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下模拟靶道环境压力监控
1
作者 王福华 王昌明 +1 位作者 孔德仁 李朝晖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2-445,共4页
阐述建立水下枪械模拟实验靶道的用途、结构原理及加压模拟水深的工作机理 ,介绍了压力监测控制系统。通过实弹射击证明 ,在同一装填条件下 ,水深时测得的水下枪械膛压值较水浅时的大 ,与内弹道分析模型计算机仿真结果相符。
关键词 水下模拟靶道 水下爆炸试验水池 模拟试验 压力控制器 压力监测控制系统 水下枪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拖曳长线阵的水下目标模拟系统 被引量:1
2
作者 樊书宏 王英民 +1 位作者 岳玲 康文钰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83-1087,共5页
水下目标模拟系统对于水下航行体试验与训练、舰艇水声对抗与安全防御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水下目标声学多亮点回波理论,给出了多亮点目标宽带回波信号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目标回波各重要特征和目标回波信号模型的有效性... 水下目标模拟系统对于水下航行体试验与训练、舰艇水声对抗与安全防御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水下目标声学多亮点回波理论,给出了多亮点目标宽带回波信号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目标回波各重要特征和目标回波信号模型的有效性。基于拖曳长线阵和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构建了水下目标模拟系统,根据目标回波信号模型综合模拟了水下分布式多亮点运动目标声散射特性,准确模拟了目标不同部位声学亮点的空间方位分布特征。分别对点源目标、真实大尺度目标、拖曳长线阵目标模拟系统进行了声纳目标识别试验,结果表明,拖曳长线阵目标模拟系统的目标特性明显不同于点源目标,而与实际大尺度目标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曳长线阵 水下目标模拟 水下目标回波 水下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水下多亮点目标模拟器的设计 被引量:6
3
作者 宋绪栋 刘鹏仲 《声学技术》 CSCD 2012年第2期188-192,共5页
以物理声学法为基础,推导了典型的多亮点水下目标回波的参数计算公式,利用MATLAB仿真验证了不同的入射角对该多亮点模型的影响,给出了水下目标回波的仿真结果。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线列阵的多亮点目标模拟系统的总体技术方案,提出了... 以物理声学法为基础,推导了典型的多亮点水下目标回波的参数计算公式,利用MATLAB仿真验证了不同的入射角对该多亮点模型的影响,给出了水下目标回波的仿真结果。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线列阵的多亮点目标模拟系统的总体技术方案,提出了解决系统实时性等问题的具体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亮点模型 水下目标回波 水下目标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燃气发生器动力模拟水下发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世平 李江 +2 位作者 何国强 刘佩进 蔡体敏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通过模拟水下试验,对导弹发射管充水工况下的固体燃气发生器动力发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发射管充水工况下燃气动力发射方式可行。与干式发射相比,该发射动力装置需要的装药量大,但发射管内的温度较低,热防护问题容易解决。在... 通过模拟水下试验,对导弹发射管充水工况下的固体燃气发生器动力发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发射管充水工况下燃气动力发射方式可行。与干式发射相比,该发射动力装置需要的装药量大,但发射管内的温度较低,热防护问题容易解决。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发射深度、弹后空间、挡流板和装药量对发射内弹道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弹后空间越小,导弹出管速度越大;加装挡流板,可使导弹出管速度明显提高。通过试验对发射方案进行了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燃气发生器 模拟水下发射 燃气动力装置 内弹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海域水下声波模拟
5
作者 郑建华 《国外舰船工程》 2001年第12期25-28,共4页
介绍一种具有水下信号发生器功能的软件,称为ANGUS(水下声音的人工噪声发生器),该软件能用作模拟浅水中水侦听阵列所接收到的实际水下信号的工具,系统可以模拟包括多个不同的声源和接收器位置的各种情况。
关键词 水下声波模拟 模拟软件 浅海域 ANGUS 水声学 声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水下注气系统的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金成柱 缪尧 潘华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7-720,共4页
为了有效扩大水下高压水射流清洗喷嘴的有效靶距,提出了一种结合水下注气系统的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设计了一套结合水下注气系统的高压水射流水下模拟实验装置,该装置通过水面高度控制和压力控制有效抑制了大流量水射流实验工况下的内... 为了有效扩大水下高压水射流清洗喷嘴的有效靶距,提出了一种结合水下注气系统的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设计了一套结合水下注气系统的高压水射流水下模拟实验装置,该装置通过水面高度控制和压力控制有效抑制了大流量水射流实验工况下的内部压力波动;计算并分析了在水深为10m的水下清洗过程中,喷嘴外环流内的气液比对射流流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增大喷嘴外环流中的气液比,可以有效地增大射流的喷射速度,研究结果为水下清洗实际作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射流 水下清洗 水下模拟实验 气液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海洋环境下地质勘探仪器的沉放与曳引实验 被引量:3
7
作者 邓明 魏文博 +3 位作者 邓靖武 谭捍东 金胜 罗贤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2年第6期17-20,共4页
围绕仪器下沉速度和抗底流推曳等问题,通过模拟实验提出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法,为即将开展的海底地质勘探奠定实验基础.
关键词 海洋地质 探测技术 水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cushion and cover on moisture distribution in clay embankments in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9
8
作者 ZHANG Jun-hui LI Feng +3 位作者 ZENG Ling ZHENG Jian-long ZHANG An-shun ZHANG Yu-q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7期1893-1906,共14页
To achieve durability of the embankment in southern China,a method to control the change of moisture content with the cushion and cover was proposed.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cushion and cover considering different ma... To achieve durability of the embankment in southern China,a method to control the change of moisture content with the cushion and cover was proposed.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cushion and cover considering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thicknesses for a typical embankment was built,and 20 numerical analyses of transient seepage in the embankment were simul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nd cushion effectively blocks the effect of groundwater capillary rise and the minimum thickness of the sand cushion is 75 cm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and cushion and clay cover,as the thickness of the clay cover increases,the duration time of the moisture content from the initial to relative equilibrium state increases,but the 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embankment.Besides,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and cushion and sand cover,the moisture content inside the embankment remains the same,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ptimum moisture content during construction.The combination of 75 cm sand cushion and 30 cm sand cover is a very effective method to block groundwater 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nd achieve the control of the humidity stability of the embankment in south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imulation CUSHION COVER GROUNDWATER atmosphere 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modeling airflow in soil with impact of groundwater
9
作者 张晓悦 王栋 +1 位作者 张晓乐 陈晓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405-1411,共7页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airflow in anhydrous case and the water-air flow in groundwater case, a numerical model of airflow in soil was developed. For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governing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t...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airflow in anhydrous case and the water-air flow in groundwater case, a numerical model of airflow in soil was developed. For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governing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the corresponding discretization and linearization methods were given. Due to the mass transfer between air-phase and water-phase, phase states of the model elements were constantly changing. Thus,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were divided into primary ones and secondary ones, and the primary variables changing with phase states and the secondary variables can be obtained by their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imary variables. Additionally, the special definite condition of this numerical model was illustrated. Two examples were given to simulate the airflow in soil whether there was groundwater or not,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umerical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with that of exo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water-air flow capillary pressur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compressed a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