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下气幕的相干和非相干声透射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福新 孙进才 黄景泉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22-526,共5页
基于Foldy的理论,对水下气幕的相干和非相干声透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气泡体积分数或气幕厚度的增加,非相干声透射在气幕的声透射中所起的作用相对增大;当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非相干声透射将在气幕的声透射中占主导... 基于Foldy的理论,对水下气幕的相干和非相干声透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气泡体积分数或气幕厚度的增加,非相干声透射在气幕的声透射中所起的作用相对增大;当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非相干声透射将在气幕的声透射中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气幕 非相干声透射 相干声透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填参数对水下新型气幕式发射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胡雨博 陈双 +1 位作者 郑监 胡宏伟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8-746,I0004,共10页
为降低水下全淹没发射过程中射弹的附加质量,提高射弹初速,基于水下气幕式发射原理,提出了一种气幕的新型形成方式,即通过在发射管内壁开设沟槽,引导射弹后的火药燃气在发射管内汇聚形成气幕;建立了气幕式发射流体动力学模型,对该气幕... 为降低水下全淹没发射过程中射弹的附加质量,提高射弹初速,基于水下气幕式发射原理,提出了一种气幕的新型形成方式,即通过在发射管内壁开设沟槽,引导射弹后的火药燃气在发射管内汇聚形成气幕;建立了气幕式发射流体动力学模型,对该气幕形成方式下的发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装填参数对发射内弹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淹没式发射相比,气幕式发射可将最大膛压降低89.4%,射弹初速提高53.3%;推进用包覆火药的包覆层燃速指数从0.75增大到0.78时,气幕排水时间缩短,弹丸启动时管内燃气体积分数大幅降低,弹丸初速降低,但内弹道全过程大幅缩短,发射频率提高;包覆层厚度的微小变化对内弹道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水下推进 水下气幕 多相流 内弹道特性 式发射 装填参数 射弹初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体垂直发射过程气幕形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海军 王聪 +3 位作者 彭兴芝 邹振祝 王本利 隗喜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2,共6页
采用VOF多相流混合模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水下航行体气幕垂直发射过程中气幕形态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了气幕的形态、长度和夹断点距离随马赫数的变化规律,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说明了本数值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采用VOF多相流混合模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水下航行体气幕垂直发射过程中气幕形态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了气幕的形态、长度和夹断点距离随马赫数的变化规律,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说明了本数值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气幕垂直发射过程中的气幕的长度和夹断点距离在Ma<1.1时随马赫增大逐渐增加,而Ma≥1.1时,介于21~22之间的气幕夹断点距离随马赫数的增加而基本不再变化.获得的气幕形态轮廓随马赫数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体 垂直发射 多相流 水下气幕 夹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火炮气幕式发射过程中燃气射流与液体工质相互作用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良梁 余永刚 +1 位作者 刘东尧 莽珊珊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73-1378,共6页
为了研究水下火炮气幕式发射过程中燃气射流与液体工质相互作用的特性,设计了可视化模拟实验装置,采用高速录像系统记录了圆柱形充液室中弹丸运动及气体与液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特性,得到了弹丸速度与气幕轴向扩展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为了研究水下火炮气幕式发射过程中燃气射流与液体工质相互作用的特性,设计了可视化模拟实验装置,采用高速录像系统记录了圆柱形充液室中弹丸运动及气体与液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特性,得到了弹丸速度与气幕轴向扩展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对比不同喷射参数条件下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弹丸运动速度随着喷射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气幕减阻性能随着斜面喷孔尺寸增大得到提升,弹丸运动速度随之增大。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弹丸运动条件下多股燃气射流在液体介质中扩展的三维非稳态数学模型。针对实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中多股燃气射流扩展过程与实验结果一致;对比二者气幕顶部轴向扩展位移值,可以发现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弹丸运动条件下气幕生成的数值模型的建立,为水下火炮发射过程中身管内气幕生成及减阻机理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水下火炮 水下气幕 多股燃射流 体与液体相互作用 实验研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液圆管周向多股壁面燃气射流排水特性
5
作者 胡雨博 余永刚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17-2423,共7页
为探索水下火炮低阻高速发射新方式及工作原理,提出一种在身管内壁开设若干道凹槽、引导部分弹后火药燃气实时排水的方式,以达到在类似于空气中发射的效果,实现水下火炮低阻高速发射的目的。建立充液圆管多股燃气排水的三维非稳态两相... 为探索水下火炮低阻高速发射新方式及工作原理,提出一种在身管内壁开设若干道凹槽、引导部分弹后火药燃气实时排水的方式,以达到在类似于空气中发射的效果,实现水下火炮低阻高速发射的目的。建立充液圆管多股燃气排水的三维非稳态两相流模型,并针对30 mm充液圆管气体与液体相互作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多股燃气射流在扩展过程中沿周向率先汇聚,随后协同排出壁面附近的液体工质,最后完成径向汇聚,形成柱状气幕。多股燃气射流在圆管内的轴向扩展速度先短暂地迅速衰减,随后由波动上升逐渐转变为非线性上升。喷孔近场区域内,各截面燃气面积分数在波动中逐渐上升;喷孔远场区域内,燃气射流扩展到某一截面时,该截面燃气面积分数迅速上升,但在随后的扩展过程中,燃气面积分数缓慢上升且存在波动。充液圆管内燃气体积分数呈非线性增长,排水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火炮 水下气幕 壁面燃射流 体与液体相互作用 排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