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水位抬升对非湿陷地基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振红 张一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5期52-55,共4页
地下水位抬升后不仅影响地基土层有效应力的分布,除典型的湿陷变形外,非湿陷土因压缩性增大同样可在原有沉降变形的基础上产生附加变形.以某水库环境地质影响专题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比天然状态下与饱和状态下的不同土层固结试验成果,研... 地下水位抬升后不仅影响地基土层有效应力的分布,除典型的湿陷变形外,非湿陷土因压缩性增大同样可在原有沉降变形的基础上产生附加变形.以某水库环境地质影响专题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比天然状态下与饱和状态下的不同土层固结试验成果,研究了地下水位抬升对地基变形参数的影响程度.以常见的建筑物荷载与基础类型为例,分别计算了粉细砂、粉土、粉质黏土地基的墙下条形基础和筏板基础在地下水位抬升后可能产生的附加变形量.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位抬升对粉质黏土地基影响最大,其筏板基础的附加变形量可达46.53 mm,对建筑物安全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结果可为建筑物浸没判别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抬升 非湿陷土 附加变形 地面沉降变形 压缩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抬升对黄土高填方地基增湿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才辉 彭森 +1 位作者 刘争宏 张继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70,共10页
为了给黄土高填方地基施工及防排水设计提供科学参考,以某黄土高填方地基工程为例,基于填方地基内部水分场的实测资料,探讨了填方地基中含水率上升的原因,进一步采用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初始状态下非饱和Q3黄土在增湿条件下的土水特征... 为了给黄土高填方地基施工及防排水设计提供科学参考,以某黄土高填方地基工程为例,基于填方地基内部水分场的实测资料,探讨了填方地基中含水率上升的原因,进一步采用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初始状态下非饱和Q3黄土在增湿条件下的土水特征曲线、渗透性及强度软化函数,并最终将其引入到非饱和渗流及增湿变形分析中,量化分析了地下水位抬升对高填方地基的水分场和增湿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高填方地基施工完成后,地基平均含水率相比初始状态约有2%~4%的增量,局部含水率的增幅可高达20%,高填方地基的含水率有上升趋势,其产生的原因与大面积高填方堆载、基岩裂隙水迁移及压实黄土的非饱和渗流特性有关;2)非饱和压实Q3黄土在增湿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强度软化特性、随着压实度和固结压力的增大,土水特征曲线坡度越缓,压实黄土的渗透系数与干密度呈幂函数关系,原状黄土的渗透系数与干密度呈线性递减关系;3)非饱和黄土地基受地下水抬升作用后,水位线以上约31.0 m土体受到增湿影响,水位线以上约10.0 m土体受增湿最为强烈,高填方地基增湿沉降与地下水位抬升高度呈线性增长关系,地下水位从3.0 m抬升至30.0 m期间,高填方地基增湿压缩比从0.14%增加至1.61%。通过文中研究,以期为高填方地基顶部基础设施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填方 地下水位抬升 增湿变形 含水率 渗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围垦对城陵矶水位抬升作用模拟分析
3
作者 刘晓群 郝振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713-12714,12790,共3页
通过对1954年洪水资料的统计整理,采用水文模型模拟,分析了1954年和1998年的洪水。结果表明:通江湖泊的围垦对1998年城陵矶洪水的水位抬升了0.82 m,洞庭湖围垦则抬高了0.14 m。若恢复洞庭湖1954年容积,以1998年发生的历史最高水位控制,... 通过对1954年洪水资料的统计整理,采用水文模型模拟,分析了1954年和1998年的洪水。结果表明:通江湖泊的围垦对1998年城陵矶洪水的水位抬升了0.82 m,洞庭湖围垦则抬高了0.14 m。若恢复洞庭湖1954年容积,以1998年发生的历史最高水位控制,利用城陵矶附近布局的320亿m3蓄洪区配合三峡水库调度,实现长江中游防御1954年洪水的战略目标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围垦 城陵矶 水位抬升 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邢台水位抬升现象的水化学成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钟骏 晏锐 +2 位作者 周志华 田雷 罗娜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4-294,共11页
