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肥管理模式对烤烟产量、品质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超 林建委 +10 位作者 曾繁东 邵兰军 李福君 周立非 冯娟 张维祥 陈华勇 陈建军 邓世媛 蔡一霞 王维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63,共7页
【目的】为解决烤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氮肥利用率低和不合理的施肥技术带来的烟叶品质下降等问题.【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在梅州地区开展了氮肥实时实地管理技术(Real time nitrogen management,RTNM)的田间应用,以农户习惯施肥(CK2)和... 【目的】为解决烤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氮肥利用率低和不合理的施肥技术带来的烟叶品质下降等问题.【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在梅州地区开展了氮肥实时实地管理技术(Real time nitrogen management,RTNM)的田间应用,以农户习惯施肥(CK2)和不施肥(CK1)为对照,其中RTNM模式设置了2个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预设值40(S40)和43(S43),比较了不同模式下烤烟的农艺性状、氮肥利用率及烟叶产量、品质.【结果和结论】与CK2相比,RTNM模式下烟株中、上部叶的叶面积均较农户习惯施肥模式处理增加,其他农艺性状无显著性变化.RTNM模式显著提高了氮肥的利用率,S40和S43处理氮肥的吸收利用率较CK2分别提高了48.74%和45.42%.RTNM模式下烟叶产量、产值与CK2相比均有显著性增加,其中S43处理的烤烟产量与产值均为最高.表明在梅州大埔地区应用RTNM施肥模式,可有效提高氮肥的利用率,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在梅州烟区应用推广SPAD值为43的RTNM模式可获得最大的产量和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氮肥管理模式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不同氮肥管理模式对麦季氮素利用与流失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俞映倞 薛利红 杨林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75-2482,共8页
通过对施氮管理模式的调整,研究太湖流域稻麦轮作系统不同模式下麦季氮素利用率以及土壤中氮素迁移对水体中氮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处理:农户施肥处理、化肥减量处理、稻季按需施肥处理(麦季同化肥减量处理)、新型肥料处理、有机无机配... 通过对施氮管理模式的调整,研究太湖流域稻麦轮作系统不同模式下麦季氮素利用率以及土壤中氮素迁移对水体中氮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处理:农户施肥处理、化肥减量处理、稻季按需施肥处理(麦季同化肥减量处理)、新型肥料处理、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以及无氮处理。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在麦季持续减少25%施氮量的情况下不会影响产量及作物地上部分氮素总积累量,且氮素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麦季径流与渗漏损失量主要受施氮量的影响,NO3-N是损失的主要形态;减氮处理可较农户处理降低7.7~12.0kg·hm-2的氮素流失;麦季有机无机配施减量处理,能够保证作物产量与氮素吸收并且有效降低氮素的流失,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管理模式 稻麦轮作 产量 氮素利用率 氮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秆”栽培模式下全程氮肥在分蘖中后期施用对旱直播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杰 李绍平 +10 位作者 程爽 田晋钰 邢志鹏 陶钰 周磊 刘秋员 胡雅杰 郭保卫 高辉 魏海燕 张洪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2-1174,共13页
稻麦两熟地区,旱直播水稻生产受前茬小麦收获、全量麦秸秆还田及耕整地质量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常采用迟播期、大播量、高基本苗和主茎成穗为主的“独秆”栽培模式,而配套该模式直播稻优质丰产的氮肥管理技术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以优质食... 稻麦两熟地区,旱直播水稻生产受前茬小麦收获、全量麦秸秆还田及耕整地质量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常采用迟播期、大播量、高基本苗和主茎成穗为主的“独秆”栽培模式,而配套该模式直播稻优质丰产的氮肥管理技术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为材料,采用机械旱直播方式,基本苗为380×10^(4) hm^(-2),设置不同叶龄期(六、七、八、九和十叶龄期)氮肥追施处理及氮肥追施用量(纯氮180 kg hm^(-2)和225 kg hm^(-2))处理,以基本苗380×10^(4) hm^(-2)和300×10^(4) hm^(-2)的旱直播精确定量氮肥管理(纯氮270 kg hm^(-2),基肥︰分蘖肥︰穗肥=3.5︰3.5︰3.0)为对照,系统比较研究“独秆”栽培模式下,全程氮肥在分蘖中后期施用对旱直播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追施叶龄的延后,水稻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八叶期追施氮肥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追施量增加,水稻产量进一步提高。与2组对照相比,在纯氮180 kg hm^(-2),氮肥减量33.3%情况下,不施氮素基肥配合八叶期一次性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5.10%和8.65%;在纯氮225 kg hm^(-2),氮肥减量16.7%情况下,不施氮素基肥配合八叶期及7 d后二次追肥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7.46%和11.09%。不施氮素基肥配合八叶期追施氮肥水稻产量提高的原因是,保障较大穗型的基础上增加有效穗数,显著提高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较高水平的结实率和千粒重。随追肥叶龄延后,水稻整精米率呈增加趋势,垩白度呈增大趋势,蛋白质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下降,食味值呈降低趋势。与2组对照相比,不施氮素基肥配合八叶期追施氮肥的水稻,加工品质提高,整精米率提高0.67%~2.23%;外观品质变好,垩白度降低3.6%~14.5%;营养品质提升,蛋白质含量增加3.03%~14.08%;蒸煮食味品质呈变优趋势,直链淀粉含量下降4.23%~10.95%;食味值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独秆”栽培模式下基肥不施氮肥配合全程氮肥在分蘖中后期适宜叶龄施用可实现稻麦两熟地区旱直播稻迟播期、大播量和高基本苗生产方式的提质增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秆”栽培模式 基肥不施氮肥 分蘖中后期施氮肥 氮肥管理模式 直播稻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明伟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3期13-17,共5页
