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圈套器冷切除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阑尾口结肠腺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1
作者 刘斌 祁琴琴 +4 位作者 陈杏林 魏可 蔡媛媛 王哲民 陈柳勇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63-69,共7页
目的探讨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阑尾口结肠腺瘤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56例阑尾口结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SP组(经CSP治疗,41例)和EMR组(经EMR治疗,15例)。分析... 目的探讨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阑尾口结肠腺瘤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56例阑尾口结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SP组(经CSP治疗,41例)和EMR组(经EMR治疗,15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结局。主要结局为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及术后阑尾炎,次要结局为: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局部复发率。结果CSP组手术时间较EMR组短,治疗费用较EMR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适用病灶直径较EMR组小,病灶性质为管状腺瘤占比明显多于EMR组;两组患者进镜时间、肠道准备评分、住院时间、病灶形态和病灶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穿孔和术后阑尾炎事件,CSP组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1例,但术后可以自愈,无需内镜干预。两组患者完整切除率均为100.0%;CSP组整块切除率为100.0%,明显高于EMR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局部复发率为2.4%(1/41),EMR组未见局部复发(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和EMR治疗阑尾口结肠腺瘤都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与EMR比较,CSP更多地应用于直径较小的管状腺瘤,具有经济和省时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复发的风险。EMR适用范围更广,但价格和手术时间存在劣势,个别病例需分块切除。临床需根据情况,选择具体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套器冷切除(CSP) 内镜黏膜切除(EMR) 阑尾口 结肠腺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在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张惠婷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4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在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龙门县中医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6例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53例,... 目的:探讨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在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龙门县中医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6例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53例,应用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中的状态焦虑评分、特质焦虑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全面性、及时性、连续性、适宜性四个维度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P<0.05)。结论:在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中应用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积极作用,且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 多维度协同护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石磊 赵元顺 +4 位作者 张浩 钱晶瑶 杨潇 李文 张姝翌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7例直径<1 cm的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 目的探讨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7例直径<1 cm的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组(n=46)、EMR-P组(n=40)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n=91),比较3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内镜下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EMR-P组完整切除率为95.0%,ESD组完整切除率为97.8%,高于EMR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P组手术时间为(9.86±2.23)min,长于EMR组的(4.12±0.88)min,EMR-P组和EMR组手术时间短于ESD组的(19.55±3.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住院时间为(2.45±0.29)d,EMR-P组住院时间为(2.43±0.23)d,EMR-P组和EMR组住院时间短于ESD组的(3.30±0.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P用于治疗直径<1 cm的RNEN,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且组织学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 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EMR-P) 内镜黏膜切除(EMR)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与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钟超 杨晓娟 +4 位作者 胡佳 艾宜婧 李晓峰 严小雨 何凌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7期58-65,共8页
目的比较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与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两种治疗方法在切除大肠息肉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近5年(2016年1月-2021年1月)发表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 目的比较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与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两种治疗方法在切除大肠息肉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近5年(2016年1月-2021年1月)发表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万方等数据库有关UEMR及CEMR治疗大肠息肉的对比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3.5软件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复发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术中出血、迟发性出血和穿孔等多个方面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涉及1954名患者,2351个息肉病变。其中,UEMR组1151个,CEMR组1200个。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与CEMR相比,UEMR在整块切除率(RR=1.10,P=0.000)、治愈性切除率(RR=1.36,P=0.000)及切除时间(MD=-8.06,P=0.030)上更具优势,并有更低的术后复发率(RR=0.45,P=0.000)、不良事件发生率(RR=0.69,P=0.020)和术中出血率(RR=0.58,P=0.003),但迟发性出血和穿孔方面,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EMR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可以替代CEMR的技术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 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黏膜切口方式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物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5
