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下航行体动力学分析与线性控制方法设计
1
作者 岳玲玮 赵长见 宋志国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6,41,共9页
为实现水下航行体的姿态稳定控制与定深控制,采用线性控制方法设计了过载控制回路与深度跟踪回路。根据初始状态响应结果,分析了航行体的尾舵与所受滑行力对其动力学特性产生的影响。针对角速率回路的弱阻尼特性,采用极点配置法得到理... 为实现水下航行体的姿态稳定控制与定深控制,采用线性控制方法设计了过载控制回路与深度跟踪回路。根据初始状态响应结果,分析了航行体的尾舵与所受滑行力对其动力学特性产生的影响。针对角速率回路的弱阻尼特性,采用极点配置法得到理想的等效阻尼,并利用频域分析法对过载回路进行滞后校正,通过调节双回路反馈增益实现了深度跟踪。仿真试验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律能够实现对水下航行体的姿态稳定控制以及定深控制,并且具有一定的抗扰能力。控制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均为工程实践中常见的线性控制方法,控制器参数的计算均基于系统时域与频域性能指标,物理意义明确,对于水下航行体姿态控制相关的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姿态控制 定深控制 极点配置 串联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气条件下带栅格翼水下航行体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泰然 胡宏伟 +2 位作者 谭树林 杨国欣 何燕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1-511,共11页
栅格翼可通过自身受到的流体力改善水下航行体姿态,通气技术可以通过改善水下航行体表面流体载荷稳定其姿态,将通气技术应用于带栅格翼航行体有望大幅提高航行体水下垂直运动的稳定性.文中采用重叠网格技术和六自由度求解器对水下航行... 栅格翼可通过自身受到的流体力改善水下航行体姿态,通气技术可以通过改善水下航行体表面流体载荷稳定其姿态,将通气技术应用于带栅格翼航行体有望大幅提高航行体水下垂直运动的稳定性.文中采用重叠网格技术和六自由度求解器对水下航行体运动和流场演化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所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分别探究了航行体安装栅格翼和通气以及不同通气率对带栅格翼水下航行体运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气和安装栅格翼可以降低航行体水下运动时的偏转角,有利于提高其运动稳定性,其中栅格翼的作用更明显.带栅格翼航行体随着通气率的增加,偏转角减小,当通气空泡长度发展到航行体质心位置以下时,产生与偏转角方向相反的回正力矩,当通气空泡将栅格翼包裹,栅格翼对航行体稳定作用失效,这对通气条件下水下航行体加装栅格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栅格翼 通气空化 通气率 水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舵与十字舵水下航行体水动力系数的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胡芳芳 章君强 +1 位作者 李旺 鄢蕾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39,共5页
为了满足工程上水下航行体X舵水动力构型快速设计需求,需掌握X舵的操纵水动力特性,并建立适用于X舵水下航行体的水动力系数预报方法。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十字舵和X舵水下航行体的水动力系数和压力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设计... 为了满足工程上水下航行体X舵水动力构型快速设计需求,需掌握X舵的操纵水动力特性,并建立适用于X舵水下航行体的水动力系数预报方法。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十字舵和X舵水下航行体的水动力系数和压力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设计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有围壳、无围壳2种模型下X舵的动稳定性系数均低于十字舵,围壳对上方向舵和X舵的压力分布影响均在舵板前缘区域,约为舵板弦长的20%,且围壳对十字舵水动力系数和压力分布的影响均大于X舵。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展长方案下十字舵和X舵水下航行体的线性水动力系数数值研究,得到X舵与十字舵水下航行体水动力系数之间的比例系数,从而提出基于十字舵水动力系数和X舵与十字舵水动力系数的比例特性实现X舵水动力系数快速预报的工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操纵性 水动力系数 十字舵 X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体极限大机动流动分离大涡模拟研究
4
作者 李永成 李迎华 潘子英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4-17,共4页
