。实验持续3个水位调控循环,水位变化速率分别为0,3,6 cm/d。结果表明:水位调控总体上促使沉积物OM流失... 以丹江口库区神定河河口持续淹水和间歇淹水积物为对象,探讨水位调控前后不同淹水沉积物的理化性质、磷赋存及生物可利用性变化规律。实验持续3个水位调控循环,水位变化速率分别为0,3,6 cm/d。结果表明:水位调控总体上促使沉积物OM流失和p H值升高。与对照速率(0 cm/d)相比,3 cm/d和6 cm/d水位变化使无定形铁氧化物分别增加了185.56%~204.92%(持续淹水沉积物)和185.28%~228.76%(间歇淹水沉积物)。水位调控后,持续淹水和间歇淹水沉积物的可交换态磷(Ex-P)、铝结合态磷(Al-P)、铁结合态磷(Fe-P)、钙结合态磷(Ca-P)和总磷(TP)含量均上升,OM流失降解和闭蓄态磷(O-P)活化转化造成有机磷(Org-P)和O-P含量降低。水位调控有利于Org-P和O-P转化为活性磷,因此应将二者也视作沉积物生物可利用性磷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水位调控 理化性质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位调控下分汊型河道淤积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志文 许新发 +1 位作者 王志超 唐立模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年第2期230-236,共7页
为研究尾闾河道下游调控措施对上游各支汊河道泥沙淤积形态变化,进行了赣江尾闾河道悬沙淤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闸上调控水位抬升的影响,河道演变趋势由冲转淤。预计工程实施20年后主要淤积区域干流和西河位于西河上游赣江大桥到... 为研究尾闾河道下游调控措施对上游各支汊河道泥沙淤积形态变化,进行了赣江尾闾河道悬沙淤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闸上调控水位抬升的影响,河道演变趋势由冲转淤。预计工程实施20年后主要淤积区域干流和西河位于西河上游赣江大桥到泥家洲附近的河道,平均淤积深度为1.10 m,东河中支位于中支赣江大桥到上房村之间的河道,平均淤积深度为1.48 m,东河南支位于豫章大桥到洲头村的河道,平均淤积深度为0.86 m。淤积主要集中在深槽以及河道凸岸下游区域,河道顶冲段受到堤防的限制,河势总体基本稳定;深泓线在水平方向和垂向均有所调整,垂向变化以抬高为主,水平方向的变化符合凹岸顶冲区冲刷,凸岸下游回流区淤积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积 试验 赣江 水位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阳河湖群非汛期水位调控水质改善效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琳 杨启红 +1 位作者 曾凯 王家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67-73,共7页
华阳河湖群位于长江中下游左岸,由龙感湖、大官湖、黄湖、泊湖等湖泊组成,湖泊总面积约941 km^2,是长江中下游左岸面积最大的湖泊群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确认为长江中下游三处最重要的湿地区域之一,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 华阳河湖群位于长江中下游左岸,由龙感湖、大官湖、黄湖、泊湖等湖泊组成,湖泊总面积约941 km^2,是长江中下游左岸面积最大的湖泊群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确认为长江中下游三处最重要的湿地区域之一,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但是,华阳河湖群水质存在不达标现象,为贯彻落实全省水污染防治暨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推进会精神,改善华阳河湖群水质,安庆市水利局和气象局、安庆水文水资源局共同研究制定了2018年华阳河湖群非汛期水位初步调控方案,并上报市政府。本文在此基础上构建华阳河湖群水质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不同水位调控方案下河湖群水质改善情况,此分析结果可为华阳河湖群水质改善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阳河湖群 水质 数学模型 非汛期水位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调控条件下春小麦节水效应
7
作者 张永宏 吴秀梅 +2 位作者 吴英龙 桂林国 班乃荣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8期43-45,共3页
宁夏引黄灌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造成小麦产量受土壤水分渗漏影响而降低。经对排水支沟水位进行调控,小麦灌水量的减少,对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甚微。因此采取调控支沟水位的措施进行春小麦节水是可行的。
关键词 银南灌区 地下水位调控 春小麦 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位调控对水稻茎蘖动态和株高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原晓明 俞双恩 +1 位作者 谢俊英 王艳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59,共4页
以稻田水位为调控指标进行水稻全生育期试验,研究了受涝、受旱和涝渍3种控水条件下水稻茎蘖数和株高的变化规律,并用SPSS软件进行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农田水位管理可以改变水位茎蘖数和株高的变化趋势,分蘖期内这2个指标对控水条件的敏... 以稻田水位为调控指标进行水稻全生育期试验,研究了受涝、受旱和涝渍3种控水条件下水稻茎蘖数和株高的变化规律,并用SPSS软件进行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农田水位管理可以改变水位茎蘖数和株高的变化趋势,分蘖期内这2个指标对控水条件的敏感性最大,其次为拔节孕穗期。受涝、受旱、涝渍处理均不利于水稻茎蘖数和株高的增加,3种控水处理中,受旱对这2个指标的不利影响最显著,其次为涝渍处理,受涝胁迫对其影响最弱或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位调控 分蘖 株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位调控对水稻根系活力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陶敏之 俞双恩 叶兴成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3-75,83,共4页
