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下运动体尾流的浮升规律及其水面冷热特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
作者 陈伯义 雷渡民 +3 位作者 吴猛猛 谢志辉 陈圣涛 张士成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40-1146,共7页
水下运动体尾流的浮升规律及其水面冷热特征是潜艇红外探测技术的基础。采用FLUENT软件中的多相流模型,对排放冷却水的水下航行潜艇尾流的浮升规律及其水面冷热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在温度均匀和温度分层及有、无气泡的海水中,获得... 水下运动体尾流的浮升规律及其水面冷热特征是潜艇红外探测技术的基础。采用FLUENT软件中的多相流模型,对排放冷却水的水下航行潜艇尾流的浮升规律及其水面冷热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在温度均匀和温度分层及有、无气泡的海水中,获得了潜艇尾流不同横截面上和不同水平截面上的温度分布、尾流水平截面上的最大温差随水深的变化规律和尾流的浮升轨迹。结果表明:在温度均匀海水中,无论有、无气泡尾流都呈现"热"特征,尾流引起的水面热特征很微弱,但有气泡时的水面热特征比无气泡时要显著些;在温度分层海水中,无论有、无气泡尾流几乎都呈现"冷"特征,而且温度分层时的水面冷特征比温度均匀时的水面热特征要显著得多,但温度分层时尾流的浮升角比温度均匀时小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运动体 尾流 温度分层 温度均匀 浮升规律 水面冷热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运动体尾流水面特征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吴猛猛 陈伯义 杨立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39-645,653,共8页
综述了国内外水下运动体尾流的水面冷热特征、水力特征和电导率特征的研究进展与应用领域,并给出了作者对有关问题的评论和拓展性思考。研究水下运动体尾流的水面特征,是发展反潜技术中需要解决的关键课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 综述了国内外水下运动体尾流的水面冷热特征、水力特征和电导率特征的研究进展与应用领域,并给出了作者对有关问题的评论和拓展性思考。研究水下运动体尾流的水面特征,是发展反潜技术中需要解决的关键课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在国防建设中有着迫切和现实的需求。无论是潜艇探测技术还是隐身技术,都应该综合考虑潜艇尾流的水面冷热特征和水力特征及电导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运动体 尾流 水面冷热特征 水面水力特征 水面电导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运动体横—滚控制弹道稳定性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天森 马慧 李斌 《船舶力学》 EI 2004年第2期42-46,共5页
本文根据水下运动体空间运动方程与横—滚控制方程,探讨了控制参数与舵机特性对控制弹道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水下运动体 横-滚控制方程 控制参数 稳定性 控制弹道 海军武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水下运动体速度测量
4
作者 徐侃 徐国华 +1 位作者 夏英凯 赵寅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4-147,共4页
针对水下运动体测速中存在的难度大、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加速度计和机械测速装置的融合测速方法。该方法实质上是一种改良的模糊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在常规卡尔曼滤波的基础上,引入了自适应参数,并通过模糊控制器对残差的监控来实... 针对水下运动体测速中存在的难度大、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加速度计和机械测速装置的融合测速方法。该方法实质上是一种改良的模糊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在常规卡尔曼滤波的基础上,引入了自适应参数,并通过模糊控制器对残差的监控来实时调整自适应参数。经Matlab仿真和实际试验证实: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卡尔曼滤波器的跟踪性,并改善滤波效果,适用于通用的水下运动体测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计 机械测速装置 水下运动体 融合测速 模糊自适应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运动体纵向控制弹道稳定性探讨
5
作者 李天森 李斌 《船舶力学》 EI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是水下运动体横—滚控制弹道稳定性探讨[1]的续篇,重点讨论控制参数与舵机特性对水下运动体纵向(即俯仰、寻深)弹道稳定性的影响。给出了理想控制参数的配置方法及算例。结果表明弹道(姿态,轨迹)稳定性是好的。
关键词 水下运动体 纵向弹道稳定性 控制参数 舵机特性 配置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运动体半实物仿真系统仿真精度分析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康凤举 杨惠珍 贺聪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5-377,共3页
本文给出了水下运动体半实物仿真系统的仿真精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对系统中各仿真设备误差建模的基础上 ,应用多种谱分析方法验证了各个仿真设备的数学模型。通过应用蒙特卡洛法对该仿真系统精确数学模型进行数字仿真研究 ,给出了半实... 本文给出了水下运动体半实物仿真系统的仿真精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对系统中各仿真设备误差建模的基础上 ,应用多种谱分析方法验证了各个仿真设备的数学模型。通过应用蒙特卡洛法对该仿真系统精确数学模型进行数字仿真研究 ,给出了半实物仿真系统误差分析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雷 水下运动体 置信度 半实物仿真 仿真精度
全文增补中
水下高速运动体运动稳定性的分叉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白涛 孙尧 莫宏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5-98,共4页
为保证水下高速运动体能在高速时稳定运动,使用分叉法确定其稳定运动的范围和条件.通过对运动体受力和超空泡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水下高速运动体的纵向运动模型,采用分叉法求系统分叉点来确定模型稳定运动的范围,使用数值仿真对水下高... 为保证水下高速运动体能在高速时稳定运动,使用分叉法确定其稳定运动的范围和条件.通过对运动体受力和超空泡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水下高速运动体的纵向运动模型,采用分叉法求系统分叉点来确定模型稳定运动的范围,使用数值仿真对水下高速运动体的运动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分叉点位置进行控制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水下高速运动体的纵向运动模型符合运动体的实际运动规律,在分叉点处模型的运动特性产生突变,系统分叉点位置可以进行有效控制.证明了分叉分析法能够准确判定保证水下高速运动体稳定运动的空化数范围,并且其范围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高速运动 建模 运动稳定性 空化数 分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叉分析在水下高速运动体稳定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白涛 孙尧 莫宏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67-1075,共9页