针对大机动极限工况下水下航行体流动分离带来的机动性不足问题,本文以Suboff标模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涡模拟数值计算方法开展大机动工况下水下航行体的流体动力性能评估,并完成水下航行体尾部及舵面流动分离涡旋结构的精细捕捉。本文研... 针对大机动极限工况下水下航行体流动分离带来的机动性不足问题,本文以Suboff标模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涡模拟数值计算方法开展大机动工况下水下航行体的流体动力性能评估,并完成水下航行体尾部及舵面流动分离涡旋结构的精细捕捉。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后续极限机动工况下水下航行体流动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大机动工况 流动分离 大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体首部边界层转捩噪声源定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琛 李晓东 +2 位作者 柏宝红 黄红波 刘建华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8,共7页
为研究水下航行体首部边界层转捩区的噪声特性及声源位置,本文采用缩比SUBOFF模型在高速水洞中开展了试验研究。水洞试验段来流速度为3~7 m/s,基于模型长度的雷诺数为10^(7)量级,首部表面布置14支脉动压力传感器,测量了首部层流边界层... 为研究水下航行体首部边界层转捩区的噪声特性及声源位置,本文采用缩比SUBOFF模型在高速水洞中开展了试验研究。水洞试验段来流速度为3~7 m/s,基于模型长度的雷诺数为10^(7)量级,首部表面布置14支脉动压力传感器,测量了首部层流边界层、转捩和湍流边界层的脉动压力场。为定位声源位置,采用传声器阵列进行了水下航行体首部主要噪声源的三维声源定位,定位方法为基于小波变换的函数波束形成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来流速度增大,首部边界层转捩起始位置不断向前移动,同时脉动压力频谱中的中频分量显著增加。声源定位结果表明:水下航行体首部主要噪声源呈三维环形分布,且声源所在流向位置与边界层转捩区位置基本重合,表明边界层转捩区是水下航行体首部的主要噪声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边界层转捩 水动力噪声 导流罩 自噪声 三维声源定位 噪声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间距和航速下水下航行体近场运动UUV受力分析
6
作者 任梦晨 李永成 +2 位作者 王小庆 赵桥生 姚惠之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7-101,共5页
为探究不同侧向间距和航速下水下航行体绕流流场对UUV的流体动力干扰规律,以实尺度水下航行体和UUV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求解RANS方程,基于重叠网格方法进行水下航行体近场运动UUV的非定常和定常数值模拟研究。首先,简要分析不同侧... 为探究不同侧向间距和航速下水下航行体绕流流场对UUV的流体动力干扰规律,以实尺度水下航行体和UUV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求解RANS方程,基于重叠网格方法进行水下航行体近场运动UUV的非定常和定常数值模拟研究。首先,简要分析不同侧向间距和航速下UUV作匀速直线运动时轴向力、侧向力和偏航力矩系数随轴向位置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侧向间距和航速对UUV受力规律的影响并分析二者影响作用的大小。结果表明,对于轴向力,航速和侧向间距均表现出明显的影响,航速的影响作用要略大于侧向间距;而对于侧向力和偏航力矩,侧向间距的影响要远大于航速,航速的影响作用基本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无人潜航器 水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环境下水下航行体高速倾斜出水流体动力与运动特性研究
7
作者 李润泽 张庆辉 +3 位作者 汪超 刘勇锋 李卓越 杜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624,共9页
针对水下航行体跨水空交界面过程,基于CFD方法,结合VOF与DFBI模型,建立了复杂构型航行体穿越波浪环境的高精度数值模拟模型,实现了波浪环境下复杂构型航行体出水过程模拟,完成了造波和跨介质过程的模拟精度验证,得到了航行体出水过程中... 针对水下航行体跨水空交界面过程,基于CFD方法,结合VOF与DFBI模型,建立了复杂构型航行体穿越波浪环境的高精度数值模拟模型,实现了波浪环境下复杂构型航行体出水过程模拟,完成了造波和跨介质过程的模拟精度验证,得到了航行体出水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和运动特性,获得了波浪相位、运动方式等对航行体的受力和运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为跨介质无人航行体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出水 波浪 数值模拟 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分层介质中水下航行体绕流涡演化特性
8
作者 张彬 周根水 +3 位作者 高德宝 杜欣明 樊晓冰 刘建华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9,共9页
