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化两面针碱对鸡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机制解析
1
作者 李畅 任文佳 +4 位作者 李莹莹 郭翔 郭晨 刘文婷 赵鹏飞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共7页
为揭示氯化两面针碱对鸡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调控机制,试验以鸡成肌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EdU染色、CCK-8增殖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等试验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对鸡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 为揭示氯化两面针碱对鸡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调控机制,试验以鸡成肌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EdU染色、CCK-8增殖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等试验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对鸡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氯化两面针碱能够促进鸡成肌细胞增殖,但是对MYF5和MYOD1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Desmin染色显示氯化两面针碱处理前后没有显著变化,表明氯化两面针碱不影响细胞分化。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氯化两面针碱处理能够上调β-catenin和磷酸化GSK3β的表达而不影响GSK3β本身的表达,表明氯化两面针碱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进而促进成肌细胞增殖。研究表明,氯化两面针碱能够促进鸡成肌细胞增殖,结果为鸡成肌细胞高效培养乃至细胞培育肉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鸡成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氯化两面针碱抗马尔尼菲篮状菌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张萌 韦吴迪 +5 位作者 詹佰利 何小桃 谢晓婷 蒋俊俊 叶力 梁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5-681,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氯化两面针碱(Nitidine Chloride,NC)抗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各个数据库收集NC和TM的作用靶点,利用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并对共同靶点进行KEG...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氯化两面针碱(Nitidine Chloride,NC)抗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各个数据库收集NC和TM的作用靶点,利用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并对共同靶点进行KEGG通路和GO富集分析。利用体外细胞实验检测不同浓度NC的抗菌能力,qPCR方法检测目的通路上基因的mRNA表达,WB检测细胞目的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筛选获得NC靶点基因153个,TM靶点基因2095个;NC和TM交集靶点23个。通过PPI网络结合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FLT1、FLT3、CD38、PRF1等MAPK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靶点基因。CFU结果表明,NC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qPCR结果显示,NC下调FLT1、FLT3、RPS6KA3的mRNA表达,上调MAP3K8的mRNA表达;WB结果表明,NC下调RSK2、VEGF和FLT3蛋白的表达,上调MAP3K8蛋白的表达。结论NC可能通过下调RSK2、VEGF和FLT3蛋白的表达,抑制MAPK通路的激活,从而发挥抗TM作用,NC抗TM的潜在靶点和信号通路为NC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马尔尼菲篮状菌 网络药理学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通过Wnt/mTOR信号通路缓解热应激水牛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含量降低
3
作者 张博 肖鹏 +7 位作者 李孟琪 周金陈 尚江华 郑海英 田新如 黄依林 杨小淦 杨春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97-1906,共10页
【目的】探究氯化两面针碱(Nitidine chloride,NitC)对热应激水牛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含量降低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缓解热应激对水牛乳品质的负面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记录非热应激季节和热应激季节牛舍温湿度指数(Temperature-... 【目的】探究氯化两面针碱(Nitidine chloride,NitC)对热应激水牛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含量降低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缓解热应激对水牛乳品质的负面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记录非热应激季节和热应激季节牛舍温湿度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THI),检测水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以判断水牛是否处于热应激状态;采集奶样进行乳成分分析以探究热应激对水牛奶β-酪蛋白含量的影响;以水牛乳腺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经40.5℃处理24 h建立细胞热应激模型,使用LiCl和LGK974分别激活和抑制Wnt通路,检测水牛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含量及β-酪蛋白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探究氯化两面针碱缓解热应激水牛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含量降低的作用机制。