2018年9月以来,河北省邢台市出现了地下水位大幅回升、多口干涸泉眼复涌等宏观异常现象。为判定异常现象是否与区域内构造活动和地下应力改变有关,2019年4~6月进行了3期现场调查,并对3口灌溉井和6处地表水进行水样采集,分析了水化学离... 2018年9月以来,河北省邢台市出现了地下水位大幅回升、多口干涸泉眼复涌等宏观异常现象。为判定异常现象是否与区域内构造活动和地下应力改变有关,2019年4~6月进行了3期现场调查,并对3口灌溉井和6处地表水进行水样采集,分析了水化学离子浓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等水化学数据。结果表明,3口灌溉井具有地表水的特征,补给来源相似且与地下水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受区域煤矿资源丰富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水体中富含SO42-离子。结合异常出现前的生态补水资料,分析认为2018年9月以来河北省邢台市水位抬升现象可能是由邢台地区生态补水引起的,与区域内构造活动和地下应力改变没有直接联系,排除其是地震宏观前兆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台 水位抬升 水化学 异常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抬升对人工回灌中悬浮物堵塞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星 路莹 +2 位作者 刘肖 段晓飞 朱利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10-1818,共9页
为了研究人工回灌条件下地下水位抬升对悬浮颗粒在含水层中的迁移-沉积的影响机理,在室内模拟实验中,采用100 mg/L的金刚砂悬浊水回灌中粒石英砂介质,分别研究了不同抬升速率(0、2、4cm/h)条件下人工回灌过程中的悬浮物堵塞规律。实验... 为了研究人工回灌条件下地下水位抬升对悬浮颗粒在含水层中的迁移-沉积的影响机理,在室内模拟实验中,采用100 mg/L的金刚砂悬浊水回灌中粒石英砂介质,分别研究了不同抬升速率(0、2、4cm/h)条件下人工回灌过程中的悬浮物堵塞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地下水位抬升速率对堵塞位置和堵塞位置处悬浮物的级配影响不大,悬浮物主要淤积在0~2cm深度处;在26h前地下水位抬升引起的入渗量比地下水位固定的入渗量小,在26h后二者相反;水位抬升使介质表层堵塞发展速度减慢,非堵塞层渗流状态出现非饱和时刻滞后;在堵塞层0~2cm处地下水位抬升使堵塞速率小于地下水位固定的堵塞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回灌 悬浮物 地下水位抬升 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位抬升对丹江口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文威 李双双 +1 位作者 冯桃辉 彭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5-92,共8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2014年秋季正式供水后,全年平均水位相较往年抬升超过10 m,极大地改变了库区的生态环境。在库区设置10个监测站位,于水位抬升前(2013年11月、2014年5月)和水位抬升后(2019年11月)分别对底栖动物进行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2014年秋季正式供水后,全年平均水位相较往年抬升超过10 m,极大地改变了库区的生态环境。在库区设置10个监测站位,于水位抬升前(2013年11月、2014年5月)和水位抬升后(2019年11月)分别对底栖动物进行了3次系统调查,在解析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存量、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基础上,探讨水位变化引起的生态胁迫对底栖动物群落和库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水位大幅抬升后,寡毛类仍然是丹江口水库底栖动物的优势类群,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未发生显著改变,但优势种霍甫水丝蚓和正颤蚓的密度占比发生小幅变化,底栖动物种群分布趋于均匀分布,物种多样性趋于上升。水位抬升后水温分层效应的增强给原有生态系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胁迫和干扰,恶化了底栖动物的栖息环境,其现存量明显下降,β多样性略有上升。秋季(11月)适合霍甫水丝蚓的生长繁殖,而春季(5月)利于正颤蚓和摇蚊类的生长繁殖,底栖动物密度春季高于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位抬升 生物多样性 现存量 丹江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式滑坡演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周跃峰 龚壁卫 +1 位作者 胡波 徐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55-1862,共8页