在真实海洋环境中,海水存在密度分层。当水下航行体在密度分层界面附近航行时,其尾流会破坏初始密度分层界面,形成分层尾迹。分层尾迹是非声目标特征之一,分层尾迹探测已成为水下航行体探测的新兴技术。为建立分层环境水下航行体尾迹探... 在真实海洋环境中,海水存在密度分层。当水下航行体在密度分层界面附近航行时,其尾流会破坏初始密度分层界面,形成分层尾迹。分层尾迹是非声目标特征之一,分层尾迹探测已成为水下航行体探测的新兴技术。为建立分层环境水下航行体尾迹探测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应先探明水下航行体绕流涡系在密度分层介质中的发展演化特性。本文以缩比SUBOFF模型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实验测试和大涡模拟,得到了水下航行体绕流涡系在密度分层介质中的精细流场,大涡模拟和实验测试结果与相关文献测试结果基本吻合。研究发现:由于模型尾部分离涡存在强非定常性,尾流中盐水与淡水的掺混表现出多尺度特征;较强的孤立涡结构在掺混分层流体的过程中,逐渐演化为规则结构并脱离分层主界面,分层界面在一定宽度范围内整体呈现出离散特征。研究表明,基于密度梯度的尾迹探测手段可以对水下航行体尾流场进行有效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密度分层 尾流 大涡模拟 粒子图像测速 SUBOF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相流的水下航行体热尾流扩散特性研究
9
作者 彭嘉澍 李勋章 +3 位作者 刘健 李国庆 朱猛 余祖耀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7-52,共6页
潜艇在水下航行过程中为保证各个系统能正常工作,会由冷却系统向外排放大量的高于环境温度的冷却水,同时潜艇会对水体产生扰动,这些影响会在海面形成独特的红外特征和伴生的水动力特征。基于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的来流法,使... 潜艇在水下航行过程中为保证各个系统能正常工作,会由冷却系统向外排放大量的高于环境温度的冷却水,同时潜艇会对水体产生扰动,这些影响会在海面形成独特的红外特征和伴生的水动力特征。基于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的来流法,使用Flunet软件对万吨级潜艇模型进行冷却水的排放及热尾流的扩散浮升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并对热尾流扩散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潜艇自身的冷却水排放在较大的深度以及较低的航速下,不足以扩散至水面以形成明显的高温区,而潜艇对水体的扰动会在水面形成一片低温区,即“冷斑”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热尾流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体首部边界层转捩与致声机理”专栏简介
10
作者 刘建华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人类对边界层转捩的认识可追溯到19世纪末。1883年,奥斯鲍恩·雷诺(Osborne Reynolds)通过圆管流动显示实验证实流体中存在层流和湍流两种流态,提出了著名的流体力学无量纲数−雷诺数。20世纪初,路德维希·普朗特(Ludwig Prandtl... 人类对边界层转捩的认识可追溯到19世纪末。1883年,奥斯鲍恩·雷诺(Osborne Reynolds)通过圆管流动显示实验证实流体中存在层流和湍流两种流态,提出了著名的流体力学无量纲数−雷诺数。20世纪初,路德维希·普朗特(Ludwig Prandtl)提出边界层概念后,人们发现边界层流动同样存在层流和湍流两种流态,且与雷诺数密切相关:当雷诺数较低时,边界层流动为层流,当雷诺数增大并超过某一特定值(即临界雷诺数)时,边界层流动为湍流,而层流向湍流的转变,人们称之为“转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流动 临界雷诺数 圆管流动 水下航行体 无量纲数 路德维希 普朗特 特定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体通气超空泡非对称性研究 被引量:56
11
作者 袁绪龙 张宇文 +3 位作者 王育才 邓飞 陈伟政 党建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超空化水下高速航行体为了满足运动平衡性和稳定性要求,需要采用非对称超空泡流动模式。为了探索满足要求的非对称超空泡流型,在水洞中开展了水下航行体通气超空泡非对称性实验研究。采用通气的方法在较低水速(V=7~12m/s)下生成人工超... 超空化水下高速航行体为了满足运动平衡性和稳定性要求,需要采用非对称超空泡流动模式。为了探索满足要求的非对称超空泡流型,在水洞中开展了水下航行体通气超空泡非对称性实验研究。采用通气的方法在较低水速(V=7~12m/s)下生成人工超空泡,通过分析和测量不同弗劳德数、模型攻角、空化器攻角与舵角等实验条件下的超空泡图像,获得了航行体超空泡非对称性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和定性关系。研究表明,当组合参数F_r^2(1+σ)>50时,重力引起的超空泡变形量小于5‰;由模型攻角、空化器攻角和舵角产生的非对称超空泡流型可以满足超空化水下航行体的平衡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通气空化 非对称性 弗劳德数 水洞实验 超空化减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体水动力参数智能辨识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玮琪 颜开 +2 位作者 史淦君 王士同 刘志勇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6,共7页
通过水下航行体的状态方程和试验观测方程,利用智能辨识技术对水下航行体的模拟运动数据进行了仿真辨识,求得了10个水动力参数。结果表明,智能算法简单有效,对目标函数没有可微性和连续性要求,避免了复杂的梯度矩阵计算,适合在复杂的非... 通过水下航行体的状态方程和试验观测方程,利用智能辨识技术对水下航行体的模拟运动数据进行了仿真辨识,求得了10个水动力参数。结果表明,智能算法简单有效,对目标函数没有可微性和连续性要求,避免了复杂的梯度矩阵计算,适合在复杂的非线性水动力系统辨识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辨识 粒子群算法 水下航行体 水动力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体波浪力理论预报 被引量:9
