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测定淹水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方法:液氯熏蒸浸提—水浴法 被引量:37
1
作者 陈果 刘岳燕 +1 位作者 姚槐应 黄昌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1-988,共8页
针对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淹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测定方法的研究,建立了适合淹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测定的新方法:液氯熏蒸浸提—水浴法,即在淹水土壤加入一定量的液态氯仿后,直接置于常压下熏蒸,然后用0.5mol L-1K2... 针对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淹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测定方法的研究,建立了适合淹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测定的新方法:液氯熏蒸浸提—水浴法,即在淹水土壤加入一定量的液态氯仿后,直接置于常压下熏蒸,然后用0.5mol L-1K2SO4溶液浸提,随后将浸提液放置于100℃水浴中以排除其中的残余氯仿,最后采用TOC分析仪测定浸提液中的有机碳含量。本方法既符合氯仿熏蒸法的原理,在操作上又简便可行,是一种测定淹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土壤 微生物生物量碳 氯仿熏蒸浸提法 熏蕉浸提-水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菌处理对华南农田赤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
作者 陈嘉怡 周俏娟 +3 位作者 欧秋雪 陈舒芳 章家恩 危晖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3-642,共10页
土壤灭菌是研究微生物生态功能的重要方法,但灭菌处理对华南农田赤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以赤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5种常用灭菌方法(氯仿熏蒸、伽马辐照、湿热灭菌、干热灭菌3 h和干热灭菌6 h)进行灭菌处理,并以未灭... 土壤灭菌是研究微生物生态功能的重要方法,但灭菌处理对华南农田赤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以赤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5种常用灭菌方法(氯仿熏蒸、伽马辐照、湿热灭菌、干热灭菌3 h和干热灭菌6 h)进行灭菌处理,并以未灭菌土壤作为对照,评估不同灭菌方法的灭菌效果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灭菌对农田赤红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最小,是优选的土壤灭菌方式,但需特定设备且成本高;湿热灭菌和氯仿熏蒸对土壤碳、氮含量影响较大;干热灭菌对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应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灭菌方式,以确保研究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仿熏蒸 伽马辐射 湿热灭菌 干热灭菌 赤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熏蒸浸提法测定碱性土微生物生物量碳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雨晴 朱小琴 +1 位作者 胡会峰 张金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0-644,共5页
为探究熏蒸浸提法测定碱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的最优熏蒸时间和浸提液浓度,本研究采用9种熏蒸时间、2种K_2SO_4浸提液浓度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碱性土壤MBC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对于碱性土壤,熏蒸时间... 为探究熏蒸浸提法测定碱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的最优熏蒸时间和浸提液浓度,本研究采用9种熏蒸时间、2种K_2SO_4浸提液浓度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碱性土壤MBC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对于碱性土壤,熏蒸时间的选择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MBC提取值达到稳定的熏蒸时间越长。建议测定高有机质土壤(≥60 g/kg)MBC时熏蒸时间不少于24 h;测定中、低有机质土壤(≤30g/kg)MBC时熏蒸时间不少于18 h。(2)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K2SO4浸提液的提取效率,测定高、中有机质土壤MBC时需要0.5 mol/L K_2SO_4浸提液进行提取;在低有机质土壤MBC测定中,0.25 mol/L K_2SO_4浸提液即可。(3)对于未知有机质含量的碱性土壤建议氯仿熏蒸时间至少为24 h,K_2SO_4浸提液浓度为0.5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仿熏蒸 熏蒸时间 碱性土 有机质 微生物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氨氮转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杨帆 李飞跃 +1 位作者 赵玲 曹心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6-1020,共5页
通过测定NH3挥发和氯仿灭菌试验,探讨了生物炭如何通过影响NH3挥发和微生物来影响土壤中NH4+-N的变化,为研究生物炭对土壤外加N素的影响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生物炭加入稻田土后,土壤中KCl浸提态的NH4+-N含量减少34%,其中由... 通过测定NH3挥发和氯仿灭菌试验,探讨了生物炭如何通过影响NH3挥发和微生物来影响土壤中NH4+-N的变化,为研究生物炭对土壤外加N素的影响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生物炭加入稻田土后,土壤中KCl浸提态的NH4+-N含量减少34%,其中由于微生物作用受到影响而引起的NH4+-N减少约占总减少量的42%。生物炭加入红壤后,KCl浸提态的NH4+-N含量减少了13%,生物炭对红壤中微生物影响不大。生物炭使两种土壤的pH值升高,引起NH3的挥发,生物炭处理的稻田土和红壤外加NH3-N累计挥发量分别为未加生物炭时的7.8倍和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 氨氮 氨气挥发 氯仿熏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5
作者 邸雪颖 耿莹莹 +1 位作者 孙龙 胡海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共4页
应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大兴安岭塔河地区兴安落叶松林(Larix gmelinii Rupr.)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m)和微生物量氮(Nm)的季节动态变化,并研究了其与土壤养分因子和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的Cm的变化范围为70.02~... 应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大兴安岭塔河地区兴安落叶松林(Larix gmelinii Rupr.)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m)和微生物量氮(Nm)的季节动态变化,并研究了其与土壤养分因子和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的Cm的变化范围为70.02~1 065.38 mg.kg-1,其Nm的变化范围依次为:15.63~75.18 mg.kg-1。Cm和Nm基本于5—6月呈上升趋势、6—8月呈下降趋势,9月又达到一个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其中出现1~2个峰值的季节变化格局。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m与Nm呈显著相关(P<0.05),Cm与土壤温度(TS)呈显著负相关(P<0.05),Cm与土壤有机碳(CS,O)和土壤全氮(NT)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m与土壤有机碳(CS,O)和土壤全氮(NT)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季节动态 氯仿熏蒸浸提法 兴安落叶松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