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下森林在华亭市汭河安口段城市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1
作者 单鹏宇 何苗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4期219-222,共4页
在面对河道水质富营养化污染时,水下森林可以有效降低水中的氮磷含量,提升河水水质。目前国内已有众多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基于相关研究,采用一种植物搭配形成水下森林对华亭市汭河安口段的河道进行修复,去除河水中超出的氨氮... 在面对河道水质富营养化污染时,水下森林可以有效降低水中的氮磷含量,提升河水水质。目前国内已有众多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基于相关研究,采用一种植物搭配形成水下森林对华亭市汭河安口段的河道进行修复,去除河水中超出的氨氮、总磷含量,优化河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森林 城市河道 生态修复 汭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森林在城市河道修复中的价值探索--以苏州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徐云龙 莫建刚 曹盘红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7期115-118,共4页
本文基于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的建设过程中水下森林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处理现状,提出了建设水下森林的基本原则,从恢复生态环境优势和开发水下森林自然景观来实现城市生活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局面,为未来城市... 本文基于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的建设过程中水下森林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处理现状,提出了建设水下森林的基本原则,从恢复生态环境优势和开发水下森林自然景观来实现城市生活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局面,为未来城市河道治理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 水下森林 城市河道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豫园水域景观优化提升关键技术分析
3
作者 陈丹萍 《花卉》 2025年第6期13-15,共3页
以上海豫园水域景观优化提升项目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古典园林面临水体生态失衡的成因与治理思路,详细阐述了“水下森林生态净化系统”的构建原理与技术实施措施。通过水生植物科学配置、微生物群落调控、生态平衡动态检测等措施,成... 以上海豫园水域景观优化提升项目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古典园林面临水体生态失衡的成因与治理思路,详细阐述了“水下森林生态净化系统”的构建原理与技术实施措施。通过水生植物科学配置、微生物群落调控、生态平衡动态检测等措施,成功解决了水体自净能力不足与人工维护成本过高的问题,确保了水质长期稳定与景观生态功能的可持续,为城市古典园林的生态修复与低维护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经验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生态失衡 水下森林生态净化系统 模块化种植 生态修复 水动力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嘉善东部区域盛家湾河道缓冲带及水生态修复实践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瑞霞 孙菲 +6 位作者 肖满 王洋 卜繁婷 薛李铭 袁鹏 高红杰 颜步云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95-2104,共10页
河流生态修复是改善水质和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措施,是贯彻落实“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要求的重要举措。以嘉善姚庄镇俞汇塘支流盛家湾河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河流缓冲带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实践。针对该区域生态空间... 河流生态修复是改善水质和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措施,是贯彻落实“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要求的重要举措。以嘉善姚庄镇俞汇塘支流盛家湾河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河流缓冲带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实践。针对该区域生态空间严重被挤占、部分河段生境受损严重、生物多样性降低、河道水质不稳定等环境问题,提出了以保护—修复—发展为创新思路的盛家湾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总体方案;以全面提升河道的水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健康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为修复目标,实施了面源污染阻控、生态空间恢复以及水生态修复等工程,其中包括面积为17700 m^(2)的人工湿地及2200 m长的生态植草沟建设,约30 m宽和1480 m长的陆域植被缓冲带构建,1210 m长的河岸线生态化改造,以及面积为20400 m^(2)的水下森林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盛家湾河道的生态修复,全面改善了盛家湾区域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水清岸绿”,恢复了水体的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家湾河道 水生态修复方案 人工湿地 河流缓冲带 水下森林 修复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式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源水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煜权 左倬 郭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4918-14921,共4页
[方法]探讨立体式人工湿地在微污染源水体处理中的应用。[方法]提出了一种立体式人工湿地模式,重点分析了运用该模式的嘉兴石臼漾水厂引水河道新塍塘的水质生态净化中试工程,并从水质水量、季节气候、物种配置以及管理维护4个方面,探讨... [方法]探讨立体式人工湿地在微污染源水体处理中的应用。[方法]提出了一种立体式人工湿地模式,重点分析了运用该模式的嘉兴石臼漾水厂引水河道新塍塘的水质生态净化中试工程,并从水质水量、季节气候、物种配置以及管理维护4个方面,探讨了该项技术净化水质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夏秋两季,3种不同水力负荷的工况下,中试工程能够改善水体透明度及溶氧环境,有效降低了微污染源水中的SS、CODCr、NH3-N、TN、TP等水质指标,出水基本能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结论]该立体式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源水的净化处理是可行的,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净化 微污染水 水源地 水下森林 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