【结果】与非热应激季节相比,热应激季节牛舍THI升高并超过水牛热应激阈值,水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显著升高(P<0.05,下同),水牛奶β-酪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细胞试验结果表明,40.5℃处理24 h能显著降低水牛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含量、细胞活力及Wnt2、mTOR、β-casein基因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而氯化两面针碱处理能有效缓解热应激对水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影响,显著提高水牛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含量、细胞活力及Wnt2、mTOR、β-casein基因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论】热应激降低了水牛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含量及β-酪蛋白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氯化两面针碱则通过Wnt/mTOR信号通路提高水牛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含量、细胞活力及Wnt2、mTOR、β-casein基因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以缓解热应激造成的水牛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热应激 水牛乳腺上皮细胞 Wnt/mTOR通路 Β-酪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丹妮 刘华钢 +2 位作者 刘丽敏 刘林 梁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活力;Hoechst33258核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氯化两面针碱作用于细胞后,...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活力;Hoechst33258核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氯化两面针碱作用于细胞后,在体外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作用24、48、72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9.5±1.8)、(3.8±0.2)、(2.8±0.1)mg/L;Hoechst33258染色后,可见核染色质凝集,凋亡细胞呈致密浓染,与对照组相比,氯化两面针碱处理后凋亡细胞比例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到G2/M细胞比例增加,G0/G1、S期细胞比例下降。药物作用于SMMC-7721细胞后,随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氯化两面针碱对SMMC-7721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与改变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SMMC-7721细胞 G2/M期阻滞 细胞凋亡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体外诱导肺癌SPC-A-1、舌癌Tca8113两种肿瘤细胞株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秦三海 刘华钢 +1 位作者 王博龙 杨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9-280,共2页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面针霜剂和生药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的含量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钧 段更利 黄建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6-437,共2页
关键词 两面针 两面针霜剂 氯化两面针碱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对小鼠腹水型H22肝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丽敏 刘华钢 +1 位作者 杨斌 罗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92-1394,共3页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腹水型H22肝癌模型 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体外和体内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丽敏 刘华钢 罗丹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观察氯化两面针碱(NC)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NC体外对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移植性S180肉瘤模型小鼠,ip给予NC,每天1次,共10d,测瘤重,计算抑瘤率,并在电镜下观察移植瘤细胞的超微结构。腹水型H22肝癌模型小鼠,sc给予NC,每... 目的观察氯化两面针碱(NC)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NC体外对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移植性S180肉瘤模型小鼠,ip给予NC,每天1次,共10d,测瘤重,计算抑瘤率,并在电镜下观察移植瘤细胞的超微结构。腹水型H22肝癌模型小鼠,sc给予NC,每天1次,共10d,观察小鼠的存活时间,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体外给予NC0.625,1.25,2.5,5.0和10.0mg·L-1可浓度依赖性地降低人鼻咽癌细胞CNE1、人肺癌细胞SPC-A-1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等9种肿瘤细胞的存活率,作用48h平均IC50为(3.33±0.28)mg·L-1。体内给予NC2.5,5.0和10.0mg·kg-1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瘤率分别为1.95%,27.3%和42.9%,对腹水型H22肝癌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35.7%,71.4%和85.7%。