作者 陈杏林 魏可 +4 位作者 蔡媛媛 祁琴琴 王哲民 陈柳勇 刘斌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3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黏膜切口方式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下肿物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4年3月该院30例因胃黏膜下肿物行ESD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黏膜切口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环形组(n=15)和纵行组(n=15)... 目的探讨不同黏膜切口方式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下肿物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4年3月该院30例因胃黏膜下肿物行ESD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黏膜切口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环形组(n=15)和纵行组(n=15)。比较两组患者病理资料、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病灶直径、病灶部位和病变性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环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行组术中并发症总发生率与环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行组完全切除率低于环形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胃黏膜下肿物安全有效,纵行切口较环形切口可缩短手术时间,两种方法均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完全切除率高等特点,值得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 黏膜下肿物 切口 并发症 完全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可解释性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研究
6
作者 赵灵悦 罗怡君 +4 位作者 程雪莲 程春生 陈汉林 于慧文 王星光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13-16,20,共5页
目的 旨在构建一种关于日间手术患者经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方法 采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日间手术管理中心住院接受内镜下切除结直肠息肉治疗且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1... 目的 旨在构建一种关于日间手术患者经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方法 采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日间手术管理中心住院接受内镜下切除结直肠息肉治疗且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资料,利用人工特征筛选与特征重要性筛选方法,总计获得最终特征36个。基于10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10种预测模型中,随机森林综合性能最佳,准确率为0.92,AUC为0.97,召回率为0.89,精确率为0.82,F1分数为0.85。通过SHAP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对医疗建议的依从性”和“广基息肉”是两个标志性关键风险预测因素。结论 本研究得出的预测模型经证实随机森林算法综合性能最佳,直观有效、可视化地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辅助医务人员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估日间手术患者病情,从而提前预警术后出血高危人群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出血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构建 内镜下黏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效果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仟慧 徐长龙 +1 位作者 李发全 董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8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分析其复发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2月收治的结肠息肉1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EMR组(采用EMR,69例)和电切术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51例)2组。比较2组手术相...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分析其复发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2月收治的结肠息肉1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EMR组(采用EMR,69例)和电切术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51例)2组。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EMR术后结肠息肉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EMR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电切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电切术组(P<0.01)。术后2个月,EMR组总有效率(67/69,97.10%)高于电切术组(44/51,86.27%)(P<0.05);EMR组并发症发生率(2/69,2.90%)低于电切术组(7/51,13.73%)(P<0.05)。术后6个月,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和息肉直径为影响EMR术后结肠息肉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EMR治疗结肠息肉效果良好,利于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体质量指数和息肉直径为影响EMR术后结肠息肉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 内镜下高频电切 结肠息肉 相关指标 治疗结果 复发 并发症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圈套器行内镜下切除术在胃黏膜下肿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卢曼曼 李贞娟 +7 位作者 徐闪闪 张慧敏 王雪雁 李佳鑫 全润钊 张昊 丁辉 李修岭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1期39-46,共8页
