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0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对优质粳稻品种南粳575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朱镇 赵凌 +3 位作者 赵庆勇 陈涛 王才林 张亚东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61-164,167,共5页
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南粳5758为材料,2021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本部试验基地开展不同施氮量处理试验,设置4个不同施氮量处理,成熟期测定每个处理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品质相关指标及RVA谱特征值等,研究施... 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南粳5758为材料,2021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本部试验基地开展不同施氮量处理试验,设置4个不同施氮量处理,成熟期测定每个处理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品质相关指标及RVA谱特征值等,研究施氮量对南粳5758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南粳5758稻米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300 kg/hm^(2)施氮量产量最高,稻米食味品质呈下降趋势;不同施氮量间,南粳5758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黏度、外观和食味值等品质性状有显著差异,胶稠度和硬度差异不显著。不同施氮量间,RVA谱特征值各参数均有显著差异;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明显增加,外观、黏度和食味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明显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RVA谱特征值中热浆黏度、崩解值、峰值时间、最终黏度、消减值和峰值黏度明显降低,成糊温度上升,回复值先降后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粳5758 氮量 稻米品质 RVA谱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小麦性状及根区土壤养分的影响
2
作者 李娜 吕彩霞 +4 位作者 信会男 李永福 赖宁 耿庆龙 陈署晃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4,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小麦生长特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探索适宜小麦养分积累、生长发育的施氮量,为科学合理施用化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滴灌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对照0 kg/hm^(2)(N_(0))、105 kg/hm...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小麦生长特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探索适宜小麦养分积累、生长发育的施氮量,为科学合理施用化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滴灌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对照0 kg/hm^(2)(N_(0))、105 kg/hm^(2)(N_(1))、210 kg/hm^(2)、(N_(2))、315 kg/hm^(2)(N_(3))和420 kg/hm^(2)(N_(4))5个施氮量水平,分析各处理对春小麦生长性状(SPAD值、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和不同层次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积累的影响差异。【结果】春小麦在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的SPAD值随施氮量的上升而上升,施氮量为315 kg/hm^(2)较利于SPDA值的积累。0~1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1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40~6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0~60 cm土壤全氮、速效氮含量每层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0~60 cm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每层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产量与株高、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和单株粒重均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32*、0.665*、0.765**、0.737*、0.773**和0.592*)。不同处理的产量排序为N_(3)>N_(4)>N_(2)>N_(1)>N_(0),施氮量为315 kg/hm^(2)时最有利于提高春小麦产量。【结论】施氮量为315 kg/hm^(2)时,更适宜新疆南疆春小麦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量 土壤养分 春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
3
作者 马纪龙 姬丽 +6 位作者 马琨 谢铁娜 马建军 李虹 岳翔 苏明 贾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6-300,共15页
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与控制农田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探究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氮素淋失对不同比例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的响应,以期为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氮素高效利用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于2... 