电镜下可见NC10.0mg·kg-1组S180移植瘤细胞核染色质浓缩并边缘化,核碎裂,胞浆空泡化明显。结论NC体内外应用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抗肿瘤药 异种移植模型抗肿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的抗肝癌活性及对DNA拓扑异构酶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刘丽敏 刘华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对肝癌HepG2裸小鼠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对DNA拓扑异构酶(TOPO)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氯化两面针碱的肿瘤抑制作用。以pBR322DNA为底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对TOPO介导...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对肝癌HepG2裸小鼠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对DNA拓扑异构酶(TOPO)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氯化两面针碱的肿瘤抑制作用。以pBR322DNA为底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对TOPO介导的pBR322 DNA解旋反应的影响,以及对pBR322 DNA是否具有直接断裂作用。结果氯化两面针碱2.5、5和10mg·kg-1剂量对肝癌HepG2的抑制率分别为12.06%、35.63%和60.91%,氯化两面针碱在6.25μmol·L-1时可完全抑制TopoI的催化活性,在25μmol·L-1时完全抑制TopoⅡ的催化活性。结论氯化两面针碱具有较为明显的抗肝癌活性,对DNA TOPO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氯化两面针碱 肝癌 裸小鼠 抗肿瘤 DNA拓扑异构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对人骨肉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强 李朝旭 叶招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氯化两面针碱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氯化两面针碱作用于MG-6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其增殖抑制作用;利用荧光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氯化两面... 目的探讨氯化两面针碱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氯化两面针碱作用于MG-6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其增殖抑制作用;利用荧光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氯化两面针碱诱导MG-63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caspase-3、caspase-9、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表明,氯化两面针碱可明显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并存在时间-剂量依赖性。荧光显微镜下,氯化两面针碱处理过的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如细胞核清亮,大小不一,有的裂解成亮蓝色的颗粒。透射电镜下,同样可看到细胞凋亡现象,如胞质内出现大量空泡,细胞核边集,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氯化两面针碱诱导细胞凋亡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凋亡率升高。Western blotting证实,氯化两面针碱能上调MG-63细胞中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和Bax的表达,同时下调pro-caspase-3、pro-caspase-9和Bcl-2的表达。结论氯化两面针碱可诱导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其具体机制可能与激活caspase凋亡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骨肉瘤 增殖抑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对肝、肾的毒性及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其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韦敏 刘丽敏 +1 位作者 李丹妮 刘华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38-1341,共4页
目的:观察氯化两面针碱在体外对人胚肝细胞L-02,人胚肾细胞293的毒性作用,及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氯化两面针碱引起的肝、肾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氯化两面针碱对人肝、肾细胞的毒性,及加入aFGF后... 目的:观察氯化两面针碱在体外对人胚肝细胞L-02,人胚肾细胞293的毒性作用,及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氯化两面针碱引起的肝、肾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氯化两面针碱对人肝、肾细胞的毒性,及加入aFGF后对肝、肾细胞的IC50值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SOD、MDA、LDH值。结果:aFGF可明显提高人胚肝细胞L-02、人胚肾细胞293的IC50值。aFGF保护组与氯化两面针碱损伤组的SOD、MDA和LDH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化两面针碱对人胚肝细胞L-02和人胚肾细胞293有一定毒性,加入aFGF后,可明显减轻氯化两面针碱对人胚肝细胞L-02和人胚肾细胞293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人胚肝细胞L-02 人胚肾细胞293 毒性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酸内部沸腾法提取氯化两面针碱及其纯化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淼洋 韦藤幼 童张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9-724,共6页
