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铁颗粒降解氯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高树梅 王晓栋 +3 位作者 王宇 石磊 刘树深 王连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0-102,共3页
纳米铁颗粒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具有优越的吸附性能和很高的还原活性,在有机氯废水处理方面应用广泛。文章简要综述了纳米铁颗粒降解氯代有机污染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氯代脂肪烃,氯代芳香烃,氯代苯酚以及部分有机氯农药,并简单介... 纳米铁颗粒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具有优越的吸附性能和很高的还原活性,在有机氯废水处理方面应用广泛。文章简要综述了纳米铁颗粒降解氯代有机污染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氯代脂肪烃,氯代芳香烃,氯代苯酚以及部分有机氯农药,并简单介绍了其可能的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铁颗粒 有机污染物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铁降解氯代有机污染物的QSPR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秦良 罗斯 +4 位作者 高树梅 李荣 杨旭曙 王晓栋 王连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0-403,共4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d)水平计算氯代有机污染物绝热电子亲合能(EAad)、垂直电子亲合能(EAvert)及C—Cl键键离解能(BDE),据此研究零价铁对该类化合物脱氯降解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结果表明,描述符EAad和BDE所建QSPR模型...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d)水平计算氯代有机污染物绝热电子亲合能(EAad)、垂直电子亲合能(EAvert)及C—Cl键键离解能(BDE),据此研究零价铁对该类化合物脱氯降解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结果表明,描述符EAad和BDE所建QSPR模型效果均较好,同时EAad可以很好地体现还原过程,BDE则对于降解途径预测具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电子亲合能 键离解能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RB技术去除氯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揣小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4202-4204,4207,共4页
氯代有机化合物是一种典型的地下水污染物,对可渗透反应墙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有利于地下水氯代化合物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完善和提高。介绍了可渗透反应墙的结构类型和脱氯机理,讲述了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概况,重点讨论... 氯代有机化合物是一种典型的地下水污染物,对可渗透反应墙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有利于地下水氯代化合物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完善和提高。介绍了可渗透反应墙的结构类型和脱氯机理,讲述了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概况,重点讨论了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的国内外新进展,最后总结了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PRB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法降解氯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振国 刘希涛 +1 位作者 赖玲 冯秀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7-504,共18页
机械化学法作为一种非焚烧处理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高效清洁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对氯代有机污染物的削减中表现出显著的优势。本文综述了机械化学法在降解氯代有机污染物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 机械化学法作为一种非焚烧处理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高效清洁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对氯代有机污染物的削减中表现出显著的优势。本文综述了机械化学法在降解氯代有机污染物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机械化学法的发展及其特性,归纳总结了常用于球磨体系中的单一添加剂和组合添加剂的种类,探究了球磨装置及运行参数对氯代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重点阐述了添加剂的作用方式和几种典型的氯代有机污染物的机械化学降解路径,其中包括六氯苯、多氯联苯、五氯酚、滴滴涕、得克隆和多氯萘。最后,针对当前机械化学法降解氯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简述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推进机械化学法降解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技术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学 有机污染物 添加剂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复氯代烃污染的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制备条件优化实验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祥 邓绍坡 +1 位作者 李川 万金忠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26-1632,共7页
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花生壳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材料(nZVI/BC),并采用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和扫描电镜等多种表征方法以获得其结构性质,研究了nZVI/BC材料对3种常见的氯代有机污染物(三氯甲烷、氯苯、三氯乙烯)混合配制的模拟地下水中污... 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花生壳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材料(nZVI/BC),并采用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和扫描电镜等多种表征方法以获得其结构性质,研究了nZVI/BC材料对3种常见的氯代有机污染物(三氯甲烷、氯苯、三氯乙烯)混合配制的模拟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00℃热解的花生壳生物炭(BC)收益率最高,为44.07%,结构上相对而言保存较完整;纳米零价铁(nZVI)在花生壳BC表面负载较均匀,没有出现大的团聚,呈现链状结构。投加量相同时,炭铁质量比为2∶1的复合材料对混合污染物的整体去除效果较好,对三氯甲烷的去除率为66.59%,三氯乙烯为72.40%,氯苯为74.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 氯代污染物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降解及其分子生物学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徐向阳 任艳红 +1 位作者 黄绚 郑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4-689,共6页
