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溴氰虫酰胺OD对小菜蛾的防效研究
1
作者 杨翠君 《现代化农业》 2025年第1期2-5,共4页
为评价10%溴氰虫酰胺OD原药对小菜蛾的防效,本试验在徐州地区蔬菜甘蓝菜田开展研究,选择10%溴氰虫酰胺OD原药在不同有效成分下对小菜蛾的防效。结果表明,10%溴氰虫酰胺OD可用于防治小菜蛾,能有效压制大田虫口基数,有效成分用量为45g/hm^... 为评价10%溴氰虫酰胺OD原药对小菜蛾的防效,本试验在徐州地区蔬菜甘蓝菜田开展研究,选择10%溴氰虫酰胺OD原药在不同有效成分下对小菜蛾的防效。结果表明,10%溴氰虫酰胺OD可用于防治小菜蛾,能有效压制大田虫口基数,有效成分用量为45g/hm^(2)时防效显著,施药后3、7、14d防效分别为97.12%、93.42%和86.12%;将有效成分用量增加至60g/hm^(2)时,防效提高不显著,但显著高于10%吡虫啉WP有效成分用量90g/hm^(2)处理。10%溴氰虫酰胺OD有效成分用量45g/hm^(2),用水量为750kg/hm^(2),10%溴氰虫酰胺OD不仅表现出较好速效性,而且大田表现出优良持效性。施药后调查发现,该药剂在此用量下对蔬菜甘蓝菜安全无药害产生,同期调查施药后天敌幼虫数量并无影响。综上所述,10%溴氰虫酰胺OD对小菜蛾防效显著,且对寄主和天敌等生态安全,表明该药剂及该含量下对生态环境没有破坏作用,且在蔬菜甘蓝菜田小菜蛾化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10%溴氰虫酰胺OD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杀虫剂氯氟氰虫酰胺对不同鳞翅目害虫的毒力和田间防效 被引量:24
2
作者 邢家华 朱冰春 +5 位作者 袁静 郁季平 董德臻 周冬英 胡冬松 陈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4,共6页
氯氟氰虫酰胺(ZJ4042){3-氯-N1-(2-甲基-4-七氟异丙基苯基)-N2-(1-甲基-1-氰基乙基)邻苯二甲酰胺}是由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邻苯二甲酰胺类新型杀虫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氯氟氰虫酰胺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甜菜夜... 氯氟氰虫酰胺(ZJ4042){3-氯-N1-(2-甲基-4-七氟异丙基苯基)-N2-(1-甲基-1-氰基乙基)邻苯二甲酰胺}是由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邻苯二甲酰胺类新型杀虫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氯氟氰虫酰胺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和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室内杀虫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氯氟氰虫酰胺对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二化螟的LC50值分别为0.046、0.072、0.071和1.95 mg/L,与氟虫双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杀虫毒力相当。在田间用20%氯氟氰虫酰胺悬浮剂处理(有效剂量30 g/hm2),对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及菜青虫Pieris rapae药后7 d的防效为90.1%~96.3%;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药后15 d的防效为82.9%~90.5%;在试验剂量下,未观察到其对作物产生药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氰虫酰胺 鳞翅目害 活性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氰虫酰胺对白背飞虱室内敏感种群的亚致死效应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操 杨航 +2 位作者 杨洪 王召 金道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1-655,共5页
为探究溴氰虫酰胺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采用稻茎浸渍法,分别以LC_(10)和LC_(25)浓度的溴氰虫酰胺胁迫白背飞虱3龄若虫,观察受胁迫后试虫发育历期、产卵量和雌虫寿命的变化情况,并组建了其F_1代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结果表明:经LC_(... 为探究溴氰虫酰胺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采用稻茎浸渍法,分别以LC_(10)和LC_(25)浓度的溴氰虫酰胺胁迫白背飞虱3龄若虫,观察受胁迫后试虫发育历期、产卵量和雌虫寿命的变化情况,并组建了其F_1代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结果表明:经LC_(10)和LC_(25)浓度溴氰虫酰胺胁迫后,F_0代白背飞虱单雌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分别减少了40.41%和41.36%;F_1代雌虫比例(Fr)及孵化率(Ha)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其繁殖力(Fd)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4.41%和16.31%,预测的后代数量(N)及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也均低于对照组。经溴氰虫酰胺LC_(10)和LC_(25)浓度处理后,白背飞虱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78和0.64。根据研究结果推测,在田间施用溴氰虫酰胺防治水稻害虫时,不仅对当代白背飞虱有致死效应,对其后代种群的增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虫酰胺 亚致死效应 白背飞虱 种群 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植株和土壤中溴氰虫酰胺及其代谢物残留 被引量:19
4