为降低两面针生物碱提取过程酸对设备的腐蚀及提高纯化过程的回收率,采用了加酸内部沸腾法强化提取氯化两面针碱,提取液直接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及超声波辅助强化洗脱在树脂表面结晶出来的两面针生物碱晶体。实验结果表明:两面针粉末先... 为降低两面针生物碱提取过程酸对设备的腐蚀及提高纯化过程的回收率,采用了加酸内部沸腾法强化提取氯化两面针碱,提取液直接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及超声波辅助强化洗脱在树脂表面结晶出来的两面针生物碱晶体。实验结果表明:两面针粉末先用4倍物料量的乙醇盐酸解吸剂解吸,解吸剂中盐酸和乙醇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61%和80%,然后用16倍物料量的20%质量浓度的乙醇在82℃下提取4 min,在此条件下氯化两面针碱提取得率为0.134%;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直接在40℃下静态吸附133倍树脂用量的内部沸腾法提取液,用盐酸浓度为3 mol·L-1、乙醇质量浓度为70%的酸乙醇洗脱液在超声波的辅助下间歇解吸附,解吸率达到99%以上,分离得到的氯化两面针碱纯度为94.5%,回收率为77.7%。与传统酸醇回流提取对比,加酸内部沸腾法提取快37.5倍、乙醇和盐酸消耗量减少一倍,对设备腐蚀大为减轻,提取液可以用阳离子交换树脂直接富集分离,氯化两面针碱回收率提高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氯化两面针碱 内部沸腾法 提取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对斑马鱼胚胎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金秋 刘华钢 +1 位作者 蒙怡 林彦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02-1605,共4页
目的观察氯化两面针碱对斑马鱼胚胎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前期实验基础上设计4个药物浓度组(8.19、10.24、12.80、16.00 mg·L-1),含等量助溶剂DMSO为空白对照组,通过NBT/BCIP血管染色法观察氯化两面针碱对72 ... 目的观察氯化两面针碱对斑马鱼胚胎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前期实验基础上设计4个药物浓度组(8.19、10.24、12.80、16.00 mg·L-1),含等量助溶剂DMSO为空白对照组,通过NBT/BCIP血管染色法观察氯化两面针碱对72 hpf斑马鱼胚胎肠下静脉血管发育的影响;半定量RT-PCR法检测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氯化两面针碱剂量依赖性抑制斑马鱼胚胎肠下静脉血管生成,下调血管生成相关基因VEGF、VEGFR-2和FGF2的表达。结论氯化两面针碱可以抑制斑马鱼胚胎血管生成,可能机制与影响VEGF、VEGFR-2和FGF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斑马鱼胚胎 血管生成 半定量PCR VEGF FGF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凋亡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华钢 李丹妮 刘丽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79-1281,共3页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SMMC-7721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酸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氯化两面针碱及其指纹图谱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淼洋 韦藤幼 童张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05-108,113,共5页
为降低酸醇提取过程酸对设备的腐蚀及提高生物碱提取效果,提出了加酸减压内部沸腾提取两面针生物碱的方法,并以指纹图谱的方法对其与其他七种提取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酸乙醇解吸剂和乙醇提取剂质量浓度及用量分别为80%(其中盐酸... 为降低酸醇提取过程酸对设备的腐蚀及提高生物碱提取效果,提出了加酸减压内部沸腾提取两面针生物碱的方法,并以指纹图谱的方法对其与其他七种提取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酸乙醇解吸剂和乙醇提取剂质量浓度及用量分别为80%(其中盐酸浓度为0.61%)、40%及3、16mL·g-1,提取温度为50℃,系统压力为0.020MPa,提取时间为3min时,得到氯化两面针碱的提取得率及纯度分别为0.132%和0.657%。分析指纹图谱,发现加酸减压内部沸腾法出峰数量及时间和其他提取方法相同,氯化两面针碱的峰面积与总出峰面积之比较大,提取效果显著,并且加酸减压内部沸腾法能有效减轻提取过程酸对设备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氯化两面针碱 内部沸腾 提取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酶法提取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陆世惠 李秀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41-844,共4页
目的优选酶解预处理后超声提取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的工艺。方法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研究酶种类、加酶量、pH、酶解温度、时间等酶解因素和溶剂、次数、时间等超声提取因素对氯化两面针碱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纤... 目的优选酶解预处理后超声提取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的工艺。方法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研究酶种类、加酶量、pH、酶解温度、时间等酶解因素和溶剂、次数、时间等超声提取因素对氯化两面针碱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果胶酶底物质量比均为1∶250,4倍量pH 5缓冲液,室温(30℃)下酶解30 min,再以60%乙醇(含5 g/L盐酸)超声(250 W)提取3次,溶剂量分别为10、4和3倍量,每次10 min,氯化两面针碱提取率90.26%。结论该工艺经济高效、节能环保,为工业生产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超声 酶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辅助浸渍提取两面针中的氯化两面针碱 被引量:7
17
