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氟利昂-11为介质离心分离碳和氯同位素 被引量:10
1
作者 裴根 周明胜 姜东君 《同位素》 CAS 2017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为同时获得高丰度的碳-12和氯-35同位素,以氟利昂-11(CCl_3F)作为分离介质,采用气体离心法分离同位素。使用国产离心机开展碳和氯同位素的单机分离,采用质谱法分析分离性能。通过对生产高丰度碳-12和氯-35同位素的级联理论计算表明,使... 为同时获得高丰度的碳-12和氯-35同位素,以氟利昂-11(CCl_3F)作为分离介质,采用气体离心法分离同位素。使用国产离心机开展碳和氯同位素的单机分离,采用质谱法分析分离性能。通过对生产高丰度碳-12和氯-35同位素的级联理论计算表明,使用总级数为24级、供料级为第3级的取料端有回流的矩形级联可以同时获得丰度大于99%的碳-12和氯-35同位素。实验结果和级联计算为高丰度碳-12和氯-35同位素的制备提供依据,该方法理论上也可用于高丰度碳-13和氯-37同位素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离心法 氟利昂-11 同位素 氯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和氯同位素的煤矿矿井水来源识别与解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胜军 丁亚恒 +2 位作者 姜春露 李明 郑刘根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3-127,共5页
准确确定矿井涌水来源及组成比例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矿井单一水源识别,对多源矿井水的混合问题涉及较少。以河南城郊煤矿矿井涌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水化学与氯同位素相结合的方法,在主要充水含水... 准确确定矿井涌水来源及组成比例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矿井单一水源识别,对多源矿井水的混合问题涉及较少。以河南城郊煤矿矿井涌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水化学与氯同位素相结合的方法,在主要充水含水层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基础上,识别出矿井涌水来源并解析其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矿井涌水水化学特征与煤系砂岩水和太灰水相似,表明矿井水主要由上述两种水源混合而来。结合Cl^(-)和^(37)Cl质量守恒原理,经端元法计算得出煤系砂岩水和太灰水占矿井涌水的比例在80.8%以上,未知端元水源贡献比例小于19.2%。该方法对于矿井涌水水源的判别更加快速准确,可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涌水 氯同位素 水化学 水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双(对氯苯基)-1-氯乙烯稳定氯同位素组成测定的氧化脱氯前处理方法
3
作者 张亚男 田芹 宋淑玲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2-777,共6页
2,2-双(对氯苯基)-1-氯乙烯又称p,p′-DDE,是农药p,p′-DDT重要的一级降解产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对哺乳动物具有显著的雄性激素受体干扰效应。p,p′-DDE的稳定氯同位素δ^(37)Cl值的测定可用于环境中化合物的示踪及迁移转化研究。本文... 2,2-双(对氯苯基)-1-氯乙烯又称p,p′-DDE,是农药p,p′-DDT重要的一级降解产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对哺乳动物具有显著的雄性激素受体干扰效应。p,p′-DDE的稳定氯同位素δ^(37)Cl值的测定可用于环境中化合物的示踪及迁移转化研究。本文报道了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Cl–产率和Gas Bench-IRMS离线法测定p,p′-DDEδ^(37)Cl值的氧化脱氯反应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佳氧化脱氯反应条件。以Cu O为氧化剂,通过氧化脱氯反应将p,p′-DDE中的有机态氯转换为Cl–,比较了真空度、不同反应温度和不同反应时间对Cl–产率和δ^(37)Cl_(product) SOMC/‰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真空环境下,当p,p′-DDE与足量CuO反应时,δ^(37)Cl_(product) SOMC/‰值与Cl–产率在500~720℃范围内满足线性方程y=1.44x–4.41,R^2为0.96。且在720℃、反应1 h的条件下,p,p′-DDEδ^(37)Cl值的测定误差最小,在±0.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双(对苯基)-1-乙烯 稳定氯同位素 氧化脱反应 半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东濮凹陷沙三段成盐模式 被引量:10
4
作者 彭君 冯阵东 +2 位作者 国殿斌 程秀申 慕文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5,共7页