作者 丁金凤 徐春梅 +2 位作者 张薇 邹楠 慕卫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9,共7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玉米植株和土壤中溴氰虫酰胺及其代谢物J9Z38残留量的方法,明确了种子处理方式下两种化合物的消解动力学。样品经乙腈提取,采用QuEChERS方法处理后,进UPLC-MS/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玉米植株和土壤中溴氰虫酰胺及其代谢物J9Z38残留量的方法,明确了种子处理方式下两种化合物的消解动力学。样品经乙腈提取,采用QuEChERS方法处理后,进UPLC-MS/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0.01、0.1和1 mg/kg添加水平下,溴氰虫酰胺和J9Z38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1%~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1%;在0.1~50μg/L范围内,溴氰虫酰胺和J9Z38的质量浓度与相应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溴氰虫酰胺和J9Z38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溴氰虫酰胺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8.3和8.2 d(春季),3.9和4.5 d(夏季)。该方法简单、灵敏、高效,能够满足溴氰虫酰胺及其代谢物J9Z38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残留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 玉米 氰虫酰胺 代谢物 J9Z38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豇豆中溴氰虫酰胺等5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17
5
作者 钱程 吴琼 +1 位作者 吕岱竹 李建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4-599,共6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同时测定豇豆中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呋虫胺、噻虫嗪和啶虫脒残留量的方法。豇豆样品经乙腈提取,通过QuEChERS法净化后,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分离,在电喷雾正离子...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同时测定豇豆中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呋虫胺、噻虫嗪和啶虫脒残留量的方法。豇豆样品经乙腈提取,通过QuEChERS法净化后,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分离,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 MRM)模式检测。结果表明:在0.01~1μg/mL内5种农药的峰面积与其相应的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0.01、0.1和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71%~129%,相对标准偏差为0.90%~20.8%( n =5)。5种农药在豇豆中的检出限为0.084~4.0μg/kg,定量限为0.80~16.6μg/kg。该方法简单灵敏,定量准确,可用于分析豇豆中的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呋虫胺、噻虫嗪和啶虫脒的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豇豆 氰虫酰胺 乙基多杀菌素 残留 ultra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氰虫酰胺对B隐种和Q隐种烟粉虱不同虫态的毒力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海娜 刘峰 +5 位作者 王少丽 史晓斌 吴青君 谢文 慕卫 张友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7-191,共5页
系统测定了新型双向传导高效杀虫剂溴氰虫酰胺对B隐种和Q隐种烟粉虱卵、若虫和成虫不同虫态的毒力.结果发现,溴氰虫酰胺对烟粉虱卵、若虫具有极高的毒力.用浸茎系统测定法测定其对B隐种和Q隐种烟粉虱不同虫态的LC50值,对0~1日龄卵分别... 系统测定了新型双向传导高效杀虫剂溴氰虫酰胺对B隐种和Q隐种烟粉虱卵、若虫和成虫不同虫态的毒力.结果发现,溴氰虫酰胺对烟粉虱卵、若虫具有极高的毒力.用浸茎系统测定法测定其对B隐种和Q隐种烟粉虱不同虫态的LC50值,对0~1日龄卵分别为0.008 99、0.924mg/L,对1~4龄若虫分别为0.003 36、0.062 7mg/L,对1日龄成虫分别为6.23、93.gmg/L.对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以3龄若虫最高,其次是2龄、1龄和4龄若虫,B隐种烟粉虱的敏感性更高.用着卵叶片浸渍法和浸茎系统测定法证明该杀虫剂具有很强的内吸杀卵作用,同时发现该药剂有一定的触杀杀卵活性.由于该杀虫剂对烟粉虱卵和若虫的高毒力和极强的双向内吸传导性能,推测其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防治田间烟粉虱以及其他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重要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虫酰胺 B隐种烟粉虱 Q隐种烟粉虱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氰虫酰胺对小菜蛾、斜纹夜蛾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8
7
作者 潘飞 符尚娇 +2 位作者 谢圣华 秦双 陈海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3-106,共4页
测定了溴氰虫酰胺对小菜蛾、斜纹夜蛾不同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小菜蛾对溴氰虫酰胺具有中等水平的抗性,而斜纹夜蛾对其敏感性较高,未表现出明显的抗性。不同剂量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剂和24%虫螨腈悬浮剂对小菜蛾和斜纹... 测定了溴氰虫酰胺对小菜蛾、斜纹夜蛾不同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小菜蛾对溴氰虫酰胺具有中等水平的抗性,而斜纹夜蛾对其敏感性较高,未表现出明显的抗性。不同剂量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剂和24%虫螨腈悬浮剂对小菜蛾和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溴氰虫酰胺1 500倍液防治小菜蛾效果最好,防效为91.49%;溴氰虫酰胺1 500倍液和2 000倍液防治斜纹夜蛾效果最好,防效均达到90%以上。溴氰虫酰胺是防治斜纹夜蛾的首选药剂,应有限制地使用其防治小菜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虫酰胺 小菜蛾 斜纹夜蛾 毒力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对溴氰虫酰胺的敏感基线及抗药性现状 被引量:8
8
作者 林庆胜 冯夏 +5 位作者 胡珍娣 尹飞 包华理 李振宇 莫严 陈焕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76-78,共3页
