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甲醛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刘恒 贺晶晶 +1 位作者 冯兴国 崔海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08,116,共8页
分析聚甲醛(POM)纤维几何特性、纤维掺量(共计28组)对自密实混凝土(SCC)的力学性能和抗氯离子性能影响规律,以电通量值、电流-时间曲线、氯离子渗透深度及氯离子扩散系数作为SC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评价指标。研究表明:在保持基准组配合... 分析聚甲醛(POM)纤维几何特性、纤维掺量(共计28组)对自密实混凝土(SCC)的力学性能和抗氯离子性能影响规律,以电通量值、电流-时间曲线、氯离子渗透深度及氯离子扩散系数作为SC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评价指标。研究表明:在保持基准组配合比不变的条件下,POM纤维掺量不宜超过1.6 kg/m^(3),纤维掺量过高会导致SCC整体性能下降。6 mm及12 mm圆柱状POM纤维在掺量为1.6 kg/m^(3)左右时,抗压强度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最佳,较素SCC的28 d强度提高3.6%,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由中转为低;以1.6 kg/m^(3)掺量的12 mm扁平状POM纤维和6 mm圆柱状POM纤维混杂的SCC劈裂抗拉强度最高,较素SCC的28 d强度提高14.52%,掺入POM纤维能够提高SCC的力学性能及抗氯离子渗透性。SCC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和电通量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且二者与渗透性和耐久性之间关系紧密。引入POM能够改善SCC的微观结构,优化内部孔隙,宏观上表现为力学性能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提升。研究结论可为POM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聚甲醛纤维 电通量 氯离子渗透深度 离子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抗氯离子侵入性能的电量综合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医博 梁松 +1 位作者 莫海鸿 陈尤雯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80-184,共5页
为了建立统一的混凝土抗氯离子侵入性快速试验方法,进行了通电时间和电解质溶液对混凝土电量值及氯离子渗透深度影响的研究.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可以建立一种新的试验方法,即电量综合法(RCMS),将电量法和快速电迁移法2种试验方法统一起来... 为了建立统一的混凝土抗氯离子侵入性快速试验方法,进行了通电时间和电解质溶液对混凝土电量值及氯离子渗透深度影响的研究.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可以建立一种新的试验方法,即电量综合法(RCMS),将电量法和快速电迁移法2种试验方法统一起来.建议的试验条件:试件龄期为56 d,用电量法夹具,阳极采用0.3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阴极采用3%氯化钠溶液,试验电压为60 V,通电时间为18 h.混凝土抗氯离子性能以6 h电量值、18 h电量值和通电18 h后氯离子渗透深度来评价,以18 h电量值为主要判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电时间 电解质溶液 电量值 氯离子渗透深度 电量综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ASTM C1202测试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9
3
作者 何富强 元强 +2 位作者 郑克仁 刘运华 邹庆焱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05-109,共5页
为了探讨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ASTM C1202测试指标的相关性,采用ASTM C1202标准测试了分别掺有粉煤灰、矿渣、硅灰的混凝土28 d和91 d的初始电流、6 h电通量以及氯离子渗透深度;分析了6 h电通量和初始电流、氯离子渗透深度的关系以及矿... 为了探讨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ASTM C1202测试指标的相关性,采用ASTM C1202标准测试了分别掺有粉煤灰、矿渣、硅灰的混凝土28 d和91 d的初始电流、6 h电通量以及氯离子渗透深度;分析了6 h电通量和初始电流、氯离子渗透深度的关系以及矿物掺合料和龄期对这些关系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3种矿物掺合料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混凝土的6 h电通量、初始电流以及氯离子渗透深度;龄期基本不影响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6 h电通量与初始电流之间的相关性;龄期对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深度与6 h电通量的相关性影响较大.可以考虑用初始电流作为评价指标建立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评价标准;宜采用长龄期试件作为测试对象评价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掺合料 混凝土 电通量 初始电流 氯离子渗透深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