目的探讨采用圈套器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物(SMT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3年8月该院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66例胃SM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手术器械不同,分为:圈套器组(采用圈套器行内镜下切除,n=33)... 目的探讨采用圈套器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物(SMT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3年8月该院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66例胃SM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手术器械不同,分为:圈套器组(采用圈套器行内镜下切除,n=33)和传统切除组(采用传统一次性黏膜切开刀行内镜下切除,n=33)。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整体切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费用、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圈套器组病变直径为8.00(6.00,14.00)mm,传统切除组病变直径为8.00(7.50,10.00)mm,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圈套器组手术时间为26.00(19.00,30.50)min,明显短于传统切除组的33.00(22.50,49.5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整体切除率均为100.0%;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穿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腹痛和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圈套器组手术费用为(8642.18±1078.56)元,明显少于传统切除组的(13266.45±2160.8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操作器械相比,采用圈套器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胃SMTs,操作时间更短、手术费用更低,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肿物(SMTs) 内镜全层切除(EFR)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 圈套器 一次性黏膜切开刀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扎器辅助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治疗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对比观察
9
作者 陆友祝 凌亭生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56-58,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套扎器辅助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EMR-L)、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ESD)用于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接受内镜下治疗的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MR-L组33例及ESD组65例... 目的对比观察套扎器辅助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EMR-L)、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ESD)用于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接受内镜下治疗的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MR-L组33例及ESD组65例,分别接受EMR-L、ESD手术治疗。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组织切除情况、手术时间、金属夹使用数量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MR-L组33例患者中,29例病灶组织完整切除、4例切除病灶存在肿瘤残留,手术时间(16.3±4.74)min,使用金属夹(4.60±1.27)个;ESD组65例患者中,46例病灶组织完整切除、19例切除病灶存在肿瘤残留,手术时间(26.50±10.79)min,使用金属夹(6.00±1.80)个;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EMR-L、ESD均是治疗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的有效方法,但EMR-L具有病灶组织完整切除率高、手术时间短、金属夹使用数量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内镜下黏膜切除 套扎器辅助内镜下黏膜切除 内镜下黏膜剥离 黏膜下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周黏膜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疗效的Meta分析
10
作者 王绪 高越 +1 位作者 田雨顺 胡志朝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14-24,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环周黏膜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CI)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 目的系统评价环周黏膜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CI)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等多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2年11月22日。收集关于EMR-CI和ESD治疗RNEN疗效的中英文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并对纳入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临床对照研究。EMR-CI组199例,ESD组443例。有效性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EMR-CI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与E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6,95%CI:0.30~1.02,P=0.060);EMR-CI组内镜下完整切除率与E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33,95%CI:0.09~1.17,P=0.090);EMR-CI组病变直径较ESD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86,95%CI:-1.33~-0.40,P=0.000);EMR-CI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2.48,95%CI:-16.42~-8.54,P=0.000);EMR-CI组水平切缘阳性率与E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74,95%CI:0.64~4.75,P=0.280);EMR-CI组垂直切缘阳性率高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41,95%CI:1.09~5.32,P=0.030)。因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发生率极低,无法进行Meta分析。安全性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总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和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CI治疗RNEN,可以在明显节约手术时间和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前提下,达到与ESD相似的内镜下完整切除率、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和水平切缘阳性率,但需注意该术式与ESD在垂直切缘阳性率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周黏膜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EMR-CI)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结扎装置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10 mm)疗效的Meta分析
11
作者 王绪 付永纯 张锦纯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2期43-54,共12页