以稻田水位作为调控指标,通过测坑控水试验,研究受涝、受旱两种控水条件对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乳熟期根系活力状况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旱处理能增强根系活力,延缓根系衰老,抽穗开花期受旱对水稻根... 以稻田水位作为调控指标,通过测坑控水试验,研究受涝、受旱两种控水条件对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乳熟期根系活力状况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旱处理能增强根系活力,延缓根系衰老,抽穗开花期受旱对水稻根系活力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稻田淹水会降低根系活力;水稻各生育期受涝或受旱处理都会影响最终产量,受旱的影响大于受涝;分蘖期受旱会显著降低有效穗数;水位调控对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受涝或是受旱都会对穗粒数产生不利影响;抽穗开花期和乳熟期受旱处理对千粒重最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位调控 根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生态水位过程调控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传哲 崔英杰 +3 位作者 魏永富 徐晓民 焦裕飞 王洪杰 《中国水利》 2021年第11期29-31,37,共4页
白洋淀水位调控是恢复淀区水面面积、保护白洋淀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主要手段。通过分析白洋淀历史水位变化规律,综合考虑白洋淀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功能定位,提出白洋淀生态水位过程调控目标,核算不同来水情景不同水位调... 白洋淀水位调控是恢复淀区水面面积、保护白洋淀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主要手段。通过分析白洋淀历史水位变化规律,综合考虑白洋淀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功能定位,提出白洋淀生态水位过程调控目标,核算不同来水情景不同水位调控目标下的生态需水量,提出未来不同情景的外调水补水量建议,为白洋淀生态补水过程决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生态水量 水位调控 多水源补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渠首水位实时调控模型——以船行灌区一支渠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静茹 王艳明 +1 位作者 杨江 宋常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6期244-247,共4页
很多大中型灌区在输配水过程中存在水位衔接不当的问题,加之田面高程存在起伏,使得灌溉时往往存在部分田面不能上水或受淹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空间灌溉率的概念,并利用GIS的三维分析功能研究了其与渠道渠首水位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空... 很多大中型灌区在输配水过程中存在水位衔接不当的问题,加之田面高程存在起伏,使得灌溉时往往存在部分田面不能上水或受淹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空间灌溉率的概念,并利用GIS的三维分析功能研究了其与渠道渠首水位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空间灌溉率与渠首水位之间的关系符合Logistic曲线;针对船行灌区一支渠,得到该Logistic曲线的参数,并确定了一支渠渠首和干渠渠首不同空间灌溉率所需的水位,为灌区水位实时调控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首水位 水位实时调控 数字高程模型 空间灌溉率 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活再生水灌溉调控对稻田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苏春 胡静博 +1 位作者 肖梦华 胡秀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1-418,共8页
选择符合农田灌溉水质要求的3种灌溉水源(农村生活污水一级处理水R1、二级处理水R2、河道清水R3),3种灌溉水位调控(低水位W1蓄污(雨)上限为50~70 mm,中水位W2蓄污(雨)上限为50~100 mm,高水位W3蓄污(雨)上限为50~150 mm),用以开展不同灌... 选择符合农田灌溉水质要求的3种灌溉水源(农村生活污水一级处理水R1、二级处理水R2、河道清水R3),3种灌溉水位调控(低水位W1蓄污(雨)上限为50~70 mm,中水位W2蓄污(雨)上限为50~100 mm,高水位W3蓄污(雨)上限为50~150 mm),用以开展不同灌溉水源和水位调控对稻田土壤氮素和有机质养分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生活污水再生灌溉稻田0~40 cm土层土壤氮素以NH_(4)^(+)-N为主,NO_(3)^(-)N含量较低,NH_(4)^(+)-N相对比较稳定,且呈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NO_(3)^(-)-N更易于随水分向下迁移和累积;农村生活污水一级处理水灌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水位调控对60~80 cm土层NO_(3)^(-)-N含量变化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水源灌溉对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水灌溉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R1水源灌溉条件下水稻平均产量比R2和R3灌溉分别高1.5%和14.3%,增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水位调控 稻田 氮素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生植物修复的玄武湖生态水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泽悦 姜翠玲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4,76,共7页