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与控制农田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探究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氮素淋失对不同比例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的响应,以期为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氮素高效利用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于2022—2023年在宁夏永宁国家气象站开展大田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当地常规施氮量(270 kg·hm^(-2))为基础,布设5个施肥处理,分别为100%化肥(T1)、2/3化肥+1/3有机肥(T2)、1/3化肥+2/3有机肥(T3)、100%有机肥(T4)和空白对照(CK),分析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量、氮素转运和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淋失量。结果表明:T2处理玉米产量和成熟期植株地上部吸氮量均最高,相较于CK和T1,玉米产量两年平均提高73.42%和3.67%,成熟期地上部吸氮量两年平均提高97.09%和9.98%。其次,T2处理玉米营养器官花前积累氮转运量、氮转运率、氮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及花后氮素同化量两年平均较CK分别显著提高171.18%、19.67%、36.89%和72.17%,较T1分别显著提高24.36%、6.74%、12.94%和3.55%,T2处理玉米氮素表观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两年均值较T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2.58%、9.17%和3.67%,而各处理玉米氮素收获指数两年间无显著差异。此外,T2处理淋失液中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均相对较低,两年玉米生长季内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淋失量和淋失系数均值较T1分别降低24.56%、25.29%、23.70%和37.95%、39.44%、26.83%。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氮素养分吸收、转运和利用等指标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而氮素淋失量和氮素收获指数与产量间相关性较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量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有机肥替代比例下,玉米存在较高的氮素吸收、转运和利用效率及较低的氮素淋失量。因此,宁夏引黄灌区玉米种植最佳有机肥替代量均值为98.64 kg·hm^(-2)(36.53%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提高玉米氮素高效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氮量替代 玉米 素利用 素淋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水稻根系分泌特性与解剖结构及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李浩晶 张丹珂 +2 位作者 李海润 曹静 徐国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以郑稻C42和徐稻3号为供试品种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施氮量,分别为0、120、240、360 kg/hm^(2)(以N0、N120、N240、N360表示),测定水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根系伤流液中部分有机酸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和激素含... 以郑稻C42和徐稻3号为供试品种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施氮量,分别为0、120、240、360 kg/hm^(2)(以N0、N120、N240、N360表示),测定水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根系伤流液中部分有机酸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和激素含量以及根系解剖结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2个水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以及根系伤流液中酒石酸、乙酸(除徐稻3号幼穗分化始期)、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N240处各指标达到最高值,而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草酸含量、柠檬酸含量及中柱直径与不定根直径之比总体上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N240处达到最低值;徐稻3号的皮层横截面面积、中柱直径、不定根直径在N240处达到最高值;郑稻C42的活细胞比例在N240处达到最高值,皮层横截面面积、中柱直径、不定根直径在N360处达到最高值,N240与N360差异不显著;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酒石酸、乙酸、琥珀酸含量及活细胞比例与稻米精米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通气组织面积、皮层横截面面积、中柱直径、不定根直径与外观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草酸、中柱直径和不定根直径的比值与外观品质呈极显著负相关;徐稻3号和郑稻C42在施氮量为240 kg/hm^(2)条件下稻米加工品质、蒸煮品质及营养品质均得到了改善,徐稻3号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增加了7.7%、18.4%、45.9%,郑稻C42的分别增加了14.6%、14.7%、36.0%,徐稻3号、郑稻C42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别减少14.2%、20.0%,碱消值分别减少11.2%、11.6%,胶稠度分别增加了10.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量 根系分泌 根系解剖结构 根系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氮量下微生物残体氮对土壤氮库稳定性和玉米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建 张玉铭 +6 位作者 何红波 李俊娣 胡春胜 李晓欣 董文旭 刘秀萍 张丽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6-779,共14页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化肥氮的施用是保障粮食高产稳产并维持土壤氮库稳定的重要管理措施,土壤微生物既是土壤氮素矿化的驱动者,也是土壤氮素固持的贡献者,在氮素保蓄和供应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直接影响作物的氮素吸收利用。本研究依托中...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化肥氮的施用是保障粮食高产稳产并维持土壤氮库稳定的重要管理措施,土壤微生物既是土壤氮素矿化的驱动者,也是土壤氮素固持的贡献者,在氮素保蓄和供应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直接影响作物的氮素吸收利用。