该研究以甘肃黑方台为区域背景,通过离心模型试验与应力路径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地下水位抬升引发牵引式黄土滑坡的演化模式和力学机理。离心模型试验中,模型边坡的尺寸为0.8 m×0.4 m×0.45 m(长×宽×高),离心加速... 该研究以甘肃黑方台为区域背景,通过离心模型试验与应力路径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地下水位抬升引发牵引式黄土滑坡的演化模式和力学机理。离心模型试验中,模型边坡的尺寸为0.8 m×0.4 m×0.45 m(长×宽×高),离心加速度为100g。在试验中,通过水位控制系统实现地下水位的不断抬升,利用数码摄像、孔隙水压力及激光位移传感器、侧面示踪点等仪器设备详细记录地下水位抬升过程中边坡内的孔隙水压力、边坡变形、滑动面形态及坡面裂缝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应力路径试验中,通过恒载增孔压试验和偏压固结不排水试验,模拟了滑坡酝酿启动过程和局部破坏向整体滑移的发展过程。基于以上成果,提出饱水黄土在上覆荷载下因孔隙水压力增大而失稳,在卸荷条件下使应力重分布,导致局部剪切带发展并逐渐形成贯通的破坏面,边坡表现为牵引式的破坏模式。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水位抬升引发牵引式滑坡的演化模式和力学机理,为治理此类滑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水位抬升 滑坡 离心模型试验 应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水入渗下非饱和黏性土路基边坡浅层稳定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连继峰 罗强 +3 位作者 魏明 谢涛 张文生 谢宏伟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9-117,共9页
为合理评估雨水作用下非饱和土黏性土路基边坡浅层稳定性,针对单位土条式“无限长斜坡法”,力学上忽略滑体上下缘抗滑效应的缺陷,提出降雨诱发的黏性土路基边坡浅层滑动,由滑体上缘张拉区和下缘挤压区为异心圆弧面,中段主滑区为顺坡平... 为合理评估雨水作用下非饱和土黏性土路基边坡浅层稳定性,针对单位土条式“无限长斜坡法”,力学上忽略滑体上下缘抗滑效应的缺陷,提出降雨诱发的黏性土路基边坡浅层滑动,由滑体上缘张拉区和下缘挤压区为异心圆弧面,中段主滑区为顺坡平面的异心式“顺坡曲面”失稳模式,推导了“顺坡曲面”组合滑面几何方程和滑体静力平衡方程,基于双应力状态变量的非饱和土抗剪强度模型,建立了雨水入渗下反映顺坡面上水位抬升影响的非饱和黏性土路基边坡浅层稳定分析方法。分析表明:非饱和入渗黏性土路基边坡,前期以雨水浸润下土体吸附强度大幅衰减,安全系数线性降低为主;后期以雨水下渗抵达不(弱)透水层形成薄层积水,引起安全系数突变为特征,加剧了边坡失稳破坏的可能性;研究成果可为考虑降雨特性的路基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入渗 路基边坡 浅层稳定性 非饱和黏性土 水位抬升 吸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al Modflow在海勃湾水库环境地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文雅 谢成平 陈艳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56-59,105,共5页
平原区水库蓄水后,绕坝渗流改变了大坝下游地下水的补排关系,会引起大坝上下游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位抬升,对紧邻坝区的居民建筑物产生影响。以海勃湾水库为例,利用Visual Modflow建立海勃湾城区三维地质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地质参数和模... 平原区水库蓄水后,绕坝渗流改变了大坝下游地下水的补排关系,会引起大坝上下游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位抬升,对紧邻坝区的居民建筑物产生影响。以海勃湾水库为例,利用Visual Modflow建立海勃湾城区三维地质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地质参数和模型的边界范围进行反演,反演结果表明地质参数和模型边界识别合理。利用该数值模型模拟海勃湾水库蓄水后近坝区地下水渗流场,为评价水库建成后地下水位抬升对近坝区的影响提供依据,分析水库环境地质问题影响范围,进而科学指导海勃湾滨库区的规划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抬升 Visual MODFLOW 参数反演 渗流场 环境地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区域地理特征为基础
10
作者 刘丽 《地理教学》 2010年第21期54-54,共1页
题目 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甲、乙两幅区域图。 材料2: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
关键词 地理特征 基础 水位上涨 水位抬升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