在野外采样调查水生植物种类、种群现状和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基于湖泊形态分析法和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确定了玄武湖最低生态水位,并进一步考虑水生植物的水位需求,制定了水生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生态水位调控方案。结果表明:玄武湖水生植... 在野外采样调查水生植物种类、种群现状和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基于湖泊形态分析法和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确定了玄武湖最低生态水位,并进一步考虑水生植物的水位需求,制定了水生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生态水位调控方案。结果表明:玄武湖水生植物种类丰富但覆盖度不高,为13.2%,沉水植物的覆盖度很低,为2.1%;玄武湖最低生态水位为9.6 m,萌发期水位为9.9 m时,有利于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的萌发,能达成30%的水生植被覆盖度目标;夏季水位为9.8 m时,能保障湖泊防洪安全,控制过度生长的荷花等挺水植物,促进玄武湖总体水生植物的生长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位 水位调控 水生植物修复 城市湖泊 玄武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区“洪涝统筹”体系构建关键技术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乔明叶 周进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10期54-59,共6页
文章从洪涝系统协同、排水排涝衔接、闸泵规模设计、河网水位调控等难点问题出发,探讨“洪涝统筹”体系构建的关键技术,提出基于流域尺度系统实施城市防洪、排涝,实现联防联控、联排联调;协调雨型设计的强度、过程,实现排水、排涝兼顾;... 文章从洪涝系统协同、排水排涝衔接、闸泵规模设计、河网水位调控等难点问题出发,探讨“洪涝统筹”体系构建的关键技术,提出基于流域尺度系统实施城市防洪、排涝,实现联防联控、联排联调;协调雨型设计的强度、过程,实现排水、排涝兼顾;综合考虑地面、管网、工程体系及各空间要素的时序更新,构建时空耦合的产汇流模型以及建立分区设防、统一运用、动态更新的水位调控机制,精细化确定闸泵群设计规模及运用方式。文章以杭嘉湖东部平原下游平湖市防洪排涝体系构建为例进行工程应用,对于提高平原河网地区洪涝防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区 洪涝统筹 联排联调 时空耦合 水位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涝渍胁迫对冬小麦生长因子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肖梦华 俞双恩 胡秀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3-39,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位调控下不同生育阶段涝渍胁迫对作物生长指标(茎蘖数、株高、冠层叶面积指数(CLAI)及地上干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分蘖期涝渍胁迫使小麦茎蘖数增多,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涝渍胁迫则使小麦茎蘖数迅速下降...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位调控下不同生育阶段涝渍胁迫对作物生长指标(茎蘖数、株高、冠层叶面积指数(CLAI)及地上干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分蘖期涝渍胁迫使小麦茎蘖数增多,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涝渍胁迫则使小麦茎蘖数迅速下降,而乳熟期涝渍胁迫则对小麦茎蘖数影响不明显;返青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及抽穗开花期控水对株高影响最为明显,应尽量避免在拔节孕穗期受涝渍胁迫;返青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涝渍胁迫不利于叶片生长,导致冠层叶面积指数下降,抽穗开花期受渍胁迫导致小麦晚熟,冠层叶面积指数增大,乳熟期受涝胁迫加速了叶片的衰老,导冠层叶面积指数迅速下降;考虑到小麦地上干物质量的积累,应避免在返青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涝渍胁迫,且应以较大的地下水降落速度排出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位调控 茎蘖数 株高 CLAI 地上干物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地下水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游勇 《矿业装备》 2024年第2期110-112,共3页
以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地下水保护为核心,针对地下水位下降、矿井排水污染和采空区水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通过对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及调控策略、矿井排水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采空区水体管理与综合治理方案等进行分析,以期对地下水资源... 以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地下水保护为核心,针对地下水位下降、矿井排水污染和采空区水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通过对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及调控策略、矿井排水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采空区水体管理与综合治理方案等进行分析,以期对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地下水保护 地下水位监测与调控 矿井排水处理与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涝渍胁迫对南方地区冬小麦氮素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梦华 金秋 褚琳琳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8-625 633,633,共9页