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小麦-玉米轮作农田14年长期不同施氮水平定位试验,选取玉米季施氮量150 kg(N)·hm^(-2)(N150)、200 kg(N)·hm^(-2)(N200)和300 kg(N)·hm^(-2)(N300)3个典型处理,通过微区施用15N标记氮肥,在收获期测定玉米产量、地上部总吸氮量和肥料氮吸收量,分析0~20 cm土层土壤全氮(TN)、微生物残体氮[MRN,包括真菌残体氮(FRN)和细菌残体氮(BRN)]、固定态铵(FN)、矿质氮(NH_4^(+)-N+NO_(3)^(-)-N,MN)和其他有机氮(ON)含量及不同氮库对^(15)N的截获,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建立各形态氮库与玉米氮素吸收的相关关系,研究土壤“老氮”和肥料“新氮”在土壤氮库中的分配及其对作物吸收利用的影响,为研究区氮肥高效利用和地力培肥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以及土壤TN含量均以N200最高,此施氮量有利于作物高产和土壤氮库培育。N300的肥料氮吸收和残留量高于N200,表明N300的土壤氮“激发效应”强于N200,会诱导土壤“老氮”的更多矿化和损失,其土壤TN库稳定性差、更新程度较大。总氮库中,MRN占主导,N20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对TN的贡献均在50%以上,且FRN主导了MRN的累积。N200的土壤FRN∶BRN比值显著高于N150和N300,表明适宜施氮可显著提升真菌在氮素积累中的贡献,提升土壤氮库的稳定性;施氮不足(N150)或过量施氮(N300)提升了细菌在氮素积累中的贡献,不利于稳定土壤氮库。N300的MN和F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过量施肥更多提升的是活性氮库。由此可见,适宜施氮可优化土壤氮库分配,促进更多的氮进入微生物残体氮库,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途径对氮的固持作用,促进土壤对氮素的保蓄与供应良性运行,保障了玉米氮素吸收与产量形成,为指导华北平原农田地力培肥与氮肥减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量 ^(15)N标记 氮量 土壤 微生物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秸还田下施氮量对花生结荚期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束红梅 张国伟 +3 位作者 杨长琴 王晓婧 梁婷 刘瑞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8-1356,共9页
为探讨麦秸还田下施氮量对小麦花生轮作模式中花生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45、90和180 kg/hm^(2)),研究了花生结荚期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麦... 为探讨麦秸还田下施氮量对小麦花生轮作模式中花生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45、90和180 kg/hm^(2)),研究了花生结荚期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麦秸还田增加花生结荚期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土壤全氮含量增幅为12.8%~23.1%、全碳含量增幅为20.9%~35.4%、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增幅均高于48.3%,麦秸还田改变花生结荚期土壤各细菌门的相对丰度且影响细菌功能。麦秸还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土壤酶活性及花生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5 kg/hm^(2)施氮水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蔗糖酶、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土壤细菌丰富度指数高,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细菌相对丰度受麦秸还田影响最大,且45 kg/hm^(2)施氮水平土壤全氮、全碳含量、花生产量与90 kg/hm^(2)施氮水平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受土壤全氮、全碳、铵态氮、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影响。说明麦秸还田和施氮不仅影响花生结荚期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还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且麦秸还田条件下45 kg/hm^(2)施氮水平既能保证花生稳产,又能增加结荚期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因此在小麦-花生轮作模式中麦秸还田花生可减少氮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还田 氮量 花生 土壤养分 细菌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凯琴 张玉松 +3 位作者 燕林祥 李根泽 李庆刚 罗延青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为探究氮肥与密度互作对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云油杂28号’为材料,设置3个密度梯度,D_(1):15万株/hm^(2);D_(2):28.5万株/hm^(2);D_(3):42万株/hm^(2),4个施氮量水平,N_(1):0 kg/hm^(2);N_(2):75 kg/hm^(2);N3:150 kg/hm... 为探究氮肥与密度互作对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云油杂28号’为材料,设置3个密度梯度,D_(1):15万株/hm^(2);D_(2):28.5万株/hm^(2);D_(3):42万株/hm^(2),4个施氮量水平,N_(1):0 kg/hm^(2);N_(2):75 kg/hm^(2);N3:150 kg/hm^(2);N4:225 kg/hm^(2),测定不同处理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重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全生育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延长,盛花期根茎粗、叶面积、总叶数和绿叶数在D_(1)密度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先上升后降低;干物重和产量在各密度下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均在D_(1)N_(2)下达到最大值。