13
作者 匡晓峰 汪玉 +3 位作者 缪泉明 冯学知 蒋强强 向旭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5,共8页
本文对水下航行体近水面航行状态进行波浪力的计算,计算采用STF理论和Frank源分布紧密拟合方法预报波浪力响应以及用Newman细长体方法和3D修正方法计算水下航行体的二阶平均波浪力与力矩。该方法和计算程序已经过多次模型试验结果比较... 本文对水下航行体近水面航行状态进行波浪力的计算,计算采用STF理论和Frank源分布紧密拟合方法预报波浪力响应以及用Newman细长体方法和3D修正方法计算水下航行体的二阶平均波浪力与力矩。该方法和计算程序已经过多次模型试验结果比较和验证。采用该方法就某水下航行体计算了二种水深、七种相对浪向下近水面波浪力响应,并给出了波浪力参数随水深变化与浪向变化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近水面 波浪力 计算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体泵喷推进器总体选型与设计 被引量:9
14
作者 靳栓宝 祝昊 +1 位作者 王东 魏应三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1-856,共6页
为了解决水下航行体新型高性能泵喷推进器工程应用的技术瓶颈,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试验相结合方式,探索了泵喷总体选型的理论依据和三维外形的设计方法。根据"航行体-泵喷-主机"三者能量相互平衡的原理,推导了泵喷总体参... 为了解决水下航行体新型高性能泵喷推进器工程应用的技术瓶颈,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试验相结合方式,探索了泵喷总体选型的理论依据和三维外形的设计方法。根据"航行体-泵喷-主机"三者能量相互平衡的原理,推导了泵喷总体参数选取步骤。采用叶片三元设计理论与CFD相互迭代方法,完成泵喷叶型设计。本文以MK48鱼雷为例,演示了泵喷选型和设计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该泵喷效率超过90%,相同功率条件下推进航速与国外公开数据一致,验证了该选型和设计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泵喷 推进器 选型 三元设计 计算流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体自由表面波浪尾迹红外特征及探测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士成 杨桢 +1 位作者 杨立 缪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615-2620,共6页
水下航行体在航行过程中,会在海面形成特性波纹尾迹,可利用这种尾迹实现红外探潜。根据势流理论和"面元"法,模拟了水下航行体在海面上产生的波浪尾迹,采用射线跟踪算法建立了表面尾迹的红外成像模型,综合考虑海面环境因素的影... 水下航行体在航行过程中,会在海面形成特性波纹尾迹,可利用这种尾迹实现红外探潜。根据势流理论和"面元"法,模拟了水下航行体在海面上产生的波浪尾迹,采用射线跟踪算法建立了表面尾迹的红外成像模型,综合考虑海面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了多种航速和潜深下自由表面尾迹不同探测方位角的红外成像特征。结果表明:低航速下尾迹红外特征主要表现为波形较小的横波特征,高航速下尾迹表现为较为明显的纵波特征;在航行过程中,可通过控制航速和潜深来有效规避海面特性波纹的产生;探测方位位于航行体航向方向更易发现尾迹波形特征;利用自由表面尾迹波形红外特征进行探潜,主要适用于潜艇高航速航行或通气管航行状态及其他潜深不大的情况。研究结果对红外探潜及潜艇隐蔽性航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 红外特征 水下航行体 波浪尾迹 射线跟踪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体通气超空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海斌 王聪 +2 位作者 魏英杰 张嘉钟 贾力平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4-520,共7页
为了研究超空泡的减阻效果,保证在较低流速下生成超空泡,在水洞中开展了水下航行体通气超空泡的实验研究。采用通气的方法在较低水速下(V=7-15m/s)生成人工通气超空泡,通过改变通气率和弗洛德数,获得了不同条件下通气空泡的长度,给出了... 为了研究超空泡的减阻效果,保证在较低流速下生成超空泡,在水洞中开展了水下航行体通气超空泡的实验研究。采用通气的方法在较低水速下(V=7-15m/s)生成人工通气超空泡,通过改变通气率和弗洛德数,获得了不同条件下通气空泡的长度,给出了通气空泡长度与通气率及弗洛德数的经验公式。研究表明,来流速度不变时,空泡长度随通气率的增加而增加,空泡长度一定时,通气率随弗洛德数的增加而减少;重力场造成了空泡形态的严重不对称,通过比较相同空化数下自然空泡与通气空泡的长度,定量地给出了弗洛德数对通气空泡长度的影响。当Fr=43.74时,重力场对通气空泡长度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弗洛德数 通气超空泡 水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分层海洋中水下航行体引起水面特征参数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猛猛 陈伯义 +2 位作者 张修峰 杜永成 杨立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2-246,共5页