应用药膜法测试了小菜蛾敏感种群对最新杀虫剂溴氰虫酰胺的敏感基线,比较了4个田间种群对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首次发现并报道了小菜蛾溴氰虫酰胺抗性田间种群。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敏感种群对溴氰虫酰胺的LC50为0.54 mg... 应用药膜法测试了小菜蛾敏感种群对最新杀虫剂溴氰虫酰胺的敏感基线,比较了4个田间种群对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首次发现并报道了小菜蛾溴氰虫酰胺抗性田间种群。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敏感种群对溴氰虫酰胺的LC50为0.54 mg/L;岑村、惠州和石井田间种群对溴氰虫酰胺的LC50分别为10.64 mg/L、37.72mg/L和21.92 mg/L,达到中抗水平,对氯虫苯甲酰胺的LC50分别为71.1 mg/L、63.73 mg/L和40.82 mg/L,为高抗种群;连州田间种群对溴氰虫酰胺的LC50为0.23 mg/L,处于敏感状态,对氯虫苯甲酰胺的LC50为0.98 mg/L,属低抗水平。小菜蛾田间种群对溴氰虫酰胺抗药性的发展趋势与氯虫苯甲酰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氰虫酰胺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对水稻稻飞虱及螟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唐涛 马明勇 +1 位作者 符伟 王培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5-221,共7页
2015-2016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23%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SC、10%三氟苯嘧啶SC、10%溴氰虫酰胺SC与50%吡蚜酮WG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3%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SC能有效控制稻飞... 2015-2016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23%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SC、10%三氟苯嘧啶SC、10%溴氰虫酰胺SC与50%吡蚜酮WG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3%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SC能有效控制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药后3~3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5.12%~100.00%,药后15~30 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09%~99.12%和78.34%~95.71%。10%三氟苯嘧啶SC、50%吡蚜酮WG对稻飞虱高效,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效果很差;药后3~3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94%~97.76%和74.91%~93.56%,药后15~30 d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8.23%~43.14%和35.34%~42.71%、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0.04%~48.06%和13.62%~34.78%。10%溴氰虫酰胺SC对稻飞虱有一定效果却难以控制其危害,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高效;药后3~30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33.28%~62.11%,药后15~30 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51%~96.60%和86.51%~95.26%。综上,建议在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发生做好监测预报的基础上,采用如下措施:若只有稻飞虱发生达到防治指标而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轻发生,只需使用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25 g/hm^2即可;若稻飞虱发生较轻未达到防治指标,而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达到防治指标,则只需使用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45 g/hm^2即可;当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均达到防治指标时,建议于稻飞虱低龄若虫盛发期或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盛发期施用1次23%三氟苯嘧啶·溴氰虫酰胺SC 34.5 g/hm^2,对水450~750 L/hm^2茎叶均匀喷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苯嘧啶 氰虫酰胺 稻飞虱 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荔枝中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及代谢物残留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思威 王潇楠 +2 位作者 常虹 刘艳萍 孙海滨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5-403,共9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结合改良的QuEChERS法,建立了同时测定荔枝中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及代谢物J9Z38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以N-丙基乙二胺(PSA)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组合吸附剂净化,采用C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结合改良的QuEChERS法,建立了同时测定荔枝中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及代谢物J9Z38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以N-丙基乙二胺(PSA)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组合吸附剂净化,采用C18反相色谱柱分离,以V(甲酸水溶液):V(乙腈)=15:85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扫描(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种目标化合物在0.005~1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方法的定量限(LOQs)为0.0005~0.01 mg/kg;在0.0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及代谢物在荔枝全果和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6%~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9.6%。