水位调控是实现稻田灌排联合调控的关键技术,在改善麦田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水位调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麦田水位调控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农田水层深度、地下水埋深下的氮素变化规律.研究结... 水位调控是实现稻田灌排联合调控的关键技术,在改善麦田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水位调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麦田水位调控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农田水层深度、地下水埋深下的氮素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受淹有利于地下水NH+4-N质量浓度的降低,受淹处理的地下水NH+4-N质量浓度均小于相同排水强度的没有受淹处理的.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NH+4-N的质量浓度降低速度缓慢.在没有淹水的情况下,地下水控制时间越长,则排水速度越慢,地下水有足够的时间与土壤及作物根系接触,因而越有利于降低地下水NH+4-N的质量浓度.麦田地下水NO-3-N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表现为淹水有利于降低NO-3-N质量浓度;非淹水处理时,在返青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控水后NO-3-N质量浓度略微升高,而在抽穗开花期和乳熟期NO-3-N质量浓度则显著升高.冬小麦全生育期内,NO-3-N均存在淋失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位调控 涝渍胁迫 铵态氮 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红鲌春季强化培育措施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勃 蒋国春 +1 位作者 蒋加平 韩永良 《科学养鱼》 2003年第5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翘嘴红鲌 春季 强化培育技术 肥水管理 水位调控 饵料投喂 水质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涝交替胁迫对稻田地表及地下水总磷的影响
19
作者 王梅 周伟 +2 位作者 高世凯 郭蓉 俞双恩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68,共6页
通过蒸渗测坑对水稻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2个重要生育期进行水位调控试验,研究单个生育阶段旱涝交替胁迫及2个生育阶段连续旱涝交替胁迫的稻田地表水、地下水总磷(TP)质量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旱涝交替胁迫对稻田地表水、地下水TP质量... 通过蒸渗测坑对水稻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2个重要生育期进行水位调控试验,研究单个生育阶段旱涝交替胁迫及2个生育阶段连续旱涝交替胁迫的稻田地表水、地下水总磷(TP)质量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旱涝交替胁迫对稻田地表水、地下水TP质量浓度变化影响显著,先旱后涝处理地表水的平均TP质量浓度比先涝后旱处理地表水TP质量浓度高,且P释放量下降速率快;地下水各处理受涝阶段的平均TP质量浓度比受旱阶段高,旱涝急转后TP质量浓度显著增加;与单个生育期进行旱涝交替胁迫处理相比,连续2个生育期进行旱涝交替胁迫处理时抽穗开花期TP质量浓度变化规律相似,但地表水平均TP质量浓度偏低,地下水平均TP质量浓度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水位调控试验 旱涝交替胁迫作用 水稻拔节孕穗期 水稻抽穗开花期 稻田地表水 稻田地下水 TP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灌溉对稻田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磊 周璐瑶 +4 位作者 胡静博 蔡佳坊 王伟 肖万川 何妙妙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42-849,共8页
以南方稻田为研究对象,以再生水安全灌溉调控为目标,基于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水源(农村生活污水一级处理水R1、二级处理水R2、生态塘净化水R3和河道清水R4)、不同灌溉调控(低水位W1、中水位W2和高水位W3)对土壤-作物典型重金属(镉C... 以南方稻田为研究对象,以再生水安全灌溉调控为目标,基于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水源(农村生活污水一级处理水R1、二级处理水R2、生态塘净化水R3和河道清水R4)、不同灌溉调控(低水位W1、中水位W2和高水位W3)对土壤-作物典型重金属(镉Cd、铅Pb、铬Cr、铜Cu、锌Zn)质量比变化的影响,分析了农村生活再生水灌溉调控对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研究表明,农村生活污水再生灌溉稻田Cd,Pb质量比略有升高,Cr,Cu,Zn含量下降;水稻植株各部分器官重金属质量比按植株器官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茎,稻米≈叶,重金属组成从大到小依次为Zn,Cr,Pb,Cd,相对灌溉水源,水位调控对水稻植株各部分器官重金属质量比累积影响较小,再生水灌溉条件下水稻籽粒重金属质量比并未明显增加,符合稻谷污染物的限量要求;农村生活污水再生灌溉稻田Cd生态风险系数最高,Cu和Pb次之,Cr和Zn风险系数较低,R3水源灌溉下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最低,总体上,再生水灌溉并未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但长期进行再生水灌溉是否会造成重金属污染风险持续增加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再生水 稻田水位调控 重金属 生态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