目的系统评价带结扎装置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L)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10 m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Sino Med、中国知网、维... 目的系统评价带结扎装置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L)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10 m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Sino Med、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13日,收集观察EMR-L与ESD治疗r NEN疗效的文献,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并绘制漏斗图,采用STATA 18.0软件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最终有14篇文献纳入研究,共报道患者1234例。其中,EMR-L组488例,ESD组518例,其他术式22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组织学完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95%CI:0.54~2.86,P=0.610);两组患者病变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27,95%CI:-0.77~0.23,P=0.290);EMR-L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ESD组(WMD=-12.71,95%CI:-17.51~-7.92,P=0.000);两组患者水平和垂直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延迟出血发生率和肠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SD相比,EMR-L治疗直径≤10 mm的r NEN手术时间更短,并未增加手术风险,疗效相当,且操作简便,对手术器械和内镜医师的操作技术要求不高,更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结扎装置的内镜下黏膜切除(EMR-L)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徐建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疗法,观察组采取EMR疗法。比较两...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疗法,观察组采取EMR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手术前,两组社会活动、生理功能、心理状态以及主观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0 d,两组社会活动、生理功能、心理状态以及主观症状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较好,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内镜下高频电切 内镜下黏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临床疗效研究
13
作者 刘婷利 王珂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20年3月-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175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热活检钳电凝电切,86例)和观察组(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89...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20年3月-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175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热活检钳电凝电切,86例)和观察组(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89例)。分析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SF-36健康调查简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SF-36)]。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息肉完全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SF-36评分比较,两组均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 结直肠息肉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小的胃黏膜下肿物的快速切除方法
14
作者 陈晓东 郑少坤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3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快速切除术(ERR)切除小的胃黏膜下肿物(SM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3例行ERR的小的胃SMT患者的手术资料和临床结局。结果133例患者均在同一时期完成内镜治疗。1例患者术中行主... 目的探讨内镜快速切除术(ERR)切除小的胃黏膜下肿物(SM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3例行ERR的小的胃SMT患者的手术资料和临床结局。结果133例患者均在同一时期完成内镜治疗。1例患者术中行主动全层切除,需住院保守治疗和禁食。17例患者出现小穿孔,转日间病房观察。115例患者在门诊完成手术,伤口闭合好。结论ERR切除小的胃SMT快速、安全、有效,且实用。可作为内镜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快速切除(ERR) 小的胃黏膜下肿物(SMT) 固有肌层 门诊手 圈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被引量:29
15
作者 徐国良 罗广裕 +7 位作者 林世永 高晓燕 李茵 单宏波 张蓉 黎建军 贺龙君 王国宝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3年5月~2009年12月门诊工作中发现的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病例及外院转入的此类病例中,选择符合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者70例,...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3年5月~2009年12月门诊工作中发现的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病例及外院转入的此类病例中,选择符合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者70例,在全身麻醉(非气管插管)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所有病例行内镜下切除术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肿物局限于黏膜层,并且无淋巴结转移。术中及术后严密观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结果共完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49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20例。发生术中出血2例,出血量均少于100mL,经保守治疗成功止血;发生术中食管穿孔1例,转外科行手术治疗;未发现术后出血及术后穿孔病例。随访3个月~4年未发现局部复发及食管狭窄病例。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早期癌 癌前病变 内镜下黏膜切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437例分析 被引量:74
16
作者 李倩 李楠杉 +6 位作者 劳月琼 蔺武 魏南 姜国俊 王沧海 刘红 吴静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及镜下特征,评估此术式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指导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行EMR切除息肉的437例(687枚)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及镜下特征,评估此术式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指导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行EMR切除息肉的437例(687枚)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腺瘤癌变以及高危性腺瘤-低危性腺瘤-非腺瘤性息肉分组法,以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以及息肉内镜、病理特征等指标为变量进行统计分析,观察EMR治疗息肉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息肉内镜下检出率为48.28%,进行EMR治疗的息肉占全部息肉的34.90%,其中高危腺瘤占17.08%,从非腺瘤性息肉到高危性腺瘤,随着癌变可能性的增加,息肉发生部位从近端结肠向远端结肠转移,其形态更容易表现为有蒂息肉,且黏膜分叶和黏膜改变发生率逐渐增加。大肠息肉癌变与息肉有蒂、分布在远端结肠、直径大于1.0 cm、腺瘤含绒毛样成分、息肉黏膜分叶、充血、粗糙和糜烂有关。EMR治疗息肉,一次性切除率为99.70%,并发症发生率为1.14%。结论高危性腺瘤和癌变腺瘤在结直肠分布及内镜下表现中存在一定的特征,该院针对大小为0.5~3.0 cm的息肉,采用EMR联合钛夹治疗息肉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可有效阻断腺瘤-大肠散发性癌这一演化进程,是防治结直肠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腺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全层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2