同一施氮量下,全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缩短趋势;根茎粗、总叶数、绿叶数和叶面积在抽薹期和盛花期均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各时期的干物重和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种植密度和氮肥对油菜生长发育前期的影响较小,主要从抽薹期和开花期开始产生影响;调整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干物重的影响大于施氮量,密度和施氮量主要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影响油菜产量。在密度与氮肥的互作处理下以D_(1)N_(2)处理(即密度为15万株/hm^(2),施氮为75 kg/hm^(2))最优,其株高最高,总叶数和绿叶数最多,根茎粗和叶面积较大,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植密度 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水稻品种太安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玉 张秋丽 +2 位作者 李刚 宋安易 胡海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123-126,共4页
以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太安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对比试验方法,设置7种施氮水平,分别为0、135、180、225、270、315、360 kg/hm^(2),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太安1号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 以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太安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对比试验方法,设置7种施氮水平,分别为0、135、180、225、270、315、360 kg/hm^(2),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太安1号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氮素水平315 kg/hm^(2)处理的表现最高,但有倒伏风险;在稻米品质方面,随氮肥用量的增加,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有所上升,碾米品质逐渐提高;但垩白度和垩白粒率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稻米外观品质有所下降;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逐渐升高,而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施氮量相关不显著。该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在270~315 kg/hm^(2),太安1号的产量和品质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量 太安1号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大豆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丙奇 刘纯敏 毛家伟 《大豆科技》 2024年第2期25-28,共4页
为了解不同施氮量对大豆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文章设置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商丘永城市裴桥镇试验地大豆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氮肥较不施氮肥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提高。随着氮肥用量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呈递减趋势。当... 为了解不同施氮量对大豆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文章设置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商丘永城市裴桥镇试验地大豆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氮肥较不施氮肥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提高。随着氮肥用量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呈递减趋势。当氮肥用量为105 kg/hm^(2)时大豆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此时大豆产量可达5131.5 kg/hm^(2),较对照增产64.16%,增收9633.6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量 大豆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对陇中春小麦的产量效应模拟
10
作者 董莉霞 李广 +1 位作者 燕振刚 刘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3,共6页
为量化分析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对旱地春小麦的产量效应和协同作用,在APSIM模型中,设置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2因素5个变化梯度,组合交叉设计25个处理,利用模型模拟25个处理的春小麦产量;于2016—2018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开展小麦大田试... 为量化分析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对旱地春小麦的产量效应和协同作用,在APSIM模型中,设置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2因素5个变化梯度,组合交叉设计25个处理,利用模型模拟25个处理的春小麦产量;于2016—2018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开展小麦大田试验,得到早播(ESW)、正常播(NSW)、晚播(LSW)春小麦产量的实测值,利用APSIM模型模拟2016—2018年春小麦的产量,将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对模型的适用性和模拟精度进行分析;对春小麦产量与秸秆覆盖量、施氮量的耦合关系进行二次多项回归和通径分析,利用Matlab计算春小麦的最大产量及对应的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均位于15%置信带内,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值为4.64%~12.22%,表明该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的增长对春小麦的产量效应为正效应,相应关系表现为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变化关系;ESW、NSW和LSW模拟情景下,春小麦最大产量分别为3548.64、3149.59、2507.58 kg/hm^(2);E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7062.04、194.91 kg/hm^(2);N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8211.31、218.81 kg/hm^(2);L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6215.15、162.0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APSIM模型 秸秆覆盖 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兴宾蔗区不同下种量和施氮量对甘蔗新品种桂糖46号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11