应用该方法对广州市场中的20批次荔枝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氯虫苯甲酰胺检出量为0.001~0.01 mg/kg,溴氰虫酰胺及其代谢物J9Z38未检出。该方法简便、高效、快速,可用于荔枝样品中双酰胺类农药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苯甲酰胺 氰虫酰胺 代谢物 荔枝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甲脒和溴氰虫酰胺防治柑橘木虱不同配方的筛选和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杨 谢秀挺 +1 位作者 秦文婧 黄水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6期132-135,共4页
[目的]减缓抗性的发展,更好地利用现有杀虫剂资源,对双甲脒和溴氰虫酰胺进行配方筛选。[方法]在盆栽试验中,进行不同配方对成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试验;接着对若虫、卵进行试验;最后通过田间试验检测配方的防效。[结果]在6个配方的筛选中... [目的]减缓抗性的发展,更好地利用现有杀虫剂资源,对双甲脒和溴氰虫酰胺进行配方筛选。[方法]在盆栽试验中,进行不同配方对成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试验;接着对若虫、卵进行试验;最后通过田间试验检测配方的防效。[结果]在6个配方的筛选中,其中有2个兼具速效性和持效性,20%双甲脒EC和10%溴氰虫酰胺SC的配比按有效成分计算分别为134 mg/kg:95 mg/kg和134 mg/kg:63.65 mg/kg。对高龄若虫(3龄以上)的药后7 d致死率为100.00%和94.50%。配方对卵无明显作用。田间试验中,3 d防效均为100.00%,10 d防效分别为97.45%和98.51%。[结论]该研究为柑橘木虱的化学防治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木虱 双甲脒 氰虫酰胺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氟氰虫酰胺·阿维菌素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效 被引量:6
12
作者 邢家华 许勇华 +3 位作者 胡冬松 袁静 郁季平 陈杰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96-97,共2页
10%氯氟氰虫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45 g·hm-2处理时,对二化螟药后20 d田间防效为89.21%,对稻纵卷叶螟药后7,14和21 d田间防效分别为86.71%,95.14%和94.17%;在试验剂量下,未观察到对水稻产生药害。
关键词 氯氟氰虫酰胺 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氰虫酰胺防治3种鳞翅目害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邱良妙 赵建伟 +2 位作者 田厚军 吴玮 占志雄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10期42-44,共3页
进行100 g/L溴氰虫酰胺OF防治十字花科蔬菜主要鳞翅目害虫(小菜蛾、菜青虫和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0 g/L溴氰虫酰胺OF以每667 m2 1.0 ~ 1.4 g剂量喷雾施药,能有效控制十字花科蔬菜主要鳞翅目害虫的为害,可以在生产上... 进行100 g/L溴氰虫酰胺OF防治十字花科蔬菜主要鳞翅目害虫(小菜蛾、菜青虫和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0 g/L溴氰虫酰胺OF以每667 m2 1.0 ~ 1.4 g剂量喷雾施药,能有效控制十字花科蔬菜主要鳞翅目害虫的为害,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虫酰胺 十字花科蔬菜 鳞翅目害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氰虫酰胺对小菜蛾幼虫肠道真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华璋 郑苹 +3 位作者 田旭 汪汉成 向立刚 李文红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79,共7页
昆虫肠道共生真菌对宿主的生长发育、食物吸收与消化以及防御等多种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为了解第二代鱼尼丁受体抑制剂溴氰虫酰胺作用小菜蛾后对其肠道真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1 mg/L溴氰虫酰... 昆虫肠道共生真菌对宿主的生长发育、食物吸收与消化以及防御等多种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为了解第二代鱼尼丁受体抑制剂溴氰虫酰胺作用小菜蛾后对其肠道真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1 mg/L溴氰虫酰胺浸叶饲喂与未经处理的小菜蛾幼虫肠道真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小菜蛾肠道可培养优势真菌主要为青霉菌(Penicillium sp.)和盾壳霉菌(Coniothyrium sp.),经溴氰虫酰胺处理后的小菜蛾肠道可培养真菌还包括曲霉菌(Aspergillus sp.)和黄瓜织球壳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高通量测序表明,小菜蛾幼虫肠道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毛霉门(Mucoromycota)等,优势菌属为平脐蠕孢属(Bipolaris)、镰刀菌属(Fusarium)、散尾鬼笔属(Lysurus)、枝孢属(Cladosporium)和赤霉菌属(Gibberella)等。1 mg/L溴氰虫酰胺浸叶饲喂后,小菜蛾肠道中担子菌门、镰刀菌属和散尾鬼笔属等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平脐蠕孢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小菜蛾肠道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也有增加但不显著。功能预测表明小菜蛾幼虫肠道真菌群落主要功能为植物病原菌、土壤木材腐生菌以及植物内生菌等类群。可见,溴氰虫酰胺处理后小菜蛾幼虫肠道中真菌种类及其功能无显著变化,仅对其相对丰度和数量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氰虫酰胺 肠道真菌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辣椒烟粉虱药效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秀霞 周仙红 +3 位作者 李娇娇 毛晓红 刘凤华 张安盛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第4期77-78,共2页