温度分层海洋中水下航行体引起水面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是发展红外反潜技术的关键课题。基于有限体积法的FLUENT软件,在具有垂直温度分层的海水中,对排放热水的水下航行体热尾流的浮升过程及其与自由表面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 温度分层海洋中水下航行体引起水面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是发展红外反潜技术的关键课题。基于有限体积法的FLUENT软件,在具有垂直温度分层的海水中,对排放热水的水下航行体热尾流的浮升过程及其与自由表面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水下航行体引起的自由表面的温度、密度、速度等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对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验证,可为水下航行体的探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分层 水下航行体 热尾流 水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波作用下水下航行体水动力载荷及运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苗苗 张楠 朱爱军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1-540,共10页
中国南海区域海洋内波出现频率较多。海洋内波携带着巨大能量,对于水下航行体的安全航行具有非常大的威胁。为了研究内波对水下航行体的水动力性能影响,该文基于RANS方法和KdV理论建立了分层流中的内孤立波与水下航行体相互作用的数值... 中国南海区域海洋内波出现频率较多。海洋内波携带着巨大能量,对于水下航行体的安全航行具有非常大的威胁。为了研究内波对水下航行体的水动力性能影响,该文基于RANS方法和KdV理论建立了分层流中的内孤立波与水下航行体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在对约束模型数值模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DFBI方法结合重叠网格技术,开展了内孤立波作用下水下航行体自由运动的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内孤立波与航行体相遇,会使得其周围流场变得异常复杂,从而引起突变的流体动力和运动,对此时的航行安全性应给予极大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内孤立波 运动特性 水动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体热尾流浮升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昊春 吉宇 +3 位作者 马锐 李垚 严利明 秦江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28,共5页
水下航行体排放的热尾流的浮升规律及其水面温度分布特征是红外探测的基础。本文从热尾流形成过程出发,建立水下射流的二维计算模型。基于Fluent软件的湍流数学模型,对温度分层和均匀环境介质中的热尾流的浮升特性及水面温度分布进行数... 水下航行体排放的热尾流的浮升规律及其水面温度分布特征是红外探测的基础。本文从热尾流形成过程出发,建立水下射流的二维计算模型。基于Fluent软件的湍流数学模型,对温度分层和均匀环境介质中的热尾流的浮升特性及水面温度分布进行数值计算,并以VOF方法追踪了温度分层环境中的尾流界面,得到热尾流的轨迹与温度的衰减规律,对比分析温度分层环境与均匀介质环境中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热尾流 浮升规律 温度分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体表面湍流脉动压力波数−频率谱测试应用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吕世金 高岩 +1 位作者 刘进 沈琪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55-60,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模型表面流动激励力的相关性测试结果在流激振动声辐射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湍流脉动的压力波数−频率谱计算流激平板声辐射模型,建立水下航行体湍流脉动压力波数−频率谱测试应用方法,并将测量结果与经典模型计算结果进行... [目的]分析不同模型表面流动激励力的相关性测试结果在流激振动声辐射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湍流脉动的压力波数−频率谱计算流激平板声辐射模型,建立水下航行体湍流脉动压力波数−频率谱测试应用方法,并将测量结果与经典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平板模型的湍流脉动压力波数−频率谱测量结果与经典模型计算结果比较一致,偏差小于3 dB;在环频以上频段,回转体模型可近似为平板,其表面湍流脉动压力波数−频率谱测试结果与平板模型的差别很小,偏差小于3 dB;在环频以下频段,采用平板模型的激励力测试结果计算回转体的流激振动声辐射会带来较大的偏差。[结论]试验与分析结果可为水下航行体流动激励力测试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湍流脉动压力 波数−频率谱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