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的能源绿色效率及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静静
杨庆舟
李杨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3,共8页
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建立多维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研究能源绿色效率,包括从静态方面构建MetaSBM-DDF模型测算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动态方面构建Luenberger模型测算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GLTFP),并分解其要素贡献和地区差...
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建立多维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研究能源绿色效率,包括从静态方面构建MetaSBM-DDF模型测算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动态方面构建Luenberger模型测算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GLTFP),并分解其要素贡献和地区差异性。结果表明:产出要素的无效率是整体无效率的主要推动力,且期望产出要素的相对贡献呈下降趋势,非期望产出要素的相对贡献呈上升趋势。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代表最佳技术前沿,而东北地区、长江中游和西南地区是三大低值区。GLTFP年均增长率为4.5%,其中技术进步是GLTFP增长的核心动力且贡献度达121.06%,而技术效率对GLTFP增长有制约作用且贡献度年均下降0.9%,产出要素生产率变动是推动GLTFP增长的核心要素,且非期望产出要素、投入要素、期望产出要素对GLTFP增长的贡献率依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纽带
能源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Meta-SBM-DDF-Luenberger模型
要素贡献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耦合协调及时空分异
被引量:
18
2
作者
彭俊杰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59,共9页
以2000—2020年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在厘清"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机制基础上,构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质量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相关分析探讨三者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及其...
以2000—2020年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在厘清"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机制基础上,构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质量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相关分析探讨三者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联系,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上升趋势明显,并处于中等发展水平阶段,其空间分布与区域资源禀赋具有高度一致性;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以初级—中级协调为主,呈现出稳定的上升态势,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性,各省呈现出明显的非同步发展特征,总体上表现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协调度具有典型的"阶段突变"特征。以2010年为分界线,2010年以前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空间集聚不稳定,呈现正负分化明显的波动特征;2010年以后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增强;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耦合协调正在从区域离散向区域集聚发生转变,且表现为"高—高"区域、"低—低"区域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
水—
能源—
粮食
”
纽带
系统
耦合协调
空间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的能源绿色效率及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静静
杨庆舟
李杨
机构
华北科技学院[应急管理大学(筹)]应急技术与管理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决策科学与大数据研究院
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
出处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3,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能源—粮食’协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2017YFC0404604)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宁夏研究院咨询项目“宁东地区煤基能源与水资源协调开发战略研究”(2018ZLZX0007)。
文摘
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建立多维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研究能源绿色效率,包括从静态方面构建MetaSBM-DDF模型测算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动态方面构建Luenberger模型测算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GLTFP),并分解其要素贡献和地区差异性。结果表明:产出要素的无效率是整体无效率的主要推动力,且期望产出要素的相对贡献呈下降趋势,非期望产出要素的相对贡献呈上升趋势。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能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代表最佳技术前沿,而东北地区、长江中游和西南地区是三大低值区。GLTFP年均增长率为4.5%,其中技术进步是GLTFP增长的核心动力且贡献度达121.06%,而技术效率对GLTFP增长有制约作用且贡献度年均下降0.9%,产出要素生产率变动是推动GLTFP增长的核心要素,且非期望产出要素、投入要素、期望产出要素对GLTFP增长的贡献率依次递减。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纽带
能源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Meta-SBM-DDF-Luenberger模型
要素贡献
区域差异
Keywords
water-energy-food nexus
energy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Meta-SBM-DDF-Luenberger model
factor contribution
regional heterogeneity
分类号
F22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耦合协调及时空分异
被引量:
18
2
作者
彭俊杰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
出处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59,共9页
基金
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互馈作用机制与协同优化研究”(20CGL033)
2021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强化副中心城市能级和区域协同发展研究”(2021WT47)。
文摘
以2000—2020年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在厘清"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机制基础上,构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质量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相关分析探讨三者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联系,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上升趋势明显,并处于中等发展水平阶段,其空间分布与区域资源禀赋具有高度一致性;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以初级—中级协调为主,呈现出稳定的上升态势,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性,各省呈现出明显的非同步发展特征,总体上表现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协调度具有典型的"阶段突变"特征。以2010年为分界线,2010年以前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空间集聚不稳定,呈现正负分化明显的波动特征;2010年以后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增强;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耦合协调正在从区域离散向区域集聚发生转变,且表现为"高—高"区域、"低—低"区域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
关键词
黄河流域
“
水—
能源—
粮食
”
纽带
系统
耦合协调
空间相关性
Keywords
The Yellow River Basin
Water-Energy-Food Nexus
Coupling Relationship
Spatial Correlation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的能源绿色效率及区域差异研究
张静静
杨庆舟
李杨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耦合协调及时空分异
彭俊杰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2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