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用于水下感应式电能传输系统的抗偏移错位补偿弧形线圈设计方法
1
作者 白龙雷 刘一鸣 +2 位作者 罗博 游江 历程龙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369-4381,4394,共14页
海底洋流易造成水下自动潜航器(AUV)的无线充电系统耦合机构出现多方向偏移,导致供电效率和功率均下降,甚至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为此,该文围绕适用于AUV的弧形耦合线圈展开抗偏移性能研究与设计。首先提出弧形线圈的互感解析模型。然后... 海底洋流易造成水下自动潜航器(AUV)的无线充电系统耦合机构出现多方向偏移,导致供电效率和功率均下降,甚至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为此,该文围绕适用于AUV的弧形耦合线圈展开抗偏移性能研究与设计。首先提出弧形线圈的互感解析模型。然后通过对弧形线圈的空间磁场分布展开分析,得到对应分布情况,并结合结构参数变化对空间磁场分布的影响,提出单线圈情况下的抗偏移优化策略,考虑到单线圈结构的抗偏移性能有限,基于磁场叠加定理和弧形线圈的空间磁场分布,提出一种新型错位补偿式弧形线圈结构,建立了互感M、匝数Np1(2)与错位距离l的关系模型,实现了线圈关键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互感解析模型的正确性,并验证了错位补偿式弧形线圈具有良好的抗偏移性能:当线圈水平偏移80 mm时,该线圈结构互感保持能力提升19.23%,且抗旋转偏移范围能够达到[-15°,15°];在线圈水平偏移30 mm时,错位补偿弧形线圈的感应式电能传输(IPT)系统输出电压波动率为0.78%,而单极性弧形线圈电压波动率为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感应式电能传输(ipt)系统 弧形线圈 互感计算 抗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抗旋转偏移和中心磁场抑制的三相IPT系统设计与分析
2
作者 宋毅 罗颖 +3 位作者 麦瑞坤 朱宸彦 肖静 陈绍南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9-227,共9页
与传统接触式充电方式相比,采用感应式电能传输IPT(inductive power transfer)系统给自主水下航行器AUVs(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充电更加方便和安全。为了解决AUV船体中心磁场强和由波浪引起的旋转偏移导致传输功率剧烈波动... 与传统接触式充电方式相比,采用感应式电能传输IPT(inductive power transfer)系统给自主水下航行器AUVs(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充电更加方便和安全。为了解决AUV船体中心磁场强和由波浪引起的旋转偏移导致传输功率剧烈波动的问题,提出1种具有新型耦合结构的三相IPT系统。耦合器由3个发射线圈和4个反向交替串联的接收线圈组成,该结构有利于抑制中心磁场并提高抗旋转偏移性能。Maxwell仿真结果表明,在船体旋转时,等效互感Meq波动小于2%,同时AUV中心磁场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此外,为简化系统分析,采用1种无源元件解耦的方法对3个发射线圈进行解耦。搭建了1台基于LCC-S补偿拓扑的实验样机来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当AUV旋转时,传输功率为536~595 W,最大波动率为9.91%,系统直-直最高效率为86.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式电能传输 自主水下航行器 抗旋转偏移 三相 抑制中心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观测网非接触式水下接驳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涛 李德骏 +2 位作者 林鸣威 张梦辉 杨灿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4-792,共9页
为充分利用海底观测网与自主水下航行器各自优势,构建海洋立体观测网络,设计并实现了海底观测网非接触式水下接驳系统.考虑水下接驳需求和海水环境特殊性,设计接驳系统机械结构,包括导引结构、耐压腔体.利用高频电磁波通信技术,并结合... 为充分利用海底观测网与自主水下航行器各自优势,构建海洋立体观测网络,设计并实现了海底观测网非接触式水下接驳系统.考虑水下接驳需求和海水环境特殊性,设计接驳系统机械结构,包括导引结构、耐压腔体.利用高频电磁波通信技术,并结合水下实际环境,实现水下高速非接触信号传输.基于电磁耦合方式,并考虑电路拓扑和耦合线圈的设计,利用胶封线圈实现水下大功率、高效率的非接触电能传输.基于WinCC组态软件设计系统上位机,并结合嵌入式PC控制器,建立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在实验室环境下对耐压腔体的深水工作能力进行了压力试验验证,湖上试验对系统进行了非接触信号传输、非接触电能传输和中央控制系统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各功能模块间的兼容性和系统整体方案的可靠性,并为后续海试提供了试验方案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观测网 水下接驳系统 自主水下航行器 非接触信号传输 非接触电能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