作者 陆世惠 李秀霞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目的优选酶解预处理后浸渍提取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的工艺。方法用正交实验法研究pH、酶解温度、时间等酶解因素和溶剂、次数、时间等浸渍提取因素对氯化两面针碱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果胶酶底物质量比均为1∶2... 目的优选酶解预处理后浸渍提取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的工艺。方法用正交实验法研究pH、酶解温度、时间等酶解因素和溶剂、次数、时间等浸渍提取因素对氯化两面针碱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果胶酶底物质量比均为1∶250,4倍量缓冲液(pH=5),室温(30℃)下酶解30 min,再以60%乙醇-5 g.L-1盐酸室温下浸渍提取3次,溶剂量分别为10,4和3倍量,每次2 h,氯化两面针碱提取率85.96%。结论该工艺经济高效、节能环保,为工业生产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氯化两面针碱 酶法 正交实验 浸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丽敏 刘华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22-1527,共6页
目的检测氯化两面针碱(NC)对人肝癌细胞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模型,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NC治疗肝癌后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方法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结果 NC能明显抑制人肝... 目的检测氯化两面针碱(NC)对人肝癌细胞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模型,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NC治疗肝癌后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方法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结果 NC能明显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NC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表达基因共有369个,其中上调基因183个,下调基因186个。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IHPK2、PR48、MTSS1等上调,Bcl 2L2、AMID、RTEL1 CCNT2等下调,Real time PCR结果显示基因表达的改变与芯片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细胞增殖与凋亡调控、细胞周期、肿瘤免疫相关、分裂/增殖、DNA损伤/修复等多个方面的功能。NC作用于肝癌的基因调控是一个多基因、多环节、多途径参与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氯化两面针碱 肝癌 基因芯片 细胞凋亡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调节AKT/ERK1/2磷酸化影响肺癌细胞生长、运动、微管形成以及免疫应答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建新 刘雨露 +2 位作者 朱子贵 赵红 姚平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77-1182,共6页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NC)对肺癌细胞生长、运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以肺癌细胞系A549和NCI-H661为体外研究模型,CCK-8测定不同浓度NC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选择0、3、6、12 nmol/L 4个浓度处理细胞,EdU染色测定细...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NC)对肺癌细胞生长、运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以肺癌细胞系A549和NCI-H661为体外研究模型,CCK-8测定不同浓度NC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选择0、3、6、12 nmol/L 4个浓度处理细胞,EdU染色测定细胞增殖,Transwell测定细胞侵袭,微管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微管形成能力,RT-PCR检测炎症因子iNOS、TNF-α、IL-4和IL-10 mRNA表达,ELISA检测iNOS、TNF-α、IL-4和IL-10含量,Western blot检测VEGF、N-cadherin和E-cadherin蛋白水平及AKT/ERK1/2通路磷酸化。加入AKT激活剂SC79(4μg/ml)进行验证实验。12周龄雄性BALB/c小鼠作为体外研究对象,检测NC对肿瘤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当NC浓度>6 nmol/L时,可显著降低细胞活力,减少EdU阳性细胞数量、促进凋亡,抑制细胞侵袭,降低微管形成能力并提高细胞抗炎能力。与NC 0μg组相比,NC可抑制肿瘤生长。结论:NC可抑制肺癌细胞生长、运动,提高其抗炎能力,其机制可能与AKT/ERK1/2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肺癌细胞 EdU染色 抗炎 AKT/ERK1/2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剂氯化两面针碱在碱溶液中的反应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洪勤 万维勤 周耘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56-758,共3页
目的 :通过两面针碱在碱溶液中的反应实验 ,对文献报道的氯化两面针碱可能存在 C(6 ) =N (5 )双键结构高反应活性的抗癌机制提出质疑。方法 :在无氧条件下 ,抗癌生物碱氯化两面针碱与不含某些特定氨基酸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结果和结... 目的 :通过两面针碱在碱溶液中的反应实验 ,对文献报道的氯化两面针碱可能存在 C(6 ) =N (5 )双键结构高反应活性的抗癌机制提出质疑。方法 :在无氧条件下 ,抗癌生物碱氯化两面针碱与不含某些特定氨基酸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结果和结论 :在该反应条件下生成等量的 5 ,6 -二氢两面针碱和氧化两面针碱。该结果和相关的理论分析基本否定了有关文献提出的氯化两面针碱可能的抗癌机制 ,并认为其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氢氧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