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后功能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汉佳 石旭华 +2 位作者 罗浩云 罗楚卿 徐严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29,20,共4页
通过将氯乙烯 -醋酸乙烯酯 -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 (VAGF)与马来酸酐酯化接枝 ,制得带羧基的氯醋三元共聚物。探索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酯化接枝反应的影响 ,并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得到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 :... 通过将氯乙烯 -醋酸乙烯酯 -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 (VAGF)与马来酸酐酯化接枝 ,制得带羧基的氯醋三元共聚物。探索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酯化接枝反应的影响 ,并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得到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 :催化剂用量为VAGF质量的 0 8% ,VAGF质量分数为 15 % ,温度 10 0℃ ,时间 9h。氯乙烯 -醋酸乙烯酯 -丙烯酸羟乙酯三元共聚物的马来酸酐酯化活性高于氯乙烯 -醋酸乙烯酯 -乙烯醇三元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后功能化 研究 氯乙烯-醋酸乙烯-丙烯酸羟乙酯 三元共聚物 马来酸酐 酯化接枝 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微悬浮聚合法制备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乳胶
2
作者 缪晖 林绍梁 林嘉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5,共5页
在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微悬浮聚合中加入3.0%种子乳液,在不需要激烈机械分散的情况下,合成了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VVA)乳胶。用这种混合微悬浮聚合方法合成的PVVA糊树脂性能优异,制备的乳胶具有双峰粒度分布,增塑糊的B氏黏度低,体现... 在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微悬浮聚合中加入3.0%种子乳液,在不需要激烈机械分散的情况下,合成了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VVA)乳胶。用这种混合微悬浮聚合方法合成的PVVA糊树脂性能优异,制备的乳胶具有双峰粒度分布,增塑糊的B氏黏度低,体现出独特工艺技术特点。实验结果表明,皂化体系中助乳化剂品种,与主乳化剂的比例,以及主乳化剂的用量是影响乳胶粒径的主要因素。乳化剂配比决定皂化液粒径,PVVA乳胶粒径随皂化液粒径增大而增大,随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混合微悬浮聚合 B氏糊黏度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化工公司生产出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糊树脂
3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74-874,共1页
关键词 沈阳化工公司 氯乙烯-醋酸乙烯 共聚 糊树脂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生产、市场和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徐兆瑜 《塑料》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4-69,共6页
简述了近期国内聚氯乙烯生产发展概况、市场需求和一些工艺技术方面的新进展。全球在2001年约有PVC生产企业240家,其中中国占有70家,总生产能力达3313万t/a,中国大约为390万t/a。在国内排在前10位的公司占有50%以上的产能。着重概述了... 简述了近期国内聚氯乙烯生产发展概况、市场需求和一些工艺技术方面的新进展。全球在2001年约有PVC生产企业240家,其中中国占有70家,总生产能力达3313万t/a,中国大约为390万t/a。在国内排在前10位的公司占有50%以上的产能。着重概述了我国近年对PVC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和新增生产装置的情况,分析了我国聚氯乙烯生产技术与国外的某些差距,提出了发展我国PVC产业对平衡我国氯碱工业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生产 市场 生产能力 需求 中国 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糊树脂 化聚乙烯 乙烯专用树脂 硅灰石改性 辐射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醋共聚树脂的官能团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汉佳 石旭华 +1 位作者 罗楚卿 罗浩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8-101,共4页
以氯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为原料 ,经过醇解后与马来酸酐酯化接枝 ,得到带羧基的改性树脂。探索其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酯化接枝反应的影响。在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下 :温度 1 0 0℃ ,催化剂用量为原料的 0 .8... 以氯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为原料 ,经过醇解后与马来酸酐酯化接枝 ,得到带羧基的改性树脂。探索其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酯化接枝反应的影响。在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下 :温度 1 0 0℃ ,催化剂用量为原料的 0 .8% ,原料和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 1∶ 1 ,得到酸值为 1 4 .39mgKOH/g的氯醋多元共聚树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能团化 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马来酸酐 醇化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P(VC-VAc)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万捷 张腊 +1 位作者 邢志敏 王志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0,共4页
在聚氨酯预聚体制备中加入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通过液相熔融共混,在预聚体的固化反应中形成PU/P(VC-VA c)半互穿网络结构。探讨了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质量含量、混熔温度、共混时间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工... 在聚氨酯预聚体制备中加入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通过液相熔融共混,在预聚体的固化反应中形成PU/P(VC-VA c)半互穿网络结构。探讨了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质量含量、混熔温度、共混时间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并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产物组成及聚集态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复合材料表面电阻系数可达1015Ω以上,体积电阻系数达1014Ω.cm以上,极大地提高了聚氨酯的介电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强度 聚氨酯 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