为保证水下高速运动体在水中能稳定地高速运动,使用分叉法分析运动体的运动稳定性和稳定运动的区域.对运动体受力和超空泡特性进行分析,利用Matlab/R2007a 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了水下高速运动体纵向运动动力学模型的模块化仿真模型.... 为保证水下高速运动体在水中能稳定地高速运动,使用分叉法分析运动体的运动稳定性和稳定运动的区域.对运动体受力和超空泡特性进行分析,利用Matlab/R2007a 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了水下高速运动体纵向运动动力学模型的模块化仿真模型.采用分叉分析法确定系统分叉点、模型稳定运动的区域和运动稳定性,并使用数值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证明,建立的水下高速运动体的纵向运动仿真模型符合运动体的实际运动规律,在分叉点处模型的运动特性产生突变,在指定区域内模型能够稳定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高速运动 建模 稳定控制 分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高速运动体空间运动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3
9
作者 白涛 孙尧 莫宏伟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6109-6113,共5页
为对水下高速运动体的运动进行准确分析,使用MATLAB软件建立水下高速运动体的模块化模型并仿真。通过对运动体受力和超空泡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水下高速运动体空间运动的非线性、分段数学模型。在MATLAB/R2007a软件中,使用simulink加S... 为对水下高速运动体的运动进行准确分析,使用MATLAB软件建立水下高速运动体的模块化模型并仿真。通过对运动体受力和超空泡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水下高速运动体空间运动的非线性、分段数学模型。在MATLAB/R2007a软件中,使用simulink加S函数混合编程的方法,建立了含复杂非线性项的模块化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证明,建立的水下高速运动体的运动模型符合运动体的实际运动规律,为之后的控制系统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高速运动 超空泡 模块化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运动体动态速度测量方法探讨
10
作者 王昭 朱蕴璞 +1 位作者 王昌明 孔德仁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20-21,共2页
介绍了水中运动体瞬态速度测量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用于水下运动体的磁电式测速法 ,介绍了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征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 ,实验表明该方法测量水中运动体速度是可行。
关键词 水下运动体 速度测量 磁电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and innov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for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富东 韩艳艳 +1 位作者 王海东 徐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347-3357,共11页
As the mission needs of the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AUV)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varied and complex,the AUVs are developing in the direction of systematism, multifunction, and clustering technology, which prom... As the mission needs of the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AUV)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varied and complex,the AUVs are developing in the direction of systematism, multifunction, and clustering technology, which promotes the progress of key technologies and proposes a series of technical problem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systemic analysis and in-depth study for the progress of AUV's key technologies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The multi-functional mission needs and its key technologies involved in complex sea conditions are pointed out through analyzing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technical programs,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lans. Furthermore, the overall design of a multi-moving state AUV is proposed. Then, technical innovations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thrust vector, propeller design,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navigation control, and ambient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are made, combining with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multi-moving state AUV. The results verify the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multi-moving state AUV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sign of new AUV in real complex sea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 key technology overall design complex sea cond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