依据井点X衍射矿物和氯同位素垂向分布资料,分析东濮凹陷盐岩垂向序列,并结合咸水蒸发实验和盐湖钻孔资料分析盐岩沉积及保存过程,研究东濮凹陷沙三段成盐模式。结果表明:浅水蒸发成盐过程中保持有足够的水深,为盐下有机质的保存提供便... 依据井点X衍射矿物和氯同位素垂向分布资料,分析东濮凹陷盐岩垂向序列,并结合咸水蒸发实验和盐湖钻孔资料分析盐岩沉积及保存过程,研究东濮凹陷沙三段成盐模式。结果表明:浅水蒸发成盐过程中保持有足够的水深,为盐下有机质的保存提供便利,浅水盐岩与油页岩及黄铁矿伴生不矛盾;淡水的注入是影响垂向盐韵律组成的关键因素,注入量少时可能引起氯同位素的变化,随着注入量的增大可能引起盐韵律中氯化物乃至硫化物的缺失;凹陷满盆含砂、控边断层上盘缺少粗碎屑的现象可能是边界断层长期小规模活动造成的,东濮凹陷沙三段盐岩更有可能是浅水蒸发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沙三段 盐岩序列 氯同位素 盐岩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西断裂带包裹体中硫化氢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侯路 丁魏伟 +3 位作者 杨池银 戴金星 陶士振 米敬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31,共4页
对黄骅坳陷港西断裂带奥陶系和第三系包裹体样品的氯同位素分析以及对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组分测试表明,包裹体普遍具有地幔成因,且局部十分富集,同时发现包裹体中的硫化氢含量较高,范围分布在5.5%~15.2%(摩尔分数)之间。文... 对黄骅坳陷港西断裂带奥陶系和第三系包裹体样品的氯同位素分析以及对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组分测试表明,包裹体普遍具有地幔成因,且局部十分富集,同时发现包裹体中的硫化氢含量较高,范围分布在5.5%~15.2%(摩尔分数)之间。文章探讨了其硫化氢的来源,认为工区硫化氢的来源可能为幔源、岩浆-火山岩和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形成,生物成因和裂解成因的可能性较小,并指出高含硫气藏的有利区带位于断裂带附近和火山活动频繁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港西断裂带 奥陶纪 第三纪 硫化氢 包裹体 氯同位素 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盐泻湖环境中正在堆积的沉积物的^(37)Cl—^(35)Cl 迁移模型
6
作者 H.E.Beekman C.A.J.Appelo +2 位作者 H.G.M.Eggenkamp R.Kreulen 全仁和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在荷兰某半咸泻湖中,由钻孔获取的沉积物内孔隙水的物质成分和化学性质主要由扩散控制,至少在400年以前海水就开始扩散进入沉积物中。1932年建成的大坝将泻湖与海洋隔离,此后,泻湖上层的几米水体逐渐淡化。Cl 和δ(37)Cl 的历史运移可... 在荷兰某半咸泻湖中,由钻孔获取的沉积物内孔隙水的物质成分和化学性质主要由扩散控制,至少在400年以前海水就开始扩散进入沉积物中。1932年建成的大坝将泻湖与海洋隔离,此后,泻湖上层的几米水体逐渐淡化。Cl 和δ(37)Cl 的历史运移可由单维数值模型描述。该模型综合了该地区的地质和地史上风暴潮的信息,还包括沉积物的侵蚀、孔隙水的混合、沉积和扩散(EMSD)等作用。^(37)Cl 作为第二种保守示踪剂,大大地改善了对半咸泻湖孔隙水盐度演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 泻湖 环境 沉积物 氯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36)Cl,~3H 示踪剖面和中子测井法确定Idaho国家工程实验室包气带水的渗入量
7
作者 L.Dewayne 刘金辉 黄克玲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171-175,共5页
在放射性废物处置岩体(RWMC)中,我们利用环境示踪剂(^(36)Cl,~3H)来评价埋藏核废料附近包气带中天然水的渗入量。通过测定土柱中的^(36)Cl,~3H 来确定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核武器试验时大气层产生的放射性核素的最大浓度。在历史上,爱达... 在放射性废物处置岩体(RWMC)中,我们利用环境示踪剂(^(36)Cl,~3H)来评价埋藏核废料附近包气带中天然水的渗入量。通过测定土柱中的^(36)Cl,~3H 来确定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核武器试验时大气层产生的放射性核素的最大浓度。在历史上,爱达荷化学处理厂的核燃料再处理给爱达荷国家工程实验室造成了放射性核素的大气污染。^(36)Cl,~3H 分析的土芯取自于检测站(热电偶湿度计、土壤湿度计和中子湿度计)附近的地下原状土。自1985年以来,一直用这些地下检测仪来测定包气带垂向水头分布状况。在放射性废物处置岩体附近,采用中子法探测孔中的原状土层剖面。据环境示踪剂示踪的剖面和中子测井计算出来的渗入量表明,从特定场地渗入到包气带的净渗入量为0.36~1.1 cm/年,相当于年平均降水量的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渗入量 测井法 氯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机技术的发展及扩散
8
作者 张炎 《国外核新闻》 2005年第2期13-18,共6页
关键词 离心机技术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20世纪30年代 扩散 德国科学家 基本设计 40年代 氯同位素 同位素 铀浓缩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