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乙烯和氯化氢生产氯乙烯工艺研究
1
作者 王丰俭 《石油化工设计》 CAS 2011年第1期32-34,5,共3页
文章就无氯碱装置的情况下以乙烯和氯化氢为原料生产氯乙烯,从反应机理、流程设置论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从原料、公用工程消耗、投资、综合生产成本等方面分析了该工艺的经济性。经论证分析,认为以乙烯和氯化氢为原料生产氯乙烯的工... 文章就无氯碱装置的情况下以乙烯和氯化氢为原料生产氯乙烯,从反应机理、流程设置论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从原料、公用工程消耗、投资、综合生产成本等方面分析了该工艺的经济性。经论证分析,认为以乙烯和氯化氢为原料生产氯乙烯的工艺是可行的、原料成本低、公用工程消耗少、工程投资抵、效益更好,不用配套建设烧碱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C VCM 氯气 氯化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不同烷氧基侧链的聚对苯乙炔(PPV)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小舟 蹇锡高 卢新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8-523,共6页
采用强碱去卤缩合法合成了聚(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PMOBOPV),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2-甲氧基-5-异辛氧基)对苯乙炔(iso-PMOCOPV)和聚(2-甲氧基-5-十二烷氧基)对苯乙炔(PMODOPV)四种含有不同烷氧基侧链的聚对... 采用强碱去卤缩合法合成了聚(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PMOBOPV),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2-甲氧基-5-异辛氧基)对苯乙炔(iso-PMOCOPV)和聚(2-甲氧基-5-十二烷氧基)对苯乙炔(PMODOPV)四种含有不同烷氧基侧链的聚对苯乙炔(PPV)的衍生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热失重曲线、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合成反应条件,例如催化剂和原料配比、叔丁醇钾的用量等。结果表明合成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溶解性,聚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长最大在492nm,荧光光谱的最大发射波长在555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乙炔 氯化氢法 发光聚合物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生产工艺的开发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成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0-26,共7页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双酚A的研制、生产情况及发展动向,介绍了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和氯化氢法合成双酚A的工艺流程、间歇式和连续式的生产技术,阐述了双酚A的各种精制方法,进行了双酚A生产工艺路线的比较和经济评价,为发展我国双酚A的生产提...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双酚A的研制、生产情况及发展动向,介绍了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和氯化氢法合成双酚A的工艺流程、间歇式和连续式的生产技术,阐述了双酚A的各种精制方法,进行了双酚A生产工艺路线的比较和经济评价,为发展我国双酚A的生产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离子交换树脂 氯化氢法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氨基头孢烷酸生产中三甲基一氯硅烷的回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鹏辉 王建忠 +1 位作者 邱增会 邓凯顺 《河北化工》 2006年第4期38-39,共2页
7-氨基头孢烷酸(7-ACA)是生产头孢类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在其生产过程中使用三甲基一氯硅烷和二甲基二氯硅烷进行羧基保护,反应后可以生成六甲基二硅氧烷(MM)等一系列产物,经回收六甲基二硅氧烷并使用氯化氢法合成三甲基一氯硅烷,达到... 7-氨基头孢烷酸(7-ACA)是生产头孢类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在其生产过程中使用三甲基一氯硅烷和二甲基二氯硅烷进行羧基保护,反应后可以生成六甲基二硅氧烷(MM)等一系列产物,经回收六甲基二硅氧烷并使用氯化氢法合成三甲基一氯硅烷,达到三甲基一氯硅烷回收再利用的目的,回收率可达60%以上。合成的三甲基一氯硅烷应用于7-ACA生产,对7-ACA的收率和质量均无影响,能够完全满足7-ACA的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氨基头孢烷酸 六甲基二硅氧烷 三甲基一氯硅烷 氯化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双酚A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8
5
作者 吕咏梅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02年第3期43-46,共4页
介绍了双酚A国内外生产现状、生产方法和市场 ,建议国内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尽快建设规模化双酚A装置 ,以满足双酚A不断增长的需求。
关键词 外国 中国 双酚A 生产现状 发展趋势 离子交换树脂 硫酸 氯化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氧取代聚对苯乙炔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发光性能
6
作者 白永林 韦玮 刘俊锋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5-468,共4页
用脱氯化氢法制备了可溶性烷氧取代聚对苯乙炔衍生物,聚(2 甲氧基 5 丁氧基)对苯乙炔(PMOBOPV)、聚(2 甲氧基 5 辛氧基)对苯乙炔(PMOOOPV),该反应具有较高的产率,并且产品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和成膜性,同时对其薄膜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利... 用脱氯化氢法制备了可溶性烷氧取代聚对苯乙炔衍生物,聚(2 甲氧基 5 丁氧基)对苯乙炔(PMOBOPV)、聚(2 甲氧基 5 辛氧基)对苯乙炔(PMOOOPV),该反应具有较高的产率,并且产品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和成膜性,同时对其薄膜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利用所合成的PPV衍生物制作了单层及不同结构的多层器件,测试了它们的电致发光性质,同时研究了不同条件对器件的起亮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作的器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单层器件的起亮电压约为4V,发光峰在580n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氢法 电致发光 取代反应 电镜分析 聚对苯乙炔 PPV 起亮电压 电致发光显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ACA生产中三甲基氯硅烷的再利用
7
作者 马文杰 吴世波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7期184-184,共1页
7-氨基头孢烷酸(7-ACA)是生产头孢类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三甲基氯硅烷在其生产过程中用于保护羧基,反应后可以生成六甲基二硅氧烷等一系列产物。本文采用氯化氢法以六甲基二硅氧烷为原料重新合成三甲基氯硅烷,以达到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关键词 7-氨基头孢烷酸 六甲基二硅氧烷 三甲基氯硅烷 氯化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退火氩气稀释HCI氧化制备超薄SiO_2介质
8
作者 湾福祥 章定康 黄敞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44-46,共3页
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制备高质量超薄SiO_2介质的主要因素,找到了制备超薄SiO_2介质的较佳工艺,即中间退火氩气稀释氯化氢氧化法,用该方法制备的100~120(?)超薄SiO_2介质平均击穿强度达12MV/cm.
关键词 超薄二氧化硅介质 中间退火氩气稀释氯化氢氧化 半导体器件 掺杂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