为探究河南省引黄灌区夏玉米适宜的氮肥管理模式,本研究于河南省夏玉米主产区进行田间定点试验,设置3个水平施氮量和3组追氮时期,分别为120 kg/hm^(2)(N120)、220 kg/hm^(2)(N220)、320 kg/hm^(2)(N320)以及拔节期(P1)、喇叭口期(P2)、... 为探究河南省引黄灌区夏玉米适宜的氮肥管理模式,本研究于河南省夏玉米主产区进行田间定点试验,设置3个水平施氮量和3组追氮时期,分别为120 kg/hm^(2)(N120)、220 kg/hm^(2)(N220)、320 kg/hm^(2)(N320)以及拔节期(P1)、喇叭口期(P2)、开花期(P3),研究施氮量与施氮时期对夏玉米水氮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与施氮时期下各试验小区的土壤含水率变化基本一致,施加氮肥可以促进根系的吸水能力从而导致各土层的平均含水率出现变化。不同施氮时期会影响硝态氮峰值出现的时间,增加氮肥施用量能提高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施氮时期一定时,氮肥回收率和氮肥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氮肥回收率在施氮量为120 kg/hm^(2)和220 kg/hm^(2)时相差不大,平均仅差2.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氮肥管理模式 氮素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复合肥种类及施氮量对坝上地区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马磊 袁飞 +2 位作者 朱玲玲 王忠美 戎郁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59,共7页
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施肥种类(速效氮、缓释氮)、施氮量(180,150,120,90,60和30kg/hm2)对河北坝上不同生育期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坝上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氮肥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青... 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施肥种类(速效氮、缓释氮)、施氮量(180,150,120,90,60和30kg/hm2)对河北坝上不同生育期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坝上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氮肥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青贮玉米的鲜、干产量(P<0.05)。缓释ⅡC的鲜、干产均最高,干草产量达到2.45×104 kg/hm2。各施氮处理均增加了青贮玉米茎叶比。施氮肥处理均显著提高青贮玉米的SPAD值和全株粗蛋白含量(P<0.05)。拔节期,缓释Ⅲ处理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成熟期,缓释ⅡB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速效氮分次施入青贮玉米的茎叶比、粗蛋白、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高于一次施入,SPAD值小于一次施入。综合施氮后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坝上地区旱作条件下,青贮玉米生产缓释氮施用的最佳方案是缓释Ⅱ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产量 品质 氮肥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氮高效栽培技术、品种改良和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杨德生 黄冠军 +2 位作者 李勇 黄见良 王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75,共14页
氮肥施用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过量施用氮肥不仅降低了氮素利用效率,还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协同提高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是21世纪以来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同时也是当前水稻栽培、生理与育种研究的热... 氮肥施用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过量施用氮肥不仅降低了氮素利用效率,还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协同提高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是21世纪以来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同时也是当前水稻栽培、生理与育种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典型氮肥管理策略的基本原理与施肥技术;总结了氮高效水稻品种尤其是绿色超级稻的氮高效相关农艺性状;综述了水稻高效吸收利用氮素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尤其是氮素对叶片结构及光合生理的影响和近期发现的重要氮高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高效利用 氮肥管理模式 品种改良 光合作用 氮高效品种 绿色超级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