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 被引量:9
1
作者 赖丽莎 陈俊伟 +3 位作者 王劲 李丹 李征然 单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236,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ALF)的机制,并示踪MSCs在ALF大鼠体内的分布、迁移。方法①以流式细胞仪检测hrGFP慢病毒感染的UE7T-13细胞株(hrGFP-MSCs)和氯甲基苯甲酰氨(CM-DiI)标记MSCs(MSCs-DiI)的绿色荧光蛋...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ALF)的机制,并示踪MSCs在ALF大鼠体内的分布、迁移。方法①以流式细胞仪检测hrGFP慢病毒感染的UE7T-13细胞株(hrGFP-MSCs)和氯甲基苯甲酰氨(CM-DiI)标记MSCs(MSCs-DiI)的绿色荧光蛋白阳性表达率或红色荧光染料标记阳性率。②CCK-8体外检测MSCs、hrGFP-MSCs和MSCs-DiI的细胞增殖情况。③取SD大鼠38只,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30只造模成功,随机分为3组:CCL4组(A组)、CCL4/hrGFP-MSCs组(B组)和CCL4/MSCs-DiI组(C组)。B组和C组造模12 h肝内注射MSCs悬液。④分别于造模24 h、72 h、7天取肝组织以及肺组织观察移植hrGFP-MSCs、MSCs-DiI分布、迁移情况。造模后72 h,检测血清IL-10,TNF-α炎症因子水平,另取肝组织行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hrGFP-MSCs的hrGFP表达阳性率达99.21%,MSCs-DiI的CM-DiI标记率为99.98%。②CCK8检测示MSC-DiI、hrGFP慢病毒标记MSCs均不影响其增殖能力。③冰冻切片示CM-DiI标记MSCs可更好地示踪移植细胞,造模24 h、72 h及7天非注射部位肝组织和肺组织MSCs-DiI均可见散在的移植细胞团,而hrGFP-MSCs未见明确荧光阳性细胞。④MSCs治疗ALF大鼠模型下调了系统性炎症应答,造模72 h A组的TNF-α、IL-10水平大于B组及C组;PCNA示MSCs治疗促进了宿主肝细胞增殖。结论 CM-DiI标记MSCs能更好地示踪少量散在的移植细胞。异种移植MSCs可通过下调系统性炎症应答,促进肝细胞增殖,修复ALF大鼠肝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肝衰竭 急性 氯甲基苯甲酰氨 肝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顾世杰 陈云浩 +2 位作者 赵辉 刘炜 易述红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90-194,23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修复效果。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门静脉移植干细胞组)、D组(尾静脉移植干细胞组),每组10只,B、C、D组采用Pr...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修复效果。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门静脉移植干细胞组)、D组(尾静脉移植干细胞组),每组10只,B、C、D组采用Pringle法建立HIRI模型,其中B组不予进行干细胞移植,C组和D组分别经门静脉、尾静脉移植氯甲基苯甲酰氨(CM-DiL)标记的HU-MSCs 106个。分别于术前、移植后第1、3、5日抽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移植后第5日处死各组大鼠,肝脏取材行苏木素-伊红(HE)及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肝脏损伤情况,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HU-MSCs在各组大鼠肝脏分布情况。结果干细胞移植后C、D组ALT水平较B组降低,且C组ALT水平低于D组(均为P<0.05);C、D组炎症因子TNF-α水平明显低于B组,且与D组相比,C组下降更显著(均为P<0.05)。肝组织HE染色提示B组肝脏损伤最严重,C组肝脏损伤轻于D组。肝组织TUNEL染色结果显示,C、D组的凋亡指数(AI)低于B组,且C组较D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移植后C组与D组均可见CM-DiL标记的HU-MSCs,且C组的HU-MSCs数量高于D组(P<0.05)。结论移植HU-MSCs能减轻HIRI,且门静脉移植效果优于尾静脉移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因子 凋亡 酸转 肿瘤坏死因子-α 氯甲基苯甲酰氨(CM-DiL) 门静脉 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荧光双标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至大鼠急性损伤肝组织示踪显像 被引量:1
3
作者 赖丽莎 陈俊伟 +5 位作者 朱康顺 黄明声 柏沙美 江新青 单鸿 杨蕊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观察磁粒子和荧光染料双标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至大鼠急性损伤肝组织的示踪。方法以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和氯甲基苯甲酰氨(CM-Dil)标记永生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UE7T-13)。普鲁士蓝染色检测细胞内铁,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 目的观察磁粒子和荧光染料双标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至大鼠急性损伤肝组织的示踪。方法以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和氯甲基苯甲酰氨(CM-Dil)标记永生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UE7T-13)。普鲁士蓝染色检测细胞内铁,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M-Dil标记阳性率。建立12只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将标记细胞经尾静脉移植入实验组大鼠,未标记细胞移植入对照组大鼠。分别于移植前3h、移植后3h、3天、5天、7天应用MR T2*W、T2*map对大鼠活体成像,获得肝脏R2*值。并与肝脏组织切片普鲁士蓝染色和CM-Dil荧光表达情况对照。结果双标细胞的SPIO-PLL标记率接近100%,流式细胞仪检测CM-Dil标记阳性率达99.97%。实验组细胞移植后3天、5天肝脏R2*值均较移植前明显升高(t=7.282、7.608,P均<0.01),对照组细胞移植后各时间点与移植前比较,R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9,P>0.05)。普鲁士蓝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病变区,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红色荧光阳性细胞与普鲁士蓝阳性细胞分布基本一致。结论 SPIO和CM-Dil可有效标记人永生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UE7T-13),不影响细胞增殖能力,临床应用型1.5T MR可对磁粒子标记的UE7T-13进行肝归巢活体示踪,CM-Dil有助于证实存活干细胞的肝内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磁共振成像 移植 氯甲基苯甲酰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