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中压力传感器灵敏度校准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殷俊兰 苏健军 陈君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31,34,共4页
在研制水中压力传感器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研究成本,校准采用自研校准装置进行。通过用自研的压力校准装置对水中压力传感器进行动态灵敏度校准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校准装置可实现300MPa量程范围内、脉宽小于12m s的校准脉冲压力信号;在25... 在研制水中压力传感器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研究成本,校准采用自研校准装置进行。通过用自研的压力校准装置对水中压力传感器进行动态灵敏度校准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校准装置可实现300MPa量程范围内、脉宽小于12m s的校准脉冲压力信号;在25MPa以内,装置的不确定度在4%以内;由对比试验得到,用该装置校准PCB传感器的灵敏度与出厂给出的校准灵敏度比较,其相对误差小于1%。说明用自研压力校准装置校准传感器的灵敏度方法可行且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压力传感器 动态测量 灵敏度 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爆炸气泡脉动流场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玉民 倪芝芳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由一维不可压流体力学理论,考虑到爆轰产物的等熵膨胀,建立了水中爆炸气泡脉动流场的基本方程。采用龙格-库塔数值方法计算了气泡脉动半径、周期及水中压力,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
关键词 水中 爆炸 气泡脉动 水中压力 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波作用下二维椭圆形气泡界面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宇飞 刘元清 +2 位作者 王静竹 王一伟 黄晨光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0-827,I0004,共9页
水中压力波与气泡相互作用研究是解决空泡群溃灭问题的核心基础。射流是压力波作用下气泡非球形演化的最显著特征。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水中压力波加载下二维椭圆形气泡的界面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射流的生成位置与气泡倾角无关,... 水中压力波与气泡相互作用研究是解决空泡群溃灭问题的核心基础。射流是压力波作用下气泡非球形演化的最显著特征。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水中压力波加载下二维椭圆形气泡的界面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射流的生成位置与气泡倾角无关,方向与其密切相关。当气泡倾角等于0°,在气泡长轴两端生成两个方向相反的射流,最终与压力波传播方向相同的射流占主导。当气泡倾角等于90°,在气泡长轴两端生成两个对称射流,其与压力波传播方向夹角为53.9°。通过定量分析涡量方程式中各项的作用,揭示界面处压力梯度和密度梯度不共线导致的斜压机制是射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后,通过改变椭圆形气泡倾斜角度,获得了气泡倾角与射流角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压力 二维椭圆形气泡 射流角度 斜压机制 R-M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爆破破冰机理的数值分析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忠和 梁向前 王树理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0-155,共6页
以黄河包头磴口段爆破破冰试验为基础,采用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了水下爆破破冰过程,研究冰层在爆破水压力作用下的破坏机理。根据现场试验条件,水深为4.5 m,冰厚0.5 m,10 kg的集中乳化药包位于冰下1.5 m处,同时考虑底部的淤泥的影响,... 以黄河包头磴口段爆破破冰试验为基础,采用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了水下爆破破冰过程,研究冰层在爆破水压力作用下的破坏机理。根据现场试验条件,水深为4.5 m,冰厚0.5 m,10 kg的集中乳化药包位于冰下1.5 m处,同时考虑底部的淤泥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模型进行数值计算。计算得出破坏后的冰层可分为破碎,裂隙和震动三个区,其中冰层破碎区半径约为5.5 m,与现场实测结果一致。研究表明水下冲击波压力对冰层的破坏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破 破冰机理 数值模拟 水中压力 冰层破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实践中碰到的几个疑难土工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愈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7-111,共5页
简要介绍了工程实践中碰到的几个疑难土工问题,分别为首次采用红土筑坝问题;河边基坑地下水位的降低问题;软土层在开挖期间产生的特殊固结问题;水中填土坝低密度填土的孔隙压力消散问题。同时叙述了克服这些难题所采取的办法。从这些工... 简要介绍了工程实践中碰到的几个疑难土工问题,分别为首次采用红土筑坝问题;河边基坑地下水位的降低问题;软土层在开挖期间产生的特殊固结问题;水中填土坝低密度填土的孔隙压力消散问题。同时叙述了克服这些难题所采取的办法。从这些工作中得到的启发是:即使工程师已经在实验室充分了解某种特殊土的性质,但在首次应用到实际工程时,应特别重视从已有的类似工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现场勘察和室内试验这两项工作,比数学计算工作在更大程度上影响设计成果;勘察和设计人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助于确切了解现场土层情况;可靠的现场观测是保证安全和经济的首选办法,也是克服疑难土工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土工问题 筑坝新土料 降低河边土层的地下水位 软黏土的固结 水中填土坝孔隙压力的消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