作者 罗亚伟 黄家训 +5 位作者 覃振强 黄曦曦 韦菊丽 梁阗 陆衫羽 高轶静 《甘蔗糖业》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为了解桂糖46号不同下种量和施氮量在兴宾蔗区种植表现,为桂糖46号高产高糖栽培提供参考,设置了5个下种量(75000、90000、105000、120000和135000芽/hm^(2))和4种施氮水平(75、150、300和600 kg/hm^(2)),分别进行桂糖46号新植蔗种植试验... 为了解桂糖46号不同下种量和施氮量在兴宾蔗区种植表现,为桂糖46号高产高糖栽培提供参考,设置了5个下种量(75000、90000、105000、120000和135000芽/hm^(2))和4种施氮水平(75、150、300和600 kg/hm^(2)),分别进行桂糖46号新植蔗种植试验,以分析各处理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表现。结果表明:在广西兴宾蔗区,按当地常规施肥水平,以120000芽/hm^(2)下种量处理蔗茎产量最高,75000芽/hm^(2)下种量处理产量最低,分别为109485 kg/hm^(2)和76020 kg/hm^(2);按当地常规下种量,以300 kg/hm^(2)施氮量处理蔗茎产量最高,以75 kg/hm^(2)施氮量处理的产量最低,分别为117255 kg/hm^(2)和93675 kg/hm^(2);下种量与施氮量分别与甘蔗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105000芽/hm^(2)下种量处理和150 kg/hm^(2)施氮量处理经济效益较好,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50和1:4.84。建议广西兴宾蔗区桂糖46号下种量为105000~120000芽/hm^(2),施氮量150~300 kg/hm^(2)(折尿素326.1~652.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桂糖46号 下种 氮量 农艺性状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黑龙江省半干旱区谷子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董扬 闫锋 +3 位作者 赵富阳 侯晓敏 李清泉 李旭业 《天津农林科技》 2024年第1期27-29,40,共4页
为明确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黑龙江省半干旱区谷子产量的影响,文章以黑龙江省主栽的优质谷子品种嫩选1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其中设密度为主处理:分别为40、50、60、70万株·hm^(-2);氮肥(纯氮)施用量为副处理:分别为0、80、120、... 为明确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黑龙江省半干旱区谷子产量的影响,文章以黑龙江省主栽的优质谷子品种嫩选1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其中设密度为主处理:分别为40、50、60、70万株·hm^(-2);氮肥(纯氮)施用量为副处理:分别为0、80、120、160 kg·hm^(-2)。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及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3个因素对谷子产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留苗密度为60万株·hm^(-2),同时氮肥施用量为120 kg·hm^(-2)时,谷子产量最高,可达5760.3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密度与氮肥互作处理(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氮量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麻竹光合特性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美霞 苏建霖 +5 位作者 朱芃铠 陈凌艳 何天友 陈礼光 荣俊冬 郑郁善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1,共5页
本试验以麻竹为材料,分别设置0 g/丛(N0,对照)、11.2 g/丛(N1)、13.5 g/丛(N2)、22.5 g/丛(N3)共4个施氮量水平,于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笋期麻竹叶片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出笋数量的影响,并分析出笋数量与各出笋期叶片光... 本试验以麻竹为材料,分别设置0 g/丛(N0,对照)、11.2 g/丛(N1)、13.5 g/丛(N2)、22.5 g/丛(N3)共4个施氮量水平,于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笋期麻竹叶片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出笋数量的影响,并分析出笋数量与各出笋期叶片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强笋期麻竹叶片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显著提高出笋数量。麻竹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及出笋数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3处理即施氮量为22.5 g/丛时各指标达到最大值,而胞间二氧化碳(Ci)则呈相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出笋期叶片Pn、Gs、Tr和NR、GS、GOGAT活性与出笋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看出,施氮量22.5 g/丛(N3)能够更好地协调碳氮代谢水平,增强麻竹光合特性,提高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增加麻竹出笋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氮量 光合特性 代谢 出笋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宁夏南部山区旱地马铃薯叶片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明 柳强娟 +5 位作者 张正珍 周甜 洪自强 李翻过 康建宏 吴宏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1-1354,共14页