介绍了国外氯代芳香族污染物好氧与厌氧生物降解的降解菌、降解途径、酶学、基因结构及其表达、调控,生物降解途径设计,高效降解菌构建等研究进展与动向,并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 芳香族污染物 生物降解 分子生物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类污染物的厌氧生物降解研究
7
作者 孙剑辉 梁志伟 郭高丽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芳香类污染物厌氧降解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含氮芳香类、氯代芳香类和酚类污染物厌氧降解的微生物类群与机理。提出了芳香类污染物生物降解今后发展方向的重点是共基质条件下生物降解性研究、厌氧-好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性... 综述了国内外芳香类污染物厌氧降解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含氮芳香类、氯代芳香类和酚类污染物厌氧降解的微生物类群与机理。提出了芳香类污染物生物降解今后发展方向的重点是共基质条件下生物降解性研究、厌氧-好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性研究、高效工程菌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应用研究、构建基因工程菌和遗传学研究等技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含氮芳香污染物 芳香污染物 酚类 厌氧生物降解 酚类污染物 芳香 生物降解性 厌氧降解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氢解脱氯反应研究进展及应用可行性分析
8
作者 胡林 蒋光明 +2 位作者 孙瑞 张贤明 敖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4-1273,共10页
氯代有机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等领域,而大量的使用致使其环境暴露量增加,造成污染.因碳-氯键(C—Cl)的存在,氯代有机污染物(chlorinated organic pollutants,COPs)分子结构稳定,难自然降解,易生... 氯代有机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等领域,而大量的使用致使其环境暴露量增加,造成污染.因碳-氯键(C—Cl)的存在,氯代有机污染物(chlorinated organic pollutants,COPs)分子结构稳定,难自然降解,易生物累积且具三致效应,环境风险极高.电催化氢解脱氯(electrocatalytic hydrodechlorination,EHDC)是目前处理水体COPs的热点技术,其通过在催化剂表面原位电解水形成活性氢(H^(*))攻击C—Cl键,使氯原子脱落转化为Cl^(-),C—Cl键转化为C—H键,从而大大减小COPs分子毒性和稳定性,增加废水可生化性.相比以Fe^(0)或H_(2)驱动的氢解脱氯技术,EHDC技术主要优势在于:(1)反应条件温和,过程可控;(2)无需额外添加化学试剂;(3)反应选择性高,毒副产物少.金属钯(Pd)具有独特的电子轨道,吸附及活化C—Cl键能力强,同时在产H^(*)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被广泛用于EHDC.本文重点综述了EHDC领域研究者在催化剂筛选、电子转移路径、表界面反应机制及Pd基催化剂性能调控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电催化技术推广应用现存的壁垒,提出了该技术可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Pd基催化剂 催化剂调控 应用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对五氯酚钠的吸收累积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武桄旗 苏傲雪 +3 位作者 李学宁 谢广雪 宋欣录 徐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2-387,共6页
本文采用温室水培试验,研究了15种水稻品种对五氯酚钠(PCP-Na)的吸收差异,进而明确水稻对其体内PCP-Na的代谢能力。结果表明,水培浓度显著影响水稻对PCP-Na的吸收行为,且在胁迫的1~2 d内水稻根部的PCP-Na累积浓度达到最大值。粳稻、籼... 本文采用温室水培试验,研究了15种水稻品种对五氯酚钠(PCP-Na)的吸收差异,进而明确水稻对其体内PCP-Na的代谢能力。结果表明,水培浓度显著影响水稻对PCP-Na的吸收行为,且在胁迫的1~2 d内水稻根部的PCP-Na累积浓度达到最大值。粳稻、籼稻、杂交稻品种的根部累积浓度分别为399.47~603.39、198.67~315.05、186.16~271.17 mg/kg;茎叶累积浓度分别为6.32~10.80、2.09~8.28、2.53~3.19 mg/kg。扬粳687号(粳稻)、农香24号(籼稻)、泰两优217号(杂交稻)是PCP-Na耐受性最强的三大水稻品种。研究还发现,水稻本体对PCP-Na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水稻根部的PCP-Na在14 d内从355.21 mg/kg下降至2.59 mg/kg,茎叶内的PCP-Na在11 d内从14.55 mg/kg下降至0.098 mg/kg。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水稻对PCP-Na的吸收累积特征和降解能力,同时对水稻的安全生产和耐性育种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钠 植物吸收迁移 水稻品种 有机污染物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M-EDS及GC-MS技术研究有机氯分子结构对零价铜脱氯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洪 刘静 +4 位作者 焦晗涛 张晶 段江涛 连兴业 侯亚楠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75,共7页
零价铜作为一种廉价金属很少应用于促进氯代有机物脱氯研究,其原因是零价铜的催化还原脱氯活性差,且反应机制复杂。本文采用机械球磨技术制备了Cu-Fe和Cu-Ni合金,研究零价铜在不同微观环境下对对氯苯酚(4-CP)的脱氯行为,旨在考察有机氯... 零价铜作为一种廉价金属很少应用于促进氯代有机物脱氯研究,其原因是零价铜的催化还原脱氯活性差,且反应机制复杂。本文采用机械球磨技术制备了Cu-Fe和Cu-Ni合金,研究零价铜在不同微观环境下对对氯苯酚(4-CP)的脱氯行为,旨在考察有机氯分子结构对零价铜脱氯机制的影响。应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及色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发现,铜原子的微环境及有机氯分子结构均影响铜的脱氯机制。在Cu-Fe体系中,Cu遵循经典的催化加氢脱氯机制,4-CP的降解产物为苯酚;Cu-Ni体系的还原作用来源于零价铜,其中的镍金属并未起到催化加氢作用,Cu-Ni合金及单独零价铜对4-CP的降解产物是环己酮。零价铜对4-CP的降解率可达70%以上,而Cu-Fe体系的降解率仅为34%,两者对芳香族氯代物的降解效率差距显著。零价铜能够降解化学稳定性高的4-CP和苯酚,但不能降解化学稳定性相对较差的脂肪族氯代有机物(如一氯乙酸和二氯乙酸),因此认为零价铜脱氯机制并非传统的催化加氢机制,而是遵循直接电子传递还原机制,且有机氯分子的苯环结构是零价铜直接电子传递还原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零价铜 铜系合金 机制 机械球磨 扫描电镜-能谱(SEM-EDS)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