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麻纤维在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体系中的溶解特性 被引量:6
1
作者 钟智丽 朱敏 +1 位作者 张宏杰 翁琦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2-97,共6页
为提高大麻纤维溶解性能,对大麻纤维进行氢氧化钠预处理和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溶解处理。用质量分数为18%的氢氧化钠在60℃处理大麻纤维1~4h,然后将预处理后的大麻纤维在不同温度(70、80、95℃)下溶解于质量分数... 为提高大麻纤维溶解性能,对大麻纤维进行氢氧化钠预处理和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溶解处理。用质量分数为18%的氢氧化钠在60℃处理大麻纤维1~4h,然后将预处理后的大麻纤维在不同温度(70、80、95℃)下溶解于质量分数为10%的LiCl/DMAc溶解体系。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 和 X 射线衍射仪对溶解前后的大麻纤维进行表征,测试溶解后溶液黏度值。结果表明:氢氧化钠预处理后纤维素的晶型由纤维素Ⅰ转变为纤维素Ⅱ;溶解温度升高,大麻纤维溶解性增强,95℃条件下,预处理2h和3h的大麻纤维在10%LiCl/DMAc溶解体系中能够完全溶解,溶解质量分别为1.0~1.2g和1.2~1.5g;预处理3h的大麻纤维/LiCl/DMAc溶液黏度值更大,溶液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氢氧化钠 氯化锂/n-n甲基乙酰胺体系 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Cl/DMAc体系对蔗渣的溶解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状 石锦志 +1 位作者 廖兵 庞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34-1639,共6页
LiCl/DMAc体系是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纤维素非水溶剂,但其溶解植物生物质,如蔗渣的情况却鲜有报道。本文从活化时间、固液比、LiCl浓度、加热时间及加热温度5个方面对LiCl/DMAc体系溶解蔗渣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溶解条件为:蔗... LiCl/DMAc体系是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纤维素非水溶剂,但其溶解植物生物质,如蔗渣的情况却鲜有报道。本文从活化时间、固液比、LiCl浓度、加热时间及加热温度5个方面对LiCl/DMAc体系溶解蔗渣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溶解条件为:蔗渣160℃活化1h,烘干后取400mg与10%LiCl/DMAc溶液20mL按固液比1:50g/mL混合,160℃加热3h后,蔗渣溶解率可达81.8%。这为均相条件下利用蔗渣进行高效衍生化提供了有前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渣 氯化锂/N N-甲基乙酰胺 溶解 植物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溶解处理对大麻/棉混纺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钟智丽 廖镇东 张宏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7-101,共5页
为探讨预处理和微溶解工艺对大麻/棉混纺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对织物和原大麻纤维进行预处理和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微溶解处理。其中,LiCl/DMAc是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新型绿色纤维素溶剂体系,微溶解的具体工艺是10%的LiC... 为探讨预处理和微溶解工艺对大麻/棉混纺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对织物和原大麻纤维进行预处理和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微溶解处理。其中,LiCl/DMAc是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新型绿色纤维素溶剂体系,微溶解的具体工艺是10%的LiCl/DMAC溶剂,温度65℃。用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纤维进行表征,并用万能强力机测试织物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大麻纤维经过预处理和微溶解体系后,主要基团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且纤维素在微溶解过程中未发生衍生化反应。经过不同工艺处理体系后,织物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强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经碱活化和LiCl/DMAc微溶解后,织物拉伸性能得到提高,断裂强力提高4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棉混纺织物 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体系 大麻纤维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