旱作马铃薯生育中后期缺氮易引发叶片早衰,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旱地马铃薯抗氧化特性、干物质积累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究适合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生产的适宜施氮量,可以为该地区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于2019—2020年在宁... 旱作马铃薯生育中后期缺氮易引发叶片早衰,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旱地马铃薯抗氧化特性、干物质积累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究适合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生产的适宜施氮量,可以为该地区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于2019—2020年在宁夏海原县开展试验,以‘青薯9号’为供试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置0 kg·hm^(−2)(N0)、75 kg·hm^(−2)(N1)、150 kg·hm^(−2)(N2)和225 kg·hm^(−2)(N3)4个氮素处理,测定其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及干物质质量等相关参数。2年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施氮量可显著增加马铃薯产量、改善干物质积累特性和延缓叶片衰老,其中以N2处理(施氮量为150 kg·hm^(−2))总体表现最佳。与N0相比,各施氮处理在马铃薯生育后期(苗后90~105 d)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显著增加,同时对抗氧化酶活性的提升和干物质积累特性的持续优化均有一定效果,其中,以N2处理的总体优势最为显著。此外,N2较其他处理可提高马铃薯生育后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并显著提高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G_(max))和达到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时的生长量(W_(max)),持续改善干物质积累特性,增加块茎干物质质量,进而提升产量。产量回归方程表明,达到最大理论产量的最佳施氮范围为150~196 kg·hm^(−2)(2019年)和150~169 kg·hm^(−2)(2020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与其叶片SOD、POD和CAT活性、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G_(max))和干物质活跃积累天数(D)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同时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特性均与叶片MDA、Pro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因此,施氮量为150 kg·hm^(−2)(N2)能显著优化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特性,提高生育后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减少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可作为宁夏旱作区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推荐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氮量 叶片抗氧化特性 干物质积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光合和根系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震 高俊杰 +5 位作者 刘中良 王婷 韩珑 谷端银 闫伟强 曹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78,共8页
以圣罗兰为试材,采用半开放槽式栽培,在等量磷、钾肥处理下,设置1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追施氮量对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叶片光合作用、根系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施氮量能够促进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生长发育,提... 以圣罗兰为试材,采用半开放槽式栽培,在等量磷、钾肥处理下,设置1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追施氮量对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叶片光合作用、根系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施氮量能够促进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生长发育,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T11处理下植株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叶绿素a/b最低,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比不施氮处理提高15.83%,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61.37μg·g^(-1)·h^(-1)(FW)],根系活力最高,根系长度最长,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综上,本研究条件下T11处理,即施氮量为3.0 kg·(667 m^(2))^(-1)为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最适追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开花坐果期 氮量 生长发育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麦后复种不同蔬菜模式土壤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巧玲 赵晓红 +4 位作者 刘根红 刘露露 张倩 李杨 杨伊玲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目的】通过研究施氮量对麦后复种不同蔬菜模式下土壤特性及蔬菜产量的影响,为宁夏灌区麦后复种氮肥合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麦后复种娃娃菜(小义和秋)、辣椒(娇龙7号)、萝卜(心里美)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3种复种蔬... 