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江中游河段来水来沙条件复杂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立 房复康 +1 位作者 袁晶 陈烁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21,共7页
丹江口水库蓄水和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引起了枢纽下游河段水沙条件复杂变化。依据多年实测水沙资料,统计分析了蓄水后及调水后汉江中游河段水沙条件的复杂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蓄水后,径流过程离散度趋势性减小,中水历时增加,枯水历时减小;... 丹江口水库蓄水和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引起了枢纽下游河段水沙条件复杂变化。依据多年实测水沙资料,统计分析了蓄水后及调水后汉江中游河段水沙条件的复杂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蓄水后,径流过程离散度趋势性减小,中水历时增加,枯水历时减小;调水后径流过程离散度继续减小,但中水历时减小,枯水历时增加,呈现"长低水历时"特点。蓄水后水沙搭配平衡度降低,水流挟沙不饱和度显著升高,汛期水沙搭配平衡度下降更快,且已接近非汛期,调水后继续减小。蓄水后中、枯水流量下水位变化率增加,水位变化率-流量关系曲线拐点右移,漫滩流量呈上升态势,反映出断面主槽向窄深方向发展。径流过程离散度降低、洪枯比减小将有利于降低河道的游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过程离散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沙搭配平衡度 水位变化率 游荡型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与河流水文连通量化计算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小光 姚仕明 +1 位作者 柴朝晖 朱孔贤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6-1524,共9页
湖泊与河流水文连通的量化是指导河湖保护与治理的关键之一,也是当前河湖生态复苏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湖泊与河流水文连通的量化计算模型,仅需少量实测或水动力模拟数据进行校验,即可量化计算单一或多个连通水道的河湖水文... 湖泊与河流水文连通的量化是指导河湖保护与治理的关键之一,也是当前河湖生态复苏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湖泊与河流水文连通的量化计算模型,仅需少量实测或水动力模拟数据进行校验,即可量化计算单一或多个连通水道的河湖水文连通度。水位变化率与水位是决定水文连通的主控因子,水体交换强度与水位变化率呈线性正相关,且其增长速率与水位呈正相关。提出的水体交换流量计算方法可估算湖泊与长江水体交换流量。同等水位及水位变化率条件下,湖泊向长江输出水流的效率大于长江向湖泊灌入水流的效率。水文连通度峰值一般出现在整体上升或下降区间内的变异点,通过改变水位抬升或下降过程,可有效提升水文连通度均值及峰值,指导面向湖泊水生态环境改善的生态调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连通 水体交换 水位变化率 量化模型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条消能工对弯道水流动能调整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红红 牧振伟 +1 位作者 李凡琦 贾萍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162-168,共7页
糙条消能工是一种新型消能工程措施。结合新疆"635"溢洪道整治工程,采用糙条对弯道水流进行消能辅助,通过改变糙条的布置型式,设置6种不同工况,对加糙水位变化率、水面线、横断面均匀度、水面横比降、断面流速分布、下游水流... 糙条消能工是一种新型消能工程措施。结合新疆"635"溢洪道整治工程,采用糙条对弯道水流进行消能辅助,通过改变糙条的布置型式,设置6种不同工况,对加糙水位变化率、水面线、横断面均匀度、水面横比降、断面流速分布、下游水流恢复长度、断面动能计算和动能调整系数等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糙条工况能够增大加糙水位变化率,弯顶断面加糙水位变化率的变化不同于其他弯段断面;糙条高度的增大和条距的减小对弯道水流及下游出口水流有良好的改善效果;通过对弯道段典型断面的动能计算,得出糙条的设置可大幅度削减水流的动能,改变动能调整系数,进一步说明糙条消能工对弯道水流动能有很大的调整作用,突显了糙条消能工良好的消能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条 弯道水流 加糙水位变化率 水面横比降 动能计算 动能调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溪洛渡水电站坝下游河道非恒定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杜泽东 董先勇 +1 位作者 秦蕾蕾 杨天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0-205,共6页
溪洛渡水电站运行时坝下游河道形成的强烈非恒定流将对下游航运产生影响。为保障航运安全,掌握电站运行时下游河道非恒定流特性,以原型观测数据率定物理模型参数,设置不同初始流量、流量变幅、流量变化率,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深入研究了溪... 溪洛渡水电站运行时坝下游河道形成的强烈非恒定流将对下游航运产生影响。为保障航运安全,掌握电站运行时下游河道非恒定流特性,以原型观测数据率定物理模型参数,设置不同初始流量、流量变幅、流量变化率,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深入研究了溪洛渡水电站坝下游15 km长河道的非恒定流特性。结果表明:溪洛渡水电站坝下游河道在非汛期均位于向家坝水电站回水影响范围内,汛期桧溪水位站以上河道水面存在明显比降;溪洛渡水电站坝下游河道水位变化率与下泄流量变化率呈正相关,最大垂线平均流速均与水电站下泄流量呈正相关;水位变化率和最大垂线平均流速变幅对流量变化率的响应更为敏感,受初始恒定流量的影响不大;向家坝水电站运行水位越高,溪洛渡水电站下游河道水位变幅和断面垂线平均流速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恒定流 水位变幅 水位变化率 垂线平均流速 物理模型 溪洛渡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