17
作者 杨莉 李胜昔 +2 位作者 徐美东 王燕庆 马超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全层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68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或全层切除术(EFR),手术操作分为标记、抬起、切缘、剥离和(或)切除及创面处理5步,评价操作成功率...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全层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68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或全层切除术(EFR),手术操作分为标记、抬起、切缘、剥离和(或)切除及创面处理5步,评价操作成功率、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40例起源于黏膜下层胃黏膜下肿瘤行ESD术,均完整剥离病变,病灶直径为1.2~3.0 cm,平均手术时间为(25.0±3.5)min(15~60)。病理诊断为间质瘤86例、平滑肌瘤45例、脂肪瘤4例和神经鞘瘤5例。术后无出血及穿孔发生。28例起源于固有肌层及固有肌层与浆膜紧密粘连的胃黏膜下肿瘤,行EFR术成功切除包括浆膜在内的所有病变,平均手术时间为(75.0±10.5)min(45~140),切除肿瘤直径1.8~4.0 cm,病理诊断为间质瘤16例、异位胰腺4例、平滑肌瘤7例和神经鞘瘤1例。术后无胃肠道出血,1例术后2周因夹闭创面钛夹脱落出现腹膜炎体征,行内镜下修补夹闭创面,3 d后症状消失。所有病例均未行外科手术治疗,平均住院天数(5.0±2.0)d(3~10)。中位随访时间为7.5个月,无复发。结论 ESD及EF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可替代外科手术,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 内镜全层切除 黏膜下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无蒂及亚蒂息肉 被引量:31
18
作者 骆泉 张周娟 +2 位作者 蒋月芳 楼玉英 马阿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消化道无蒂及亚蒂息肉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4月,胃息肉85例(88枚)、大肠息肉62例(113枚),直径<1.0 cm 95枚,1.0~2.0 cm 101枚,2.0~3.5 cm 5枚;无...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消化道无蒂及亚蒂息肉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4月,胃息肉85例(88枚)、大肠息肉62例(113枚),直径<1.0 cm 95枚,1.0~2.0 cm 101枚,2.0~3.5 cm 5枚;无蒂72枚,亚蒂129枚。最多一例为5枚。采用黏膜下注射-切除法治疗直径<2.0 cm的无蒂或亚蒂胃、大肠息肉;透明帽负压吸引切除(EMR-C)治疗直径>2.0 cm的无蒂胃息肉,圈套困难的直径<2.0 cm的无蒂及亚蒂胃息肉;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pi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治疗直径>2.0 cm的亚蒂胃息肉,直径>2.0 cm的无蒂、亚蒂大肠息肉。结果 1枚胃窦部扁平息肉行EMR-C;5枚直径>2.5 cm的大肠亚蒂、无蒂息肉行EPMR;其余均行黏膜下注射-切除法。术中、术后无出血、穿孔。术后病理检查增生性息肉69枚,管状腺瘤64枚,炎性息肉47枚,管状绒毛状腺瘤10枚,绒毛状腺瘤5枚,锯齿状腺瘤2枚,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2枚),腺瘤伴局部癌变2例(2枚)。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2例中,1例行肠段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未见病变残留;1例EMR术后6个月未复查。腺瘤伴局部癌变的2例中,1例即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直肠黏膜局部缺损,未见病变残留,区域淋巴结转移癌;1例拒绝手术,亦未复查。16例胃息肉及10例肠息肉术后1年内镜复查,2例肠息肉术后2年肠镜复查,均未见息肉复发。结论采用EMR治疗无蒂和亚蒂息肉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 息肉 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癌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张亮 柳舟 +4 位作者 陈军 刘亚男 季梦瑶 亢舰 李娇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1期9-18,共10页
目的系统性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和WanFang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EMR与ESD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 目的系统性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和WanFang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EMR与ESD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8年12月16日。同时手动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学,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个RCT,共17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有效性方面:ESD整块切除率高(OR^=0.16,95%CI:0.09~0.27,P=0.000),组织治愈性切除率高(OR^=0.32,95%CI:0.11~0.90,P=0.030),复发率低(OR^=6.15,95%CI:3.42~11.06,P=0.000);②安全性方面:ESD手术时间长(MD=-25.53,95%CI:-33.37^-17.69,P=0.000),术中穿孔率较高(OR^=0.22,95%CI:0.10~0.47,P=0.000),术中出血率和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0.67,95%CI:0.43~1.05,P=0.080;OR^=0.57,95%CI:0.22~1.49,P=0.250)。结论现有证据表明,ESD较EMR对结直肠癌病变患者的治疗有效性高且复发率低,但手术时间较长、穿孔率高。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目所限,以上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及多中心的RCT加以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内镜下黏膜切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套扎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贲门早期浅表癌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立群 杨玉秀 +4 位作者 杨观瑞 李修岭 杨静 裘一兵 薛乐勋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3-586,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套扎黏膜切除术和单独内镜套扎术治疗食管、贲门早期浅表癌的疗效。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人群普查确诊的14例食管、贲门早期浅表癌中,7例采用内镜圈套结扎后行黏膜切除术,另外7例接受了单独内镜圈套结扎治疗。根据切除标本和... 目的评价内镜套扎黏膜切除术和单独内镜套扎术治疗食管、贲门早期浅表癌的疗效。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人群普查确诊的14例食管、贲门早期浅表癌中,7例采用内镜圈套结扎后行黏膜切除术,另外7例接受了单独内镜圈套结扎治疗。根据切除标本和治疗1个月后内镜复查活检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评价其疗效。结果癌灶完全切除者13例(92.86%),部分切除者1例(7.14%)。无创面出血和穿孔并发症。完全切除的13例病人随访1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内镜套扎黏膜切除术和单独内镜套扎术均是治疗食管、贲门早期癌安全有效的方法,后者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 内镜套扎 早期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