【目的】通过研究施氮量对麦后复种不同蔬菜模式下土壤特性及蔬菜产量的影响,为宁夏灌区麦后复种氮肥合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麦后复种娃娃菜(小义和秋)、辣椒(娇龙7号)、萝卜(心里美)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3种复种蔬菜,娃娃菜(A)、辣椒(B)、萝卜(C),副区为4个施氮水平:0(N_(1))、180 kg/hm^(2)(N_(2))、225 kg/hm^(2)(N_(3))、270 kg/hm^(2)(N_(4)),通过作物生长及土壤相关指标测定,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在3种复种模式下对土壤养分及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其在N_(3)处理下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速效钾、含水量和容重则随施氮量增加有所下降;复种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表现为为娃娃菜>萝卜>辣椒;各复种蔬菜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变化不同,辣椒和萝卜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抛物线型变化,N_(3)处理下值最高分别为1095.19 kg/667m^(2)、9006.24 kg/667m^(2),较其他处理分别显著提高71.64%~199.44%、21.22%~143.97%,娃娃菜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持续增加,N_(4)处理下值最高达8205.60 kg/667m^(2),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39.03%~314.89%。【结论】适宜的施氮量能有效改善土壤性状、促进养分循环与增加、提高蔬菜产量,适宜宁夏灌区麦后复种的施氮量为2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量 麦后复种 蔬菜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田灰漠土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对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的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晓雯 杨茂琪 +2 位作者 叶扬 郭慧娟 闵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44,共14页
采用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两因素试验,其中灌溉水盐度设置2个水平:0.35 dS·m^(-1)(淡水,FW)和8.04 dS·m^(-1)(咸水,SW),施氮量设2个水平:0(不施氮,N0)和360 kg·hm^(-2)(施氮,N360),以咸水滴灌的棉田土壤为材料,测定了土壤... 采用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两因素试验,其中灌溉水盐度设置2个水平:0.35 dS·m^(-1)(淡水,FW)和8.04 dS·m^(-1)(咸水,SW),施氮量设2个水平:0(不施氮,N0)和360 kg·hm^(-2)(施氮,N360),以咸水滴灌的棉田土壤为材料,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指标,结果显示:(1)咸水滴灌显著增加土壤EC 1∶5和NH_(4)^(+)-N含量,分别增加了457.74%和73.02%,但显著降低土壤NO_(3)^(-)-N含量,降低了35.88%;施氮显著增加土壤EC 1∶5、NO_(3)^(-)-N和NH_(4)^(+)-N含量,分别增加了32.09%、668.33%和39.88%。(2)咸水滴灌显著降低了土壤潜在硝化势,较淡水处理降低了28.97%;施氮显著增加了土壤潜在硝化势,较不施氮处理增加了317.27%。(3)咸水滴灌显著降低氨氧化细菌(AOB)和全程氨氧化细菌A分支(amoA-clade-A)和B分支(amoA-clade-B)的基因拷贝数,分别降低了81.27%、73.49%和62.51%,但显著增加氨氧化古菌(AOA)的基因拷贝数,增加了487.94%;氮肥施用均显著增加了氨氧化微生物的基因拷贝数,分别增加了511.20%(AOA)、958.13%(AOB)、72.66%(amoA-clade-A)和31.18%(amoA-clade-B)。(4)氨氧化微生物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嗜甲基菌属、亚硝化螺菌属、慢生根瘤菌属、链霉菌属、硝化螺菌属、寡养单胞菌属、食甲基菌属、螯台球菌属、囊胞杆菌属、亚硝基单胞菌属、红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和拉姆利式杆菌。(5)咸水滴灌降低了AOA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及amoA-clade-A的多样性,但增加了AOB和amoA-clade-B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及amoA-clade-A的丰富度;氮肥施用显著降低了AOA和AOB的丰富度及amoA-clade-A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但增加了amoA-clade-B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综上,盐分是影响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氨氧化古菌是土壤氨氧化作用的优势物种,而氨氧化细菌和全程氨氧化细菌A分支是咸水滴灌棉田氨氧化作用的主导微生物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滴灌 氮量 棉田 氨氧化微生物群落 RD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种植密度及施氮量对短季直播棉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18
作者 覃业玲 谢章书 +11 位作者 李佳芮 张宁 成芳 张永莉 李肖 王文斌 李飞 贺云新 刘爱玉 吴碧波 邹平 周仲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4,共7页
以早熟棉品种JX0010为材料,于2022年和2023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2个播期A1(5月17日播种)、A2(5月30日播种),3个种植密度B1(30000株/hm^(2))、B2(45000株/hm^(2))、B3(60000株/hm^(2)),3种施氮量C1(150 kg/hm^(2))、C2(180 kg/hm^(2))、C3... 