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间作环境中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利用与干物质累积的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自红
苏海鹏
汤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893-897,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环境对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利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在小麦干物质累积和产量上较单作具有明显优势。在常规施氮水平下,间作小麦生物量较单作小麦高30.6%,产量较单作增加了12.8%。在抽...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环境对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利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在小麦干物质累积和产量上较单作具有明显优势。在常规施氮水平下,间作小麦生物量较单作小麦高30.6%,产量较单作增加了12.8%。在抽穗期至乳熟期,小麦茎、叶、穗氮含量和小麦穗钾含量均表现出间作第1行>间作第3行>单作,但收获时间作小麦茎叶钾含量呈低于单作趋势。小麦氮、钾养分累积量为间作第1行>单作>间作第3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小麦
氮钾吸收利用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氮钾肥适宜配比促进机直播水稻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转运及增产
2
作者
李志欣
胡明明
+11 位作者
唐源
王成
王仲林
刘涛
熊莹
陈凯瑞
罗永恒
黄兴海
曹云
彭政岚
陈宗奎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81,共15页
【目的】探究氮钾配比对机直播水稻干物质积累转运、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于2018—2019年,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位于崇州市的试验田开展两因素裂区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F优498为材料。主区为2个钾肥基穗施用比例,...
【目的】探究氮钾配比对机直播水稻干物质积累转运、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于2018—2019年,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位于崇州市的试验田开展两因素裂区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F优498为材料。主区为2个钾肥基穗施用比例,即10∶0(K1)和5∶5(K2);裂区为3个氮肥基∶蘖∶穗肥施用比例,即7∶3∶0(N1)、5∶3∶2(N2)、3∶3∶4(N3),氮、钾肥用量均为150 kg/hm^(2)。在分蘖盛期、拔节期、齐穗期、成熟期取植株样,分析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和氮、钾素含量,计算干物质和养分转运量,并在成熟期测定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与K1处理相比,K2处理两年平均产量显著增加了4.44%。在齐穗期和成熟期,两年的平均干物质积累总量分别增长了4.91%和2.61%,茎叶、茎鞘、叶干物质输出率和收获指数分别增加8.61%、7.44%、12.91%和4.12%。K2处理促进了直播稻对氮、钾素的吸收利用,穗部氮和钾两年的平均含量较K1处理分别增加了8.01%和16.04%。在K2条件下,与N1、N3处理相比,N2处理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增加10.56%、6.42%,1 m2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总颖花数也最高;N2处理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转运比例分别较N1处理显著增加21.37%和10.28%,分别较N3处理增加了15.76%和7.05%;N2处理提高了齐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氮、钾积累总量和氮、钾收获指数,促进了植株对氮、钾的转运能力,氮素转运量和穗中氮增加量较N1处理平均分别增加17.59%和29.23%,较N3处理分别增加9.06%和18.89%,钾素转运量和转运率较N1处理平均分别增加18.46%和6.60%,较N3处理分别增加27.80%和24.57%。【结论】机直播水稻在等氮、钾水平下,钾肥采用基∶穗肥比例5∶5,氮肥采用基∶糵∶穗肥比例5∶3∶2的施用配比,可显著提高养分吸收总量,并有利于水稻生育后期养分和干物质向穗部的运转,进而提高氮、钾肥利用效率,实现水稻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直播
氮
钾
运筹
产量形成
氮钾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间作环境中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利用与干物质累积的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自红
苏海鹏
汤利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893-89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60061)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C0040M
+1 种基金
2003C0041M)
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2003FCCF03A009)
文摘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环境对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利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在小麦干物质累积和产量上较单作具有明显优势。在常规施氮水平下,间作小麦生物量较单作小麦高30.6%,产量较单作增加了12.8%。在抽穗期至乳熟期,小麦茎、叶、穗氮含量和小麦穗钾含量均表现出间作第1行>间作第3行>单作,但收获时间作小麦茎叶钾含量呈低于单作趋势。小麦氮、钾养分累积量为间作第1行>单作>间作第3行。
关键词
间作
小麦
氮钾吸收利用
动态变化
Keywords
intercropping
wheat
N, K uptake and utilization
dynamic variation
分类号
S512.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44.2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氮钾肥适宜配比促进机直播水稻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转运及增产
2
作者
李志欣
胡明明
唐源
王成
王仲林
刘涛
熊莹
陈凯瑞
罗永恒
黄兴海
曹云
彭政岚
陈宗奎
马均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81,共1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301701,2018YFD0301202)。
文摘
【目的】探究氮钾配比对机直播水稻干物质积累转运、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于2018—2019年,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位于崇州市的试验田开展两因素裂区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F优498为材料。主区为2个钾肥基穗施用比例,即10∶0(K1)和5∶5(K2);裂区为3个氮肥基∶蘖∶穗肥施用比例,即7∶3∶0(N1)、5∶3∶2(N2)、3∶3∶4(N3),氮、钾肥用量均为150 kg/hm^(2)。在分蘖盛期、拔节期、齐穗期、成熟期取植株样,分析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和氮、钾素含量,计算干物质和养分转运量,并在成熟期测定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与K1处理相比,K2处理两年平均产量显著增加了4.44%。在齐穗期和成熟期,两年的平均干物质积累总量分别增长了4.91%和2.61%,茎叶、茎鞘、叶干物质输出率和收获指数分别增加8.61%、7.44%、12.91%和4.12%。K2处理促进了直播稻对氮、钾素的吸收利用,穗部氮和钾两年的平均含量较K1处理分别增加了8.01%和16.04%。在K2条件下,与N1、N3处理相比,N2处理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增加10.56%、6.42%,1 m2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总颖花数也最高;N2处理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转运比例分别较N1处理显著增加21.37%和10.28%,分别较N3处理增加了15.76%和7.05%;N2处理提高了齐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氮、钾积累总量和氮、钾收获指数,促进了植株对氮、钾的转运能力,氮素转运量和穗中氮增加量较N1处理平均分别增加17.59%和29.23%,较N3处理分别增加9.06%和18.89%,钾素转运量和转运率较N1处理平均分别增加18.46%和6.60%,较N3处理分别增加27.80%和24.57%。【结论】机直播水稻在等氮、钾水平下,钾肥采用基∶穗肥比例5∶5,氮肥采用基∶糵∶穗肥比例5∶3∶2的施用配比,可显著提高养分吸收总量,并有利于水稻生育后期养分和干物质向穗部的运转,进而提高氮、钾肥利用效率,实现水稻增产。
关键词
水稻
机直播
氮
钾
运筹
产量形成
氮钾吸收利用
Keywords
rice
mechanical direct-seeded
nitrogen and potassium management
yield formation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itrogen and potassium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间作环境中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利用与干物质累积的动态变化特征
刘自红
苏海鹏
汤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氮钾肥适宜配比促进机直播水稻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转运及增产
李志欣
胡明明
唐源
王成
王仲林
刘涛
熊莹
陈凯瑞
罗永恒
黄兴海
曹云
彭政岚
陈宗奎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