为评价10%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烟粉虱的防效,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辣椒烟粉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因此,10%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辣椒烟粉虱的发生初期用药,其适... 为评价10%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烟粉虱的防效,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辣椒烟粉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因此,10%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辣椒烟粉虱的发生初期用药,其适宜用量为有效成分不低于60 g/hm^2,制剂用量不低于40 ml/667 m^2,对辣椒安全,生产上有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烟粉虱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辣椒中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的残留 被引量:9
16
作者 宋文芳 《现代食品》 2020年第7期172-174,共3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辣椒中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辣椒样本采用丙酮提取,盐析后取上清液,用GCB/PSA复合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经浓缩后用甲醇复溶,待测。结果表明,这2种被测物在0.60~14.40 mg·mL^-1... 本文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辣椒中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辣椒样本采用丙酮提取,盐析后取上清液,用GCB/PSA复合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经浓缩后用甲醇复溶,待测。结果表明,这2种被测物在0.60~14.4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9;这2种被测物在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62.2%~95.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14.9%。该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成本较低,可用于辣椒中这2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胺 氰虫酰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氰虫酰胺对香蕉田间黄胸蓟马的药效及其残留规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强 付步礼 +5 位作者 夏西亚 乐渊 邱海燕 唐良德 曾东强 刘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3-728,共6页
采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OD),按有效成分75 g/hm^2的剂量,于香蕉抽蕾初期施药1次,比较了喷雾、灌根和埋药3种施药方式下溴氰虫酰胺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析了溴氰虫酰胺在香蕉果实... 采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OD),按有效成分75 g/hm^2的剂量,于香蕉抽蕾初期施药1次,比较了喷雾、灌根和埋药3种施药方式下溴氰虫酰胺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析了溴氰虫酰胺在香蕉果实、花瓣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药效试验表明:喷雾法与灌根法对黄胸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78%和74%,而埋药处理的防效较差,仅18%。残留检测结果表明:喷雾和灌根处理组,溴氰虫酰胺在果实、花瓣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5、14.0、8.5 d和16.0、5.7、8.0 d;在香蕉收获前7 d采样,果实中未检测到溴氰虫酰胺残留,其在土壤中残留量为0.028 mg/kg。研究表明,采用喷雾与灌根法施用溴氰虫酰胺可有效防治香蕉田黄胸蓟马,且其在香蕉上使用较安全,属于易降解性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虫酰胺 黄胸蓟马 防效 残留 香蕉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降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氰虫酰胺对桑粉虱的毒力及其亚致死浓度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18
作者 谢道燕 杨振国 +1 位作者 柴建萍 倪婧 《中国蚕业》 2021年第3期25-29,共5页