以早熟棉品种JX0010为材料,于2022年和2023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2个播期A1(5月17日播种)、A2(5月30日播种),3个种植密度B1(30000株/hm^(2))、B2(45000株/hm^(2))、B3(60000株/hm^(2)),3种施氮量C1(150 kg/hm^(2))、C2(180 kg/hm^(2))、C3(210 kg/hm^(2)),研究播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短季直播棉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能够促进棉铃向中、下部及内围果节集中,改善蕾铃脱落情况,但在多雨年份会显著增加秋桃比例,存在晚熟风险;早播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在2022年,A1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较A2提高16.3%和15.3%;在2023年,A1的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分别较A2的显著提高37.4%、39.9%;种植密度对成铃时间分布影响不显著;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产量,2022年,B3的籽棉产量分别较B2、B1的提高10.0%、20.6%,皮棉产量分别提高7.7%、21.6%;2023年,B3的籽棉产量较B2、B1的分别显著提高16.5%、23.5%,B3的皮棉产量分别较B2、B1的显著提高15.8%、24.1%;施氮量对蕾铃空间分布无显著影响;2022年C2处理降低了脱落率,增加了单株铃数,提高了产量,C2的籽棉产量较C1、C3的分别提高11.7%、12.2%;2023年C1处理降低了脱落率,增加了单株铃数,提高了产量,C1的籽棉产量较C2、C3的分别提高39.8%、41.3%。综上,湖南棉区适宜播期为5月中旬,最佳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考虑天气条件,在短季栽培一次性施肥模式下,建议氮肥用量减至150~18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播期 种植密度 氮量 蕾铃脱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云烟100高端烟叶产出率及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陈彪 朱尤飞 +6 位作者 袁国庆 邓涛 闫鼎 杨艳祥 赵雪 王全贞 潘义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5-18,共4页
[目的]为明确施氮量对宣威高端烟叶产出率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主栽烤烟品种云烟100的最佳施氮量。[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烟株农艺性状、高端烟叶产出率及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等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施纯氮... [目的]为明确施氮量对宣威高端烟叶产出率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主栽烤烟品种云烟100的最佳施氮量。[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烟株农艺性状、高端烟叶产出率及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等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施纯氮97.5、112.5 kg/hm^(2)处理的烟株田间长势较好,施纯氮67.5、82.5 kg/hm^(2)处理次之;高端烟叶产出叶位主要为第7~8片,施纯氮97.5 kg/hm^(2)处理的产出率较高;施纯氮97.5 kg/hm^(2)处理的外观质量、物理特性综合得分均较高,化学成分协调性表现最优。[结论]不同施氮量对宣威高端烟叶产出率及品质的影响较大,施氮量97.5 kg/hm^(2)处理的烟株田间长势较好,高端烟叶产出率较高,烟叶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氮量 云烟100 产出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琦 汪兰英 +2 位作者 赵小林 李永清 杨希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8,共8页
为研究优质青贮玉米种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及最适宜种植密度,提高生产水平及饲草品质,为青贮玉米的实际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指导,选择临夏地区主栽的2个青贮玉米品种(S1:铁研53;S2:屯玉168)为试验材料,通过裂区设计,研究3种不同施氮量... 为研究优质青贮玉米种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及最适宜种植密度,提高生产水平及饲草品质,为青贮玉米的实际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指导,选择临夏地区主栽的2个青贮玉米品种(S1:铁研53;S2:屯玉168)为试验材料,通过裂区设计,研究3种不同施氮量(A1:0 kg N/hm^(2);A2:180 kg N/hm^(2);A3:360 kg N/hm^(2))和5种不同种植密度(B1:7.5万株/hm^(2);B2:8.25万株/hm^(2);B3:9万株/hm^(2);B4:9.75万株/hm^(2);B5:10.5万株/hm^(2))对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铁研53的株高、鲜草产量、粗淀粉、粗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均呈正相关,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施氮量差异不显著,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负相关;其中铁研53在施氮量达到180 kg N/hm^(2)以上时,株高和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屯玉168的株高、鲜草产量、粗淀粉、粗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均呈正相关,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负相关;其中屯玉168在施氮量达到180 kg N/hm^(2)以上时,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施氮量下,铁研53的株高、鲜草产量与种植密度间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粗蛋白质含量与种植密度间呈正相关,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呈负相关,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中铁研53在种植密度达到9.75万株/hm^(2)时,株高、鲜草产量及粗蛋白质含量达到最显著值;在种植密度达到10.5万株/hm^(2)时,粗淀粉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达到最显著值;在种植密度达到8.25万株/hm^(2)时,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达到最显著值;屯玉168的株高与种植密度间呈正相关,鲜草产量、粗淀粉、粗蛋白质含量与种植密度之间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中屯玉168在种植密度达到9万株/hm^(2)时,各指标均达到最显著值。综合分析表明,铁研53在减氮环境下(180 kg N/hm^(2))、种植密度9.75万株/hm^(2)时产量及品质综合因素最优,屯玉168在正常氮肥(360 kg N/hm^(2))、种植密度9万株/hm^(2)时产量及品质综合因素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量 种植密度 青贮玉米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