为明确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对桑粉虱的毒力及其亚致死浓度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试管药膜法和叶碟喷雾法分别测定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对桑粉虱成虫和卵的毒力,并以食下毒叶法测定了其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5种亚致死浓度[0.002 mg/L(LC... 为明确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对桑粉虱的毒力及其亚致死浓度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试管药膜法和叶碟喷雾法分别测定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对桑粉虱成虫和卵的毒力,并以食下毒叶法测定了其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5种亚致死浓度[0.002 mg/L(LC_(1))、0.004 mg/L(LC_(3))、0.008 mg/L(LC_(7))、0.015 mg/L(LC_(15))、0.030 mg/L(LC_(30))]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6.25~400.00 mg/L对桑粉虱成虫和卵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7.01%~97.95%和13.65%~86.50%,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6.50 mg/L和53.78 mg/L,毒杀效果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对家蚕3龄幼虫48 h的LC_(50)为0.06 mg/L,属于剧毒级,家蚕中毒症状为吐液、拒食、尾缩等;在饲喂用LC_(1)~LC_(30)分别处理的桑叶的4龄起蚕和饲喂用LC_(1)~LC_(15)分别处理的桑叶的5龄起蚕中,LC_(1)~LC_(7)处理的蚕均能正常上蔟结茧,除4龄蚕中LC_(1)和LC_(3)及5龄蚕中LC_(1)的处理外,其余各组处理均导致上蔟时间延长;4龄蚕中LC_(7)~LC_(15)处理和5龄蚕中LC_(3)~LC_(7)处理的家蚕除茧层率外,其他经济性状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在同一浓度的处理中对5龄家蚕影响更大,4龄起蚕饲喂LC_(30)和5龄起蚕饲喂LC_(1)5~LC_(30)处理的桑叶的家蚕在饲养过程中逐渐体缩失水死亡。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对桑粉虱具有显著的毒杀活性,对家蚕剧毒,为减少其对养蚕业的影响,建议桑园禁止使用该杀虫剂,桑园周边农田使用该药剂也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虫酰胺 桑粉虱 家蚕 亚致死效应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氰虫酰胺胁迫对小地老虎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诱导效应 被引量:16
19
作者 何发林 姜兴印 +4 位作者 尚佃龙 姚晨涛 谭海丽 李向东 张吉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6,102,共8页
为明确小地老虎对溴氰虫酰胺的代谢解毒机制,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溴氰虫酰胺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室内毒力,在此基础上,通过酶动力学法检测了溴氰虫酰胺亚致死剂量对小地老虎保护酶和解毒酶活力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剂量处理后1、6、12、24、48... 为明确小地老虎对溴氰虫酰胺的代谢解毒机制,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溴氰虫酰胺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室内毒力,在此基础上,通过酶动力学法检测了溴氰虫酰胺亚致死剂量对小地老虎保护酶和解毒酶活力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剂量处理后1、6、12、24、48和72 h时小地老虎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溴氰虫酰胺亚致死剂量初期可诱导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升高;对羧酸酯酶(CarE)活力表现为早期诱导、后期抑制的作用;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表现为明显的诱导作用;对多功能氧化酶(MFOs)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小地老虎对溴氰虫酰胺的防御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虫酰胺 小地老虎 毒力 解毒酶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氟氰虫酰胺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特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梦超 王全胜 +4 位作者 王义虎 赵颖 刑家华 王蒙岑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7-454,共8页
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用于分析稻田环境中氯氟氰虫酰胺残留的方法,同时研究了氯氟氰虫酰胺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特性。田间样品经液-液分配及优化的Qu ECh ERS方法提取及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进行定... 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用于分析稻田环境中氯氟氰虫酰胺残留的方法,同时研究了氯氟氰虫酰胺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特性。田间样品经液-液分配及优化的Qu ECh ERS方法提取及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水平分别在0.002-0.5 mg/kg下,氯氟氰虫酰胺在稻田水、土壤以及水稻植株空白样品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0%-101%,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7%-9.1%,其在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2、0.005和0.01 mg/kg。该方法可满足水稻及其环境中氯氟氰虫酰胺残留量的检测要求。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氯氟氰虫酰胺在稻田水、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消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8-7.7 d、5.2-8.3 d和1.5-15.4 d,属于易消解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氰虫酰胺 稻田环境 残留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